《利器之轮+法护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器之轮+法护大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愚钝的人要完全了解这些深奥的义理并非易事。
 
117
如今,当我们尝试观空的同时,
如何能感受世俗谛?
什么才真实的存在?
什么才没有世俗谛?
谁会相信呢?
 
118
就如同空的所缘虚幻无我,
所缘的空也是虚幻无我。
去恶、持戒都不能观想成,
独立自主的行为。
其实就整体而言,
它们全然没有心理的投射作用和先验观念。
因此,我们若能心不散乱,一心观空。
就可成为深解空义的圣者。
 
119
愿人人如此修行真俗二谛菩提心,
福慧双修,圆满无碍。
速疾成就正等正觉,
各遂所愿!
 
 
 
 
 
 
 
 
 
卷一                                     跋
伟大的瑜伽行者法护上师,在他隐居于众多猛兽环伺的丛林中,完成《命中仇敌之心的利器之轮》一书。这位饱读经论,精通因明,深具洞察力的伟大行者,在书中记下他的神圣上师所开示之法要,虽值末法时代,又深居于可怖的丛林中,他总是依此法要修行。
在法护上师的众多弟子中,他传法给阿底峡。无论到那里,阿底峡皆依法修行,以降伏刚强难调的众生。当他透过此教法,将其真知灼见体悟出两种菩提心时,他写出如下偈语:
为了抛弃王位,我历经种种艰难,
却因多积善德,得以遇见明师…法护上师。
他示我无上甘露法门,令我成为心之主宰。
现今,我已降伏一切劲敌,并记下他的所有言教。
 
虽然我不赞成派系观点…
当我研读各种法门时,我总是努力增广智慧;
了解每一传承的无限法宝
我必须承认,在末法时期这些法门特别大有裨益
 
在我众多优秀的印度及西藏弟子中,阿底峡传法给优婆塞种敦巴,他是最佳的人选,因众多阿底峡的观想天神如度母等皆如此预示,阿底峡传法给他,也可安抚西藏偏远地区弟子顽强难调之心,
本书是由阿底峡及其法子种敦巴自梵文译为藏文。
      1957年完成本书藏文版的英译工作,参与翻译的有:嘎汪达耶格西、萨巴活佛(Sharpa  Talku)、堪隆活佛(Khamlung  Tulku)、亚历山大 。伯晋(Alexander Berzin)、强纳森 。 蓝道(Jonathan  Landaw)等人。
 
 
 

卷一                                   注解

  ①阎曼德迦(Yaantaka,中译大威德金刚)是文殊师利愤怒的一面,也是诸佛智慧的流露。他的愤怒是针对自私、我爱的态度、我执及对实体存在的执着。这些无明的态度剥夺我们一生证悟的机运,故阎曼德迦的愤怒是与死神敌对的。
  ②为了快速证悟,密乘教导了许多法门,其中包括利用本为有毒的妄念为方便。为了利用妄念,如把淫念当作方针,我们首先必须除去我爱的态度,即自利的贪念。此外,也必须对空性彻底了解,即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缺乏一种真正独立存在的实体,如缺乏此两种先决的必要条件,想利用妄念为修持方针,是十分危险的,而且非但不能完成预定目标,我们也许会完全毁灭证悟的机会。
  ③皈依的三宝为佛、佛之教理(法)和那些了解、修持此番教义的僧团。依之三宝,亦指三项珍贵的宝石。
  ④修行密教须先接受灌顶,包含了对相关戒行的宣誓,和以特定方式奉持密教而许下的神圣承诺。
  ⑤自奉献上师至密续部分,界定了菩提道次第的范畴。根据《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三种层次动机,即有三种心灵训练的层次,下士道的动机是为了更好的来世而努力;中士道只为求自己在轮回的恶性循环中获得解脱(涅槃)而努力;上士道者身为大乘道的信徒,以菩提心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证悟佛道而努力。
  ⑥佛像与代表佛不同层次的证悟之各式禅定的神祗,在显密二乘中有重要的用途。为了达成凝神一处(三摩地),他们被视为禅定的辅助物。利用这些神像作为专注物,我们可以积聚功德,以成就佛的色身。
  ⑦六道被分为三善道及三恶道。后者指地狱、饿鬼、和畜生,而前者则为天、阿修罗及人。
  ⑧我们祈求阎曼德迦明王旋转利器之轮三次,它们意指;一、世俗谛,是依世俗菩提心作为引导自他证悟的方式而运作;二胜义谛,是依胜义菩提心作为了解空性的智慧而作用;三、前两种真理层次的共同成就。
  ⑨有四种对治之法可使我们免于经历往昔所造诸恶业的果报;一:对我们的恶业感到忏悔与厌恶;二、皈依三宝,专注于菩提心;三、誓言永不再造恶业;四、为众生利益故,行诸善事并回向功德。
  ⑩ 吽 、呸、吧是咒语的种子音节,每一字的第一次覆念即为平常菩提心,可对治我爱的态度,第二次覆念是无上菩提心,能摧毁我执。
  ⑾我们的色身充满五种有毒之妄念:贪求、恐惧与慎恨、狭隘的无明,傲慢和嫉妒。
  ⑿我们祈求阎曼德迦王以他具高明头脑的木棒在他头上旋转三次,木棒代表显密二乘无我的智慧和喜空不二的智慧,而旋转棒子三次可消灭:一、我执。二 、我爱的态度。三、由前两种无明所造成的虚幻色身。
  ⒀三慧有二义:一指闻慧,思慧和修慧;二指文字,观照和实相。



  卷二

  注释

  嘎汪达耶格西


  卷二                                     注释

  就佛法的观点,《利器之轮》是一部极杰出的作品,故应以菩提心趣入。宗喀巴大师(Tsong Khapa,1357…1413)曾说:“仅听闻大乘法是不够的,闻法者唯具有大乘心的高超思想和动机,才能从中摘取最大的效益。”
  顾名思义,《利器之轮》如武器能戳穿敌人的躯体般,此法门也能斩断障道的双重执着…我执和我爱。
  波周藏巴(Purchok  Jhanps)仁波切(1683…1762)和他的弟子在世时,经常传授此教法,后继者却寥寥无几,直至十八世纪的坦巴洛嘉(TENPA RABGAY),瑞廷(RETING)仁波切二世(他的前世曾为达赖喇嘛七世'1708…1757'的家庭教师)才注意到此教法的稀有可贵,于是敦请喀桑诸布(KALSAANG NORBU 十六世纪—十八世纪)讲授,因而此法门得以再度盛行。由于上述三位大师的慈悲,此教法才能延续至今。
  本论系曼拉(MANBA)仁波切(生于十九世纪叶)自安多(AMDO)处得到。安多将此论传授给林(KYABJE LING)仁波切及崔蒋KYABJE JRIJANG)仁波切。我(嘎汪达耳格西)是由崔蒋仁波切所教授的。本论的传承难能可贵,因此法脉可直溯至释迦牟尼佛的密教化身…执金刚神。
  本书类属心智训练,因它可降伏粗心。由印度的瑜伽大师法护授与印度大师若无遮阿底峡时,被命名为'利器之轮',因它是摧毁两个死敌我执和我爱的最佳法门。
  为了有效地摧毁敌人,要象伐木工人、屠夫、魔术师一样神乎其技地正中要害。例如:生长在东印度的塔拉树(TALA TREE),除非准确地正中要害,否则它又会重生。同样地,屠夫对动物的重要经脉了然于心,就易下刀;反之,技术拙劣,会延长死亡的痛苦。而魔术家精于幻术,知道精准的进入之点,才能以魔术圈围住一座王宫。以此类推,本文昭示籍由武器能摧毁内在的最大敌人。
  '阎曼德迦,我至诚地礼敬您'这是礼敬对抗我执和我爱两种负面态度的大怒天神。所有的菩萨都因知道我执和我爱的弊害而愤恨不已,故资粮道上的菩萨都是'愤怒者',而阎曼德迦明王是大愤怒者,因他是死神的刽子手。
  阎魔可分三方面:外在、内在和秘密。阎曼德迦明王则与这三种阎魔誓不两立。外在阎魔是永恒的死神,居住在南方地下七层铁宫之内,随时伺机夺取生命;内在阎魔是追求欲望等事;秘密阎魔则是具有三知的微妙二元识。阎曼德迦明王已弃除这三种阎魔,并与它们誓不两立。阎曼德迦明王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明王是诸佛智慧之决定识;广义的明王则为喜空不二之智,常以画像或佛像现愤怒天神之身。
  此尊崇不只包含对喜空不二之智的礼敬,也包括了对它的祈求。至此五浊恶世,'利器之轮'诚不可缺也!

  001
  孔雀漫步于毒草丛中,不为药草或他种植物所诱;只因依鸠毒为生,故生命得以茁壮,羽毛更增光彩。
  002
  同样地,伟大而无畏的诸菩萨全然不为自我私利,全心全力地关怀他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舞动有形武器的人则不然。
  当这些真正的英雄漫步于尘世之林时,却不为诱人的事物所惑,是因为他们已了解其所产生的弊端。正如孔雀依鸠毒而茁壮,菩萨也以困境为长养菩提心的逆增上缘。
  我们必须了解自私自利之害及关爱他人之利,以磨炼我们的心志。一切佛无不具菩提心,因此它是最珍贵的宝藏。
  003
  无始以来,我们追求飞黄腾达,却难免偶遭痛苦,身为懦夫的我们不关心他人,一味追求享乐,逃避痛苦。如果我们现在不能面对痛苦,痛苦将永无止息。
  伟大的菩萨为众生受苦,却因此常得快乐。由于他能易位处之,所以能速得成就。
  004
  除非我们已发心修学下士道和中士道,以脱离恶道轮回,证悟涅槃,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了悟大乘思想,也不能以苦恼等为修行法门。唯有已发心的勇猛菩萨,能以苦恼为修行法门。
  贪欲如毒草,乌鸦吃了毒草必定丧命;同样地,未达资格者欲修此法门,将使他与解脱绝缘。人必先去私心,方能以贪欲为修行法门。欲以贪欲为密教修行法门者,这是特别重要的。
  005
  这并非只为那些热衷于一己幸福的人所设,因为那种人是无法得到解脱的,只有英勇无畏的菩萨能以妄想为修行法门。如果儒夫想尝试此法门,不仅无法证悟,甚至无法自苦恼中解脱。故就无上瑜伽密教的修行来说,以贪欲为法门是独一无二的。
  006
  将大菩萨喻为孔雀,因为菩萨宁可处于最苦恼的环境,而将它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场所。举我们所处环境为例,如果我们居住在一栋华厦内,且有所眷恋,我们应作如是想:直到今日,我因被贪执等俗念所左右,而在生死中轮回;自今以后,为利益众生,我将善用此屋作为证悟的工具。相同地,我们对食物也应作如是想:为利益他人而食用。
  孔雀与菩萨相似之处甚多:如同孔雀的华丽使人赏心悦目,菩萨也令众生由衷崇拜;孔雀以毒为食,却不伤害他人,一如菩萨坚持居住娑婆,只为利他;孔雀的冠羽有五支,正如菩萨道有五门。
  西元一零四二年当阿底峡抵达西藏时,他特地将一位惹人厌的印度教师带在身边,以增进他的忍辱行。后来阿底峡将其修忍辱行的对象送回印度,他说:“认识藏人后,便无须劳驾印度人了”。我们也应效法阿底峡,欣然面对苦恼妄想,继而将之降伏,断除。
  上述六首诗为修行法门及道次第的概观,以下则是概括性的解释。
  007
  当身不由己,毫无选择地流浪在生死轮回中,令我们深陷于无所不在的痛苦中,我们须调伏我爱的态度,因它攸关三道次第的证悟。我爱及我执是问题的随从和主脑,我执是内心的独裁者,而我爱则是外在的随从,故我爱和我执之魔常常狼狈为奸,我们必须下定坚强的决心,不为二者所动。
  008
  无始以来,我们即为业力所追逐。我们之所以受生死轮回及种种的障碍所束缚,不得自由,仍因相续不断的惑业。故应归咎于一味追求自我快乐的私心,并决意消灭它。
  009
  每当心中升起私念时,要对它有所警觉,不予以理睬,并把它驱除。如想避开涌起的私念,可奉献所有的善根以利益众生。例如:你从受惠众生中所得到的尽是伤害的回报,要如如不动,不要以怨报怨,而应视为我爱念头从中作崇的果报。要憎恶这种态度,而不是怨恨众生。
  010
  当我们的身体因疾病而痛苦或赢弱时,乃因在今生或过去世中,我们曾经鞭打、囚禁且多方面伤害众生。要观想过去伤害众生恶业的利器已回转向你,正如一把平常的武器能夺取我们的生命,业的利器也能扼杀我们的幸福,故应自己承担所有的痛苦。
  观想在虚空中,你的上师坐在你的面前,你向他请求:但愿承受自他的一切疾病。当你由左鼻孔呼气时,常观想光芒照耀一切众生;当你由右鼻孔吸气时,将一切痛苦和疾病化为黑烟吸入体内,在承受痛苦中将黑烟化为乌有。再度自左鼻孔呼气,将快乐化为光芒,照耀一切众生。
  011
  当我们在精神上受到干扰时,它们必然会现形,因为我们曾扰乱我们的上师、父母、同参等人的心绪,现在毅然地承受这些痛苦,并再次恳请你的上师和诸本尊的加持。训练心智时,永勿将他人视为己非之源,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与其归咎于他人,不如对所有众生升起大悲心。所有身心的痛苦来自先前扰乱他人的身心以及破戒所致。对这个百利无害于身心的教法应善思之。龙树(Nagarjuna)菩萨说:“启发刹那菩提心的功德,即使是佛陀也难以算计出来。”八世纪时的寂天(Shantideva)问到:“渔夫和农夫等众生,为区区生计忍受煎熬。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这个更伟大的目标开悟而承受痛苦呢!”
  012
  当我们因吝啬,掠夺他人的行为而遭受饥渴等困扰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这些痛苦是我们错误的态度以及吝啬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沦为饿鬼或贫者的原因。宗喀巴大师说:“吝啬导致贫穷而非富有,布施导致富有而非贫穷。”十二世纪著名的萨迦(Sakya)学者曾在其作品中提到:“布施的结果总是富有,吝啬的结果总是贫穷,此乃不变的法则”。龙树菩萨也曾提过:“富有来自布施,上品的出身来自美德”。
  故我们应欣喜地接纳饥渴的煎熬,并实践'施与受';亦可祈求承受众生的饥渴,并将所有的善意回向给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