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迪生传-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科学美国人》记者对爱迪生进行了连续采访以后,登出长篇文章。爱迪生
的解释是,除了考试,用其他方法录用的经理人员很难称职。

在爱迪生看来,做经理,最重要的素质是记忆力。”但他也认为:“不
是说记忆力好的人必然就是好经理。也许有的人记忆力超群,却不能担当讨
价还价的重任。但是,如果他的记忆力好,那就具备了一个基本条件,其他
条件都在其次。”

1921 年11 月《科学美国人》载文说:“爱迪生认为如果要在工作上试
验一个人是否能干的方法是太浪费了。在过去,由于他的手下人的健忘已使
他损失了5000 元。”

爱迪生的测验内容大都是一般常识。那些涉及到技术数据和化学方程
式的问题,只要读过课本的人,都可以答出。有些题是数学游戏。有些题的
内容是问某文章的作者、某事实的发现人。另一些问题要求作出判断。

通过考试,爱迪生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人们的教育水平与职业要
求相差甚远。在首次测验的718 名考生中,只有57 人达到了70 分的成绩。
后来又减为40 个,算是“中等”。80 分左右的只有32 个。第二个结论是,
这种考试确有成效。他所雇用的那些成绩好的人以后都成了出色的经理,而
未通过考试雇用的人,都不能胜任经理之职。爱迪生说,他们的成绩是“最
最劣等”(XYz )。因此,就爱迪生本人而言,已对考试作出了肯定的结论。

寻觅化工新材料——橡胶

过去,爱迪生曾向人们解释自己最新发明的前景与意义,现在,他又
无时不在试图应付世界和人类的有关问题,而且还像以前的技术发明那样,
早已有所预见。

1922 年,他有关原子能的预见,要远胜于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科学
家。爱迪生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原子能终有被发现的一天。其实,我
已经在自己的实验室按日益增长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试验。。就原子能而言,
目前还没有希望作出更多的预见。。。”

在爱迪生74 岁时仍然对“一切”都感兴趣,充满乐观精神。他又开始
研究以太。爱迪生说:“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消遣。现在,我只是阅读有关
文献,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想法,其他人公布的资料和他们的发现。目前,有
关以太的结论是否正确,我还不能断定。如果爱因斯坦能够在空间、时间和
几何形状问题上作出新的发现,那就更说明现在人们对以太的认识还没有最
后完成。不过,当前我什么意见也不能发表,因为我手头的数据不足。没有
数据——我说的是全部数据——我就无法工作。”

当《纽约时报》记者请他评论美国的经济形势时,他毫不犹豫地说,
美国的经济状况是“有些紊乱”。但“只要有毅力、有决心、靠艰苦的劳动,
是可以使它走上正轨的。。不要称之为恐慌。这只是一段萧条而已,用不着


担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克服困难就成。”虽然他的意见得到人们的重视,
可是他的“新币”计划却被专家们不加考虑地指责为超出了银行管理的实际
可能而抛弃。

爱迪生虽然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不断接待来访的
记者,还是严格地保持着自己在西奥兰治的工作习惯。他每天8 时吃早点,
半杯葡萄酒,一杯咖啡,一块烤面包。用完早餐,他便驱车去实验室,阅读
某项工程的负责人员写来的报告,然后处理自己手头的研究工作,一般要熬
到很晚才回家,在天黑以前驱车返回的情况是少有的。爱迪生也常为生意上
的事情去纽约和芝加哥,但他仍像早年那样极力回避固定形式的宴会。因为
耳聋,他听不到别人的讲演,而且,他也讨厌穿上考究的衣服出现在大庭广
众之中。

在饮食和健康问题上,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既使是在身体欠佳的情况
下,还得别人一再劝说才去找医生。当医生建议他要严格控制饮食时,他就
自己摸索起饮食规律来,他详细地分析了各种食物对自己身体的影响之后,
把有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的饭菜统统砍掉,宣布自己将采用一种饮奶疗法。
81 岁时,他患了肺炎,坚持用散步的办法治疗,拒绝服药,并顽固地认为
睡眠也会根治他的不适。

81 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
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从迈尔斯堡发来了一个电报:
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
造的知识。他参考了无数的材料,且不说国内外关于这一个问题的报刊杂志
吧,他所翻阅的书籍就足够装满两架5 尺高的书橱了。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 度的各州中所
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
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
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在他的一生研究工作中我从没有
看见他比这一次更为全神贯注的了。几个月前他曾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
60 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
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工作的最紧张时期中。这次他带
去了实验室中的7 个助手。他在临行前,已经收集了并且试验了945 种植物,
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品质很好的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
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爱迪生对于在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大大的引起了兴趣。这对爱
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10 多年以前,即1915 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圣巴
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欧战,橡胶供应该如何解决的
问题。

大战过后,福特将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厂大事扩充,并邀请爱迪生前
往参观。那时福特对爱迪生说:“制造汽车的器材,全都可在美国国内生产,
只有橡胶需要输入。今后汽车一天天增加,替代美国人的双脚的日子,就在
眼前,可是制造轮胎的橡胶,却非得从外国进口不可,这对美国确是一个大
问题。”几年以后,福特就建议爱迪生着手研究这一问题。

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于1927 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爱


迪生用福特和费厄斯通投资的9 万美元在迈尔斯堡买了橡胶种植园地,并建
起了一座新的实验室。虽然战争停止了,但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由
于担心战争会给美国的橡胶供应造成困难,爱迪生对橡胶生产有了浓厚的兴
趣。他写道:“不要以为再也不会爆发战争了,尽管我们可能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没有战争威胁,但或迟或早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向美国发动进攻。这时
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我们的橡胶供应。”

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
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
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
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

于是,他将迈尔斯堡的植物学家们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可以提取胶乳
的植物。为了满足美国的橡胶之急需,他要求采集的植物的生长期必须很短,
“八、九个月就能成熟,并且是用机器收割的可供提供橡胶的植物。取胶工
艺也将机械化,尽量少用手工劳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非容易。这时,爱迪生全家一心想的就是橡胶。
用爱迪生太太的话讲:“我们一家大小无时不在谈论橡胶。我们说的、想的、
梦见的都是橡胶。因为除此之外,爱迪生先生不许我们做其他事情。”虽说
爱迪生想把家里人锁住,一直锁到他们发现了解决办法再放出来,但这种想
法却很难实现。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提取胶乳的植物的人采集了约3000
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 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认为,有几种菊
科植物可能符合要求。经过杂交,爱迪生培育了一种高12 英尺,含有大量
胶乳的植物,他将此种植物送给费厄斯通一批,费厄斯通用它提炼出的橡胶
制作了福特牌旅行车的4 只轮胎。但是,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爱迪生已有丰富的经验。他断定将来的成本可以降到和
进口橡胶竞争的水平。1928 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
给我5 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他估计用了他发明
的经济的提制机器在每亩菊科植物中可以制出100 磅的橡胶。“我希望产量
能增至100 天10 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
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
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
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
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永不消失的光辉

1929 年10 月21 日,是电灯诞生的50 周年纪念日。邮电部门特别发行
印有最初的炭丝电灯的纪念邮票,写着“爱迪生的第一盏灯”。亨利·福特
将爱迪生位于门罗公园的建筑物,重新建在密歇根州迪尔本地方。那教堂式
的长形实验室,华丽的办公室,低矮的砖屋机器厂,吹玻璃室,烧炭棚,树
木以及带红色的粘土,全都搬去,每样东西都和当年门罗公园的情景一样。
这些屋子布置舒齐后等待那个50 年前曾在此工作的主人来作旧地重游。

当爱迪生走进展出复制的实验室时,心情特别激动。他的实验室就矗
立在眼前,周围白色的篱笆,与50 年前在门罗公园实验室扎的那道篱笆一
模一样,难以辨别真伪。连铺在地面上的土,也是用数辆卡车从门罗公园远
道拉来的。爱迪生看后叹道:“这是新泽西可爱的粘土。”


爱迪生走进模型,来到复制的第二层实验时,身后跟的是福特和爱迪
生当初在门罗公园的几位同事。其中弗兰西斯·杰尔此前正在欧洲,福特的
人发现了他,便邀他一起乘船渡过大西洋,请他在这次展览中充当一位角色。
《底特律自由新闻》的记者写道:“当爱迪生走到一把椅子前坐下时,他身
边的人都原地不动,离他十几英尺远。大家保持着肃静,参观者们好像一致
意识到了此情此景的庄严;意识到了他们面前这位82 岁老人的回忆正潮涌
般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他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双手交叉,显出一种无法描
述的孤零零样子。这是一种天才的孤零,他活得比同时代人要长,在这个世
界上已经再没有同仁能与他分享此时此地的境界、思想和感情。

“大约在5 分钟,也可能在10 分钟的时间里,这种情景没有受到任何动
静或动作的干扰。只有爱迪生不时地四下张望,他的双眼噙满了泪水。后来,
他清了清嗓子,才打破了‘实验室’的沉寂。”

福特在这次展出的细节上花费了巨大的功夫。当他将用垃圾堆里拾到
的碎片复原的爱迪生曾用过的老钵指给爱迪生看时,爱迪生表示整个建筑及
其内部陈设准确到了9/10。福特听了心里颇不是味儿就问什么地方不对。
爱迪生回答说:“我们当时的地板从来没有这样干净过。”

21 日上午,早晨天气由晴转为阴暗,从华盛顿开出的胡佛总统和夫人
的专车也在这时到达了。爱迪生和妻子前往迎接,他们一行乘坐19 世纪的
以木头作燃料的列车前去福特历史博物馆。在短暂的旅途中,爱迪生重温了
自己童年的生活。他拿了一只列车服务员的篮子,用微弱的嗓音向他的同行
者吆喝着“糖果、报纸”。

总统搀扶着爱迪生下车后,他们访问了福特的历史博物馆。晚上,大
家被安排到“实验室”,观看已经准备好的表演。当客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
走进“实验室”时,全美有数百万听众早已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收听现场
播音员的实况解说,因为爱迪生将在这里举行一次他在半个世纪以前戏剧性
的关于电灯实验的表演,只是模型比当年稍有逊色。

弗兰西斯·杰尔预备好了真空泵。坐在泵旁的爱迪生命令道:“开始,
弗兰西斯。”一会儿,随着压力的增大,爱迪生起身接通电源。电灯开始发
光,并且越来越亮,直到亮如白昼。与此同时,附近的电灯唰地一下全部打
开。同样,美国各地的数十座城市也为纪念爱迪生的功绩而让所有电灯大放
光明。

在室中,长方的餐桌一字形的排列着。远远的一端是主席的座位,中
间的荣誉座是留给总统夫妇坐的,可是总统夫妇执意让爱迪生夫妇坐首席。
宴会上,胡佛总统发表演说:“在我们的国家中,科学家和发明家要算是最
可贵的无价之宝了。他们以他们的创造力和虔诚心逐步的把他们的科学思想
化为事实,供给每一个人享用。由于他们的努力促使了我们的进步,这种伟
大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

“爱迪生先生凭借了他的天才的创造从平凡的开端跻入了世界伟大人物
之列。他的生活给予了我们一种新的信心。我们相信我们这时代的人物一定
能支持着机会之门的畅开而让愿意进去的人走入的。

“人类的文明好像一个花园,它的优劣是以花朵的品质来决定的。在栽
培时我们花了多少的精力使它肥沃,我们花了多少的力量去防御破坏力的侵
袭,那么我们就能收获多少的花朵;而由于这些生命的芬芳馥郁,更激励我
们去从事新的努力,给予我们以新的力量,加强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对于一个普通平民的致敬的集会没有比这一次更盛大的了。各式各样
的人物——金融家、政治家、科学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