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这4 年中,汤姆·爱迪生换了10 个工作地点。其中5 个地点被免职,5
个地点是自己辞职不干。
为什么这样?原因是无论在哪个地方,他都热衷化学和电的实验,这
已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他一天不实验新发明的科学方法,就
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只要有钱,就买书,只要有空,就看书。所以雇主们都
不高兴。
1864 年初,汤姆·爱迪生在距底特律西南60 英里的艾德里安找到了工
作。他被肖尔湖——密歇根南方铁路雇用。他每月可以挣得75 美元的薪水。
后来他被派到离镇1 英里处的伦纳威岔道去。他到达那里后,就向一个报务
员租得一间屋子,布置了一个小工厂。不久他又被派在夜间值班,工作时一
有机会他就读书。由于他不服从命令而再次失业。一次,他被铁路总监告知
断开线路,发送电文。可是他不理睬,仍照章行事。于是,他就被解职了。
此后,他在印第安纳的韦恩堡当白班电信技师。但是3个月后,他又
失业了,据说因为经理要把他的职位让给自己的友人。
汤姆不能够像那种职业需要的那样井井有条地工作。他也拒绝别人要
他做的事情。当他认为他收发的电报比其他的电报重要时,他就占线收发他
自己的电报。爱迪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新知识,做各种实验,当他对一本书
或发明感兴趣时,他可以让待发送的电报等若干小时。他喜欢捉弄别人来取
乐,不时地捅些漏子,结果当然很不美妙。
南北之战使许多最出色的报务员脱离了他们的工作,战争把大批报务
员吸引到了军队里。大约有1500 个电信技师被征入伍,所以找工作容易。
他不喜欢上白班,因为白天工作不利于他的实验。10 月初,他迁到印第安
纳波利斯。
他一到印城后,便进入了西方联合公司。他后来的步步升迁,就是与
这家公司密不可分的。有一个叫斯坦登(WilliamStanton )的报务员曾亲眼
见他走进公司办公室里。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汤姆的头发是反卷着的,颈
间围了一个纸领,领带也没有,看来像个“乡下人”。公司里的人问他道:“你
能收发得很快吗?”他回答很是含糊。可是当他开始发报时,他的“发报速
度之快如同闪电。甚至连那些收电专家们都感到招架不住,他们常常不得不
打断爱迪生的电文,叫他重复一遍。”于是他就获得了一个位置。西方联合
公司的职员名册上记载托马斯·A·爱迪生做夜班报务员,工作时期自1864
年12 月至1865 年1 月止,月薪75 美元。
后来他被调到另一处工作。那边工作更加忙碌,他常接受下大批电文。
由于他在电报方面的造诣,不但操作熟练,业务水平很高,而且通晓科学原
理,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收发新闻稿的工作报酬最高,汤姆和其他发
报员一样都希望自己能担任这工作。那时电报局中大都改用纸条记录机,在
连续的纸条上刻记点划。他觉得如果想办法在此机后面再加接一台记录机,
便可控制住记录速度。
他和同事对于这种新机虽然都毫无经验,可是他们能从第二机上抄得
清晰正确的新闻电报。他们有时将一二份抄本高高的悬出,向人展览。当公
司经理看到这整齐美观的电文时,只是摇摇头走了开去。他不了解这两个生
手怎么能抄出这样优美的报文来。
在平时,对方新闻电的发报者总应允他们早些开始接收,而他自己却
上戏院去了。可是,一天夜里,关于林肯总统选举的票数报道源源不断地发
来,汤姆和他的同事竟落后了一小时半。人们开始抱怨。公司命令第二天早
晨进行检查,发现了那二重记录机,爱迪生只得遵令拆下,把它抛在一边。
他每到一个新镇,就花极少的钱找到一间住处,并拿出房间的一部分充作实
验室。他得到工资的时候,往往把全部的工资用在购买实验材料和装置上。
然后他不得不找朋友借钱吃饭。
汤姆对衣着仍然漫不经心。他的外套太大不合身;衣服不干净、不合
季节。他的头发仍然长得竖起来,看上去是一副乡下人的样子。
由于耳聋,他有时显得似乎不太友好。工作的地方不干净,睡觉的房
间是黑暗的,往往在他的床上能找到小虫。这时建造的电报装置不好。因此,
电报线上产生很大噪音,使发报难以准确。汤姆常常不得不编造他通过电报
所收到的新闻的某些部分。
由于他努力地工作,使得他成为一名快速发报员。他的工作态度非常
主动,“据传说,在接受林肯总统被刺的头条消息时,他由于全神贯注得像
机器一样抄收着电文,以至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抄收的乃是一条多么重大
的新闻。”
19 岁时,他再次调换岗位,到辛辛那提一个很小的、气味也不好闻的
实验室工作。他最初逗留在这里时,在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工作,月薪60 美
元;在离去前已成为一个头等报务员,月薪增加到120 美元。
他开始工作后不久,公司当局答应他利用公司的地下室。他余暇时便
在那里研究如何在同时发送两个电报的方法。他的行为很古怪,可是他坚决
的实践精神却赢得了一辈老人的敬爱。其中有一个名叫季利兰(Ezra tGilliland )的曾说他是“我生平所遇见的青年中最奇特的一个”。
汤姆在辛辛那提初识了第一个收发电报的好朋友米尔顿·F·亚当斯。
辛辛那提是汤姆曾经工作过的最大的城市。亚当斯是一个无忧无虑、可善可
亲的年青人。他见汤姆的性格孤独,时常替他担忧。他们高兴时,便一同上
戏院看戏,或是偶然的在罗文花园消磨一个晚上,倾听那德国乐队的演奏。
他们还对书籍、绘画发生兴趣。据他的一位同事回忆,他在这里仍然是把大
部分精力用于摆弄电池和电路,经常设计一些可使报务工作变得轻松点的器
械。
不久,爱迪生又流浪到辛辛那提以南的纳什维尔,那时亚当斯却往北
了,后来汤姆就在田纳西城工作。他仍继续试验着同时发送两个电报的方法。
“他衣袋里总带有一本旧的记事册,记录一些杂记图样。有一次他正在
接收孟斐斯的来电,突然发电叫对方暂停,抽出记事本记了一些东西,而后
通知对方再行继续。有时他要在簿子上乱涂一下,让电文堆积在一边。巡夜
的管理终于把他撤职了。”
后来他又到了孟斐斯。月薪升到了1.25 美元。“他将所有的收入尽行
购买书籍仪器,从不置备衣着,冬天也不穿大衣,因此时常受寒。”
在孟斐斯,他帮助总报务长修复了断线,接通了纽约与新奥尔良之间
的联系。还有一段时间,他摆弄出一种临时发明的自动转发机的装置。这一
装置,可以把一个电报接收机收下的电文输入到一条不同线路的发射机。《孟
斐斯广告商报》发现了这一试验以后,为他作了新闻报道。
他买了不少书籍,其中有一本塔克(George Tucker )著的《杰斐逊传》,
在这书的扉页上写着:“田州孟城电报员托马斯·A·爱迪生于1866 年3 月11
日购置。”另外还有一本西班牙文字典。那时他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也要她
定购大批书籍:“。。我回家时,或许已经能讲西班牙语了,读写方面也可
以和西班牙人较量一下。我也能读法文,可是还不能口说。我现在要想买几
本廉价书籍,希望你写一封信叫报童到书店去买几本寄来。你最好能和沃克
接洽好,以后可以每月按时取书。。。”
他的工作是负责接收新闻夜电,白天便忙于在屋中试验。桌上安置着
电报机,墙上攀满了电线网。
上司科尔曼(Coleman )断定,一线上发两个电报是绝对不可能的。他
说:“任何笨货都得明了一线上是不能同时收发两个电报的。”为此,他又被
老板辞退了。
他在孟斐斯的突然失业,使他又身无分文。他的钱一部分借给了同事,
余下全用来购买了书籍仪器。他离开孟斐斯,到了路易斯维尔。
爱迪生到达路易斯维尔时,正下着暴风雪,而他穿的是一件单薄的白
色外套,戴着一顶白色的夏天戴的帽子。他后来回忆说,他永远也不会忘记
人们是如何奇怪地瞧着他这个衣着单薄的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作新闻电报务员的技术,他与报馆编辑接洽,要求
酬劳用报纸交换。
他每次总挟了一大束报纸回家,每天把这些报纸详细地阅读,因此,
他对于当时的许多大事,如俄国出让阿拉斯加,法军撤离墨西哥,以及黑奴
的解放等都非常了解。
他注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他在接收冗长的新闻电报时,能比别
的电报生易于想出字句。“汤姆的手指跳跃在电报键上,送字如此迅速,键
好像在唱歌一样。”
爱迪生在那里逗留了两年,然后北上去底特律,接着又回到了路易斯
维尔。他由于在其他城市做巡回报务员,没有把时间全花在这里。这时他结
识了几个新朋友,他们是经管报业者。他和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科学和发明。
他后来讲,就是在路易斯维尔他发明了那种独特的纵行书写方式。他发现,
为了填补电文中的空白,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要发挥想象,就需要时间。
因此,书写时一定要有速度,所以他就很快练出了一种字体小且清晰的竖写
体字母,字母之间互不相连,而且不具任何花饰。由于每天要接收8—15
栏新闻,所以他很快就完善了这种字体的写法。
年轻的爱迪生的大脑里装满了主意和计划;正是在路易斯维尔,他第
一次向往着当一名发明家。他的工作比别人做的多,但不能赚他所想象的那
么多钱。于是,他开始讨厌这个工作,认为这个工作总是相同的,没有什么
变化。
汤姆·爱迪生在路易斯维尔工作的时候,仍喜欢买书读书。这里还有
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他下班返回住所途中,发现一个旧书店里20册《北美评
论》只卖两块钱。
他用口袋里仅有的两块钱把它买了下来,可是书太多,不好拿,只好
向书店老板暂借了一只大袋子,把书装进去,背在背上。
走了没多远,进入暗巷,突然一发子弹从耳边擦过。回头一看,只见
一个警官一边大声叫着“小偷”,一边向他跑了过来。汤姆·爱迪生也以为
附近有小偷,到处张望。警察命令道:“把袋子打开!”警官抓紧他的肩膀,
这才知道警官是拿自己当小偷。汤姆说:“我不是小偷,这是买来的书,我
要背回去。”警官仔细查看袋子里面的东西,然后说:“不错,是书,可是刚
刚我叫你的时候,为什么不停下来?”警官接着又说:“如果我的枪法再准
一些,你已不在人世了。”汤姆·爱迪生说:“我不是小偷,我还以为附近有
小偷呢。”
警官向汤姆道歉。警官说:“晚上你最好不要在街上走”。汤姆笑着对
警官说:“我的工作是做夜班报务员。”警官想不出什么话来回答汤姆。
爱迪生在重返路易斯维尔后不久又被解雇了。爱迪生这次被解雇,是
因为他擅自编造参议员候选人博茨当选一事造成的。他回忆说:“南方的弗
吉尼亚州,当时正在选举联邦参议员。处于领先地位的候选人是约翰·M·博
茨。但他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选票,因此,立法机构一天天地开会。有一天,
传来消息说:反对博茨当选的一方已经分裂,他可能在第二天当选。翌日,
里士满方向开始来电。然而,我刚收到‘约翰M博茨’这一名字,线路就中
断了。于是我冒险编造了一份电文,意思是说博茨已经当选。这样路易斯维
尔的各家报纸都及时作了报道。可是事后它们又登了更正。原因是博茨并未
当选,而是像以往一样,立法机构又休会了。”
年轻的爱迪生依然保持着童年和少年时那种如饥似渴追求了解新鲜事
物的精神。一次,他读过巴西政府招募报务员的广告之后,打算与曾在南部
军队工作过的两个报务员一道去南美,在巴西当报务员。3个年轻人匆匆忙
忙离开了路易斯维尔,来到了新奥尔良,想从这里乘船到巴西。不巧,到南
美的船已经早一天启航了,下班还要等一段时间。
3个人站在码头上,正不知怎么才好的时候,有一个西班牙人经过,
这人是从南美载运水果来的货船船长。他们想请船长带他们去南美。船长说
“不行”。他们问:“为什么?”船长接着说:“缺少考虑的年轻人,以为只
要到了南美,就有很多赚钱的机会,那可大错特错!开发南美,可能还需要
10年以上,目前,美国倒有较好机会,我每次看到像你们这样怀着南美热
的青年,就想办法阻止他们。”西班牙船长又告诉他们种种有关南美各国的
情况。船长的话,只有爱迪生一人听从,他放弃了南美之行。其他两人,还
是搭乘下一班船到了南美。不料上岸不久,就患黄热病死了。
汤姆·爱迪生在路易斯维尔的职位又无缘无故地终止了。本来,西方
联合公司楼上有一个房间,专门放置充电池用的硫酸。一天夜间他无意中弄
翻了一瓶,硫酸一直流到楼下经理的房间,蚀毁了书桌地毯等物件。后来,
经理严厉地斥责他,说局中需要的是报务员,不是试验员。此后不久,在1867年6月,他突然的离开宿舍,不再回来了。
他又暂时地在辛城逗留下来。他租下一间小屋,以便白天进行试验。
在此,他的聪明才智真正得到了发挥。一位名叫乔治埃尔斯沃思的报务员,
对电报系统有着很深的了解。在战争中,他曾窃听联邦军队的电报。他向爱
迪生建议,发明一种不能窃听的电报线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将其卖给政府,
赚到一笔钱。爱迪生果真搞出了这项创新。问题一旦解决,对此也就不再关
心了,这倒符合他的一惯做法。
此后不久,爱迪生离开辛辛那提,返回休伦港。他在老家住了几个月。
这次回家是很不幸的。这时地方当局借口军用,强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