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干姜 甘草 桂心 浓朴(各二钱) 大黄(四分
水二杯,煎六分服。
喻嘉言曰∶“许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温药下之之法。方中大黄一味,不用则温药必
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恐温药不能制,而洞泄或至转剧,裁酌用之,真足法
矣。
x鸡矢醴x 治鼓胀。
鸡矢(干者五合,山间者良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
x百合汤x 治解 之神剂也。
百合
上用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时服。
保生无忧散 妇人临产,先服一、二剂,自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
三剂神效。
菟丝子(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三分) 白芍药(一钱二分,冬月只用一
钱) 甘草(五分) 荆芥穗(八分) 生黄 (八分) 浓朴(姜汁浸,七分) 枳壳(六分) 艾叶(五分) 真
贝
母(一钱五分,去心) 羌活(五分)
上十二味根据方修合,另将川贝研细末,候药煎好,冲入同服,引用生姜三片,空心服。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
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
枳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阻滞之虞;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胞
胎灵动;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体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 者,所
以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矣;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
安胃气;甘草协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山龄注
独超,故全录之。
x失笑散x 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并治心痛,血滞
作痛。
蒲黄 五灵脂(各等分
生研,每服三钱,酒煎服。
x黄 六一汤x 治气虚口渴不止。黄 (灸六钱) 炙草(一钱)水煎服。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炮姜(八分) 桃仁(二十四粒) 炙草(一钱
水煎服。瘀血不行,加红花一钱;伤风口痉,加荆芥穗三、四钱,益母草三钱。
x七味白术散x 治小儿吐泻及一切口渴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藿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干葛(三钱
共为末,每服三、五钱,白汤调下,或水煎服。
x加味芎归汤x 治妇人难产,交骨不开。
川芎(三钱) 当归身(五钱) 龟板(三钱,生研) 妇人生过男女顶门发(烧如鸡子大
水三杯,煎八分服,如人行五里路即生。此方去龟板、头发,名佛手散,安生胎。去死
胎。
x香薷丸x 治水肿。
干香薷(一斤) 白术(七两
先将白术为末,后浓煎香薷汁为膏,和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
便良。
x又外台香薷丸x 以香薷五十斤,水熬膏,令可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加之
,以小便利为度,无所忌。
x金匮防己茯苓汤x 治皮水,此症因肺闭则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肤,状与风水相似,但不恶寒
为度。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
崔氏疗大腹水肿上气,小便赤涩,颈脉动,不卧方。
苦葶苈(五两,炒) 杏仁(二两,炒黄) 大枣(四十枚,饭上蒸,去皮核
分捣合治为丸,如枣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再服五丸,米饮下。三日后,平旦
服五丸,晚服三丸。
时法治气喘咳嗽不已,可代十枣汤。
《金匮翼》云∶“吐血不止,将本人血,瓷锅焙干为末,每一钱二分,以参麦汤调下
即止。”
《金匮翼》云∶“凡吐粉红色痰涎,是肺络损伤而血渗也。治以鲜藕、白糯米、红枣三
物煎汤,频频服之,久自愈。此方系正白旗迟维新所授,用之最良。
x肠痔下血方
木耳(五钱,浸一宿,洗净
空心生食,禁茶汤半日,三服必愈,但不能除根耳。
x磁石丸x 治膏淋,膏淋者小便浊。
磁石 肉苁蓉(酒浸,切焙) 泽泻 滑石(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服。如脐下妨闷,加沉香一钱以行
滞气。
x鹿茸散x 治下元虚惫,小便溺血,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酥炙令黄,)生地黄焙 当归(焙、各三两) 蒲黄(一合) 冬葵子(炒,四两半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温酒调服。日一服。一方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前炒盐汤下。
x柴胡梅连散x 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三服除根。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黄连 当归 白芍(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乌梅一个,猪胆五匙,猪脊髓一条,韭根半钱,水一
钟,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原方有前胡,无人参、黄芩、甘草、当归、芍药,余盖从
柴胡饮子增入,以备补虚泻热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x凉膈散x 治上焦积热,烦躁、面赤、头昏、咽痛、喉痹、口疮、颊肿、便溺闷赤、谵妄
、睡卧不安(一切风壅。
薄荷 连翘 黄芩 栀子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 芒硝(各半两
上末,每服二、三钱,加竹叶七片,蜜三匙煎,食后服。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
各双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病,屡效。
《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胸中无形
之热,且不犯中、下二焦也。
x大枣汤x 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
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
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x栝蒌薤白白酒汤x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 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x薯蓣丸x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 茯苓 柴胡 桔梗(各五分) 白术 芍药 防风 芎 麦冬 杏仁(各六
分)
阿胶 人参(各七分) 干姜 甘草(各二分) 白蔹 干地黄 当归 桂枝 神曲 豆黄卷
大枣(百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阳气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
益其生。是荣卫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气血非饮食无由平复也。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兼风气百疾,立此薯蓣丸之法,方
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
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
湿益气,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当归、芎 、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
、
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
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x大黄 虫丸x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 杏仁 虻虫(各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一
两) 干地黄(十两) 水蛭 蛴螬(各一百枚)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尤氏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长生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
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此丸为上剂。
愚按∶此丸从《内经》四乌 一芦茹丸悟出,但不如四乌 一芦茹丸之平易近人也
。x防己黄 汤x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 黄 (各三钱) 炙草(三钱五分) 白术(二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
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x附子粳米汤x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x大黄附子汤x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三钱) 附子(三钱) 细辛(二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桂枝新加汤x 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 人参(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 芍药(各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余如桂枝汤法。
x大柴胡汤x 治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其脉沉实者
,以此方下之。
芍药 黄芩 枳实(各三钱) 柴胡(八钱) 半夏 生姜(各五钱) 大枣(四枚
上七味,以水三杯,煮取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钱,若
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x桃仁承气汤x 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桃仁(十七个) 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芒硝(二钱
上五味,以水二杯半,煮取一杯,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至八分温服,日三服,当微
利。
x小承气汤x 治阳明病潮热,大便难,脉沉而滑,乃内实腹痛者。
大黄(四钱) 浓朴(二钱,炙去皮) 枳实(三钱,炙)
上三味,以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再饮之,若更衣
者,勿服之。
x大承气汤x 治阳明病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腹痛大热,其脉沉实者,此方主之。
芒硝(三合,《内台》方三两)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五枚,炙) 浓朴(半斤,去皮,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
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x调胃承气汤x 治汗后,恶热谵语,心烦、中满,脉浮者主之。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故地统于天,形以承气,故地以承天。胃、土也、坤之类也;气,阳也,干之属也。胃为十
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而成传化之府,岂专以块然之形,亦惟乘此干行不息之气耳。
汤名承气,确有此义,非取顺气之义也。”宪公此解超出前人,惜其所着者《伤寒类疏》未
刊行世。宪公讳孝铭,古吴人也。
x半夏泻心汤x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在,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当与之,宜此方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紧者,此方主之
。若有恶寒者,表未解也,宜先解表,然后攻痞。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温再服。
x附子泻心汤x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
大黄(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者。
生姜(四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
连(一两)
x甘草泻心汤x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
痞硬而满,干噫,心烦不得安,医见人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
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也。
甘草(四两) 黄芩 干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三钱)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甘草(炙) 丹皮(各二钱) 生姜(三
钱) 半夏(二钱半) 麦冬(五钱
上十二味,以水三杯,煎至八分,温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
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方中当归、芎 、芍药、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心药
也
;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药亦冲药也;麦门冬、甘草,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
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冲为血海也,胃属阳明,厥阴冲脉丽之也
。然 绎方意,以阳明为主,吴茱萸用至三钱,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用至五钱,滋
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隅,所以谓之温也。半夏用至二钱半,生姜用至三钱者,
以姜能去秽,而胃气安,夏能降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其温之之用,绝无逐瘀
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并能治之,神妙不可
言矣。
x阴挺方x 秘授此方,治妇人蚂蚁疮,又名鸡冠疮,俗名下 ,古名阴挺,今人呼为吃
血痨是也。
飞矾(六两) 铜绿(四钱) 五味 雄黄(五钱) 桃仁(一两)
共研末,炼蜜丸,每丸重四钱,以方内雄黄为衣。
按∶妇人有得此症者,不肯声张,以致毒攻脏腑,经脉不调,经闭,永不生育,面黄肌
瘦,四肢无力,腰腹疼痛,不思茶饭,咳嗽痰喘,乍寒乍热,自汗盗汗。如一月至一年之
症,不知道者,或用刀割患处,命在旦夕。如遇此症,只用此丹一丸,重者二丸,坐入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