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直观的事例和老师本身的榜样作为教育手段;进行劳动教育,使儿
童经受劳动训练,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和
人格,发展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裴斯泰洛齐力求使孤儿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他和孩子们一起吃
住,一起劳动,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温暖和爱。他的教育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几个月之后,孩子们的健康和道德都明显好转,他们
变得活泼聪明。
斯坦茨孤儿院的经费开支由政府负担,因此儿童劳动的时间可以大
大减少,有较多的时间实施文化教育。孤儿人数由80人增至100人,最
… Page 54…
后达到169人。但是6个月之后,孤儿院被迫停办,这里成了法国军队
的医院,裴斯泰洛齐痛苦地离开了斯坦茨。
(3)在布格多夫创办小学 (1800—1804年)
1799年裴斯泰洛齐离开斯坦茨,来到伯尔尼附近的布格多夫。起初
在一个鞋匠办的学校任教,后来转入一所“识字学校”。从此他开始探
索新的教学法。他所教的学生是5—8岁的儿童。不满一年,儿童即能读
书、作文、绘画、算术,兴趣颇为广泛。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
独立思考和自主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优异的教育成绩
受到社会好评。1800年,24岁的赫尔巴特慕名来布格多夫参观裴斯泰洛
齐的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后他发表文章谈他同裴斯泰洛齐会
见的情景,高度赞扬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工作,称他是“高贵的裴斯泰洛
齐”。
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成绩,使地方政府给了他在更大范围进行教学实
验的机会。1800年5月,他来到布格多夫城一所男童学校任教,同时遇
到了赫尔曼·克鲁塞。克鲁塞是一名乡村教师,由于战争的原因,他带
着一批学生来到布格多夫,以后成为裴斯泰洛齐的得力助手。
1800年10月1日,由政府批准,包括裴斯泰洛齐和克鲁塞两所学校
学生在内的新学校在布格多夫成立。裴斯泰洛齐担任了这所学校的领导
工作,他有4个助手,分别担任读法和算术、历史和地理、音乐和图画
及体育的教学工作。该校实行班级教学,裴斯泰洛齐的新教学方法得到
了充分实验的机会。
政府批准该校招收公费生12名,专门学习教学方法。该校附设有教
师训练班,后人称这个教师训练班为欧洲近代最早的师范学校。
裴斯泰洛齐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和他们谈笑,
带他们到山间玩耍,感受大自然之美。学生们对功课也极感兴趣,自己
管理自己,从不用惩罚。裴斯泰洛齐训练道德的方法是“在儿童面前,
做给他们看,依你所希望他们的去做,使儿童完全信任你,爱你”。一
个农民参观了这所学校之后赞叹地说:“这不是一个学校,简直是一个
家庭。”
布格多夫新学校的成就再次赢得众多人士的仰慕,他们纷纷前来参
观,有些还制定仿效的试验计划回本地推行。
1804年,瑞士的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布格多夫的试验受到摧残,政
府无意继续支持布格多夫的学校;6月12日,裴斯泰洛齐和一些教师只
好带着学生去伊佛东办学。
(4)在伊佛东创办学校 (1804—1825年)
1805年,在政府指定的一个大堡寨里,裴斯泰洛齐开设了一个很大
规模的学院,包括中学和师范学校,简直是一个教育实验中心。最初十
年,是它的全盛时代。大量学生从瑞士各地涌来,各国政府也派青年前
来学习;教师工作非常勤奋,裴斯泰洛齐的各种教学法都得到广泛实验
和应用;欧美各国君臣、王侯、政治家和教育家络绎不绝前来参观。裴
斯泰洛齐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和“人类的教育家”。福禄倍尔两度来
校参观考察,对裴斯泰洛齐的为人极为推崇。
… Page 55…
伊佛东学院的后期,逐渐出现不祥迹象。首先是学生和教师的增多
给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再者,裴斯泰洛齐施行的是“起居式教育”,他
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学生的增多和逐渐成人化,教师不能再搬用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学法;另外,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贵族和富裕资
产者的子弟,他们的目的是上大学做官,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宗旨完全
不同。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之间的矛盾和不团结日益严重,加上经济困难,
学校终于在1825年关闭。
伊佛东学院关闭之后,裴斯泰洛齐绝望地回到了50年前他教育活动
起步的新庄,完成了《天鹅之歌》和《命运》两部著作,1827年2月17
日,与世长辞,终年81岁。
1846年裴斯泰洛齐诞生百年纪念日之际,瑞士阿尔高州人民在他墓
前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写着:“在新庄,你是穷人的救星;在《林哈
德和葛笃德》中,你是人民的导师;在斯坦茨,你是孤儿之父;在布格
多夫,你是国民学校的创始人;在伊佛东你是人类的教育家。你是一个
完全的人,一个基督徒,一个公民。你一切为人,毫不为己。裴斯泰洛
齐之名,万古长存!”
2。社会观和教育观
裴斯泰洛齐的社会观具有民主主义性质。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复兴,
同情劳动人民,但并不打算反抗奴役者。他深受法国启蒙学派,特别是
卢梭的影响,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但是他不了解社会不平等
和劳动人民贫困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他认为社会的
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是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贫
困和悲惨遭遇,是缺乏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结果。
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的社会作用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他天真地相
信,通过启发和教育能够根本改变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因此,他主张
教育应成为全民的财富,应让每个人受到教育。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不
平等的国民教育制度。他把这种教育制度比喻为一座大厦,他说:“大
厦的上层宽敞明亮、艺术高超,但为少数人居住……中层,居住的人就
比上层多得多,但是这里并没有上升的阶梯使他们能够合乎人性地爬到
上层去……最后,在下层住着无数的人群,他们和上层的人们一样,有
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利。但是,他们不仅是被放在令人作呕的
黑暗中、没有光亮的洞穴里,而且蒙住双眼,他们即使仰望大厦的上层,
①
也是不可能的。”他对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深为不满,但是他不了解,要
改变这种教育制度,必须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消灭社会的等级和阶
级差别。
裴斯泰洛齐主张人人受教育,但他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同样
的教育。他认为每个等级都应当获得符合他的社会地位的教育,农民的
子女要准备作农民,手工业的子女要准备作手工业者,贵族的子女要准
备当贵族。这实质上仍然是教育的不平等。这充分表明裴斯泰洛齐尽管
同情劳动人民,仍然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
① 转引自滕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第3 卷,第185 页。
… Page 56…
裴斯泰洛齐认为学校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杠杆之一。整个教育的中
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对人们的积极的爱”能使人在道德方面前
进。这种“对人们的积极的爱”是以相信“自然宗教”为前提的。裴斯
泰洛齐反对官方的宗教和僧侣。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教育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劳动;劳动不
仅能发展体力,而且能发展智力,并且形成人的道德。从事劳动的人能
够形成一种信念,相信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意义,而这种信念是把
人们联系在友好和巩固的社会关系中的最重要的手段。
裴斯泰洛齐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进行教育。他说:“按
照人的天性,如果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则愚昧、粗心、无知、懈
怠、轻佻、妄信、胆怯等将不一而足,更加上无限的贪欲和损人利己的
行为,即形成诡诈、狡猾、恶毒、猜疑、强暴、冒险、寻仇、残忍等性
①
格。这是人的天然本性,一旦听其自然地成长,就必然是这样。”他确
信,通过合理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不良性格。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
健康的人,即所谓“完人”或“真正的人性”。他说:“为人在世,可
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
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②
3。关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确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即
使人的天赋才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裴斯泰洛齐在《天鹅之歌》中
这样写道:“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③
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他们的完全平衡。”这里的“平衡”即
“和谐发展”之意。他还明确谈到初等教育的任务在于“和谐地发展个
人的各种能力”。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
面。他主张体育跟劳动教育相联系。体育的任务是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
的天赋的生理上的力量全部发展出来。他认为体育是劳动教育的最基本
的和初步的阶段。因为没有体力的发展,劳动教育、劳动习惯、技能的
培养、训练都谈不到。他把劳动教育看成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改
善贫困生活状况的途径。他自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主张”。重视教育与
劳动相结合是正确的,但他在实践中以劳作为主,学习为辅,使学生很
难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不过,在他所处的社会条件下,能象他所做的
那样已很难能可贵了。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培
养“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他说:“人生在世上,是
社会的一分子,风俗道德是和他息息相关的。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
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做社会的表率。
① 转引自滕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第3 卷,第186 页。
②
③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173、206 页。
… Page 57…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①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这
种爱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一个人道德力量的实现。儿童对母亲的爱,是
因为儿童在家庭中自然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亲切、祥和、抚爱。儿童
会把对母亲的信任和爱扩展到父亲和兄弟姐妹,然后再扩展到邻人,以
至爱全人类。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起着重要作
用。他要求学校德育首先要同家庭教育相联系,学校和家庭不能分割开
来。他提出:“初步的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包含着三个显著
的部分: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的和纯洁的情感所引
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公正和善良的东
西;最后,他们必须通过思考和比较,自己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
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观念。”①
在发展儿童道德情感和形成儿童善良行为中,教师的示范具有重要
作用。他认为,用个人的示范行为去感化儿童,比用道德说教和恐吓去
迫使儿童顺从更有效。他要求教师热爱儿童,关怀儿童,与儿童建立良
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顺利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
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归结为爱所有的人,是资产阶级的博爱观,
在阶级社会中爱一切人是不可能的。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认为智育对人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
用。他认为人的认识开始于感性,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由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上升到清晰观念的过程。教学的任务在于消除最
初感觉印象的混乱,使各个物体一一区别开来,把相似的或是相互有关
的印象在想象中集中起来,弄清楚,把完全弄清楚了的对象上升到明确
的观念。教学必须帮助学生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