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师东阿大胜不久,项羽便脱离了大队,分兵攻克了秦军驻扎的城阳城阳在黄河以南,后世的鄄城县隔着一条大河正对着西边,就是章邯大军驻扎的濮阳正南边百里开外,就是定陶
刘邦呢,也算是而今楚国内的一个实权派人物自从在砀郡那里一转悠得了六千兵,刘邦加上老底子手头也有了万把人马靠着自己的独立性,离开东阿后,一路朝着西南撞过去,将陈留东南的雍丘给打了下来
隔着陈留,兵锋不过五十里
虽说定陶那里,依旧有不少秦兵将楚兵的兵锋牵制不能前行可章邯已退河北,定陶虽是还有强兵,可群敌环伺之下,谁也说不准还有多少可以施为
何况,陈留就在河南三川郡也在河南,这天下人口最是稠密,最是富庶的地方,一旦陈留被破,楚兵兵锋就将直指章邯最后的倚仗之地
得了警醒,赵贲自然不敢怠慢虽说雍丘小城败给了刘邦不认为能代表刘邦真就难缠,可要是到时候万一给败了,那局势就越发糜烂了
果然,不出章邯所料
趁着秦兵军势低落,士气不振刘邦脱离大队后,很是打了几个胜仗,于是一路西进那是越大越强大一直打到秦军的老巢,陈留左近,克了雍丘这才算稍稍停顿了一会
说起陈留,自然就撇不开陈郡陈留在后世的开封,陈郡的首县陈县呢,却是在后世周口的淮阳中间隔着的,有两三百里
刘邦一路西进克了雍丘,顿时叫一干人为之鼓舞说起来,刘邦反秦的资历比起项梁都是要老的早了两个月,原本也是在张楚手下混着的假假的那也是一个反秦元老
想当初张楚反秦时,以陈县为起点,一路西进辉煌无比眼下刘邦到了陈留左近,很是叫一干人为之鼓舞
趁着眼下大秦内乱,咸阳秦庭为扶苏亲手覆灭在外的大将章邯自然也是要受到震动,一干军心士气,是会受到沉重打击毕竟,扶苏收拾了内史谁知道会如何对付在骊山陵的那些骊山刑徒军的亲属?
虽说都道扶苏是个亲厚的性子,可上位者再是亲厚,能对敌人的亲眷亲厚起来?
自此,趁着骊山刑徒军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楚兵进展,顿时迅起来
眼见克了雍丘,一干部将,顿时鼓噪着刘邦继续进攻陈留
陈留是大城,城内人口众多,物资充沛又是恰在秦兵最是艰难虚弱的时刻,此时再不去,日后要寻这般好的时机,那就是再难了
一干部将鼓噪,刘邦却是将目光看向了张良
对于张良张子房,刘邦可谓是极其信重的但至今为止,双方还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故而,刘邦很是尊重地问:“子房先生,以为这陈留,是打,还是不打?”
刷刷刷,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转了过来张良见此,心中却是轻叹
第五章:秦楚兵锋韩信处(下)
【二完毕】
【回秦的腾已经开始准备了,有想在腾中出场的,去腾评区留名请随时关注回秦,支持微言的下一本哦】
张良虽然被刘邦抬得位置很高,可一干刘邦的将领却是不大买账
不错,张良的反秦资历很老是曾经博浪沙大铁锥事件的谋划者从始皇那会儿,就开始反秦复韩,而今四十二岁,那资序是相当深厚的而且,其后张良还加入了项氏集团,在沙丘之变上,为项氏出谋划策过的
但这些资序,却是不叫樊哙,卢绾,热闹一干人认得而且刘邦尊崇张良之本事,也希望能够收如此谋士入得幕中,可如此一来,就叫一干刘邦的老底子成员觉得不满了
刘邦这个独立的小体系里面,资源就那么多,多了谁的就要少了谁的何况,还是突然间扎进来这么一个生人
张良自然是惹得不少人艳羡嫉妒虽是不表现出来,可间隙,却是生了
而今刘邦要不要继续西进,实际上最为支持西进的人,就是一干打了胜仗,得了诺大好处的丰沛出身的老底子这些人在几次大战胜利之下,在实力扩充后的欢喜之下,自然是希望能够打下陈留
陈留是重镇,秦兵又是虚弱,如此时机,再加上以前胜仗将养起来的士气如何能不去打?陈留里面诺大的资源,若是能打下来,收获将过一路下来的总和
不用说,占了陈留,得的兵将扩充将士多少那无形的声望又要高涨多少
这楚国国内,项氏是坐大了可如此,难道就由不得刘邦坐大?要知道,那楚王熊心平日可是十分希望吕氏,宋义,以及刘邦此等老将能够压住项氏威风借此,来博取大权的
而最为反对的,就是一干谋士了
张良无惧樊哙一干人怒瞪的目光,沉声道:“学生,不赞成攻打陈留陈留是大秦重镇,守将赵贲也是章邯麾下骁将秦兵虽是势弱,却是源于现在的咸阳扶苏不是不智之人,章邯大军虽是胡亥遗产,却也是大秦遗产站在扶苏的角度,定然会支持章邯继续进攻六国势力故而,学生可以预见,陈留的抵抗力度定然会倍加于沛公前些时日遇到的阻力而且陈留墙高城厚,赵贲也非是庸手此战,胜率委实不大”
“末将不以为会是如此”张良话音刚落,夏侯婴便道:“项氏少帅已可城阳,兵锋正对章邯,可章邯能奈何?濮阳东南一战,还不是被武信君击败?而今主公初克雍丘,也未见陈留有秦兵出来平乱,如此可见秦兵已经为反秦之势胆寒,攻势易势,正是我辈男儿立功之时主公,末将愿为先锋”
“末将请战,克陈留擒得赵贲”
“末将请战”
呼啦啦的,夏侯婴说罢一干将官都是满脸期许地看着刘邦
刘邦能够成为这群人的头领,固然是因为往日的老大身份可这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就是感情,乱世人命贱如狗,若是刘邦没有实力,不能稳住一干人的忠诚少不得扶苏赏格千万钱,刘邦的首级就能入得彀中
故而,御下之道尤其是这种乱世,刘邦必须要有上升空间,也就是能够坐大做大了,能够给属下带来利益
而最为直接的,那就是打仗,打胜仗若是刘邦在这乱世不能给属下丰厚的回报稳住一干人的忠心,那么少不得就给了特科或者项氏乘虚而入的机会
面对一干兴奋自信的面孔,刘邦拒绝不了
再一想陈留城中丰厚的物资,以及打下来后的收益刘邦顿时为之一阵心中火热,一念及此,刘邦拍板道:“打”
张良见此,心中一阵失落
定陶
刘邦克了雍丘,项羽克了城阳项梁一时间是捷报频传,再加上项梁自己在东阿、濮阳前后两次击败章邯一时间,项梁在楚国内的地位越发稳固
有了军功,有了胜利自然,项梁也被一干人吹捧起来,无论如何,项氏的声望已经远远过了楚王熊心
熊心对此没有感受是假的,但却也只能深深掩藏在心里转而,跟随几乎所有楚人的目光,一起落在了在西北为楚国复兴而打生打死的项梁身上
项梁在定陶,带着他的大军要继续下一个胜利
作为在大河以南最后一个秦军的重要据点,定陶城是项梁巩固住河南胜果的最后一步而今,齐国已经转危为安带着田市回去恢复实力舔伤口的田荣主持着齐国默默退出了中原的舞台
魏国被灭,只有魏豹和太仆陈平到了盱眙寻求楚国的援助
那魏豹倒是好打发,项梁给了几千兵,让其自己开疆扩土倒是陈平,自持有智计,想着项梁礼贤下士可项梁此刻在接连的胜利之下,已经不这么含蓄了心中想着,你要是寻一靠山寻一才能发挥的地方,那就来嘛,这般扭捏,叫我好生难做
虽然最后陈平还是找了范增的门路,在楚国谋了个不低的职司可终究是没叫项梁看上眼
正当项梁大张旗鼓,兵威势盛围了定陶的时候
项梁数万大军的一处不起眼的营帐内,一个衣裳寻常的年轻男子抱着剑,在营中独坐
连番胜仗之下,军中气氛也是欢喜,军纪约束间,也就稍稍松散了些这样的变化不大,也无人说去约束如何故而韩信独坐抱剑,也无人去理他
秦时打仗,粮饷自然是国家供给只是兵械,就只有靠士卒自筹了并非是所有的地方,都如扶苏那般兵甲统一,规制严谨
故而,说是大军可军中各色服饰偏杂,若不是自有气度,甲胄闪亮,只怕还难以识得这是一支军队
韩信抱着剑,心中却是思量着要紧的事情
韩信,字重言,淮阴人说来韩信的出身是极其糟糕的汉初三杰之中,身世最差的,就是这位萧何且不说,中等人家公务员阶层,总是社会上有地位的
那张良,是不得了张良他老子,那是韩国司徒放后世,那就是国务院总理的大官儿张良老子的老子,也是韩国司徒这两代司徒的门楣,可以想象是如何显赫了
但韩国终究是一个小国,直面秦国兵锋之下等到张良入仕,要去继承两代人的荣耀,继续谋一国执宰后秦军兼并天下,韩国国弱,很快就亡国了
承载着两代人的期许,却终究是砸在了张良的身上可以说,张良对大秦的仇恨,是如滔滔大河,源源不尽了博浪沙刺,沙丘变怎么折腾大秦怎么来,一个劲地想着反秦复韩
且不说张良这官三代的怨念,就说张良从小,那真是正统的贵族教育两代宰相出来的世家子,张良的身世,其煊赫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让项氏
这韩信倒霉悲催的,就一平民家庭当然,这倒霉悲催不是因为出身,而是因为手握屠龙术,却是一点发挥的机会也没
韩信年少性格放荡,说好听点叫不拘礼节难听点,叫不学无术家庭不好,名声不佳,虽说懂得一些文化,却是门路全无想进官府做个刀笔吏也是没了机会
想要自谋生路,却是既无经商之能,也无其他谋生之术就连种田也是不会,最后只能靠着左近相熟之家施舍度过故此,一干人对韩信也是不喜欢
是悲催的是,韩信是个单亲家庭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了韩信,却没有将儿子教成才最后死了,韩信自己也没钱为他母亲丧失操办可偏生傲性子起来,竟是要寻一风水上佳的地方去葬了他母亲
等着以后出外闯荡,总算遇见了个贵人是乡南昌亭的亭长,这家伙觉得韩信是个奇才,于是好吃好喝供着
可韩信却是一点才能也没显示出来,最后亭长妻子见此,指着灶台说家里没煮饭,摆明了要赶韩信走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韩信羞愤之下,也就不去找亭长蹭吃蹭喝了最后只能找了一个竹竿,在河边钓鱼
说是钓鱼,那是好听的说白了,就是看着老天脸色,希望能抓一尾鱼吃了这般遭遇,叫扶苏知道,心中直琢磨,这得是多衰的人才能到这地步啊难不成也是穿越来的一宅男?不会做饭,不会种田,经商无交际之能,靠着穿越客预知能力打了胜仗?
韩信的钓鱼自然是没有成功的
于是最后只能去转回老本行了……混吃喝
只是这次韩信已经没那力气回城去找一干被混了N年的邻居最后还是一个好心的漂母,也就是出来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给了个饭团叫韩信吃了
而且不仅如此,一连数十日,韩信都过着啃老族的生活鱼,是没有几条的饭团却是漂母每次都给
于是最后,韩信十分感激道:“吾必有以重报母”
听了这话,漂母没有高兴,而是斥责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意思就是说,你一大男人的,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家伙才给你饭吃的,哪里是指望你报答
韩信听了,自然是羞愧无比
好歹,算是激励起了韩信上进的信念
第六章:定陶胜败夜衔枚(上)
【首送达】
于是韩信入城继续找活儿干,希望能够发达起来,好歹,也得结束这啃老族的生活
可天不遂人愿,这乱世尚未起来纵然是个将种,天赋奇才,也没得地方去施展跑远了,那韩信连找个啃老的地方都没得了于是韩信只得困顿淮阴
只不过此次,韩信就不那么好过了
有个青皮无赖,大约是想立威亦或是纯粹寻个乐子拦住了韩信,指着韩信道:“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意思是说,你这人虽然长得高高大大的,也喜欢随身带个刀剑,可不过是一个怯懦的懦夫罢了说罢,这青皮无赖还放了狠话,道:“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这话极其容易理解,你能杀死我死,那就用剑刺我要是不敢也没这能力,那就从未胯下走过
胯下之辱,纵是个男儿,也容不得了
可韩信却不敢,这是大秦他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军二代背景身份那是一个都无,杀了这青皮无赖,在郊外尚好拔剑斩之罢了可这是城里,是官府力量最是集中的城市里
恐怕,这青皮无赖都约好了衙役,要拿韩信一个现成一旦拔剑,那就是入牢狱的生活
韩信不是白痴,于是久久凝视,将希望寄托在了震慑掉对方但青皮无赖却是根本不管,叫嚣着让韩信刺死他
最终,韩信还是没有下手久久凝视之后,缓缓低下身来,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见此,满街哄笑再无一人认为韩信是个大丈夫,认为韩信此子,是个懦弱之人
“韩信”韩信的直接上司,一名什长过来喊了一声,终于将韩信从以前的思绪之中回转了过来:“明日就要大战了,莫要坐着帐外,夜间露重湿寒明日战起,可莫要软了刀剑”
“喏”韩信应下,心中那点心思却怎么也放不下
韩信自从在漂母那受了刺激决定发奋向上之后,总算决定搏一把于是当项梁北上反秦的时候,韩信便带剑入了军营最后成了一个小兵,入了军伍,至少能够饿不死了
韩信的人生算是有了改观,可到此时,再要上去,那就难为了
秦汉勇烈之风,多由军伍传袭想要提高地位,那就只有靠着战场之上厮杀搏斗可按着韩信这性子,却是不成他是懒散放纵惯了的,军律约束,那是看在能吃饱饭的份上
要是只能循着常人,一个首级一个首级积累军功上去,恐怕依着韩信这性子,要么倒毙在哪次投机取巧上,要么就最后做了逃兵
韩信想的,是依着自己的屠龙术一步登天最好,是能成为那些大人物的清贵谋臣少不得,也要有千儿八百的兵丁领着,仗着一身谋略,取地纳士
可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消息已经叫周遭人知道了个七七八八,如此,谁能愿意入韩信麾下?
一个光杆司令,没人佩服自然,也就说不得能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