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迪生传-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生有的事情。

现在,爱迪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电流的分布上,他竭力设法把已经发现
的几个缺点改正过来。其中有一个缺点便是在离发电机最远端的灯光因为电
压的“降落”而暗淡不明。由于电线的阻力,在最远处的灯的烛光只抵上发
电机附近灯光的2/3。

另外一个问题是,铜的消耗量太大。从总线上分出的电线像树枝一样
分布到遥远的地方去,这种分布方法造成了电的浪费,妨碍了电灯的广大应
用。

爱迪生经过多次试验后,想出了一种新的分布方法,即把电线装攀在
街道的两旁,一端和接线匣相连接,爱迪生称它为“总线”。用户和路灯的
支线便可以从这些电线上接出来,不必直接和中央电厂连接。这样在中央电
厂和总线之间可以用相对很细的“馈电”线联接。

这种布局的结果颇为惊人。经过计算,使用这种馈电系统比树枝式的
旧式分布法节约7/8 的铜,同时电线中的电压降落和耗损也可以减少很多。
这方法只有馈电线上有电位降落,但这是不会影响电灯的亮度的。输送电流
至总线上的电位相当于电灯的平均电压,爱迪生采用的是110 伏。

爱迪生打算在纽约安装他的电灯系统。但是那些银行家们对此还是犹
豫不决,因为这需要很大的投资。从保险考虑,他们要爱迪生先在门罗公园
装置一个完全的小型电灯系统,如果成功,而且价格要比用煤气灯低廉的话,


那他们才肯投资。

爱迪生派人到城中去调查,了解哪些户愿意改用电灯,全城工厂的机
器的马力数又有多少。他们在地图上标明了每一架起重机、汽锅和火墙等机
器的所在地。爱迪生对助手们提供的地图和数据一一作了研究。为了计算每
家每户以至整个区域的煤气消耗量,爱迪生又雇了一个人,叫他整日的在街
上数着每小时中点燃的煤气灯的盏数,一直到午夜才停止。

同时,门罗公园的工人们已开始挖掘地沟,准备试验电线的新的布置
方法。他们把供电线放在挖有槽纹的木条中,一同埋于地下。当电流通过时,
发生了严重的“漏电”现象,整个东西只好重新发掘出来。爱迪生把豪厄尔
(Wilson How#ell )叫了来,对他说道:“把槽盖揭开了,用煤焦油倒在电线
四周试试看。”可是仍然漏电。“只用一根单独的总线试一下。”他又下了第
二个命令。后来又用粘性的石粉试验,结果也失败了。爱迪生觉得这样胡乱
的瞎试是不会成功的,他就叫豪厄尔在书籍中去找绝缘的方法,限他在两个
星期中把研究的结果报告他。

豪厄尔查遍了所有关于绝缘材料的文献。然后,就将每种可能适用的
材料投入试验。最后证明,最佳材料是在氧化亚麻子油中掺入石蜡再加进少
许蜂蜡,放入沥青中煮沸所得的胶液。用这种胶液作保护层绝缘效果最好。
经过试验,电线果真不漏电了。

早期用电的计量方法存在问题,直至1880 年秋,爱迪生还在探索着解
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向来对于弧光灯计算电费,只认作每灯每夜燃若干光时,
共经若干夜,而定其值。遇未燃时间,照除。按月向用户征收。他手下的人
员虽然被分成许多工作队,但能向爱迪生提出新鲜设想的却寥寥无几。爱迪
生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电的计量问题。他使用了电镀原理,即根据通
电量的不同,就有不同量的金属从阳极流向阴极的原理。通入顾客房间的电
流有极小的一部分被引出一对电池,每只电池都有两块浸在硫酸锌溶液里的
锌板。两块电池的锌板成串联相接,造成相互制约。用户使用的电流量,与
从阳极锌板流向阴极锌板的金属重量成正比。这样,只须称一称金属的重量,
就可以得出用电量的度数。

12 月初的某一天傍晚,门罗公园的电灯突然慢慢地暗下去了,爱迪生
的电灯系统这时忽然损坏了。过了一些时候,爱迪生手下的人员查明了原因,
发现水池中的水干竭了,汽锅因此走得太慢,蒸汽也便发不出了。于是他们
把爱迪生找了来。

爱迪生叫克鲁西赶快乘电气火车到古利矿去,赶快装起一个抽水站来。
他又叫休斯火速地赶到纽约去采办水管,在那“抽水村”和机器厂间装设起
一个半里长的水管线来。不久电光又重新明亮地照耀了。

另外的困难又出现了。溅在地板上的水银由于蒸发作用变成蒸气混入
空气中,有的工人吸入这蒸气后,牙龈都变得十分软弱,说话时也会摇动作
声。爱迪生吸取法国制镜厂的经验,要工人们应用碘化物,克服了这种困难。

在地下建供电网,当然有可能出现危险和灾难,为此他们受到了煤气
公司的攻击,所以必须做好宣传工作。爱迪生邀请纽约市的参议员到门罗公
司来参观,为他们作白炽灯的表演。

那批市参议员到达门罗公园时,天色已经很暗了,火车站和通实验室
的街上都点着明亮的电灯。他们和爱迪生等见面后,便分为若干小组,分别
由人领了去参观。


在办公室,爱迪生把纽约下部的地图和他根据调查结果而计划的中央
电厂和地下电线的位置图样给大家观看。在全屋的各室中,各有人负责讲解:
克鲁西在机器厂中,维尔在发电机旁,劳孙在矿石试验室中,杰尔在机器室
里。

观察完毕后,大家都聚集在实验室的前面,观看那一列列的街灯和那
点着灯光的屋子。

他们注视着时,爱迪生慢慢地把灯光熄灭,随后又把它转回原来亮度,
那些知名人士见了都称奇不止。贝格仑(Ernest Berggren )曾说道:“那时
地上积了很多的雪,当电灯点亮时,那种奇丽的情景是叫人难以忘怀的。”

电灯表演完毕后,爱迪生又在楼上作了一个真笔电报机的表演。当时
只有一盏灯照着。

大家都围集于那屋角时,爱迪生突然命令道:“把电灯全开起来!”

一阵耀目的亮光发了出来,在室中的另一端立刻显现出许多长桌,上
面摆放着特地从代尔魔尼克饭店办来的晚餐。参议员们对于爱迪生的工作称
赞不已。爱迪生的专利律师维尔布起立,再三地为爱迪生的电灯系统鼓吹。
《纽约先驱报》称爱迪生的这次表演“是一次不容否定的成功,尤其是在他
的客人痛饮香槟方面”。尽管纽约市长曾试图投否决票,但爱迪生还是得到
了在纽约市街道下铺设电线的权利。

纽约第5 号大街

1881 年2 月,爱迪生将总部迁到了纽约第5 号大街。在第5 号大街上
65 号有一幢4 层楼房。这是一幢壮丽的古旧大厦,外面用棕色石块砌成。
爱迪生电灯公司把这房子用来作为在纽约开展业务的总部。一天下午,爱迪
生和克拉克踏进纽约第5 号大街65 号楼房。克拉克写道:

“他和我一直奔上楼去,他一边对我说道:‘我们已经决定派你做这公司
的总工程师了。这是你的办公室,家具今天下午就要送来的。你的寝室在楼
上,家具也给你办好了,过一会儿就送来。我希望你以后能够全天在这里工
作。’”

这样多的好消息一时把克拉克的头脑弄得昏乱起来。而当他听得他的
薪金将非常大时,他的头脑更加昏乱了。

爱迪生将总部迁到纽约5 号大街以后,继续做研究电表的工作。杰尔
在他2 月24 日的日记中曾这样写着:“今天做了一天的电表工作。到晚上我
们把公园点亮了。爱迪生也在,后来我们又开动那架大发电机,速率为每分
钟535 转,电压100 伏。我们把所有的灯全点亮了,工作很顺利,爱迪生也
很高兴。晚上12 时停止工作,我们下楼去喝了一些酒,庆祝发电机的成功。
到上床睡觉已经2 点了。”

解除了无数的麻烦和困难之后,这架巨大的发电机现在装置完成了,
它的庞大的外观就是爱迪生的工人们也望而生畏。电机师们从来没有见过这
样巨大的机器。全机共重8 吨。克拉克曾说道:“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
爱迪生、克鲁西和苏格兰工程师荷德(Jack hood )和实验室中的一群助手们
孩子们都在场,此外又有著名的蒸汽机发明家波特和我。那时波特站在节流
器旁边。我执着速度指示器,爱迪生拿着时针,计算着那发电机的速率。

“我们逐渐地把蒸汽机开快起来,电枢也逐渐地加快着,最后,那节速
器也转到了最高点,蒸汽机上一切转动着的机件都好像苍蝇翼子似的模糊而
有些透明了。发出的声响一直传播到邻近的一家铁铲厂的锻铁场上,这种声


音是非常可怕的。

“‘好!’爱迪生大声的喊了出来,我于是把速度指示器插了上去。‘好!’
他又叫了一声,指示机也就拔了出来,速度每分钟750 转。这时大家都逃出
了蒸汽间,蹲在窗口外往里面探望着。”

爱迪生曾说道:“我们在节流器上绕了一根链条,穿过窗口接到一个木
棚中去。我们的机器厂是建立在新泽西的小丘上的,当蒸汽机的速率开到每
分钟300 转以上时,整个小山都震动起来了。

“我们关停了蒸汽机,重新调整了一下,在经过许多的困难后,我们终
于把它开到每分钟700 转。但是你必须看着它转动,为什么呢?因为那根连
接杆不时会跳上来,她想把整个小山都举起来呢!后来我们把速度降至350
转,才把它驯服了,这个速度也便是我所需要的。”

爱迪生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比以前更加热心了,他计划再造一架更大的
机器,这也许可以把第一架上的缺点完全纠正过来。

早在1880 年夏,爱迪生就意识到白炽灯的研究无论还有什么困难,已
经离成功不远了。他不仅预见了前景的发展方式,而且也预见了它的规模,
以及将给自己的机构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这样,他决定把爱德华特·约翰
逊从伦敦调回。

约翰逊回到美国,向爱迪生推荐了一位才华出众的英国青年,这就是
古劳德上校的秘书塞缪尔·英索尔。两年以前英索尔在《斯克利伯纳月刊》
上读到《与爱迪生共同度过的一个夜晚》的文章之后,一夜之间就成了爱迪
生的崇拜者。英索尔在1881 年的一个黄昏抵达纽约。他上岸后,在爱迪生
实验室里,他们互相打量了许久,英索尔真想失望地说:“上帝呀,他如此
年青!”这与他心目中的偶像相差甚远。其时,爱迪生想说的也是这样一句
失望的话,因为英索尔当时21 岁,但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与爱迪生在休
伦港卖报时差不了多少。庆幸的是,他们还是决定互相接纳对方。由于爱迪
生的秘书在1881 年1 月辞职,英索尔被推荐做爱迪生的秘书工作。

在1881 年2 月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爱迪生不止发了一笔财,但从此
以后的12 年间,由于他的电力事业的成功需要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管理,他
本来会陷入困境,可是因为爱迪生幸运地获得了一位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知识
的人而得以幸免。

爱迪生向英索尔灌输自己的经营哲学和取得成功的条件。“不管你做什
么,要么就做出辉煌的成就,要么就辉煌地失败。必须敢干,才有进展。”
根据规定,只有符合纽约市煤气公司管理法的公司才能从事照明事业。1880
年12 月17 日,爱迪生成立了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当时,准备在纽约
市建立电灯系统的还有布鲁什公司、马克沁公司、雅布罗克考夫公司、索耶
公司和格莱姆公司。因此,成功的条件不仅取决于灯泡本身的性能,还取决
于照明系统的辅助设备。爱迪生在与英索尔会面的一个小时之内就对这位青
年讲清了这一点。

英索尔说:

“刚刚吃过晚饭,我们就坐下来。他解释说,他必须创建三、四个制造
公司,来生产发电机、电灯、地下电缆,这些东西都是在纽约建立第一个电
灯照明区所必备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告诉我他在德莱克塞尔——
摩根公司存有7.8 万美元,问我何处可以找齐不足的数目。”

英索尔对爱迪生的财政事物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毫不迟疑地作


出了回答。现金很快到手,制造辅助设备的公司也随之成立,爱迪生决定先
在纽约地区实现他的计划。供电目标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商行和私人住宅,
还有那些不仅需要电力照明,也需要电力充当能源的工厂。

英索尔帮助爱迪生弄到了建立中心发电站的资金和特许权以后,接着
又同爱迪生一起找到了一块宽50 英尺、长100 英尺的地皮,打算在上面建
造一个发电站,向一个面积半平方英里的地区供电。

中心发电站地址被确定在珍珠街255— 75 号。珍珠街附近地区包括华
尔街金融区的很大一部分,爱迪生之所以把厂址选在珍珠街,是因为在他看
来,只要电灯在这里取得成功,就可立刻把华尔街的那些人争取过来。而有
了这些人的支持,电灯照明就能普及全国。为了避免城市官员和提供资金的
银行家们的反对,爱迪生决定不采用架空电线的办法,而不惜多花钱把电线
埋在地下。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发明了新的管道系统,并建立了关于绝缘的
新标准,这些标准后来被收进了纽约最早的关于电力的法律条文之中。

如果爱迪生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他总是把它变作发表另一次
兴高采烈的谈话机会。“我在报纸上一再作出过保证,纽约的中心大电站将
于某年某月某日动工兴建。所以要作出这些保证,主要是为了不断鼓起我的
股东们的勇气,因为他们自然都希望逾越常情,快些发财。”建珍珠街电站
大约用去了60 万美元。“这是我所经手的最大的、责任最重的一件事,”爱
迪生回忆说。“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的全部器械、设备和部
件,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新手,没有建设中
心电站的经验。把一股强大的电流输入地下的导线,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谁都无法预言。。。那时候,煤气公司是我们的死敌,它们密切地注视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