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横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体横陈-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下的周军越来越多。 
  我纵身跃下。跳到地上的时候,我自己听到咔嚓一声响。 
  我的左脚踝骨摔碎了。 
  “安德王,狗才!还记得我吗?你当年在定州做刺史,有一年多的时间,天天迫使我在楼下张嘴,接吃你拉下的大便!你这个死胖子,当年年纪那么小,屎拉得那么多!”   
  四十三 血光照晋阳(6)   
  难怪看这个人面熟,原来他是我少年时代在定州时的仆从士兵。隔了这么多年,这个家伙还是那么瘦弱,只是脸上留起了浓密的胡须。那时候,我年少轻狂,无法无天,确实干了不少坏事。 
  “想不到吧,十多年过去,我还记得你!安德王,我一直在步军军中,多少次我都归属你的统领,你记不得我了吧?”说着话,这个从前吃过我屎的士兵扑身近前,高举手中马鞭当头抽向我。登时间,我的一只眼睛就被打得看不见东西,目睛几出。 
  “如此狂奴,卖主求荣,还敢击打北齐王爷!” 
  一个长髯大汉在旁怒喝。我眯着能视物的那只眼睛,打量他。看他身上披风上的绣龙,我才知道,面前站着的,正是周国皇帝宇文邕。 
  宇文邕猛一挥手。 
  他身边侍卫抽出刀,一刀就把那个带周人追寻我的士兵砍翻在地。 
  吭都未及吭一声,变节兵士本来就瘦削的脑袋,即刻被削去一半。红白脑浆鲜血,喷溅一地。未及领取周国的赏金,他就一命呜呼。 
  想不到,庶人布衣的仇恨,也能这么鲜活和长久。 
  宇文邕上前,派从人用黄龙齿状的“密佗僧”⑦为我疗伤,并亲执我手,一脸虔信地说: 
  “两国天子,非有怨恶。我此次兴兵,只为一统江山,为百姓安宁而来。安德王,朕发誓,对你终不相害,勿怖勿忧!” 
  面对这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周帝,我输得心服口服。 
  “我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在下何德,敢劳陛下握手慰问!” 
  周帝命人摆放两个胡床,与我宾主对坐。 
  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问:“安德王,朕欲取邺城,不知你能否给我出谋划策?” 
  “此非亡国之臣所及。”我立刻回绝。 
  周帝宇文邕沉吟。 
  接着,他说:“北齐神武帝高欢,沐雨栉风,信必赏,过必罚,辛劳多年,以成国家。当今齐主,雕墙峻宇,甘酒嗜音。视人如草芥,从恶如顺流。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回天之力。卖官鬻爵,乱政淫刑。如此穷极荒淫,朕自可一举而灭!北齐天数既穷,安德王何可不言?” 
  知道无法直接回拒,我只能回答道: 
  “如果我十叔任城王高湝率领兵马守卫邺城,陛下大军攻城结果,臣不能知;如果我们北齐皇帝自守,陛下可兵不血刃。” 
  周帝颔首。“邺城之中,军将大臣,何人能战?” 
  我想了想,说:“佞臣居多,只有尉相愿、斛律孝卿二人,勉强可使……” 
  ① 今山西稷山西南。 
  ② 今山西涑水河。 
  ③ 今山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 
  ④ 今山西襄汾北。 
  ⑤ 今山西灵石东南。 
  ⑥ 今朔州市朔城区。 
  ⑦ 出于波斯,一种氧化铅,用于治疗创伤,也可以治疗痔疮。   
  四十四 颤抖的大地(1)   
  太阳蒸烤一样高悬在空中,没有任何热度。冬末的天空,总是澄澈如镜。 
  晋阳失陷。安德王高延宗被周人生俘。大北齐,当真是国祚到头了。 
  身在邺城,我,斛律孝卿,只能勉为其难,担当起保卫国都的重任。但是,我并非皇帝信任的亲旧,只能默默观察情势,尽力而已。 
  国家沦亡在即,我不想再不明不白地死于皇帝身边的佞臣宵小之手。 
  含光殿的大殿中,王公群臣,谁也不说话,大家面面相觑。 
  一片乌云的影子遮住了殿庭,长久的静默。众人噤口,只传来阵阵令人心烦的鹧鸪啼叫。 
  风铃叮当,太阳耀眼地把黑云穿透,重新把让人惊叹的金光泻向大地。云起一天山。漂流的滚风,吹推着这些云朵,它们飘荡、消失。 
  直至正午,大臣们依旧一筹莫展,愁眉苦脸。 
  硕大的殿庭之外,蜃气漂流着,翻滚着,显得阳光下的世界那样不真实。 
  隐隐约约,我似乎能听到,战鼓声声。我能想象,在看不见的地平线上,周人的黑旗,已经越来越近。周军点燃的紫色的烟柱,很可能就在近处的天空中扶摇直上。 
  最后,还是皇帝的堂兄、广宁王高孝珩发言: 
  “大敌既深,进逼邺城。事已至此,我们应该随机应变。陛下应该下诏,应该委派任城王高湝领幽州道兵入土门,对外声称向并州进发;派独孤永业领洛州兵赶赴潼关,扬言攻打长安;臣请领京畿兵出滏口,大作声威,鼓行逆战。如此一来,周军听闻南北有兵,自然溃散……此外,大敌当前,请陛下收集宫中珍宝、宫女,赏赐将士,鼓舞士气!” 
  未等皇帝答言,韩长鸾在一旁以脚蹑之,以目示意。 
  皇帝会意。他对广宁王摇摇头。“哪能尽遣宗室出城抗敌。容朕细思。” 
  事已至此,我只能出头:“陛下,大敌当前,为收取人心,您一定要亲力亲为,可召集兵将,举行登坛拜将仪式。大军齐集之时,陛下应该当众发玉音,慷慨流涕,以此感激人心!” 
  皇帝低头想了想,说:“这倒不难。朕现在就可以做。既然如此,朕就委任爱卿你为大将军吧。登坛命将的仪式,我父皇武成帝在世的时候曾经演示过,大概过程,朕都记得。斛律爱卿,你先为朕拟辞,朕先背诵一下,省得当着大军的面,我不知道讲些什么。”…… 
  我们大齐命将出征的仪式,先由太卜官诣太庙,灼烧灵龟,察看吉凶,然后授鼓旗于太庙。皇帝陈法驾,服衮冕,亲自步行至太庙,祭拜祖先诸帝。祭祀完毕,皇帝降就中阶,亲手挽住大将军的手,操钺授之,口中说:“从此,上至天,将军制之!”又操斧授之,讲:“从此下至泉,将军制之!”大将军既受斧钺,跪禀:“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钺之威,愿陛下授威权于臣!”皇帝说:“苟利社稷,将军裁之!”而后,大将军上车,金鼓大作,载斧钺而出。行进过程中,为表隆重其事,皇帝还会推毂度阃,指着大门对外高声宣布:“从此以外,将军制之!” 
  皇帝骑马率众抵达太庙后,仪式举行。 
  命将出征仪式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有条不紊。 
  最后关头,皇帝要对众宣讲,慷慨言辞,鼓舞士气。 
  不料想,忽然之间,我先前为他撰写的言辞,都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俯首再三,他也想不起来要说什么。 
  左思右想好久,他抬头望向冯小怜。冯淑妃嫣然一笑。这个时候,可能皇帝想起了他们之间的什么秘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这一笑,左右群小、佞臣,也跟着大笑。 
  如此庄严隆重的场面,被皇帝这浑无心肝的一笑,弄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场将士,心中莫不解体。 
  这时候,有人来报:“皇太后、皇太子到达邺城!”原来,在晋阳时被送往北朔州的胡太后和皇太子高恒,已经被接回邺城。 
  皇帝不知从哪个随从手里拿出一叠告身①,对韩长鸾讲:“韩爱卿,你与义宁王斛律爱卿,自可封授官职。自大丞相已下,任爱卿等定夺!”言毕,皇帝带着冯小怜离开太庙,去看望皇太后和皇太子。 
  韩长鸾大手笔,他抓起那一把告身,悉数带回家中。而后,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他全部增员而授,或三或四,不可胜数。只要有人给他送钱送物,官职任选。 
  没过两天,军探急报:周国大军已经向邺城火速进发,能征惯战的周国齐王宇文宪为先驱。 
  至此,周军主力,距离邺城仅仅不到百里。 
  京城大惧。皇帝赶忙召集官员,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华门,赐酒食,给以纸笔,咨询抗御周兵之策。   
  四十四 颤抖的大地(2)   
  群臣异议,有的表示死守,有的劝说逃跑,议论纷纷。 
  皇帝莫知所从。 
  冯小怜推举的占卦望气者说:“夜观天象,当有革易。” 
  于是,在大臣高元海、卢思道、李德林等人怂恿下,皇帝就效仿他父皇武成帝故事,禅位给皇太子。 
  皇太子高恒,乃穆皇后所生,于武平元年六月生于邺城。由此,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皇太子即皇帝位,时年八岁,改元为承光元年②。 
  大赦。尊皇太后胡氏为太皇太后,尊皇帝为太上皇帝,尊皇后穆氏为太上皇后,尊冯小怜为太妃。 
  小皇帝即位后,国事根本没有任何起色。 
  被武成帝毒死的清河王高岳的儿子高劢,一腔忠勇,他给皇帝出主意: 
  “今之叛者,多是贵臣。至于普通士卒,犹未离心生叛。希望皇帝能下诏,请追五品以上官员家属,置之于三台宫殿之中。然后,号令城内军将官员,战若不捷,则焚烧三台。如此,那些人顾惜妻子家属,必当死战!近来,我们齐军屡败,周贼深有轻我之心。如果背城一决,理必破之!” 
  “太上皇”对这个建议,模棱两可,不做明白表示。 
  改元后,广宁王高孝珩被升任为太宰。呼延族、莫多娄敬显、尉相愿等人暗中与他同谋,约定在正月五日发动政变。 
  他们原本计划如此行事:广宁王在千秋门斩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宫内以禁兵应之,呼延族与莫多娄敬显自游豫园勒兵而出。事成后,拥举广宁王为帝。事成,国事可能还有可为。 
  结果,高阿那肱当天从别宅骑马顺小路入宫,大事不果。 
  而后,这事情颇为人知。但大敌在近,宫内宫外,没有人敢对此深加追究。 
  恐怕事发被杀,广宁王高孝珩上朝时就自告奋勇,要求“太上皇”派他出拒西军。 
  皇帝与左右近臣犹豫。 
  广宁王痛心疾首,当着皇帝的面,在廷上对我、高阿那肱、韩长鸾等人声泪俱下地表示: 
  “朝廷不下诏派遣我外出击贼,不就是害怕我高孝珩造反吗?……如果我高孝珩领兵出城,击破宇文邕,我肯定会率兵长驱直杀长安。彼时造反,又与国家何害!以今日之急,为什么还对我如此猜疑!” 
  时日迁延,广宁王待在邺城,说不定众人可能拥他生变。我赶忙与高阿那肱、韩长鸾商议,决定委任广宁王高孝珩为沧州刺史,派他率领少量人马外出至州赴任。 
  他出城后,很快就赶往信都,与任城王高湝合军,共商匡复大计。 
  领军大将军尉相愿守城来迟。他听说广宁王已经被朝廷派出城后,当众拔出身上佩刀,愤怒斫柱,长叹道:“大势去矣,知复何言!” 
  心惊胆战之余,“太上皇”派出军将,率领千余骑侦察周师动静。 
  这些人刚出滏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就即刻认为是周军旗帜。肝胆俱裂下,他们马上驰逃回邺城。 
  这些胆小鬼,一直跑至紫陌桥,连头也不敢回。 
  情势如此,力难回天。 
  一筹莫展之余,朝中文臣来了精神。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等人,劝“太上皇”以外出募兵为由,先逃出邺城这个是非之地。他们还说,国事如若不济,可北投突厥,南投陈国。 
  冯小怜哀啼连连,她表示,她不喜欢苦寒的北地。 
  由此,“太上皇”就决定南奔陈国。 
  于是,众人手忙脚乱,先安排太皇太后、太上皇后从邺城出发,赶往济州③。然后,小皇帝高恒也自邺城东行。 
  此时,周军陆续有来,前锋已经抵至邺城郊外的紫陌桥。 
  “太上皇”带着小怜以及我们几个朝臣,齐齐跪在邺宫内的佛龛前祈祷。 
  大佛,释迦牟尼本尊,身穿袈裟,内着僧坻支,庄严肃穆。大背光上,装饰火焰纹,头光圆形,饰有九瓣莲花。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都是头盘发髻,脸微微侧向本尊。 
  我发现,本尊的脸,是模仿“太上皇”本人雕刻的;文殊菩萨,仿穆皇后;普贤菩萨,竟然是冯小怜的脸。让人感到荒谬的是,普贤菩萨的脸,与冯小怜几乎一模一样,在雕像的鬓眉之间,还刻有“斜红”妆饰,月牙形,色泽鲜红,犹如两道细疤。此种妆饰,出于魏文帝曹丕。他宫中女官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脸上痊愈后,留下两道伤痕,结果魏文帝对她更加宠爱。当时的宫女们纷纷效仿她的妆饰,用胭脂在脸上画血痕,当时名为“晓夏妆”。 
  莲花,缠枝忍冬,佛国的光辉…… 
  其实,事到如今,无论是拜佛还是拜自己,都无济于事。 
  周军开始在城西门纵火烧门。 
  望见火起,“太上皇”大惊失色,他赶忙带着冯小怜,率百余骑东逃。   
  四十四 颤抖的大地(3)   
  我、韩长鸾等人,只得随行。 
  一行匆匆,终于渡河逃入济州。 
  当天,“太上皇”知道他自己复国无望,就以小皇帝的名义下诏,禅位于任城王高湝,派人送禅文及玺绂于瀛洲④。 
  结果,使者没有把玺绂送给人在瀛洲的任城王,反而携之投降了周军。 
  任城王高湝得到信息后,赶忙下诏,在自己称帝的同时,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尊幼主为守国天王。 
  我们守卫邺城的军队勉强出战,立刻迎头遭到周军痛击,大败而归。 
  未几,周军乘胜,一鼓攻下邺城。城内王公大臣,尽皆迎降。 
  城内武将中,只有莫多娄敬显拒战,最终他马蹶被俘。此时,周帝宇文邕用不着再以加官晋爵的招数来召谕降人,他当面责斥莫多娄敬显说:“汝有死罪三:前自晋阳逃往邺城,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叱责之后,即刻下令把莫多娄敬显推出处斩。 
  周帝之辞,皆妄加之罪。莫多娄敬显虽属皇帝佞臣,大节不失,始终不肯投降周人。 
  听说周帝已经派大将尉迟勤率领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