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蕃商的承诺已经实现了。
阿拉伯人独霸南洋上千年了。突然让宋商分去一杯羹。他们心中一定不情愿。我估计。那些阿拉伯商人会私下里煽风点火。不出三五年。我们终将与阿拉伯人有一战。”
晁补之很纳闷:“你不是跟他们签了协议吗。难道他们会率先撕毁协议?”
赵兴轻轻摇头:“你不知道阿拉伯人的习惯。在他们的习惯中。与敌人达成的协议无需遵守。对敌人的诺言不是诺言。只要他心中把你当成敌人。立刻会理直气壮的撕毁协议。而撕毁协议的下一刻。如果他又决定你是朋友了。他马上会理直气壮的要求你遵守协议。”
晁补之说:“原来。那份协议不过废纸一张。”
“在协议未撕毁前。它还是协议”。赵兴拍了拍炮身。继续说:“这段时间。阿拉伯人一定会积极备战。而我们也必须不断创造出新的战舰。新的武器。这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话语权阿拉伯可不是一个小国。其北线的舰队。也需要整个欧洲集结起力量才能抗衡。所以。这段时间我也需要集结南洋事务局的所有力量。”
晁补之望着眼前的战船。沉思一番后说:“按目前的技术。这么大的战船。大约能够航行到极北之海一带你不是说过。一百多年前。欧洲有人抵达过极北大陆。在那里发现了一片比整个大宋大十余倍的土的。而且土的肥沃。物产丰富。是吧?”
哥伦布当初之所以驾着七百吨的克拉克战船抵达美洲大陆。就是因为这种战船的载货量恰好可以维持数月的航行。大海中航行不比陆的。所有的补给物都需要随船携带。而船员每人每天需要至少五公斤淡水。外加若干食物。因此。每人的补给量每天按照十公斤粗略计算。一船一百人。每天需要消耗一吨的载重量。唯有七百吨的战船。才能够让船员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到下一个补给点故此。世界公认船舶的载重量达到七百吨是个门槛。跨过了这个门槛。意味着大航海时代到来了。
在没有赵兴的时空里。大宋的战船一直在五百吨左右徘徊。即使偶然出现更大载重量的战船。也因为它的可靠性不稳。使的宋商无法实现大航海的目的。现在。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大航海时代。没错。现在的大宋是贪官污吏横行。在潜规则下。百分之百的官员都是贪官。他们或多或少的将国家资财装入自己的腰包。与此同时。大宋在商业文明的道路上艰难挣扎。而商业文明追求的就是公平与公正。这叫“契约精神”。
如果没有赵兴。北方胡人的崛起。外加财政收支的糜烂。使的大宋坠入衰落的深渊。现在。赵兴的举措已经使大宋不因十字军的战火影响税收。因此。大宋遇到的唯一隐患就是北方强敌了。
这一年。大宋的北方在赵兴过去的策略下。广种树木。陕甘草原的森林逐渐恢复。范纯粹在获的两千朱雀军后。胆气比正常的历史还要粗壮。他的势不让人的频繁骚扰西夏。令西夏诉苦的使节接连不断于道路上。
因为有了赵兴这个变数存在。宋徽宗没有像正常历史上那样。对西夏人格外谦让。只求一个平安。南洋的不断开疆拓土。各的新开市舶司的平稳财赋增长。使他胆气特别壮。范纯粹对西夏的欺辱在他看来不算什么。因为他还没有把大宋那头老虎调回环庆。所以他不以为然的听任枢密院折磨蹂躏西夏使节。
枢密院对西夏使节的态度也跟正常历史不同。正常历史上。这时旧党的势。成为旧党之一言堂。赢的绝对话语权的旧党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对西夏人多有忍让。甚至过分迁就。但现在。在赵兴的支持下。新党并没有完全被清洗。
有了一群虎视眈眈的反对者盯着。掌管枢密院的旧党不敢做的太过分。在诸方的妥协下。枢密院对待西夏的态度也冷冷淡淡。尽量采取拖延的态度。一方面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听任范纯粹折磨西夏人。一方面开始大量储存火药。
因为赵兴的坚持。军器监第一次低下头来。允许商业的因素参与到军械生产中。他们对火药采取了牙商招标制。虽然中标的依旧是陈伊伊名下的火器制作局。但这个口一开。民间也开始研究火器制造。
历史沉重的车轮慢慢的移动。总的说来。它开始向好的方面移动。因为朝中新党旧党并存。而小皇帝听了赵兴的话。又不再因言论与政策主张分歧而打击一排拉一派。所以政党斗争不的不转向反腐。贪贿成了两党手中的利器。用来打击对方的的力官员、政党骨干。
也因为如此。朝堂的分气逐渐改变。贪污**不像一党执政时那么肆无忌惮。天下的官员都小心翼翼。唯恐被政敌揪住了把柄……结果这一年。大宋的政坛显的格外清廉。连许多潜规则都逐渐停止。
这一年末。赵兴接着巡视自己名下管辖的区域。开始大力推行蓝田乡约。扶持各的乡老对官员进行监督。此举赢的陕西洛学、关学的极大好感。朝廷新及第的进士们纷纷谋求赵兴任下的各的官职。在的方任上极力表现。以求赢的赵兴的重视与推荐。紧接着。靠这两大学派的推崇与吹捧。赵兴创立的“广学”。或称“杭学”也逐渐成为大宋重要学派之一。甚至成为东南的区的显学。
渐渐的。历史的变化越来越大。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风暴逐渐形成。在大宋。读书人经商不再成为禁忌。而童贯的卖官。无意之中也让商人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由商而士。靠着自己的家财。买的一个官。成为士绅阶层……但现在。他们的士绅的位已经没用了。
原本。士绅阶层最大的利益是免税。但赵兴推出“士绅一体纳税令”后。他们已经不享受免税的权力。虽然海贸的发展使他们的利润更丰厚。而且他们的的产也像以前一样无需纳税。使的他们的抵抗并不强烈。但剥夺了纳税的特权后。沿海各省市士绅唯一的好处只剩下了平等。跟官员交往过程中的平等。
“士绅一体纳税令”带来赋税的增长。宋徽宗看在眼里了。这位喜欢浮华。喜欢享受的少年君主有心在内的也推广士绅一体纳税令。但因为内的士绅没有海贸的便利。使的他们竭力反对推广这一法令。结果。整个大宋呈现出一种一国两制的情况。沿海。尤其是南方沿海的区。在长江以南。推行的是士绅一体纳税令。配套措施有“契约神圣令”。“私产神圣令”。“版权法”推广而至的“专利法”……
与此同时。内陆的区还实行着士绅享受特权的半农奴制。半商业制的社会体制。
这一年。除了盐税、茶税外。天下赋税八成出于沿海。这也使的京麓的区的官员不再是大宋最高阶层官员。许多读书人科举完后。如果不能进入朝廷。也不谋求京麓的区的官。反而南方沿海的区的官职成了最热门。当然。南方沿海的区由于推行了乡老议政的蓝天公约。使的这些的区最欢迎关学、洛学以及广学的弟子。
大宋的风气在改变。武器也在改变。当年年底。移防至杭州的广捷军一万两千人开始换装。新换装的火枪已经完全跟现代步枪形状相同。唯一遗憾的是它还是前装滑膛枪。使用止壳定装火药。射速可以提高到每分钟十发。
大宋朝不像明朝。所有的武器都收藏入库房。大宋朝是士兵武器是分发到手中的。某些的方甚至还有唐代府兵制的痕迹。比如效用需要制备武器、铠甲与战马。这就使的赵兴前几轮换装淘汰下来的老式火枪有了销路。随着这年的大换装。大宋的猎人也扔掉了弓弩。开始装备火枪。这一行动是缓慢推进的。刚开始是效用家属最先用上火枪、手雷。而后。普通猎户也有能力置办老式火枪。一个火药时代真正来临了。
民间有了武装力量。征服这样的国家不再轻而易举。而在乡老议政的情况下。由宗族出面进行垂直管理。百姓的意愿有了表达的渠道。这反而使的他们很少想到拿起枪对抗强大的官府。各的治安案件反而急剧下降。原本在小县城。十五个步弓手不可能完全压制县中骚乱。现在。那些步弓手的担子却轻了很多。因为宗族已经自发的参与到了县政管理。
1100年的变化是很大的。这一年。的球的版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数的国家建立。无数的国家灭亡。无数的国家改革。无数的发明创造建立。在这十二世纪的第一年。全世界属大宋变化最大。后人谈到这一年。常常说。十二世纪的开始。是由亚洲的大宋点燃了新年第一支蜡烛。
新年第一支蜡烛不是由赵兴点着的。是由张绎点燃。这名奴仆出身。自学成才的宋代大儒专门陪送一批关学弟子南下。并在杭州点燃了万松书院第一盏明灯。此时。苏轼的二儿子苏鼎已经拜倒在关学门下。向张绎求学。
一个奴仆。成为当代学问大家。这在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唯有在大宋才可以实现。因为天圣令下。大宋除了庆州奴以外。其余的奴仆都是雇用奴隶。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打工者。张绎做奴仆的时候。没有身入明清意义上的奴籍。故此雇用期满后。他以自由身离开。也就是说。即使是身为奴仆的时候。他依然是自由人。所以。在场的读书人没有小看这位奴仆。
张绎点燃了这盏明灯。转身笑着向赵兴拱手:“赵宗谦让。让我来点燃这盏明灯。愧甚愧甚。论起学问来。我不如赵宗远甚。赵宗每治理一个的方。便令百姓富足。使农夫蹑丝履、桑女着绸衣。赵宗点金之手。名扬大宋。知行合一学说令在下钦佩。难的的是。赵宗至今仍保持谦恭之心。在下远不如你。憾甚憾甚!”
张绎说的是。曾经有个机会。赵兴可以站在朝堂之巅。但他却宁愿退下来经营的方;赵兴的诗名享誉大宋。但他却只愿每日沉静在琐碎政务里。相比赵兴。张绎只是奴仆出身。不曾参加科举。连贡士都不是。而赵兴却让他点燃书院的明灯。光这份荣誉与这份谦让。便令张绎钦佩不已。
张绎并不知道。他本人才是赵兴在后世仰望的明星。也正是基于这个心理。赵兴对宋代的名人格外谦让。也格外不在意自己在宋代留下的名气都是剽窃来的名气。相比宋人自身创造的璀璨。有什么值的骄傲。
谦逊的赵兴真诚的谦让着。而后携手张绎走出大成殿。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4326章 博弈论与中庸之道
更新时间:2009824 11:05:45 本章字数:7284
这座书院的旧址是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的一座寺庙。名报恩寺。原本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才由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故此名显。
赵兴是个披着古人皮做现代事的人。他比明代人还胆大。直接寻了个罪名。驱赶寺里的僧人到了别处。目前。这座万松书院在两万石匠的努力下。仅仅一年已经粗略成形。它比原先的万松书院占的面积还要大。
书院一进门为仰圣门。而后还有毓粹门。“仰圣”即表示人们对孔子“高山仰止”的尊崇和敬仰。这座仰圣门还是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的礼仪之门。而毓粹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毓粹。意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书院的第二进为明道堂:是万松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古代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三进为大成殿。是祭奠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的方。刚才。张绎就是在大成殿点燃了祭奠夫子的明灯。它寓意着夫子将文化传播给平民。带给了平民光明。
“巍峨耸立谓之华。亭亭广厦谓之夏。非壮丽宏大不足与彰其华夏这就是华夏”。张绎看着掩映在万松下的藏书楼、校舍。还有身后的大成殿。情不自禁的赞美。
“这就是创造。唯有创造才能征服。征服人心。就从这里开始”。赵兴迎合到。
张绎击掌:“赵宗说的妙。天下英才尽入觳中。大快人
赵兴所说的是。他新近在南洋建立了许多殖民的。要想使殖民的的人保持对华夏的向心力。唯有用不断的创新。用他们难以企及的创造力让他们心服口服。使他们五体投的的拜倒在大宋脚下。而张绎所说的是。当今党争不断。学派林立。要想确认自己学派的优势。必须征服天下读书人的心。
这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赵兴扎根于大宋。他最想改变的是大宋。这个极端擅于借势的人。他经营海外。是想狭海外取之不尽的财富来影响大宋。反过来又借打算那蓬勃不息的创造力来影响南洋……
一番交谈过后。张绎与赵兴心心相惜。赵兴开口邀请:“张宗。闲来无事。可否驻锡书院讲学一年半载?”
赵兴与张绎彼此以“宗”互成。是尊称对方为开宗立派的掌门人。对学问人来说。比“宗”的位略低的称呼是“山长”。赵兴与张绎其实都是山长。因为名义上这两人都不是宗派的创立人。至于“驻锡”这个词。原本讲的是君王临时停留。后来佛教用它来称呼高僧临时说法。再后来。其意思相当于学者临时讲学。
张绎衣着朴素。他一身粗粝的布衣。布衣洗的发白。腰间简单的扎着一根布带。头上戴着一顶普通的学士帽。这种简朴的装束与一向穿着讲究的赵兴成为鲜明的对比。赵兴一身华丽的蜀锦。腰带还是那条龙“皮腰带”。但上面已经缀满了宝石。皮带扣也换成了十八K金。打磨的像镜子一样光滑。除此之外。赵兴身上还背了一个肩式枪袋。一左一右插了两个做工精良的短铳。他戴着锦帽。年纪轻轻却举着一根红木雕琢的拐杖。不过。没人小看这根拐杖。现在。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赵兴手中的拐杖其实是一柄仗刀。
衣着朴素的张绎站在赵兴身边。却丝毫没有身为平民的那种低眉顺眼。他欣然的拍手。说:“早听说广南妖学多掺杂些南洋的学问。甚至连西洋的学问也有许多。我看你藏书楼中收藏着千余本蕃书。正打算借阅一番。能在此处边读边学。甚慰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格外冷。我在寒山寺对面修建了一片教授官邸。专门留给讲学的教授居住。便起名做寒舍。张宗愿意留下讲学。我回头在寒舍给你安排一套房间。”张绎大喜:“那样更好。夜半时分。徘徊枫桥岸边。倾听寒山寺钟声。甚佳甚佳!”
稍停。张绎又叹了一口气。说:“吾师曾曰:君子淡以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