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三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清朝三百年-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了帝党和后党。后党骨干都是中央与地方上的重臣,帝党是光绪帝身边的人和官僚士绅。在甲午战争后和维新运动中,慈禧太后对帝党给予了沉重打击:光绪帝囚于瀛台,翁同龢革职,永不叙用,志锐调任乌里雅苏台,文廷式被革职。自有慈禧太后,清廷矛盾不断,党争无已。   
  慈禧乘轿出游图慈禧太后贪图享乐。晚清民族危机严重,但为了祝自己的寿,“颐养天年”,她于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之际耗银63万两建储秀宫。后来她又动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吃紧之时,她为自己的60大寿,不惜举国债修建宫苑。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说:“慈禧太后为自己建颐和园、筹办六旬庆典不可能少于一千万两。”“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慈禧太后以归政后颐养天年为名,公开地或隐蔽地举借外债以营修宫苑,其贷款的总数超过了洋务企业的借款”。她就是这么为了个人享乐而置国家和人民安危于不顾的统治者。   
  慈禧太后思想。谢俊美说:“纵观慈禧一生,思想并不守旧。”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批驳清流派非议洋务言论。考虑到机器制造与天文算学密切相关,奕䜣于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五日,奏请设立天文算学馆,招收年满20的满汉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贡生入馆学习。第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山东监察御史张盛藻奏“天文算学无庸招集正途(进士、举人出身与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监生出身的叫正途)”,说:“……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臣民之强则惟气节一端耳。”他认为到天文算学馆学习的人只需责成钦天监从聪颖的少年考选就行了。慈禧太后斥责道:“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技巧。……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庚子后她发动新政,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2年2月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颁布了劝戒汉人妇女不要缠足的上谕:“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   
  至于她破坏戊戌变法,谢俊美先生说是她“在顽固大臣的挑唆和包围下”,“她镇压变法是基于个人权力和朝局的考虑。特别是裁冗官、合并闲散机构,停捐纳,改科举,罢免礼部堂官后,朝局一度动荡。她担心变法不利于自己。为了稳固政局,不致因变法而引起新的震荡而使王朝遇到颠覆的危险,慈禧决定结束新政。”   
  二、日常生活及其他   
  下面是慈禧太后生活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乘轿。慈禧太后六十圣寿,正是甲午战争进行之时,光绪皇帝率王公百官到皇极殿庆贺。典礼极隆重。慈禧太后扮观音菩萨像慈禧太后出宫坐64人抬的轿子,路过各处,均有景点。结彩燃灯,陈设极其华丽。扶鸾的仪校穿着五彩衣,德宗步行前导。前又有王公2人,每人持如意一柄俯首退后引行。   
  吃。慈禧太后吃的菜达百种。燕窝、熊掌、鹿筋、鱼翅、海参,是常吃的,其他有清汤鱼翅、蒸肉掌、鸡蛋饼、香肉、白菜煨肉、樱桃烧肉、竹笋炒肉丝、红白肉丸等。每餐3大桌。菜饭由太监用食盘端入。盒是绿色的,其中可放两个大碗4个小碗,都画有黄底绿龙或写有“寿”字。在宁寿宫御膳房中,供她使用的金、银、玉餐具有1500多件。   
  穿。慈禧太后常穿黄缎袍,上绣粉红大牡丹花,发髻上满是珍宝。头左边垂挂珠络,中间盘着粉红牡丹,都用宝石配成。颈项下的披肩,好像鱼网,缀以3500粒珍珠。每粒大如鸟蛋,闪闪发光。左右手戴珠玉镯各一,右手指都罩着戒指几枚。鞋上有串珠,镶以各色宝石。   
  住。慈禧太后的住房,屋宇深邃,窗户装玻璃,做工精细,五色缭绕,令人目眩。锦幔低垂,里面陈设,外面不能窥见。睡觉时,慈禧太后有宫女为她捶腿,一直到她睡熟。太监侍立回廊,名曰坐更。睡醒后,慈禧太后要喝一盅人奶,练八段锦,然后离床漱洗。内监揭开绣花窗挡。这时有人在外大喊:“老佛爷醒了!”听到喊声,内监鱼贯而入伺候。   
  爱好。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喜欢写字。她临摹法帖,写小楷。还喜欢画画。每次作画总是现出不满意的样子,放下笔就说:“坏了!”一旁伺候的太监须交口称赞,让她高兴起来才画成一幅。然后为近侍讨走。画兰竹,寥寥数笔而已,然而设色布局必苦心经营。最喜欢画葡萄,画几个圈容易,至于屈曲的藤蔓,信笔走之,易于神似。她见光绪学英语进步快,也想试试,但学不到两周,就耐不了苦,以后再也不提学英语了。   
  坟墓与陪葬品。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病死,终年74岁,葬清东陵。据于善浦《慈禧陵墓》,随葬品“据内务府簿册所载”,殓入棺材的有玉器82种和大量稀世珍宝。她穿的寿衣“仅金丝串珠丝绣礼服和外罩绣花串珠褂两件,就用了大珍珠四百二十粒、中珠一千粒、一分小珠四千五百粒、宝石一千一百三十五块。”“慈禧胸前佩带着两挂朝珠和各种佩饰,用珠八百粒、宝石三十五块。另外还有串珠九链,围绕全身。……”慈禧太后棺椁下面还有一口井,也存有大量珍宝。该文记述慈禧太后随葬品的篇幅,足有4页16开纸。文强《孙殿英投敌经过》一文说,1928年国民党第六集团军军长孙殿英盗挖其坟时挖出的随葬品有朝珠一串,108粒。一柄九龙宝剑,九条金龙镶嵌上面,剑柄上有宝石,有五升之多。头枕翡翠西瓜,口含夜明珠一颗,分开是两块,合拢是一个球。这个记载与于文记载比较,不仅陪葬物品种类大不相同(于文没有提到九龙宝剑),而且数量上十分悬殊。 
毅皇后 
  毅皇后(1855…1875)是同治皇帝之后,姓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同治十一年九月立为同治帝之后。她坚持正义,不畏惧婆婆慈禧太后的淫威,敢于维护自身清白和尊严,后被慈禧太后迫害致死。   
  因为同治帝选中慈安太后推荐的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做自己的皇后,而把慈禧太后推荐的侍郎凤秀之女富蔡氏封为慧妃,慈禧太后怀恨在心,经常借故打击毅皇后。毅皇后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没有听任摆布、凌辱,为了维护自身的清白和尊严,她敢于自卫。   
  慈禧太后喜欢看戏,要毅皇后陪她。每当看到淫秽地方时,毅皇后总是扭头不看,慈禧太后认为在出她的丑。   
  毅皇后端庄美丽。同治帝亲近她,慈禧太后便骂她狐媚主上。慈禧太后劝同治帝亲近慧妃,疏远毅皇后。毅皇后的服侍人员要她亲近慈禧太后,否则于己不利。毅皇后说:“叫我尊重她可以,让我亲近她我做不到。我是依祖宗之命,从大清宫门迎进来的,不是轻易甩得掉的。”   
  从他人口里听了这话后,慈禧太后恼羞成怒。她认为这是毅皇后在讽刺她,因为当初朝廷选秀女,她是从侧门入的宫,不是像毅皇后那样从正门迎进来的。恼怒之下,慈禧太后抓住毅皇后的头发往墙上撞,同治帝见了都几乎吓晕了。   
  同治去世,光绪帝继位。当时毅皇后已经怀孕。因为怕她生下皇子,对自己掌权不利,便逼死了毅皇后。有一说毅皇后是吞金而死的。 
珍妃 
  珍妃(1876…1900),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氏,侍郎长叙五女,是光绪皇帝的宠妃。因她支持光绪帝的维新变法,为慈禧太后迫害致死。   
  珍妃长得漂亮,鹅蛋脸形。光绪十四年,13岁的珍妃与15岁的姐姐瑾妃均被选为秀女。入宫前与其姐姐受教于翰林院编修、主战派文廷式。十四年十月初五,诏立副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长叙四女和五女为妃子。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婚后光绪帝与皇后接触少而与珍妃接触多。珍妃活泼,能书善画,给了光绪很多乐趣。光绪二十年由珍嫔升为珍妃。   
  光绪帝亲珍妃而远皇后使慈禧太后大为光火,因为皇后是她的侄女,是她控制光绪帝的工具。她面斥光绪,要他善待皇后而远珍妃。   
  光绪亲政后逐渐形成以光绪帝为中心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的后党。珍妃长兄志锐先后被光绪帝由翰林院编修提为詹事府詹事和礼部侍郎,文廷式于光绪十六年中榜眼,光绪帝让他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他们成为帝党主要成员。他们在甲午战中十分活跃,斥责后党李鸿章误国,要求罢掉孙毓汶、徐用信在军机处的职务。文廷式把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出,引发了“公车上书”爱国行动。珍妃与他们意气相投,向光绪帝发表意见,支持主战立场。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旅顺失守,光绪帝令将李鸿章革职留用,摘去顶戴。慈禧太后对此不满,决定对2妃开刀,给光绪帝一个打击。二十九日,她令太监对2妃廷杖,说她们干预朝政,降为贵人。志锐被调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文廷式被革职,永不叙用。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经光绪帝的请求,慈禧太后才恢复2妃位号。   
  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重,大清江山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应康有为吁请,为了振兴国家,挽救大清王朝,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珍妃经常把宫内消息通过其兄志锜告诉维新新党。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囚于瀛台,珍妃囚于宫内。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翌日晨慈禧太后携光绪帝潜逃。逃跑前,慈禧太后使人推珍妃入井,终年才25岁,其尸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从井中捞出。 
名义皇后和大胆妃子 
  溥仪妻婉容(右)与文绣1922年,溥仪17岁时,宫里为他选定了一个皇后和一个妃子。皇后是婉容(1905…1946),妃子是文绣(1909…1950)。抗战时期,三岁为清帝的溥仪又当上了满洲皇帝。这时溥仪又多了一个贵人谭玉玲(1920…1942)。   
  特赦后溥仪跟护士李淑贤结婚。   
  下面说的是溥仪开始娶的皇后与妃子的性格与命运。   
  皇后全名为郭布罗·婉容,字慕鸿,满洲正白旗人,是内务大臣容源的女儿,生于天津。1922年选定为皇后,12月1日大婚。由于溥仪性无能,婉容婚后不久就过独居的生活。1924年与溥仪被逐出宫外,迁天津。在天津她还是比较愉快。1931年9·18事变后她与溥仪在日本人秘密护持下去了东北长春。第二年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称皇帝,婉容也被立为皇后。但此后便加快了走向毁灭的步伐。   
  婉容在东北学了点英语,能写英文信。她与近侍祁继忠、李某通奸,产下一女,被溥仪杀死。自此她染上了吸鸦片的毛病。因受刺激,患上了精神病。1945年日本投降后流落民间,1946年病逝。   
  妃子全名额尔德特·文绣,满洲镶黄旗人,生于北京。1922年她被选定为溥仪的妃子。她同婉容一样被逐出皇宫后就到了天津。她还在宫中时就与婉容结了怨,与溥仪也没有感情。她与婉容最大不同的是她有反抗精神,敢与传统观念决裂。1931年她从天津张园逃出并提出与溥仪离婚。她要求溥仪给她5万元生活费。她这一举动震动了当时社会,最后她胜利了。   
  离婚后她改名傅玉芳,回北京居住,曾担任四存小学教师和《华北日报》校对。   
  她过了20年自由、有情趣的生活,没有再婚。1950年去世。               
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    
  内监也叫宦官、太监、寺人,是在宫廷和少数王公、文武大臣家里服役已经阉割了的男子。他们被称为“病态社会的怪胎”。这些人的存在有很长的历史,在殷代就有了。   
  内监中也有本事大、对国家作出过大贡献的人,例如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和明朝下西洋的郑和就都是内监。清朝关心国家大事不顾个人安危的寇连才也是内监。不过这种人确实太少了。内监为患倒是不少。历史上内监为患最严重的,秦朝就有赵高,他杀皇长子扶苏、丞相李斯,自为丞相,然后又逼二世自杀。唐朝宦官专权,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永贞革新流产,参与革新人员全部遭殃。后来的甘露之变,大批朝臣被杀。明朝内监为患就更触目惊心。永乐年间重用内监,后来内监发展到十万。明朝让他们逐步掌握朝政,甚至享有批红权。他们居内阁之上,导致政治腐败,加快了明朝的崩溃。   
  清朝怎么对待内监的,制度如何?   
  一言以蔽之:清朝对内监的管理是前紧后松。   
  关外时期后金没有内监。入关后顺治朝才开始引入内监:“依明宫寝旧制,裁定员额,数止千余。”鉴于历史上内监为患的教训,顺治帝用内监,但对他们警惕性很高,一开始就进行严格限制。顺治十年(1653)谕:   
  唐虞夏商,未用寺人。至周仅具其职,司阍闼洒扫给令而已。秦汉以来,始假事权,加之爵禄。典兵干政,贻祸后代。小忠小信,固结主心;大憝大奸,潜持国柄。宫廷邃密,深居燕间。淆是非以溷贤奸,刺喜怒而张威福。变多中发,权乃下移。历览覆车,可为鉴戒。朕酌古准今,量为设置。级不过四品,非差遣不许擅出皇城。外官有与交结者,发觉一并论死。   
  上面这段话出自《清史稿·世祖本纪(十年)》。   
  顺治十二年,皇帝在交泰殿特立铁牌,告诫内监不许干预政事,窃权纳贿,交结官员,越分奏事,否则凌迟处死。他还规定内监不得廷赐臣宴时沿明制入班行礼。然而他有疏忽之处:听信内监吴良辅的怂恿设立十三衙门: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