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焚清-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20章 集结

福州总兵吴佩孚原本应该在一个月前就到达福州。他带着他的一个营八百人,从朝鲜安州出发,经鸭绿江进入大清国,然后一路向南,走到长沙。在长沙,吴佩孚先是被当地民众以抗日英雄盛情款待,后来又莫名其妙地被湖南巡抚沈葆桢扣了起来,再到后来,又莫名其妙地被当地民众欢送出境。
刚刚踏进福建,吴佩孚就见到了姚喜。姚喜带给他一个令人抓狂的消息——大哥周宪章还活着!
这个消息差点让吴佩孚背过气去,他还以为姚喜是在拿他寻开心,这个狗日的姚喜,拿着弟兄们凑的大把银子在上海享福,好好地寓公不当,跑到福建来寻他的开心,吴佩孚一怒之下,命人把姚喜绑在大树上,操起一把鞭子,狠抽了姚喜二十鞭子!
可怜姚喜被打得皮开肉绽,喊都喊不出来。还好,吴佩孚一鞭子抽破了姚喜的夹袄,从里面掉出来了周宪章的亲笔信——大哥真的还活着。
吴佩服这才知道打错了人,慌忙把姚喜从大树上解了下来,又是赔礼又是疗伤。姚喜缓过劲来,破口大骂吴佩孚不仁不义,是他妈的什么狗屁兄弟,要和吴佩孚割袍断义!
吴佩孚的嘴皮子倒也麻利,他向姚喜解释说,抽他二十鞭子,是为了姚喜好。道理很简单,这些日子里,章军兄弟们日子过得都不如意,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只有他姚喜一个人,在上海花花世界享尽荣华富贵,和弟兄们拉远了距离,如今姚喜挨了这二十鞭子,就算和弟兄们拉平了,大家就又成了同甘共苦的生死兄弟。而且,姚喜在上海当享受生活,用的钱都是兄弟们凑的,如今大家回到章军大家庭里来,首先就要还钱,挨了这二十鞭子,钱就不用还了。
吴佩孚这一套歪理邪说,还真说到了姚喜的心坎上,他早把弟兄们凑的钱挥霍得差不多了,听说不用还钱,自然是满心欢喜。两人重归于好。
周宪章在信中,简单说明了他的意图——章军重新集结,进军台湾。周宪章命令吴佩孚,星夜进军福州,务必在八月底之前,接管马尾军港,为章军集结做好准备。
周宪章没有在信中解释章军进军台湾的缘由。别的军弟兄们听说太后老佛爷暗害周宪章,第一反应都是举旗造反。只有吴佩孚,脑瓜子精明,马上就猜出了周宪章的意图。
章军虽然强悍,但毕竟兵力有限,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此时贸然反叛,正好给了朝廷各个击破的机会。
章军进军台湾,看似冒险,其实,却是大有好处。
首先,台湾已经被朝廷抛弃,那里已经不是大清国的国土,章军去了台湾,就是有了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太后老佛爷在想搞什么花招,也是鞭长莫及。在台湾,章军可以为所欲为。
其二,台湾是一块富庶之地,也是一块风水宝地,经过福建移民两百年的拓垦,渔业、农业、商业都是极为发达,而且,近二十年来,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开始,历届官府都大力兴办工矿业,工矿企业初具规模。台湾矿产丰富,尤其是铁矿和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两样宝贝,恰恰就是现代兵工业的基础,有了铁和煤,章军就可以兴办工厂。有了渔和粮,章军可以自给自足,有了东南亚商业通道,章军就可以积累财富。总之,有了台湾,章军就可以独立自主,与大清国平起平坐,再也不用受朝廷的鸟气!正因为如此,法国人、日本人、英国人都盯着台湾,想把台湾变成自己的宝岛。如今,朝廷支持章军拿下台湾,对于章军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三,章军面临的危险在于,日军已经在台湾登陆,占据了台湾北部,反客为主。章军远渡海峡,成了客军。情况看似对章军不利。但是,别人怕日军,偏偏章军不怕!章军的战斗力在日军之上,恰恰是日军怕章军。
而且,周宪章在上海,翘着二郎腿,与太后老佛爷谈起了条件:周宪章也是狮子大开口,88式连发步枪一万支,手枪两千支,克虏伯野炮五十门,山炮八十门,机关炮一百门,手榴弹十万枚,子弹一百万发,炮弹一万枚,马克沁重机枪十挺,所有装备,必须在八月底运抵马尾军港。
慈禧太后拿到周宪章开具的这张清单,气的咬牙切齿,却也只有忍气吞声,满口答应下来。周宪章还活着,这件事足以让慈禧太后焦头烂额,一怕周宪章把黄海上的事说出去,二怕章军举旗造反。慈禧太后知道,周宪章和孙文有来往,一旦章军造反,革命党人也趁机起事,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她现在唯一想的就是,赶紧把周宪章和他的章军送出大清国,只要章军肯走,什么都好说。
太后老佛爷给了这么好的装备,让章军去台湾打天下,何乐而不为!
吴佩孚完全领会了周宪章的意图,并把这个意图传达到了手下的官兵们,官兵们个个兴奋异常,到台湾去打天下,再也不受朝廷的鸟气!
紧接着,朝廷传来皇帝密旨,允许吴佩孚恢复章军番号,秘密进驻福州,并表示,已命沿海各级官员全力支持章军的攻台行动。光绪皇帝也打算要大干一场了!
吴佩孚快马加鞭,只用了两天,就赶到了福州,一路上,当地官员早已得到朝廷指令,为章军的行动提供一切便利。吴佩孚又是堂堂总兵大人,奉旨接管马尾军港,当地官员不敢怠慢。
福建当地官员原本就强烈反对割让台湾,他们一直在暗地里支持台湾军的抵抗运动。如今,朝廷又要向台湾派出章军,当地官员惊喜不已,心里高呼皇上圣明。所以,吴佩孚一到,从巡抚到知府,要人给人要粮给粮,一切开绿灯。少数几个不识时务的地方官,还想搞点官场潜规则,想从吴佩孚那里敲点银子,吴佩孚二话没说,直接派兵给抓了起来,也不送交知府,直接砍了脑袋!这一下,当地官员更是不敢怠慢。
吴佩孚在福州打前站,而周宪章坐镇上海,向散布在各地的章军发号施令,命令各部向福州集结,同时,以湖广提督的名义,命令各部招兵扩军。同时,命令上海道道台黄遵宪筹集粮饷。
本来,周宪章只是湖广提督,是一个领军将领,尽管品级达到了正二品,头上戴着一品顶戴,但按规矩,他没有权利干预地方行政。但是,当初慈禧太后为了消除周宪章的兵权,给了他一个总理衙门大臣、内廷行走的虚衔,这要是在平时,倒也没什么,如今周宪章干脆拿着鸡毛当令箭,在上海摆出了总理衙门大臣的架势,相当于朝廷钦差,黄遵宪、刘坤一等人也干脆顺水推舟,对这位总理大臣的指令言听计从,认认真真地办差。
上海本是大清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府库里粮饷充沛,但是,这些银子,朝廷是看在眼里的,就是道台黄遵宪,也不敢随便动用。如今,周宪章以总理大臣御前行走的身份调用府库,黄遵宪乐的顺水推舟。
很快,周宪章就在上海筹集到了五百万粮饷,租用法国人的商船,运到了马尾军港。
与此同时,散布在各地的章军旧部,纷纷向福建靠拢。
吴佩孚的第一团,大部分留在了朝鲜安州,归朴永烈节制。得到周宪章的命令后,这个团的剩余人马,马上乘船沿海路回国。
朴永烈已经升任平壤执政官,成为朝鲜北部的实际统治者,此时,他的第四团依旧保持着章军番号,但人数却发展到了八千人,朴永烈主动请缨,要求率第四团到台湾参战。周宪章没有同意,只是让朴永烈派出韩令准率两个加强营三千人,前往台湾参战,朴永烈的任务是守住朝鲜北部,拖住日军在朝鲜的第五师团。周宪章这是要把朝鲜北部打造成了章军的另一个基地。朴永烈只得遵命,不过,他让韩令准带去了一批军火,包括二十门野炮,五千支步枪,以及两百万两白银。如今的朴永烈是个富翁,赵正伦和法国人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在平壤附近开采煤矿,日进斗金。
临汾总兵张勋,率章军第三团于8月20日从临汾启程,赶赴福州。当初在临津江边,赖传武反水,张勋这支辫子军保持中立,跑到元山,让赖传武轻而易举地拿下了罗鸣芳和那哈五。张勋心中有愧,不敢来见周宪章,想赖在临汾不走,可周宪章的命令一传到临汾,第三团的官兵们就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尊令前往福州,张勋还想赖着不走,结果,301营营长姜万里带着301营不辞而别。301营是张勋的基本部队,这个营走了,其他两个营眼看也要步301营的后尘,张勋知道人心所向,难以抗拒,只得亲自带着剩下的两个营,急急忙忙追着301营而去。


 第121章 天狼

天津武备学堂会办罗鸣芳,得知周宪章还活着,主动向朝廷要求辞去会办一职,要求前往章军效命。在京畿地区,光绪的嫡系,只有那哈五的骁骑营和罗鸣芳的武备学堂,前些日子,那哈五突然失踪,骁骑营的主将换成了赖传武,明言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太后老佛爷釜底抽薪,把那哈五给做掉了。骁骑营又成了太后的部队,光绪皇帝只剩下一个武备学堂,成不了气候。罗鸣芳自知在天津孤立,难以立足,干脆从武备学堂调了一百多个成绩优异的学员兵,又把武备学堂的守备部队五百多人拉走,组成了炮兵部队,前往上海,与周宪章汇合。
周宪章重整章军,最缺的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军官,罗鸣芳这一百多学员兵,来得正是时候,周宪章马上让罗鸣芳带着他的人,前往马尾军港,并主持军港内的军事,学员兵分配到各部队,担任营连长。
张作霖在新民当知府,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张作霖又有些能耐,到了新民府后,一心想着扩充实力,原本他只是章军的一个连长,上任的时候,只带了几十个旅顺大战后活下来的残兵,当了半年的知府,队伍扩充到了三千人,打着巡防营的旗号,成了辽西的一支大军,得到周宪章的召唤,张作霖二话没说,带着巡防营赶到了旅顺,留在旅顺的章军还有三百多人,是旅顺守备郭二杆的部下,如今听说他们的长官还活着,要求张作霖也带上他们一起走。旅顺当地官员也不制止。
这支三千三百人的部队,从旅顺出海,前往威海卫,登上了蔡挺干为管带的镇远号巡洋舰和平远巡洋舰。甲午战争中,镇远号差点被日军击沉,现在已经修复,镇远的管带,原本是刘步蟾,刘步蟾死后,在旅顺建立功勋的蔡挺干,接任镇远号管带,同时,接任了刘步蟾的右路总兵一职,成为北洋水师的二号人物。此次按照朝廷的命令,亲自率两艘巡洋舰和一艘炮舰,护送张作霖所部前往福建。
老将聂世成也派出参将李国革,率革字营两千人前往马尾军港,为周宪章助阵。李国革的革字营,曾经在旅顺与章军并肩战斗,对章军早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听说要再次与章军合作,个个鼓足一口气。
记名知府盛大年,跟着他的堂叔盛宣怀,给张之洞当幕僚。这次章军行动,周宪章开出一张武备清单,要求朝廷置办。太后老佛爷无奈,就把这张清单扔给了张之洞。张之洞顺手扔给了盛宣怀,盛大年顺手扔给了盛大年,盛大年也不客气,不到一个星期,就从汉阳兵工厂的武库中,搬走了一万支步枪,两千支手枪,八十门大炮,一万枚手榴弹,以及子弹炮弹无数。亲自押运,赶到了马尾军港。盛大年几乎把汉阳兵工厂搬空了,张之洞心痛不已,却也无可奈何。盛大年还觉不满足,又拿着盛宣怀的手令,跑到了金陵制造局,从金陵制造局搞到了八十门加特林机关炮,五千支毛瑟枪和一大批弹药。
章军打仗,皇帝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光绪皇帝命户部从国库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又让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出面,找德国人买了二十挺马克沁重机枪,让户部主事钱有贵连银子带枪,送到马尾军港,以壮行色,钱有贵原本就是章军的人,到了马尾军港,就推脱军务繁忙,也不回北京了,留在了章军里,继续当他的军需部长。
周宪章坐镇上海,下令各路将领在路上招兵买马,扩充部队。周宪章下了决心,要借这次机会,把章军做大做强,成为一支朝廷无法撼动的力量。原本,军事将领私自扩充军队,是犯了朝廷大忌,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可现在周宪章头上顶着总理衙门大臣的头衔,他的话就相当于是朝廷的话,地方官员不敢顶撞,太后老佛爷眼见周宪章做大,深怕周宪章反悔,不去台湾反而要去北京,也不敢轻易翻脸。这些章军将领原本就强悍,有了周宪章这个大老板顶着,更加肆无忌惮,一路上扩充军队。
张勋、张作霖这些老兵油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扩充军队要钱要粮,他们手里没钱,所过州、府、县,干脆率军打开府库,搜罗一空。当地官员奈何不得,只得忍气吞声,反正,这些钱都是朝廷的,朝廷不追究,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各路大军云集马尾军港,清点人数,这才发现,各路人马出发的时候,总兵力大约八千人,到了马尾军港,居然变成了三万人!
如今的章军,与当初在朝鲜的情况截然不同,那个时候,章军缺人、缺枪、缺粮、缺银子,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群叫花子。而现在的章军,装备齐全,粮饷充沛,富得冒油。福建当地的军需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抵马尾,那些地方官是真心实意想为台湾出力。
唯一缺的是军服,章军老兄弟根本不屑于穿大清国的号服,他们对章军灰布军服感情很深。不过,章军有的是钱,钱有贵和盛大年拿着银子,马上四处采办军服。很快,就让全体官兵穿上章军传统的灰色军服,还按照西方军队的做法,佩戴红色的领章帽徽,以及标志章军各部的臂章,章军官兵面貌一新,精神抖擞。
远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听说章军在马尾军港里竟然集结了三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支人马呆在福建,要是枪口一转,朝廷就麻烦了!这三万人一天不去台湾,慈禧太后一天不得安生,三天两头派人催促章军动身。
可军港里的章军就是窝着不动。章军临时指挥官罗鸣芳向朝廷报称,章军统帅周宪章还没有到达马尾军港,章军群龙无首,章军的具体行动,要等周宪章到达后才能定夺。
慈禧太后随即下旨,命周宪章克日启程,立即前往马尾,率章军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