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03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末031-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国55年来,智囊机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57年“反右”以前,它们作用很突出———修宪、中国的行政区划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决策中,都能看到智囊机构的身影;1957年到“文革”结束时期,它们的功能则逐步弱化。

  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首先在农业农村推进。研究者邹蓝指出,高级官员和学者组成的农村问题研究小组,在中国农村改革的政策设计方面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智囊作用而农村改革的迅速见效,国务院内设立了农村研究中心。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重要的智囊机构。

  而随着城市和工业改革的推进,部分人员开始侧重城市和工业改革。1985年组建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智囊机构,直接为中央政府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思路和政策建议。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是智囊机构的恢复时期,这时还出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而在近十年来,是智囊机构大力发挥作用的时期,所谓“生逢其时”。

  “这种曲折的道路是政府对民主重视程度的折射,”杜钢建说,“民主风气渐强时,它们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反之,作用则被削弱。”

  “要随着推进政治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民主化、法制化。这样智囊机构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杜钢建说,“首先,组织法体系要完善,应该把决策咨询制度法制化。现在参事室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同样,各级政府的顾问团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创建时间:2005…3…1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