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沧桑 作者:郝树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怪味沧桑 作者:郝树声-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瞩,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环保工作与经济建设发生了矛盾。考核干部政绩的体系是健全的,经济发展数字是硬数字,环保指标却是一把软得不能再软的尺子。两者相权取其重,地方保护主义占上风。环保局在夹缝里工作,既不能不落实上级指示,又不能得罪地方官员,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杜思宝是科技人才,到了环保局,当然是分管业务的。用一句简单的话说,环保局的业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可见管的范围有多么宽。且不说在业务上能不能管得了,杜思宝连自己的女儿小静,就管不了。 
  小静这孩子,这几年让杜思宝和范哲两口子伤透了脑筋。 
  大街上流行游戏机的时候,上学不用再接送的小姑娘就变了。每天下午放了学,总是迟迟归来。要问她为什么回家这么晚,她就说,打扫卫生了,或者老师安排干别的什么事情了,有时说得理直气壮,有时说得漏洞百出。两口子留了一个心眼,有一次,到放学的时间,专程到学校接她。一群群男女孩子打打闹闹地出了校门,就是不见小静的踪影。 
  他们两口子找到了小静的班主任老师,老师说:“你们家小静请假了呀,今天根本没有到学校上课。”边说边拿出了小静写的请假条,上边写着: 
  老师: 
  我今天流臭油,妈妈带我到医院看病,特此请假。 
  杜小静 
  ×年×月×日 
  请假条的格式是正确的,说明这孩子在写请假条方面功底雄厚。“流臭油”可能是流鼻血,她有过流鼻血的毛病。 
  两口子慌了神,马上猜想到,她一定是玩游戏机去了。因为她来上学的时候,曾经向范哲要了两块钱,说是给老师交考试的页子费。 
  他们找了临近学校的那条街,好几个游戏厅里,都有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玩游戏。他们坐在高高的游戏机屏幕前,有的抱着操纵杆,有的点击键盘,一个个手忙脚乱,全神贯注。吵吵闹闹的声音,盖不过隆隆的枪炮声和妖魔鬼怪的号叫声。问问这些孩子,见到杜小静没有,孩子们不耐烦地做了回答,他们都不是和小静一个学校的学生。 
  终于,他们在另一所学校旁边的游戏厅里,捉到了这个玩得入迷的丫头,可把两口子气坏了。小姑娘畏畏缩缩地被他们强拽着回家,吓得变颜失色,一个劲儿地说:“爸爸妈妈,我错了,你们不要打我,我再也不敢了!”  
  回到家里,面对哭哭啼啼的孩子,两口子心肠都软了下来。杜思宝把腰里的皮带抽出来,朝桌子上“啪啪”打得山响,吓得女儿眼睛一眨巴一眨巴的,实际上没有动她一指头。 
  杜思宝说:“你的请假条写得很规矩,就是有错别字。你给爸爸妈妈写一个保证书,这次就饶了你,下次再犯,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从那以后,两口子经常到学校去问老师,确实没有发现这孩子再到游戏厅里去玩过。 
  在她十二岁的那一年,食量大增,一年下来,个子蹿了一头,由一个毛丫头很快长成了半大姑娘。两口子担心,这闺女早熟。范哲说,我月经初潮的时候,鲜血把裤子洇透了,顺着腿往下流,不知是得了啥病,吓得要死,哭了一场,躲躲闪闪地回了家。可这个孩子好像懂得,女人就这么一回事儿,第一次来月经,就像没事儿人一样。杜思宝说,管理女孩子,你的责任更重一些,你要好好操心。 
  范哲的力量使得有点偏,她主要操心的还是杜思宝,除了起居饮食,把精力主要放在防闲上。这一点常常隐隐约约地引起杜思宝的不快。 
  范哲并非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那只是杜思宝的主观感觉。这女人心细如发,很有翻翻检检的一套真功夫。有一次,她在女儿的枕头下,发现女儿的日记本里,抄写的都是一些缠缠绵绵的港台明星的唱词。其中夹了一封写得歪歪扭扭的信,不知对哪个野孩子自称“老婆”,让范哲吓了一跳。经过范哲的反复盘问,小静和他爸一样死嘴,就是不说是给谁写的,还不屑一顾地对范哲说:“不是我的错,是月亮惹的祸。这有什么呀,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同学都这样!” 
  市里的中国网通公司分公司成立以后,电话线连接改成了宽带上网,后来又用了光缆,上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市里的大中专院校,到各级中小学,在各个学校的周边,办了不少网吧。 
  这些网吧,是应运而生的,网通公司要开展业务,当然要办得多多益善。文化部门能够收取费用,采取的是虚张声势的整顿措施。隔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地整顿清理一次,收到罚款后,一个也砍不掉。有些网吧,老板与职能部门的领导是勾着手的,甚至连罚款也不用交。全市百十家网吧,就这样顽强地生存下来。 
  去网吧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青少年。玩是人的天性,有这么好玩的地方,孩子们当然趋之若鹜。偶尔去玩一次,就想去下一次。有的玩得上了瘾,逃学不上课,学习成绩严重下降。一个明智的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突然下跌了,这孩子准是迷上了网络。市民们忧心忡忡,纷纷投诉到市政府,市政府批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束手无策,搞了摸底调查,把情况反馈给市政府。市里领导下了决心,责成公安、文化、教育、电信等有关部门联合整治,出台了禁止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进入网吧的通告。黑了心的网吧老板,在风头上暂避一时,关门停业。风头一过,照常营业,服务的主体当然是青少年,他们才是老板们的衣食父母。 
  曾经因为玩游戏机写过“保证书”的小静,也是网吧老板的衣食父母之一。这一点经过了好久,杜思宝夫妇才偶然发现。  
第84节 电脑  
  杜思宝有三台电脑。一部是手提电脑,配有无线上网网卡,一般放在车上,专门在出差、下乡或者到省城开会时使用。其他两台,一台放在办公桌上,一台安在家里。 
  杜思宝对电脑的使用,熟练程度在市里好多部门是出了名的。这与他爱好学习有关,与他所学的专业有关,与他工作的性质有关。 
  他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好像还没有“电脑”这种简称,大家都叫做“电子计算机”,而且学校里还不具备电脑这种设备,电子计算机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就在“原子核物理学”这一门课程学完以后,在同学们强烈呼吁下,学校里才开了“计算机初步知识”这一门选修课程。一个通过自学,略懂计算机的老师,给他们讲的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极其简单的Basic语言。大多数同学学得非常泄气,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都是因为老师没有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连老师都搞不明白的东西,学生们当然“昏昏然,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 
  原来的领导们,办公桌上摆一台电脑,只是一种摆设,许多人连开机、关机都不会。现在差不多都学会了,尽管文字输入方式还有许多人没有掌握,多数人可以在上边玩纸牌、象棋、五子棋游戏,个别人已经学会上网看一些资料。电脑如果有了毛病,自然有专业人员前来修理。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代科学创造的成果,人们在运用时,可以看做“黑匣子系统”。只要会用,就是行家里手。就好比开汽车,你可以会开,不必会去修理。又好比会吃猪肉,不必知道猪是怎么走的,肉是怎么杀出来的道理一样。 
  杜思宝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电脑的升级换代非常迅速,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主板的支持功能越来越强大。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型计算机微型化,电脑变成微机,简称“PC”机。微机进入了办公领域,开始有了286主机,后来很快升级到386、486 主机,王永民的五笔字型1986年发明出来,中文不再使用国标码和其他的编码方式,有了简捷的输入方式。借助微机,县城以上,涌现出了一批用电脑打字的文印室。紧接着,“奔腾机”出现了,奔腾Ⅱ、奔腾Ⅲ、奔腾Ⅳ相继出炉,后来索性不再用这些名称表示新产品了。品牌机也涌现出方正、联想、金长城等名牌。还有的电脑发烧友到计算机专卖店里去,专门自配零件,组装兼容机,便于及时升级换代。 
  “奔腾”指的是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奔腾”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通用的中央处理器叫“赛扬”,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在运算速度上略有差别。杜思宝手下的一个同志,经常抱怨自己的电脑处理文件速度太慢,比不上杜思宝的机器,请杜思宝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儿。杜思宝拆开他的机器看看,关键出在两台机器的“CPU”不同,一个是“奔腾” 机芯,一个是“赛扬”机芯,而且这个“赛扬”机芯的版本较低。杜思宝胡诌地告诉他,“奔腾”是什么?奔腾是马!“赛扬”是什么?赛扬是狗!狗当然比不上马跑得快。 
  CPU、主板、内存条、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等等,是计算机的硬件。每一种硬件,都在不停地更新升级。就拿硬盘这一存储设备来说,最初只不过有32兆的容量,后来发展到20G、40G、80G,将来不知发展到多高为止。一个硬盘,可以将人类上万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成果全部装进去。况且到了现在,存储器又有了U盘、移动硬盘等,随时可以安装在备用的USB接口上。那种存储量不大的软盘眼看就要被淘汰不用了。 
  计算机的硬件,如果没有软件支撑,只是一堆毫无作用的废物。硬件是肉体,软件是生命,是灵魂。当杜思宝熟练地掌握DOS语言的时候,认为UCDOS、MSDOS就是比较好的操作系统。后来,就是那个世界首富“孙比尔·盖茨”,发明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以图解的方式,鼠标的运用,使操作电脑更加直观简化。在这个基础上,连年推出升级系统,Win95、Win98、Win2000、Winme、WinNT、 WinXP,等等。在这些操作系统以外,还有许多数不清的配套软件,如最著名的办公软件Office,风靡了全世界。每一项实用软件,都在Windows 的基础上,安装进去,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我们国家也研制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报纸上吹得有如何的了不起,却始终推广不开,这是因为大家都很熟悉Windows了,习惯成自然,不好更改。这说明,只有自主,没有创新,搞出来的东西,赶不上人家已经有了的东西,就是瞎搞,与垃圾没有什么区别。创新在计算机领域里特别重要,比如香港的裘伯君等人,发明的中文办公软件WPS,较早地占领了市场,是当初那时候各类文印室常用的软件,至今还在使用着,所以还能够勉强与Office 抗衡。 
  电脑黑客最初出于开玩笑,搞恶作剧,设计了一些小程序,侵入到电脑里,使计算机瘫痪。从这个时间起,开始有了计算机病毒的说法。为了维护电脑安全,保障运行可靠,杀毒软件又成了计算机必备的应用软件。就像医药和疾病一样,旧的病毒查杀了,新的病毒又产生了。杀毒软件也必须不停地升级,才能抵抗各种病毒的侵袭。  
  1999年4月26日,台湾的一个名叫陈盈豪的大学生,编写了一种叫做“CIH”的病毒,可以损坏计算机的初始设置,使计算机硬件主板被改写,硬盘分区表被破坏,硬盘所有数据遭毁灭,电脑黑屏并死机,造成了全世界6000万台计算机瘫痪,根本不能启动,这个年轻人因此扬名海内外。 
  一部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比作人类延续生存的历史。 
  由于计算机的最初设计者的疏忽,在时间的计量上,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的纪年方式,把年份简略成两位数。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多少人忧心忡忡,把 2000年看成计算机生命的一个关口,怕微机计年方式这个与生俱来的毛病发作,形象地称为“千年虫”。结果通过努力补救,并没有像信主人所说的那样,到了世界末日,而是平安地度了过去。 
  进入21世纪的前几天,一个牙疼的病人到医院诊治,对医生说,哎哟,我这牙呀,八成是被“千年虫”咬伤了。这个笑话,在当时流传甚广。 
  有了多媒体电脑以后,计算机功能更加强大了,应用更加广泛了,早已不是仅有计算作用的机器。现在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电脑,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你只要留心,俯拾皆是。这些例证太多了,我不可能一一尽述,你可以自己去体会。 
  计算机还可以联网,几台计算机联网称作“局域网”,相互之间是“网上邻居”。有了“因特网”(Internet)以后,把全世界的计算机联结在了一起。建立了数不清的工作站,数据库,资源起到了共享的作用。在“因特网”里,国界消失了,那是一个“赛博”空间,由此产生了“赛博”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式。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由地交流数据。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因特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便快捷的经营、办公、交流方式,是根本不可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 
  有了理论基础的杜思宝,他的计算机出了毛病,是不需要请技术人员的。硬件一般不会损坏,主要是软件出了毛病。他能够自己重新装来装去。在自己的单位里,其他人员的电脑出了毛病,他就去帮助他们修理。久而久之,他就获得了“计算机专家”的美名。 
  家里的那台电脑,是杜思宝在下班以后,有时候需要处理文件、备份机关里的文件时用的。夫妇两个不允许女儿玩,怕她上瘾,影响学习。小静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好,从来不摸杜思宝的电脑。 
  好马也有失蹄之日,计算机专家也有出现思路混乱的时候。在杜思宝家里配备的电脑,配置本来就低,运算速度缓慢。有一次,当他在桌面上堆集的文件太多的时候,速度更加缓慢了。他只是想,是自己的电脑染上了病毒?自言自语地像犯了神经病。小静忍不住走过来,对爸爸说,你上边调出来的文件太多了,自然影响速度。说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