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原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博伽梵歌原义-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一个有足够智慧了解神首的原本地位的人,永远免除所有恶报。
  如果奎师那是兑瓦克依的儿子,那祂怎么会是非生的呢?这在《圣典博伽瓦谭》也有解释:当祂现身于兑瓦克依和瓦苏兑瓦面前时,不象普通的孩子那样降生;祂是以祂的原初形象现身,然后再变成普通的孩子的。
  任何在奎师那的指示下所做的事情,都是超然的。绝不会被物质业报——吉祥的或不吉祥的——所污染。那种认为在物质世界里有凶有吉的概念,其实是一种心智虚构,因为在物质世界根本就没有吉祥的事物。一切都是不吉祥的,因为物质自然本身就是不吉祥的。只是我们将它想象为吉祥而已。真正的活动依靠以全然的奉爱和服务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使我们的活动吉祥,那就应该在至尊主的指示下活动。这些指示在权威经典《圣典博伽瓦谭》和《博伽梵歌》中有说明,也可来自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因为灵性导师是至尊主直接的代表。所以,他的指示直接就是至尊主的指示。灵性导师、圣人和经典所指导的方向是一致的。三者之间并无矛盾。在这样的指示之下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脱离了这物质世界里的虔诚活动或不虔诚活动所带来的报应。奉献者在从事活动时的超然态度,实际上是弃绝的态度,可称为萨尼亚西。如第六章第一节诗所说,把事情当作责任去完成,因为至尊主命令他这样做,而且不寻求托庇于自己活动的成果(anasritah 
  karma…phalam),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弃绝者。任何按照至尊主的指示去行事的人,是真正的萨尼亚西和瑜伽师;而不是只穿上萨尼亚西外衣的人,或冒牌瑜伽师。 
  4—5。 
  智慧、知识、不疑与不惑、宽恕、真诚、控制感官、控制心意、苦与乐、生与死、恐惧、无畏、非暴力、平静、知足、苦行、布施、荣辱——生物的所有这些不同品性,都由我一人创造。 
  要旨:生物体的不同品性,无论好坏,都由奎师那创造,这里对这些品性有详尽描述。
  “智慧”是指以正确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知识”是指理解什么是灵质,什么是物质。通过大学教育得到的只是关于物质的一般性知识,这里并不把它视为知识。知识意谓着认识物与灵的分别。在现代教育中,没有关于灵的知识,而只是关注物质元素和躯体需要。因此,学术性的知识是不完全的。
  “不疑与不惑”(asammoha)可在人不再犹豫彷徨,而且明白了超然哲学时达到。过程缓慢,但终必远离迷惑。不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应该做到“宽恕”(ksama),要学会容忍和原谅别人的小冒犯。“真诚”(satyam)是指为了他人的利益尊重事实。不应该歪曲事实。按照社会常规,只有在能迎合他人的口味时,人们才会说实话。但这不是真诚。真正的真诚是说话直截了当,好让他人明白事实的真相。如果某人是贼,人们得到了警告,这才是真话。有时真言逆耳,但是实话就应该实说。说真话就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实话实说。这就是说真诚的定义。
  “控制感官”是说不应把感官用于不必要的个人享受,而不是禁止满足感官的正当需要,但不必要的感官享乐却对灵修进步有害。因此,应该控制感官,不作无益的滥用。同样,我们也要抑制心意,不作无益之想,这就叫做“sama”。一个人不应该无时无刻总在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赚钱。这是对思维力的误用。心意应该用以理解人类的首要需求,而这应该由权威给予展示。思维力应该在与那些在经典、圣人和灵性导师方面具备权威的人,以及那些思想高度发达的人的联谊中得到发展。Sukham,“快乐或幸福”,是要永远处于有利于培养奎师那知觉的灵性知识中。那种痛苦的,或引起忧伤的,都是不利于奎师那知觉的培养。有利于奎师那知觉的就应该接受,不利于此的就得摒弃。
  Bhava,出生,是指躯体而言的。对灵魂来说,既无生也无死,我们已在《博伽梵歌》的开始就讨论过。生死仅适用于一个人在物质世界的体现而已。“恐惧”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一个处于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没有恐惧,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肯定能使他回归灵性天空、回归家园、回归神首。因此,他的未来一片光明。而其他人却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他们没有关于来世的知识,因而常处于永无休止的焦虑之中。要摆脱这种焦虑,最佳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奎师那,始终处于奎师那知觉之中。这样自然就会摆脱一切恐惧。《圣典博伽瓦谭》(11.2.37)上说,bhayam 
  dvitiyabhinivesatah syat:沉浸于虚幻能量之中是恐惧之因。但那些摆脱了虚幻能量的人,那些坚信自己不是这物质躯体,而是至尊人格神首的灵性部分的人,那些因此而从事对至尊神首超然服务的人,他们无所畏惧。他们的未来一片光明。不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便处于这种恐惧的状态。“无惧”(abhayam),只有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才有可能做到。 
  “非暴力”(ahimsa),是指不作任何使人痛苦迷乱的事情。许多政治家、社会学家、慈善家等人允诺的物质活动,不会带来善果,因为政治家和慈善家们没有超然的眼光,他们不知道什么能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ahimsa也指人们应该受到训练,让躯体得到充分的运用。人体的目的在于灵性觉悟,所以,任何不能进一步趋近这个目标的运动或委员会,都是对人体的施暴。能促进一般大众未来的灵性快乐的,便称为“非暴力”。
  “平静”(samata),是指摆脱执着和厌恶。极度执着或极度超脱都不是最好的。应该本着一种既不执着也不厌恶的态度去接受这个物质世界。凡有利于推行奎师那知觉的就应该接受,凡不利于此的就应该摒弃,这就叫做“平静”。处于奎师那知觉者无所排斥,无所接受,唯一的条件是视其是否有益于推行奎师那知觉。
  “知足”(tusti),是指不要渴求以不必要的活动囤积大量的物质财富。人应该满足于靠至尊主的恩典所获得的任何东西,这就叫做“知足”。“Tapas”是指苦行或苦修。《韦达经》中有许多规范守则可适用于此条,如早起、沐浴。有时早起很麻烦,但一个人若自愿承受这种麻烦,就叫苦修。也有在每个月的某些日子戒食的规定。我们可能不愿遵守这些禁食,但若在奎师那知觉科学上求得进步的决心坚定,就应该接受这些推荐的躯体磨练。但是,我们却不可进行不必要的或有违韦达训谕的禁食。不应该为政治目的禁食。《博伽梵歌》把这种禁食称为愚昧中的禁食。任何在愚昧中或激情中所做的事,都不会导致灵性的进步。而在善良形态中所做的一切,则使人进步。依据韦达训示进行的禁食,能丰富人的灵性知识。
  至于“布施”,一个人应该献出收入的一半用于某些善事。什么是善事呢?就是以奎师那知觉行事。这不仅是善事,而且是最崇高的善事。因为奎师那是善良的,所以祂的事业也是善良的。因此,要布施,就应该布施给处于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根据韦达文献,布施应给予布茹阿摩那。虽然根据韦达训谕,这一做法并不很好,但是仍被遵循奉行。训示仍要求人们向布茹阿摩那布施。为什么呢?因为布茹阿摩那致力于培养更高的灵性知识。布茹阿摩那应该毕其一生去了解梵。Brahma 
  janatiti brahmanah:“了解梵的人被称为布茹阿摩那。”因此,布施给布茹阿摩那是因为他们总是从事着更高的灵性服务,没有时间自谋生计。根据韦达文献,也可对在生命的弃绝阶段的萨尼亚西布施。萨尼亚西挨门逐户地化缘,并非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传教。这项制度是这样制定的,萨尼亚西挨门逐户化缘,以唤醒在愚昧中昏睡的居士。因为居士忙于操持家务而忘记了他们生命的真正目的——唤醒自己的奎师那知觉——这就是萨尼亚西的责任,以乞士身份走近居士,鼓励他们恢复奎师那知觉。《韦达经》上说,人应该醒悟,完成人形生命应完成的使命。这项知识和方法由萨尼亚西广为传播,因此,应该布施给那些在生命弃绝阶段的人,应该布施给布茹阿摩那和类似的善举,而不应布施给任何荒唐怪诞之举。 
  “Yasas”,声名,按照圣主柴坦尼亚的说法,只有当一个人被称为“伟大的奉献者”时,他才有声誉。这才是真正的名誉。如果人在奎师那知觉中成为伟人,那他才真正有声誉。没有这样的声誉的人并不光彩。
  所有这些品质在整个宇宙中展现于人类社会和半神人社会。在其他星宿上有很多人类形式,那里也有这些品质。为了那些想在奎师那知觉中进步的人,奎师那创造了这些品质,但人须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这些品质。从事于对至尊主的奉献服务中的人,能培养所有这些好的品质——一如至尊主的安排。
  无论好坏,我们发现的一切始源都是奎师那。绝对没有任何不在奎师那之内而能展示在这个物质世界的事物。这便是知识,我们知道,虽然事事所处均不同,但我们更知道,一切来自奎师那。
  6.七大圣贤和他们之前的四大圣贤以及诸玛努(人类的祖先),都由我而来,由我的心意所生。而遍布各个星宿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他们的后裔。
  要旨:主在这里给出了宇宙人口的系谱概要。布茹阿玛(又称为Hiranyagarbha,金胎)是从至尊的能量产生的最初的生物。从布茹阿玛产生了七大圣贤,他们之前的四大圣贤萨那卡(Sanaka)、萨南达(Sananda)、萨拿塔那(Sanatana)和萨拿特库玛尔(Sanat… 
  kumara)以及诸玛努。这二十五大圣贤就是宇宙内所有生物的始祖。每个宇宙之内又有无数的宇宙和无数的星体,而每个星体上又满是不同种属的人口。这些全都生自这二十五始祖。布茹阿玛进行了半神人的一千年的苦行,才得到奎师那的恩典,了解如何创造。于是从布茹阿玛产生了上述众圣贤和茹德茹阿,然后是七大圣贤。这样,所有布茹阿摩那和查锤亚便都由至尊人格神首的能量而生。布茹阿玛又称为祖父(Pitamaha),而奎师那就是祖父之父。这在《博伽梵歌》第十一章第三十九诗节有具体说明。 
  7.谁事实上信服了我的这般富裕和神秘力量,谁就从事纯一的奉献服务,这是无可置疑的。
  要旨:灵性完美境界的顶峰是认识至尊人格神首。若不能坚信至尊主的种种富裕,是断不会作奉献服务的。通常,人们知道神伟大,但究竟如何伟大,他们不知巨细。这里说的就是巨细,如果人实际地知道了神有多伟大,那他就自然而然地会成为皈依的灵魂,并从事对主的奉献服务。当人实际地了解了至尊的富裕,就只会皈依祂而不作它求。这实在的知识可通过阅读《圣典博伽瓦谭》、《博伽梵歌》和类似的经典获得。
  在这个宇宙的管理机构中,有很多布满整个星系的半神人,为首的是布茹阿玛、主希瓦、四大库玛尔和其他始祖。宇宙人口的始祖很多,都从至尊主奎师那而生。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是所有祖先最原始的祖先。
  这些只是至尊主的部分富裕,如果一个人坚信这些富裕,便会以极大的信心,不存任何疑惑地去作奉献服务。要增强对主作爱心服务的兴趣,就需要这些特别的知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不去彻底了解奎师那的伟大,因为知道了奎师那的伟大,必更能专注于虔诚的奉献服务。
  8。我是所有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根源,一切智慧都源于我。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的智者,为我作奉献服务,全心全意地崇拜我。
  要旨:精通《韦达经》的学者,从圣主柴坦尼亚这样的权威之处获得讯息,又知道该怎样实践这些训诲,他们能明白奎师那是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里的一切的根源。因为他们完全了解这一点,所以在对至尊主的奉献服务中特别坚定,特别专注。任何愚人或任何数量的无理释论,都永不会使他们偏离正途。所有韦达典籍都一致认为,奎师那是布茹阿玛、希瓦和所有半神人之源。据《阿塔尔瓦韦达》(《阿达婆韦陀》1。24)记载:“起初,是奎师那将韦达知识传授给布茹阿玛;在过去,是奎师那将韦达知识广为传播。”在《那茹阿央纳》(1)上又说:“然后,至尊人格那茹阿央纳想创造生物。”《乌帕尼沙德》继续说:“从那茹阿央纳诞生出了布茹阿玛,也诞生出了众生的始祖。从那茹阿央纳诞生出了因德茹阿;从那茹阿央纳诞生出了八瓦苏(Vasu),从那茹阿央纳诞生出了十一茹德茹阿从那茹阿央纳诞生出了十二阿迪堤亚(aditya,阿蒂缇诸子)。”这个那茹阿央纳是奎师那的扩展。
  同一《韦达经》又说:“兑瓦葵之子奎师那是至尊之人。”那茹阿央纳接着又说:“创造之始,只有至尊人格那茹阿央纳。没有布茹阿玛,没有希瓦,无火、无月、无星、无日。”(《玛哈乌帕尼沙德》〈1〉)《玛哈乌帕尼沙德》还说,主希瓦是从至尊主的额头所生。所以《韦达经》说,应受到崇拜的是至尊主,布茹阿玛和希瓦的创造者。在《莫克沙达尔玛》(Moksa—dharma,旧译《解脱经》)中,奎师那也说:“族长,希瓦和其他人都由我创造。但他们因为被我的虚幻能量所迷惑,因此他们不知道他们是由我创造的。”《瓦茹阿哈普然那》上也说:“那茹阿央纳是至尊人格神首,布茹阿玛从祂而生,希瓦从祂而生。”
  主奎师那是各世各代的根源,所以称祂为最有效的万物之因。祂说:“因为一切都从我而生,所以我是万物的始因。万物都在我之下,无人在我之上。”除了奎师那,再无至高无上的控制者了。人若追随真正的灵性导师,这样研习韦达经典去理解奎师那,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奎师那知觉,并成为真正博学的人。与这样的人相比,所有其他不能正确认识奎师那的人,不过是蠢人。只有蠢人才会认为奎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