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说一说那儿可怕的种种c
……
“我愿跟你到地狱净界的嵩岑, x
去一看沉溺在苦难深渊中的灵魂, y
去寻找圣彼得所掌管的城门。” x
于是他在前头走,我在后头跟。 y
全诗一百歌都采用这样格律严整,环环紧扣的韵式。此外,全诗处处离
不开“3”这个数字。诗人所描写的地狱有九(3×3)层,天堂分为九(3×3)
天。数字“3”是中世纪基督教所崇奉为神圣的数字之一。因此,诗人把“3”
作为神圣的象征,象征着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而且全诗三
篇,每篇的结束处,都以“群星”二字作结:《地狱篇》的结句是:
“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
《炼狱篇》的结句是:
“我已洁净,准备上升于群星。”
《天堂篇》的结句是:
“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可见,《神曲》的严密结构,是无懈可击的。
但丁创始的这种连环套式的三行韵律,为许多诗人模仿。彼特拉克、卜
迦丘把它用于寓言诗创作。十六世纪英国诗人怀亚特最上把这种押韵引入英
语诗。十八世纪意大利人蒙蒂把它用于主要的诗作中,有“新但丁”之称。
到十九、二十世纪,法国、德国诗人对这种韵式也有了尝试。英国诗人拜伦
曾用它写了《但丁的预言》一诗。雪莱用它创作了长达五百五十多行的抒情
长诗《生命的胜利》,并在他的《西风颂》中把这种韵式发展为“三行韵律
十四行诗”,即;ababcbcdcdedee。《西风颂》由五个这样的“三行韵律十
四行诗”所构成。然而,尽管但丁《神曲》中的三行韵律广为后人所延用,
这种韵式的象征意义却已荡然无存了。
“英国诗歌之父”
──乔叟和他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利·乔叟(1340?——1400)是英国最早的具有新人文主义思想的
作家。他的生活时代,正值英国市民阶级兴起,农民起义震撼了封建统治。
… Page 23…
乔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这种新的潮流和趋势。因此,英国资产阶级文学可以
说是从乔叟开始的。就诗歌艺术的创作形式而言,乔叟是第一位使用韵式为
ababbcc的“君王诗体”的英国诗人。然而,他对英国创作形式的最大贡献
要算是他在《贞节妇女的传说》一诗中,第一次使用十音节双韵诗体。由于
乔叟后来用这种诗体创作了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
所以,十音节双韵诗体非常重要。这种诗体后来又演化成为“英雄双韵体”,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垄断了英国诗坛。
乔叟出生于伦敦一家富有市民家庭,父亲是酒商兼皮革商。乔叟可能上
过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1357年进入宫廷。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出征过法
国。1366年,乔叟和菲莉帕结婚。菲莉帕的妹妹后来嫁给爱德华的次子兰开
斯特公爵,乔叟因而受到兰开斯特公爵的保护。同时,乔叟也是爱德华三世
的侍从骑士。1370年至1378年之间,乔叟多次出使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
陆国家。1374年以后,乔叟担任了一些公职。他先被任命为伦敦港关税总管
(1374—1386),后来被英王理查二世任命为皇室修建大臣(1389—1391)。
乔叟于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
角”。
乔叟的主要作品有爱情故事长诗《特罗伊拉斯和克莱西德》(1385)和
代表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前者是根据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特拉托》改写
的,叙述特洛亚战争时期特洛亚王子特罗伊勒斯和一个贵族寡妇克丽西达恋
爱,后来克丽西达又爱上希腊将领背弃了特罗伊斯。作者从新兴市民阶级的
立场出发,肯定个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来反对封建礼教和教会的禁欲主义。
在这部作品中,诗人在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法国文学的骑士
爱情诗歌的传统,把他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加入到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里。
所以,有的批评家把乔叟的《特罗伊拉斯和克莱西德》看成是最早的一部现
实主义小说。
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诗人最后几十年的心血。尽管故事
未写完,但它在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故事集,而且
是一个艺术整体,是一幅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深动画面,我们可以把它
看成乔叟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结晶。
《坎特伯雷故事集》说的是:一群香客聚会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一家小
旅店里,他们准备到离伦敦 70英里外的坎特伯雷城去朝拜殉教圣人托马
斯·阿·贝克特的圣祠。全集的总序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作者介绍了朝圣
的香客,有声有色地刻划了他们的衣表,举止和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骑士、
侍从、地主、自耕农、贫农、形形色色的僧侣、女尼、市民、商人、海员、
大学生、手工业者等等。晚饭后,旅店主人哈里·贝利建议香客们在去坎特
伯雷城的来回路上各讲两个故事,他自告奋勇做向导,并担任裁判,看谁的
故事讲得最好,可以白吃一餐好饭。总序到此结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
其余部分包括故事和衔接段落。乔叟没有完成他的预定计划,故事集只有23
个故事,其中有两个没有讲完。大多数的故事,和总序一样,都是用双韵诗
体写在的,只有两个故事是用散文写的 (一个是诗人自己讲的《梅里白的故
事》,另一个是乡村牧师讲的故事)。还有4个故事 (律师、女修道院长、
牛津大学学生,以及第二个尼姑各自讲的故事)是用七行诗段(称为“君王
诗体”)写的。另外,和尚讲的故事是用八行诗段写的。这些故事可以分成
四组:传奇故事、虔诚和道德教育故事、喜剧或滑稽故事和动物寓言。一般
… Page 24…
认为《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最好的故事有:
①骑士讲的故事——关于派拉蒙和阿色提爱上艾米里亚的爱情悲剧故
事。
②尼姑的教士讲的故事——关于狡猾的狐狸和虚荣的公鸡的动物寓言故
事。这是乔叟的杰作,他把一个陈旧的寓言故事转化成一出现实主义的喜剧,
内容丰富多采,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③商人讲的故事——关于“一月”和“五月”的故事。
④自由农民讲的故事——关于忠诚爱情和慷慨行为的故事。
乔叟虽然是个宫廷诗人,但他的生活经验是多方面的。他的现实主义成
就很高。他熟悉十四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也了解当时的欧洲社会。
他熟悉法语和意大利语,但坚持用英语创作,把伦敦方言 (属于中古英语的
东中方言)提高成为英国的文学语言。他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不同阶层人物的
语言。他的题材广泛,写法不一,形式与内容总能完美地统一。他的视野广
阔,观察深刻,作品体现了人类普遍的、共同的特征。乔叟是一位严肃的诗
人,但提倡寓教于乐的创作思想。他忠诚于真理,忠诚于现实、忠诚于自然、
忠诚于艺术。他的道德准则和艺术标准最见于自由农民讲的故事中的一句
话:“真诚是人所能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因为,乔叟的艺术是现实主义
的艺术,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 Page 25…
文艺复兴诗歌
概述
文艺复兴是十三至十六世纪欧洲希腊、罗马古典文艺和学术的复兴运
动,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
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运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把这个转
变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在文艺复兴以前长达千年的中世纪中,一统欧洲天下的是基督教文化。
它一开始就与古典文化对立,把古典文化称为“邪教”文化而进行无情的摧
残。古典文化推崇人道主义 (“人是一切事物的权衡”)和现世主义(“最
高的善”是现世的幸福生活),尊重科学和哲学的探讨、重视对美好事物的
创造和享受,追求人在身心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基督教文化则崇尚神权中心
和来世天国的思想。人要想在死后进入天国,就得在尘世间禁欲苦行。对科
学与哲学的研究被视为妨碍修行;人世间一切感官方面的享受都是有罪的。
罗马天主教会在整个封建时期或是攫取了世俗政权,或是与其狼狈为奸;在
西方进行腐朽而残暴的统治,使人民长期处在穷困和愚昧的落后状态。然而,
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来反对神的权威。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反对禁欲主义
和来世思想,就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歌颂
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为了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就提倡理性,追求知
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和唯物哲学;为了反对封建压迫,就鼓吹仁慈、博
爱;为了反对等级制度,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提倡平等。总之,人文主
义思想反映了一个新兴阶级的要求,在当时是进步的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究其背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因素逐渐萌芽,意大利的海上交通和贸易日
益发达,资本主义因素也发展得最早,同时,孕育了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
—人文主义。其次,在继承古典文化遗产方面,意大利有近水楼台之利。罗
马文化就是意大利民族的文化,拉丁语就是意大利各区语言的祖先。维吉尔、
西塞罗、贺拉斯等许多拉丁诗人和作家的作品一直是意大利人文化教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十五世纪中叶,拜占廷 (即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
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廷大批希腊古典学者携带书籍,纷纷逃至意大利,并以
教授古典为业,大大推动了意大利的古典研究和人文学科的发展。此外,十
五、十六世纪在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刻杰作,也使中世纪的宗教艺
术黯然失色。灿烂的古代文化出现在久经思想禁锢的西方面前,宛如一个神
秘而又迷人的“新世界”。因此,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文艺
复兴运动从南向北,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而在各种文艺体裁中,占
了东风第一枝的就是诗歌。
1、意大利诗歌弗朗切斯柯·彼特拉克(1304—1374)是继但丁之后又一
位弗罗伦萨的著名诗人和人文主义学者。他的抒情诗既继承了普罗旺斯抒情
诗的传统,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又
率先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的枷锁,将世俗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写入诗歌,使爱
情诗在意大利诗歌创作中第一次具有现实主义的内容。此外,他还被公认为
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之一。本篇第二节将以“彼特拉克与十四行诗”为
… Page 26…
题,介绍他在欧洲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十四世纪下半期至十五世纪中叶,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转向造型艺术方
面,然而意大利还是出现了几位杰出的诗人。罗棱佐·梅迪契(1449—1492)
是弗罗伦萨的僭主,但在诗歌创作上敢于创新,风格多样,其代表作《巴克
斯与阿丽亚娜》在颂扬追逐世俗欢乐的同时,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情调。
安琪罗·波利齐亚诺(1454—1494)虽长期在罗棱佐宫廷中任职,但他的诗
歌语言优美、文学简洁、寓意深邃,其代表作《比武篇》体现了他善于吸取
前人的艺术营养的创作风格和对古代世界的眷恋之情。此外,十五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文化的另一中心是弗拉拉。弗拉拉主要流行通俗语英雄史诗和传
奇诗,主要诗人是马德奥·博亚尔多 (1441—1494),其代表作《热恋中的
罗兰》是一部有影响的长篇传奇叙事诗,诗中赞美骑士式的爱情。
十六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诗人当推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1474—1533)
和托夸多·塔索 (1544—1595)。
阿里奥斯托对古典文学和人文主义有深厚的兴趣,刻苦研究,造诣很深。
他的诗音韵和谐、语言生动,其代表作《疯狂的罗兰》借用中世纪流行的骑
士传奇的体裁,以骑士罗兰对安杰丽嘉的爱情为主要情节,融叙事和抒情、
悲剧和喜剧等因素为一体,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诗中对罗兰发疯的过程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刻划细腻,层次清楚。它对欧洲
叙事长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夸多·塔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后一位大诗人。塔索生活的时
代,是意大利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时代,由于法国和西班牙的入侵,
意大利失去了政治上的独立;于由东方的交往被土耳其切断,工商业衰退,
经济萧条;由于德国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皇对欧洲的控制,为维护教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