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7-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前凸,疲倦乏力,动则气喘、多汗、腰痛、便秘等症。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宽胸,活血通络为主。
  2、治疗及手法
  (1)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拇指腹依次点揉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八穴,每穴点按各半分钟,用平补平泻法,手法用力宜稍重,使力透达深部。
  (2)局部减肥手法
  1)颈部以拇指腹点揉大椎穴1分钟,用泻法,力度以气串感沿督脉到达尾闾效果最好。点按风池与百会,点按新设穴,点揉到皮肤红润为宜。
  2)胸部仰卧位,术者以三指点按库房、屋翳、膺窗穴,用泻法,以局部微胀疼为宜;依次以拇指点按天池、乳中、乳根穴,每穴半分钟;平补平泻法;点按时要迎随呼吸,呼气时点按。
  3)腹部仰卧位,术者双手拇指腹点按期门、章门、京门、梁门穴各半分钟,用泻法,要迎随呼吸;点按中脘、气海、天枢穴,用震颤法,施较强刺激1分钟;点按两侧三阴交穴各1分钟,用补法。
  4)上肢坐位,术者依次点按少冲、内关、劳宫、大陵、少海、神门、灵道、青灵、极泉、天泉等穴,每穴半分钟,用平补平泻法。
  5)臀部侧卧位,以肘尖点按居、环跳穴,每穴点按半分钟,用泻法,强刺激,酸、胀感传到下肢,效果最好。
  6)大腿部俯卧位,术者以拇指点按环跳、风市、阳陵泉、伏兔、气冲、髀关穴各半分钟,用泻法。
  7)膝关节仰卧位,双手拇指点按膝眼各半分钟,用泻法。点按阳关、犊鼻、血海、曲泉、梁丘穴各半分钟,平补平泻法。
  8)小腿部拇指依次点按跗阳、承山、承筋、阳陵泉、委中、委阳穴各半分钟,用泻法。
  9)踝部拇指依次点按金门、申脉、什参、昆仑、丘墟、商丘穴各半分钟,乎补平泻法。
  3、腹部点按穴位时可配合全腹掌摩法,以掌置腹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摩动各72次,腰背部于点穴后可沿膀胱经进行滚法5~7次。推足太阳膀胱经,自上向下5~7遍,最后以拍打法拍打背部、腰部及大小腿部约3分钟。平时要注意节制饮食,抑制摄入热量过多,晚餐宜少食。加强体育锻炼,消耗脂肪。
  八、头痛
  1、概述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它由多种疾病导致,必须全面分析,才能掌握它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治疗。头为清阳之会,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气之血,皆聚会于此,因此不论外感诸邪或内伤诸不足,皆能引起气血不利、清阳不舒、脉络失和,导致头痛。
  2、治疗及手法
  (1)外感
  1)风寒头痛型主要表现为恶寒头胀,头痛连及后脑,项背板滞,吹风遇寒则病剧,骨节酸楚,鼻塞流涕,兼有咳嗽,舌淡苔薄,脉浮紧。通过点按印堂、太阳、合谷穴各1分钟,用泻法;点揉外关1分钟,用补法;捏拿肩井使微微出汗,分推前额;推前臂三阳经,背部分推法,揉按大椎、阳关法可达到疏风散寒的目的。
  2)风热头痛型主要表现为头痛如裂、恶风发烧、口渴、咽痛、小便短赤、面赤红、鼻唇生疮、舌红苔薄、脉弦数。用点揉风池2分钟,大椎穴1分钟,点按合谷1分钟,点揉太渊、涌泉穴各1分钟,均用泻法,揉太阳、风池法等等可疏风散热。
  (2)内伤
  1)肾虚头痛表现为头脑疼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遗精带下、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点揉阿是穴。泻法;点揉肾俞、命门3~5分钟,以透热为度;振颤法点气海、关元穴各2分钟,用补法;额前分推,按下关法,按百会法,枕后斜推法,背部挤推;揉命门;肾阴不足加摩腰横摩法,肾阳不足加点肋补气法,叠掌按腰法等等可取得治疗效果。
  2)痰厥头痛表现为头痛昏蒙、胸膈支满、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以振颤法点中脘2分钟,点丰隆2分钟,点按内庭穴1分钟,掐厉兑穴均用泻法;四分前额法,推正顶法,按上、下关法,掐地仓法,上腹摩按法,拿肩井法可治疗燥痰化湿。
  3)气血不足表现为头痛目眩,朝重夕轻,过劳则疼痛加剧,精神倦怠,气短无力,面色唇甲无华,畏寒肢冷,饮食无味,舌淡脉细。点揉中院穴2分钟,用泻法;以振颤法点气海、关元穴各2分钟;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2分钟,用补法;面部手掐法、头对按法、按百会法、枕后分推法、点按背肋法、背部挤推法等等可取得治疗效果。
  4)肝阳头痛型表现为额部及头顶部疼痛、烦躁易怒、胸闷肋痛、面红目赤、口苦欠安、舌红脉弦。点揉阿是穴;点按阳陵泉2分钟,用泻法;点按太溪穴1分钟,用补法;点按太冲穴1分钟;掐大敦穴,用泻法等等可取得治疗效果。
  5)血瘀头痛型表现是头痛、头胀,如裂如刺,痛有定处,心烦易怒,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点揉膈俞2分钟,血海1分钟,用泻法,点按膻中穴1分钟,用补法、拨按委中穴2分钟,用泻法等等可取得治疗效果。
  九、发焕(高烧)
  1、概述高烧指体温达39度以上,甚至更高,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临床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为病原微生物或病毒引起炎症所致,后者多见于风湿症、中暑高烧症等。中医认为高热是邪正相争的全身性反应,主要见于外感症,亦见于内伤杂症。前者按营卫气血,可分为四类;后者可分为阴虚、气虚、血虚、血瘀、肝郁等五型。
  2、治疗及手法按摩治疗高烧,需先鉴别是否为按摩禁忌症,后禁忌症引起的发烧不可施以按摩,另外,发烧后尽量先送医院治疗,确诊后可施以按摩配合治疗。治疗手法为:取大椎、曲池、尺泽、太冲、涌泉、委中等穴位。手法可用切法、点法、掐法、捏法、揉法、按法、推法、擦法。先切点大椎穴,揉按曲池,掐太冲,捏拿尺泽,掐委中,擦涌泉。手法宜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连治3日如热仍不退,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十、休克
  1、概述休克是急性的循环功能不全,使全身组织缺氧而产生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皮肤潮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表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从原因分析,有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低血溶量性休克、过敏性及神经性休克。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热毒壅盛,邪气内陷,正气受损,脏腑衰弱,以及心肾两虚或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
  2、治疗及手法对于休克的愚者有条件的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急救,并施以按摩急救,手法为:宜醒脑开窍,升阳救逆,调节阴阳。术者掐点人中,涌泉,施以喜鹊搭桥法(以拇、食两指指甲掐于手或足指甲根部两侧的方法称喜鹊搭桥法),点按关元。四肢发凉者,揉按手三阴,点按内关、合谷。烦躁不安者加用提拿足三阴经,点按太冲、足三里。待紧急处置后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处理,休克的按摩治疗在于回阳救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本书由免费制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