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体操_刘心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体操_刘心武-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下有的人很注意把自己的家里装修、布置得堂皇富丽,而且还特别把邻居、同事乃至并不怎么亲近的人,邀到自己家里〃参观游览〃,希望从〃来访者〃嘴里听到赞赏羡慕之词——也正因为如此,其装修布置的风格,也便尽量向〃公众共享空间〃,如饭店、酒吧、ktv包房等处所看齐。那或许也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居家风格,却为我的这位老朋友所不取。他是除了我这样极熟极好的朋友,轻易不请人到他家去的,而且,即便我这样的朋友到了他家,活动区域也仅只是客厅、书房等处,有的区域,特别是卧室,那是总关起门来,不对外客的。他也从不征询来客对他家设施和布置的〃观览意见〃,从他有时坐在藤制摇椅上微微晃动着、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上看,他显然对自己关起门来的这片〃皇土〃非常地满意,对我和别的什么朋友印象如何,简直一点也不在乎。他邀我们去只是为了交流心情与感悟。

    当然,那不是他一个人的家,他老伴我们也很熟,但我毕竟还算不得他们两位共同的朋友。我知道他们有那样的朋友,那样的朋友来时,他们会基本上采取共同接待的方式,尤其是聊天时,他们双方都会参与。我只能算是他的好朋友、他爱人的一位熟人。我去后,他爱人会出来招呼,会倒来茶水,会同我寒暄或开几句玩笑,但我们开聊后,便会很自然地消失在别的房间里,直到我告辞时,才再一次露面,一同送客。他爱人也有自己的朋友,那也只能算是他的熟人,那样的客人来访时,他也只是迎、送时露面。可见他们家〃关起门来做皇帝〃,其实是一扇大门里有两个皇帝,或者说是两个平等的〃执政官〃。我很欣赏他家的这种格局。

    有一回我们两个闲聊,他回忆起〃文革〃里的事情,说:〃那时候,不管社会上多乱,自己在社会上的遭遇有多惨,只要还有一扇家门可进,到晚上这扇门还能关上,一家骨肉还能在关起的门里相聚,并且至少还能用低语、眼神和身体接触来表达相互的慰藉,那就好比一个王国遭到了侵略却还没有灭亡……〃又说,〃文革〃里,他所知道的几个自杀的人,那外在的浩劫当然是主要的因素,但他们的家门里面,都出现了家人给自己贴出的〃大字报〃,并有家人不管是出于真诚入魔还是畏惧自保所施予的批斗、呵斥与讥讽,他以为那是个体生命最后一块〃独立王国〃的覆灭,个体生命真正是到了〃无立锥之地〃的绝境,难怪活不下去。他没有细说那时他爱人所给予他的濡沫之情的细节,但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生命体验。确实,一方面,〃将就是夫妻〃,谁和谁真正能像一片叶子的两面那样连为一体呢?再相亲相爱的夫妻,至多也只是并蒂花罢了,各自还是有各自的独立性。即使在关起门进的一个家里,也应还能有各自的物质与精神〃领地〃,比如各自的日记本。所以,夫妻必有相矛盾乃至相冲突的时候,争吵、呕气,恐怕都常态地存在,这就必须到头来互相将就,逐渐磨合,以容忍、协商、通融、妥协来达于和平共处;但另一方面,夫妻又确实是一扇门里的〃联合王国〃的〃双执政〃,只要这扇门里不发生内乱,不仅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家庭不会崩溃,夫妻各自的生命力,也可望在这里获得最坚实的支撑。

    一般的家庭,不可能是空间阔大的豪宅,有的家庭,直到今天从社会上所获得的空间甚至还相当地狭湫。但一个家庭的是否幸福,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取决于那关起门来所享用的空间究竟有多大,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空间里的温馨度究竟是否浓酽。近20年来,我自己的家庭随着社会进步,所享用的空间不断得到扩大,这当然是幸运的事,但回忆起来,当我们一家三口挤住在一条小街的一所杂院的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小东屋时,竟也有着那么多的快乐!而最大的快乐,是沐浴着温馨的亲情——春天,窗外的洋槐花开了,用铁钩子扭下一些,洗干净,夫妻齐动手,和上面粉,炸来吃,其乐融融;夏天,没有电扇,更不知空调者为何物,家里也还买不起电视机,摇着大蒲扇,听妻子讲些小时跳荷花舞的往事,闭眼悬想;秋风吹来,中秋节到,商量如何给一对往昔的邻居——身边没有儿女,且生活较我们拮据的徐大爷和王姨,送去贺节月饼;窗外雪花纷飞,稚子把一只在煤炉上烘热的红橘扣到大碗下面,好让妈妈归家时能吃到温度恰到好处的橘瓣……家啊,家啊,关起的门里,没有什么经国济世的宏大叙事,但那些琐琐屑屑的零篇短简,构成了我们生命史中珠串般的小诗,宁不珍惜?



 同仁心距

    接到一张落款为某机构〃全体同仁敬贺〃的豪华拜年卡,不禁莞尔。该单位一位年轻人曾在我家跟我坦言:〃同仁,就是那些每天身体离得很近,而心却往往离得很远的人。〃当时我跟他辩论起来,因为我这一代人,本是笃信虽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故尔团结如一人的。他笑道,您说的,是当年单位里人际间的政治关系,现在就公务员而言,也确实应维系那样一种以同志相称的关系。可是现在已然出现了无数非公务的工商实体,这些机构中的人为什么走到了一起?应是法律所允许下的个人经济利益驱动,构成了他们合作的基础,所以给您寄贺卡,落款不称〃全体同志〃而称〃全体同仁〃。您也别去查词典,〃同志〃、〃同仁〃的区别,咱们〃尽在不言中〃吧!我乍听他言心中耿耿,质问道:面合心不合,你们能合作出个什么名堂来?他笑道,如果心完全不合,甚至冲突起来,那当然就分手了,也不仅是老板炒你〃鱿鱼〃;你也可以主动炒老板的〃鱿鱼〃;但情形往往是,心与心的〃圆心〃虽不合,但〃半径〃的扫描,却形成大面积的重叠,有时这重叠部分会缩小为叶子瓣般的〃相割〃,那也还可以在〃相割〃的区域中〃同仁〃;即使再进一步退化为两圆仅只是圆周〃相切〃于一点,那么在这一点上也还可能维系颇久。他说;这种〃各有圆心〃的〃游动性合作关系〃;已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处世的常态,他不明白我何以对之大惊小怪。

    这位年轻人对我的谆谆教诲,后来我渐渐消化,并且悟到,同仁间存在着心距,其实中外古今皆然。既然我们的社会生活已步入多元状态,每个人选择人际组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那么,只要合法,并且不违基本道德,寻求〃游动性合作〃的〃同仁关系〃,应视为平常之事吧。

    谁知前两天那位年轻人又来,说起他们机构的同仁,在这暖冬中有一次野餐之聚,他们在半冰半水的小河边吃完烧烤,喝尽啤酒,不知哪一位带的头,讲起童年往事来,结果如磁铁传磁,竟形成了一个挨一个,乃至抢着倾诉各自童年的欢欣、苦恼、恐惧、忧伤、幻想、狂喜……的局面,〃忽然间,〃年轻人告诉我,〃我们在互望中,有一种眼光通心、击出火花的感觉……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在想,作为同仁,我们要能总是这样,该多好啊!〃偏偏又是他,向我提示着新的思路。是啊,难道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在某些特殊的群体中,并且也只是在某一段时间里,才可能形成一种同仁〃圆心〃全都叠聚在一点上的状态么?我们在这攘攘人世度过艰辛一生,究竟该以谋求〃合理合法的自我利益〃为重,还是该以寻求与他人心灵的相通相谐为重呢?



 快把好话说出口

    妻子梳妆完毕,转过身来时,你感觉她很鲜丽,你想赞美一句,可是你怕显得肉麻,你怕妻子不领情,于是你用诸如〃老夫老妻了;不必再来这个〃、〃我就是不说,她也不会不高兴〃等等〃逻辑〃把你的喉咙栓塞上,你终于没说……

    同事获得了一项荣誉,你深知那确实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你想对他说:〃这是实至名归……〃可是你怕别人认为你是虚伪的奉承,于是话都涌到喉咙口,你竟又吞了下去……

    在楼门口遇上了邻居全家,老少三辈,全体出动,是去附近的小饭馆聚餐。看到他们那和谐喜悦的情形,你想跟他们说几句祝福的话,可是你想到人家平时并没有跟自己家说过什么吉利话,又觉得此时此刻人家也许并不会珍视你的友好表示,于是你只是侧身让他们一家走过,轻轻地咳嗽了几声……

    在商场购物,你遇上了一位服务态度确实非常好的售货员,当她将你购妥的商品装进漂亮的塑料袋,亲切地递到你手中时,你本想不仅说一声〃谢谢〃;而且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可是到头来你还是没说,因为你想着〃我是上帝,她本应如此〃……

    你错了!当你面对他人,心头涌现了非自我功利目的、自然亲切、朴素厚实的好话时,你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不要退却,不要扭曲,你要快把好话说出口!只要你确实由衷而发,确实不求回报,确实充满善意,确实扪心无愧,你就大大方方、清清楚楚地把你那好话说出来。即使遇上了〃狗咬吕洞宾〃的情形,〃好心换了个驴肝肺〃,你也并无所失,因你焕发着人性善的光辉,你把好话给予别人,即使是你的亲人,那也是必要的播种。善意、爱意、亲合意向的种子,一般来说,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是会接受的;这种子落在他们的心田;多半会生出根,发出芽,开出花,结出果……想想你自己吧,即使你是那样地坚强,那样地能甘寂寞,那样地不惧怕恶言恶语,到头来,你也还是需要来自他人的好言好语…… 

    人际之间需要好话。非自我功利目的的好话,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多了而是还很缺乏。现在那清爽自然如同甘泉的好话涌上了你的心头吗?请你快快说出口!



 给心花以和风

    一位白领小姐,大清早上班时在电梯前遇到同事樊姐,点头问好毕,樊姐立即望着她尖声评论说:〃呦,你今天的发型怎么瞅着这么别扭!你这种尖下巴颏的脸盘千万别这么折腾!〃说完拊掌大笑。樊大姐的两句〃酷评〃,弄得她一整天心里发堵。

    一位退休工程师,在路上遇到参加某项活动回来的邻居,互打招呼后,邻居问他去做什么,他说去看电影,那邻居听了电影名字以后立刻〃酷评〃:〃嗨,那种小市民趣味!不看也罢!〃分手后,工程师虽然还是朝电影院而去,但心头一直梗着〃小市民趣味〃五个字,到了售票窗口前,心里竟出现类似罪感的情绪,到头来没买那票,改为逛商场,却始终再难恢复原先的怡然心态。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从心理角度看,其实是存在于连续不断的情绪之中而好的情绪,或者说兴致、情趣,则仿佛心情树上开放的花,这样的心花无论是蓓蕾状态,还是已然灿烂地张开,对于生命存在来说,都弥足珍贵,自己要多多培育,加倍爱惜。别人呢,对之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很难要求他人对你的好情绪花上添香,但如果是看出了你的好情绪,不但不予和风吹拂,反而给你败兴,犹如妒花风雨,摧蕊折瓣,那就有失厚道,不足为训了。换个位置,别人有好兴致,我们不是助兴而是败兴,细想想,有的事情似乎极小,但我们施以〃酷评〃给别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有时甚至用〃惨无人道〃形容,也不过分。

    当然,蓄意败人兴致的恶意劣行,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像上面所举的两例,那位樊大姐之所以那样,多半是所谓〃心直口快〃的性格使然,她并没意识到自己在败别人的兴,反会在〃有话直说〃的宣泄中获得瞬间的快感,弄得人家一天不痛快,她是浑然不觉的。那位直言别人想看的电影是〃小市民趣味〃的主儿,〃酷评〃的自觉性比较强,显然他一直对同楼的退休工程师心存贬抑,也就是不怎么看得起人家,总以为自己层次高、别人没水平,所以在那邂逅中,他的讥词一触即发,但你要说他有多恶毒,也未必,两人分手后,他也就把这事抛诸脑后,并不存有处处、事事要贬损那退休工程师之心。

    私下里,背靠背,我们发表点对他人的讥评訾议,在所难免,亦无大碍,但切不可对他人的好兴致〃迎头痛击〃。一次在公园里,我和妻子看见对面走来一对牵手的恋人,那男的比女的矮了一头,面目似乎也没女的顺眼,我和妻子回到家里谈起,都觉得不大般配,但当时我们没有交换看法;没想到,另外几个小伙子,却在公园甬路上,当着那一对恋人的面怪笑起来,有的还故意嚷:〃嗬,武大郎潘金莲啊!〃那对恋人原像盛开的花朵,在这种摧花邪风袭来时,顿时气恼色变,所幸没有发作,隐忍住没与恶谑者争吵,但他们生命中的快乐心花,在那时惨遭砍折,败兴后的灰暗情绪,不知会延续多久。

    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不仅选择什么恋人是神圣的稳私,就是改变发型,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耳饰别针,在书店里选购一本什么图书,喜欢吹一种什么零食……特别是由于这些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事、小乐趣,而使得一个人心花张开蕊瓣,瑟瑟放香时,那生命的尊严是不能予以亵渎的。不仅给自己的心花,也给他人的心花以和风吧。这种修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



 给你一顶小丑帽

    逛蛇年春节庙会,看到很多摊档在售卖小丑帽,有用闪光纸制作的,顶端下沿都有彩色穗子的尖顶高帽;有用呢绒缝制的,不但帽筒很高,而且样式极为滑稽,或顶端呈章鱼触须状,或呈蹄类动物的弯角状。尖顶高帽,在中国不说是古已有之,也出现得够久的了,鲁迅笔下的跳无常(他不但用文字描写还亲自绘图)就是一个例子。彩色呢绒拼镶的小丑帽,则似乎是从西洋传来的,举凡西洋古典绘画、戏剧,以及表现其古典生活的影视里,都常常出现。

    庙会上的小丑帽销得很好。我就亲眼看到种种买帽子、戴帽子的景象:有的还没付款就迫不及待地往自己脑袋上扣;有的则买下向献花一样戴到同游伴侣头上;有的买来戴上后就一直那样游逛到底,出了庙会还戴着在大街上走,甚至戴着乘地铁……

    我注意观察,兴致勃勃地买小丑帽、戴小丑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