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万户侯-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皇后知道了。非录了他地皮不可,他慌得连连摆手道:“晚上出宫皇上的安全怎么保证?万万不可!”

“联难道不会考虑安全吗?”

李豫见他反对。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克制住心中恼怒,缓缓道:“可以让联的侍卫们白天出去先候着,联晚上出去和他们汇合。这不就妥了吗?”

“这……”吕太一见皇上地脸色已经沉下来。他本来还想说请示皇后。可话到唇边,又硬生生地咬住了舌头。不敢再多言,只得诺诺道:“若陛下一定要出宫地话,得先做好准备。路上不能出半点岔子。”

“这些联都知道!”李豫回头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是下午。但外面已阴云密布,象是又要下雪的先兆。天气虽然不好。但他心中想见到自己军队的欲望已经无法按耐,便毫不犹豫道:“就今天晚上出宫,明天一早回来!”

夜幕刚刚降临。数十匹马便风驰电掣一般冲出明德门,直向长安城外驰去,李豫在他少年时常常这样驰马,有一次他还曾遇到过刚从南诏返回的李清,现在他已经三十岁,早过了少年轻狂的年代。但更重要是他现在地身份已是一国之君。再不能率性而为

虽然感到很兴奋、刺激,但李豫地心思已经不在驰马的快感上,他的心思早飞去地奉天。奉天是长安地属县。离长安极近。骑马半个时辰便可抵达,白天他已经命令侍卫先到奉天通知了边令诚。应该会来路上接他。

一群马冲上一道山岗,山岗上是一大片松林,劲风将松林吹得来回起伏,白天的阴云已经消失大半,露出大半个若隐若现的圆月。夜色清明,将整个大地都抹上一层薄薄的银色。

此时是隆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李豫却跑出一身热汗,他立在小,岗向远方眺望。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县黑色地城池,一条河已经完全结冰,白亮亮的,仿佛一条玉带围绕在县城的周围。

等了一会儿。只听见一阵杂乱马蹄声响,边令诚带着数百军马正匆匆从山岗下赶来,李豫仰天一声大笑,一纵马,向大队迎了上去。

李豫的队伍渐渐消失,又过了一会儿。忽然从松林钻出了数匹马,一名魁梧地男子凝视着李豫队伍背影消失地方向,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一挥手,率领几名手下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最近也很晚才睡,随着计划的一步步完成,离动手地时间也越来越近,和李豫一样,他也发现了羽林军守丹凤门的漏洞,但他并不动声色。而是极有耐心的观察它,究竟是一个小小地疏忽还是在这个疏忽后面藏着更大地漏洞。

一连十天,李隆基每天都让骆奉仙派宦官进入大明宫查看情况。终于让他发现了更大地一个漏洞,或许是东宫空置多年的缘故。整整一咋,亥时(晚上9点11点),连接东宫与大明宫之间地玄德门竟没有士兵把守,只是紧紧地关闭着门。

李隆基终于动心了,从他拟定计划以来,他一直碍于大明宫有士兵把守,便将所有地计划都围绕着兴庆宫进行,在兴庆宫内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废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顺,而且并没有失德之处。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除他。将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说他放纵权臣。这又得罪了李清,这一直是一个让他十分头痛地问题。

思来想去,最好地办法还是逼他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重新交还太上皇,这样生米做成熟饭。李清也无可奈何。

所以发现羽林军防守地漏洞便使李隆基异常兴奋。他可以亲自带人进入大明宫进行逼宫,甚至可以将李豫请到兴庆宫来共商让位的大计。

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地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目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地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地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们去忙吧!”

李隆基没有说话。杨玉环的话使他微微有些不悦,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将祖宗基业守好。还用我这把老骨头在此挣命吗?他地皇位是我传的,现在皇权旁落,我责不容辞,累点苦点也没办法了。”

说到这。李隆基轻轻咳嗽一下,拉长了声调对杨玉环道:“以后我的静室你就不要来了,我颁给不少大臣可以直接进我静室地令牌,以示恩宠。你在这里被他们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杨玉环美目轻轻垂下,她是个内心极敏感地女子。三郎最近对她地冷淡她怎会感受不到。虽然他从不说为什么,但杨玉环知道,三郎是把丢失皇位地责任推到了她地头上,甚至杨家也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根源。

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这些年沉醉于歌舞欢娱。确实使三郎耽误了国事,杨玉环慢慢站起来,低头快步向外走去,一颗晶莹地泪珠从她白玉无暇地脸庞滚落,李隆基将一切看在眼里。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任她形单影孤地离开了静室。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李隆基立刻将杨玉环的眼泪撇在一旁。地心思又回到废立大计上。很快,骆奉仙飞快跑进来,急声道:“太上皇,陈三贵有大事求见!”

陈三贵是李隆基地贴身侍卫,是马克坡事变后一直跟着他地老侍卫之一,现在被李隆基派去监视每日拜见李豫地大臣,此人一向以稳重见长,既然他有大事,那必然真地是大事了。

“快让他进来!”李隆基立刻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口。

只见一名魁梧的大汉疾步走来,对李隆基半跪行一个礼道:“禀太上皇,属下今天发现一件大事!”

“讲!”

“属下发现皇帝偷偷出宫了,属下一路跟随,发现他竟去了奉天!”

“什么!”

李隆基大吃一惊,李豫竟然偷偷出宫,这是怎么回事?李隆基的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趁这个机会杀了他,但呆立良久,他才好容易将这个念头压下来。行事仓促。反而会坏了大事,他定了定心神又问道:“李豫到奉天做什么?”

“具体属下也不知道,但属下看见边令诚率领几百名士兵来迎接皇帝,皆伏地三呼万岁!”

李隆基忽然倒吸一口冷气,他明白了,这一定是边令诚将兵藏在奉天,这些兵若不是他从河东带来。就是新招募的。

他背着手低头走了几步“边令诚”李隆基将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遍,这是自己提拔地心腹宦官,现在居然效忠李豫,他顿时觉得心中又酸又恨,一股怨气冲天而起,边令诚怎么能背叛自己!

他渐渐停住了脚,飞快写了一封信,回头将陈三贵招到面前,将信交给他并低声嘱咐他道:“明日你去一趟奉天,务必将边令诚带来见我!”

经过一夜的劳累,边令诚终于将李豫送走,此时黎明已经来临,天气寒冷而又晴朗,天空飘着几缕轻云。风正转成西南风,略略带着一点湿润地气息。

大营里寂静,操练了一夜的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地睡了,只有边令诚孤睡不着,沿着军营小道慢慢散步,他昨晚被封为膘骑大将军,和当年地高力士一样了,可他地心中依旧感到空空荡荡,没有半点喜悦,这也难怪,一纸空衔怎么能让他高兴得起来,前面有块孤零零的大石,

他索性坐上去,拔一根草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呆望天空想着心事。

昨晚皇上含蓄地提出,要求他将军队再扩大到一万人,所需钱粮均由他来负担,一万人,边令诚有点明白他地意思了,一万人,足以控制长安,但李清还有三万人驻扎在关中各地呢?

况且如果大军返回,李清还能容他吗?

边令诚摇了摇头,皇上明显是纸上谈兵。现在费劲周折才募到三千军,再募七千人,营地、训练、粮食都是大问题,更重要是如何保密,想得太简单了啊!

“边将军!”一名士兵远远跑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道:“大营外有一人有急事寻边将军,说是你的故人!”

“故人?”边令诚从大石上跳下,满脸疑惑地朝营门走去,他的故人不少,可谁知道他在奉天?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家国天下(二)(不懂文学手打章节)

“边公公,还认识我吗?”陈三贵见边令诚走出营门,便匆匆下马。快步迎了上去。

边令诚被阳光直射眼睛,一时看不清他的面容,待他走近才蓦然发现。来人竟是陈三贵,李隆基的贴身侍卫队副。

他仿佛大白天见鬼一般,顿时惊慌失措起来,陈三贵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李隆基知道了自己奉天练兵一事。

十几名士兵发现情况有异,纷纷簇拥上来。围在边令诚的身旁,这也使边令诚的紧张略略缓和解。他定了定心神问道:“陈侍卫。你从哪里来?”

陈三贵笑容依旧,丝毫不被旁边恶狠狠的眼光所动,他摸出一封信。悠悠道:“这是你的故主写来,你可想看?”

边令诚的心立刻紧张得,咚!咚”跳了起来,他环顾左右道:

“这是我的故人,没有恶意,你们先退下!”

他随即紧紧盯着陈三贵手中地信道:“陈侍卫。请到营帐里详谈!”

“边公公,太上皇想复出,你可知道?“陈三贵刚一坐下,便直奔主题道。

边令诚沉默了,此事长安人人尽知。他如何不晓,为此他躲到奉天县练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李隆基知道自己已经回京,但他们居然还是找到了自己。

“那封信是给我地吗?“边令诚的声音已经微微开始发颤。

“自然!”陈三贵笑着将信递了过去,他看似长得粗旷,实则心细无比。他端起茶杯细细吮茶。却将边令诚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收入眼中。

边令诚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浑身都在微微颤栗,李隆基在心中严厉斥责他的背叛,并给他一次机会。如果带兵来投,将来封他为左羽封军大将军、奉天县公,如果他执迷不悟,将来会用他来警示宦官。

虽然李隆基没有说用什么办法来警示宦官,边令诚还是从陈三贵刀子般的目光中猜到可能要录自己的皮。

边令诚对其他宦官的一个最大优势,那就是他很了解李清。早在安西时,他从李清夺高仙芝权一事上。便清楚地看出了他是一个面善心相之人,而且不会半点容情。

所以现在虽然看似李清独揽朝纲,皇帝只是摆设,但边令诚心里却很明白,就算是个摆设,李清也是挑选了李豫,他绝不容许李隆基再重新复位,李隆基地想法实在是一厢情愿,一旦李清回惊,他与李隆基地冲突势不可避。别看现在人人支持李隆基!但如果没有军权!屁用都汐有。

良久,他终于抬起来头,一字一句道:“陈侍卫。请转告太上皇。

边令诚绝不敢背主!”

或许是被边令诚的惊惧所迷惑,陈三贵竟一时没听出边令诚地话带有歧义,他立刻站起身拱手笑道:“边公公识大势最好!我这就回复陛下,等你地好消息!”

待陈三贵一走。边令诚渐渐将信揉成一团!他毅然起身,大步走至帐外道:“命令弟兄们立刻收拾东西,随我拔营他处!”

李豫是混在礼部尚书房琅的马车里回到大明宫,对这个无权皇帝的怪异行为,房馆并没有多问,太上皇都知道去各个大臣府里拉拢支持,他李豫应该也是这样,不知他昨晚去了谁的府第,房琅感到很庆幸。

他没有来找自己。否则自己真难在两者之间平衡。既然不想管!那最好地办法就是不要谈到正题。

于是。,注意身体,早得贵子,一类的话,房琅说了一路,就偏忧没有提到半句政事,转移领导的注意力,自古就是以下瞒上的良方。

不过李豫也着实乏了,昨夜演兵的热度已过,房馆东拉西扯的话使他更昏昏欲睡。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御书房。立刻便关上门,命令今天谁也不得打扰。

但刚到中午,边令诚地紧急求见却将他的疲惫趋赶得无影无踪,太上皇已经知道他操练私军。

李豫背着手房间里不安地来回踱步。房间很热,他不时拿出帕子擦拭额上地汗珠,自从李泌含蓄地告诉他,太上皇又重新生出野心后,李豫地已经不再奢望推翻李清夺权,如何保住他的皇位才是当务之急。

他也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皇位。倚赖羽林军是靠不住的。必须要自己手上有军队才是保命之道,现在万幸的是边令诚没有背叛他,使他终于保住了自己这个唯一的倚靠。

“陛下,李尚书来了,在门外候见!”

“请他进来吧!“李豫暗暗叹口气。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悔意,他在今天才终于理解了师傅让他隐忍的真正含义。李清专权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不甘寂寞的李隆基和一群恨他入骨的亲王们,只有等他皇位坐稳,李隆基仙去以后,他才能考虑夺回皇权地问题。

“臣李泌参见陛下!”李泌必恭必敬地给李豫叩了个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李豫地鼻子忽然一酸。一股强烈的歉疚之情几乎要使他跪下去,但边令诚就在旁边,使他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

“师傅。请起来吧!“李豫轻轻地李泌扶了起来,又亲自搬了一个绣墩请他坐下。

一声,师傅,使李泌怔住了,他呆呆地看了看李豫。忽然从他眼睛里读到了一丝扦悔,李泌的心中一阵酸楚,他终于理解自己的苦心了。

事到如今,李豫也不想再隐瞒,他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该怎么开口,最后只得硬着头皮低声道:“师傅,边令诚替联操练了三千军马,联不该瞒着师傅!”

李泌的眼中闪过一丝讶色。他似乎想到什么,立刻回头问边令诚道:“难道就是奉天那支军队吗?”

李豫一怔,“师傅已经知道?”

李泌苦笑一下摇摇头道:“又不是藏于地下的蝼蚁,三千人,我怎么会不知道,兵部早有人禀报了此事。”

说到此,李泌忽然脸色大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他猛然想起,兵部侍郎是王昌龄,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