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目标已遭到严重破坏,英美空军已取得了绝对空中优势。
7月9日,所有护航运输船队均抵达会合地域:英军船队集中在马耳他岛东南;
美国和加拿大船队集中在果佐岛以西。大风巨浪使护航运输船队无法前进。傍晚,
大风渐止。在整个航渡和在会合地域停留期间,敌人抵抗微弱。只有德军潜艇曾对
英美舰船实施过袭击,击沉了3艘舰船。
7月10日凌晨,第8集团军开始登陆,尽管风和海浪很大,但蒙哥马利的要求还
是达到了:第5师的皇家苏格兰燧发枪团于当日傍晚占领了锡拉库萨;在诺托湾登陆
的第30军也取得了胜利。英军第一天就攻占了宽100公里,深10—15公里的登陆场。
美军的作战要艰难些。他们在南部海岸的登陆受到了风和海浪的很大影响,而且岸
上敌人的抵抗也更积极些,还遭到了几次骚扰性空袭。尽管如此,到这一天结束时,
美军3个师的突击部队还是上了岸,进占了杰拉和利卡塔,夺占了3处各宽12—15公
里、深3一5公里的登陆场。
但是,登陆的成功却包含着若干悲剧性损失。例如,英第1空降师于7月9日夜间
至10日黎明前离开凯鲁万时,其实力为2075人。飞行途中,有69架滑翔机掉到海里
去了,还有56架散落在诺托湾附近25英里的地面上。只有12架降落在正确的地方,
因此从7月10日6点30分开始,这87名士兵不得不扼守住蓬蒂格兰德桥,直到向前推
进的第5师前来解围时为止。在这次作战中,英第1空降师有250人被淹死。在杰拉以
北地域空降的美第82空降师也发生了类似的悲剧。该师从凯鲁万地区出发时共有32
00人,但只有大约3个连投到了目标区。这次空降兵乘用滑翔机在夜空实施机降和伞
降是不成功的,有23架运输机被英美军自己的高射炮击落,许多飞机被击伤,空降
部队伤亡惨重,实际上未完成预定任务。此外,在夜间让一大群飞机在自己的舰队
上空飞行是危险的,即使事先告诫军舰不许开火也是如此。
如果说墨西拿是意大利的大门的话,那么具有许多丘陵和大山群的埃特纳火山
就是这扇大门的门槛了。埃特纳火山耸立在卡塔尼亚平原的北面,它俯视着西西里
这个三角形岛屿的东南角。如果要从南面或西面接近和占领墨西拿,就必须经过埃
特纳。虽然从任何地图上看,这种地理要求都是十分清楚的,但作战计划却没有把
一旦登陆成功以后怎样到达墨西拿这个问题讲清楚。
7月12日,蒙哥马利给亚历山大打电报说:“我的作战情况非常好……我建议让
我的集团军向北进攻,以便将这个岛截成两半。”但是,在蒙哥马利看来,这样做
需要把美第7集团军用作一种静止的翼侧警卫部队。巴顿的雄心更大,到7月13日的
时候他已经注视着巴勒莫了。那天,亚历山大去看望巴顿时,允许巴顿有限地向前
推进。傍晚刚刚回到司令部,亚历山大就接到蒙哥马利的电报。蒙哥马利在电报中
说,在断裂多山的西西里岛作战的指挥官,必须拥有可供使用的良好公路,而当时
只有两条良好的公路可供第8集团军使用。一条是经过埃特纳火山的东翼侧大致向北
延伸的114号公路,蒙哥马利准备让第13军使用这条公路。另一条是向西北方向延伸
而经过卡尔塔吉罗内-恩纳-莱昂福泰的124号公路,这条公路将使他的部队能够迂
回驻守在卡塔尼亚平原上的德军。但是,124号公路位于美军的作战地幅内,而且布
莱德雷也像蒙哥马利所打算的那样,准备把这条公路用作第2军的进攻轴线。令人不
安的是,英军偷偷地抢先使用了这条公路。美军于7月13日傍晚在124号公路上发现
了第51高地师。午夜时分,亚历山大厂达了一个“绝对命令”,指示布莱德雷将这
条公路移交给蒙哥马利。
这样,亚历山大就好像是用盐来擦巴顿和布莱德雷的伤口。由于蒙哥马利的鼓
吹导致了“赫斯基”作战行动计划的修改,从而降低了美第7集团军的作用。现在,
在亚历山大的纵容下,蒙哥马利又从他们手中抢走一条宝贵的公路,以便他得意洋
洋地进入墨西拿,甚至不允许美军向巴勒莫推进。巴顿是一个军人,他服从了命令。
但是,美军交出124号公路并没有产生预想的结果。无论是蒙哥马利的希望也好,
还是美军的担心也好,都没有成为现实。7月13日,希特勒决定迅速赶调两个师到西
西里,另外再加上一个由赫布将军领导的军司令部。此外,墨西拿海峡的控制和防
御已经完全“德国化”,并且随着战斗的发展,德国人接管了作战指挥,待别重要
的是,接管了敌军撤离西西里岛的指挥。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早在6月底就来到了
西西里,并把他的观点强加给了意大利地区指挥官古佐尼。结果,蒙哥马利在东南
部就面临着由那不勒斯师和里南那师组成的第16军、若干较小部队、赫尔曼装甲师
以及第15装甲师的一个步兵群。
在东部,由于希特勒通过凯塞林进行遥控,德军的抵抗逐渐强硬起来。然而,
希特勒的遥控逐渐改变了调于,最初是要求把盟军赶下大海,最后是决定在西西里
东北部保持一个桥头堡,以便掩护德军和比较忠诚的意军向意大利本十撤退。防线
将中赫布来控制。主要防线是一条曲线,它从东北海举的卑斯特凡诺经尼科西亚、
阿吉拉和卡泰纳塔瓦延伸到东海岸的卡塔尼亚以南6英里处。另外还有两条防线,即
“旧赫布线”和“新赫布线”,准备在桥头堡不可避免地收缩时用作停留阵地。
敌人已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并且正在把兵力集中在一个十分适宜于防御的、
断裂的和没有道路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英军的装甲部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德
国坦克部队从7月13日起,将蒙哥马利的部队阻止于奥古斯特以北,英军多次试图向
卡塔尼亚推进,但均告失败。因此,西西里战役的胜利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由于蒙
哥马利的两条进攻轴线都进展缓慢,亚历山大向帝国参谋总长报告说,他打算用第
13军经由卡塔尼亚向墨西拿进攻,并派埃特纳火山西面的第30军先到圣斯特凡诺海
岸,然后再转回来向墨西拿进攻。实际上,亚历山大是想对蒙哥马利施加压力,要
他抢在德军继续加强防线以致能够从意大利本土调来增援力量以前拿下墨西拿。7月
16日,亚历山大以指令的形式把上述计划下达给各集团军指挥官。这个指令严重地
伤害了美国人的感情。
美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写道:“它证实了我早先的疑虑,只有蒙哥马利才被允许
会进攻墨酉拿。”巴顿深信自己也能到达墨西拿,对分配下来的任务十分不满,因
为分给他的任务是对付岛上力量较弱一端的敌人。于是他乘飞机去找亚历山大讲理,
要求得到向巴勒莫推进的许可。亚历山大权衡形势之后,批准了巴顿的要求。然而,
从理论上讲,第8集团军仍然是主要的打击力量,亚历山大希望该集团军所属各师能
够通过卡塔尼亚和恩纳两条进攻轴线到达墨西拿海峡。7月16日,蒙哥马利发给亚历
山大的电文称,希望“今晚就到达卡塔尼亚”。蒙哥马利发给他的乐观电文,助长
了他的这种希望。
7月22日,巴顿的部队抵达西西里岛北岸,进占巴勒莫。而在头一天,蒙哥马利
由于命令第13军在卡塔尼亚前面转入防御并决定用第30军在左翼进行主攻而遭到了
一次局部失败。7月25日,亚历山大召开了一次协调会议,会上美国第2军受领了向
东突进的任务。到7月2了日,美军就占领了圣斯特凡诺和尼科西亚,而从南面开上
来的第30军加拿大师则占领了阿吉拉。这样,第15集团军群终于到达敌人主要防线
的边缘了。但是,从7月26日起,这条防线起了新的变化,因为墨索里尼于7月25日
被赶下了台。
从墨索里尼下台起,原来就不积极抵抗的意军更是成批地投降。德军指挥部不
得不只靠自己的兵力防守西西里岛。坦克第14军所辖的“戈林”坦克师、摩托化第
15师和刚调到岛上的摩托化第29师,奉命扼守西西里岛东北部圣斯特法诺、尼科齐
亚、卡塔尼亚一线。可是,德军既无力完成这一任务,又无得到增援的可能。于是,
凯塞林于7月27日命令赫布进行撤离准备。因此,德军当时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
尽可能安全地撤离西西里。
英美军在增调兵力后,于8月4日对德军防御进行突破。经过长时间的航空火力
和炮火准备之后,英军首先发起进攻。到8月5日,第13军推进到埃特纳火山与海之
间的狭长地带,而第30军则推进到了火山另一侧的丘陵地带。8月6日,第13军占领
卡塔尼亚。但是,蒙哥马利还必须艰苦作战到底,他甚至把已经抽出来准备进入意
大利本土的第5师又调回了前线。第8集团军的突击队最后于8月16日傍晚进入了墨西
拿,但接待他们的却是美军第3师的第7步兵团。原来巴顿一直让他的部队沿着北面
的海岸推进,沿途只遇到一些退却的意大利军队,而没有遇到坚决的抵抗,因此美
军比英军早一步进入墨西拿。
在西西里战役中,意军伤亡约13。2万人(主要是战俘);德军伤亡约3。2万人;
盟军伤亡2。28万人,其中伤1。44万人,亡5530人,失踪2870人。毫无疑问,西西里
战役是一次胜利的战役,但胜利中隐藏着失败:太多的德国人逃跑了。据德军最高
统帅部18日的统计数字,德军大约撤走了60万人,意军大约撤走了75万人。此外,
德军还撤走了9605辆车辆,47辆坦克,97门大炮和1。7万吨弹药。
西西里打下来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却没有明确的计划。蒙哥马利在他的
《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曾经提出向欧陆进军,但7旦打到那里之后,战斗该怎么
展开,心中无数。直到西西里战役结束那天,即8月17日,我们才把要在意大利登陆
的地点大致上决定下来。就第8集团军来说,我必须于8月30日把军队渡过墨西拿海
峡,但是‘目标’不明。”
意大利战役的方针和原则缺乏明确性,倒不是因为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出现失误,
而是因为英美两个强有力的派系之间在战略原则上长期存在意见分歧。1月的卡萨布
兰卡会议同意了进攻西西里。5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的“三巨头会议”把地中海地区的
未来事态发展列入了议程,但会议给艾森豪威尔下达的指示也只不过是:“利用
‘赫斯基’战役的战果,计划一次足以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并牵制住最大量德军部队
的战役。”甚至在8月举行的魁北克会议上,英美一致同意的方针也是用极其含糊的
言词表达的,因为以马歇尔为首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罗斯福总统支持的美国派把横
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陆放在第一位,害怕卷入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纠纷;而以丘吉尔
和布鲁克为首的同样强大的英国派则按照英国的传统方式谋求通过“打垮支持者”
来摧毁德国,并且认为,特别是在面对俄国挑战的情况下,沿地中海北岸作战在政
治上有很大好处。因此,英国派对进攻欧陆是不热心的。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处于
左右为难的境地。从这些争论中产生的进攻意大利的方针就成了一种政治上的折衷
方案,而政治上的折衷方案对一个军人来说只能提供短期目标,很少能提供长期目
标。
因此,艾森豪威尔很难给他属下的指挥官规定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在7月31日
到9月8日这段时间里,英美军制定出许多作战计划,其代号分别为“酒杯”、“敲
板”、“滑膛枪”、“煽动叛乱者”、“硫磺”、“支柱”、“巨人1”、“巨人2”、
“雪崩”和‘坝镇”。在这么多的计划中只采纳了最后的两个。“雪崩”是马克·
克拉克将军的第5集团军9月9日在萨莱诺突击登陆的代号,以那不勒斯港为作战目标。
但在实施“雪崩”计划之前,要实施“贝镇”计划。“贝镇”计划由蒙哥马利负责
实施,其目的被亚历山大亲笔写在半张纸上:“你的任务是在意大利半岛的趾部地
带获得一个桥头堡,以便我海军部队通过墨西拿海峡作战。如果敌军从意大利南部,
即趾部地带撤退,你得全力追击。记住,你愈能把意大利南端之敌拖住,那么你对
‘雪崩’军事行动的贡献就愈大。”
9月3日凌晨4点30分,第30军的炮兵部队开始猛烈轰击墨西拿海峡对岸。由于他
们从巴顿的第7集团军借来了80门中型炮和48门重型炮,这次炮击的火力格外猛烈。
与此同时,15艘战舰轰击了海峡南端的敌防御部队,驻在内陆的重型轰炸机也赶来
助威。在节日般的欢乐气氛中,大约300艘登陆艇和渡船把第13军的第5师和加拿大
第1师送往对岸。他们未遇敌军抵抗即登陆成功。上岸以后,他们迅速占领了勒佐加
拉勃利亚,并沿狭窄山路开始向北挺进。此时,阻碍部队前进的已不是敌人,而是
一处处废墟和难走的路。尽管如此,到9月20日,蒙哥马利的部队还是到达了卡坦扎
罗一线,在7天之内前进了100英里。
蒙哥马利的部队到达得很及时,因为当时在萨莱诺登陆的克拉克的几个师处境
十分危险。当天下午,亚历山大给蒙哥马利发来紧急电报,要求他对德军保持压力
以便救援“雪崩”军事行动。蒙哥马利作出了当时情况所允许的最大努力。但他十
分缺乏后勤运输能力;作为他的两个师的进攻轴线的道路质量不好;第8集团军对于
从西西里运来的供应物资没有优先使用权;他还必须采取步骤夺取并使用克罗托内
机场,以便出动更多的战斗机对萨莱诺进行猛烈打击。因此,他尽可能将轻装甲部
队推进到最远处,并用加拿大第1师在9月11日夺取了克罗托内,还打算让第5师和加
拿大第1师继续向前进攻。同时,他还必须把塔兰托接管过来,因为第1空降师已于
9月9日在那里空降并夺取了一个小桥头堡。凭借这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