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但他知道,这些理由朝中已经有一位重臣提起过了,那就是代州都督张公谨,王易在研究唐史时候,在《资治通鉴》、新旧《唐书》中皆看到过张公谨上奏表的内容,差不多就是他刚才的意思,只是把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也加了进去而已。

不过为了增加说服了,他在听了他所讲一脸震惊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未反应过来之时,继续说道:“陛下,再者,我大唐初定,朝中有数不胜数的百战猛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我大唐将士中许多都是经历过不少战事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军队整体战斗力强大,如今我大唐对外对内无重大战事已经有三四年,正是应该动一下兵戈,让将士们得到实战的磨练,避免军队战力下降,那些久未征战的骁勇善战的将士的时候,若陛下有令,他们一定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将草原扫荡干净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异,即使如他们一样久经大事的人,在听到这样一番话从王易这个年纪才不过十七岁的少年人嘴中讲出来后,还是忍不住的惊异,因为几乎与王易相似的理由,他们已经听到有人讲过了,这次再从一个在朝中无官职,刚刚从钱塘来长安的少年人口中讲出来,太出乎他们的意外了!

“唔,说的是有一些理!”李世民震惊过后终于露出一点赞赏之色,惊喜的神色但瞬间就没了,依然一副波澜不惊的神色,示意王易道:“晨阳,你还有什么话,今日全都说出来,朕洗耳恭听…”

----------

PS:推荐朋友的一本书都市小说《都市仙医》

简介:如果有一天,

无数的少女任你采摘,

无尽的财富摆在你的面前,

数不尽的修炼法门任你选择,

用不完的灵丹妙药任你挥霍,

你会怎样选择?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峰得到了上古神医传承,且看他如何演绎一部仙医之路……

   

第二十一章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感谢逍遥未必问天书友的打赏!)

听到李世民称赞他刚刚所说的,还让他继续说,王易心中一阵狂喜涌上来,他怎么也没料到李世民第一次召见他的时候会问询这样的话,当下正了正身子马上接着继续讲:“陛下,小民知道,无论是前隋时期,还是我大唐初建时候,突厥人时常南下,犯我中原大地,袭我边关,虏掠我百姓和财物,使得我大唐北疆不得安宁,百姓遭受涂炭,甚至在武德九年时候,突厥铁骑曾经攻至渭河北岸,威胁我大唐京师…”

唐初的历史王易自是知道的挺清楚,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通过弑兄戮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后不久,突厥人大举进犯。突厥颉利可汗发兵二十余万人南下,攻占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大唐军队数支兵马迎战失利,突厥人快速攻击至渭河近,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受到威胁,全城戒严,城内百姓人心惶惶,连长孙皇后都不得不出去抚慰将士和百姓。

此时的长安防守空虚,没多少兵马可以调动,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在令各地大军驰援长安的同时,亲率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随后几路大唐军队赶至渭河边,颉利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李世民许以金帛财物,便请求结盟,最终退兵。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渭水之盟”,一些历史学家津津乐道李世民谋略的深远,以空城计吓退突厥人,但许多人也认为,这次渭水之盟却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一直耿耿于怀,最终导致他在贞观三年末的时候决定发动对突厥的闪击战,举十数万大军,在不利于战事进行的秋冬季对突厥人展开攻击,最终成功灭掉东突厥。

说到这里,王易很想看看提到这次事情时候李世民表情有何变化,也自然地抬头看了一下端坐身姿在听他说的李世民,看到李世民脸上微微地抽了一下,一边的长孙无忌神色也有些变化,不过这两个都是久经风浪之人,一瞬间神色就恢复了如常,李世民还对王易示意了个手势,让他继续讲。

王易也继续讲:“陛下,小民觉得,突厥人的威胁一日不除,我大唐边关的兵患始终无法消除,如今突厥有内乱,各部落间起纷争,一些部落请示内附我大唐,颉利无法有效驾御各部,再加上突厥人所处的草原上又逢严重的天灾,突厥实力严重受损,而我大唐国力正在恢复,如此时候,正是对突厥人发动军事打击的最佳时候,若是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说着王易还叹了口气。

王易这番话,李世民听了却无动于衷,淡淡地说道:“你不觉得这是趁人之危,有失礼数吗?”

“陛下,小民觉得,国与国之间交往,但最讲究的是利益,我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我大唐边关不受侵犯,我大唐百姓不受外敌的虏掠,失一点礼数又算得了什么,”王易这话说完,感觉有些过于张狂了,忙纠正一下,“陛下,突厥人因为遭灾,时常发兵南下,虏掠我百姓,百姓怨声载道,即使我们趁突厥人起内乱时候发兵攻击,天下人肯定不会认为我大唐是趁人之危对突厥人展开攻击的,我们只是防守反击,发兵抵御突厥人的攻击,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失了礼数,何况作战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正是这几方面都完全具备之时,自是不能错失良机!不然待突厥人实力恢复了,那时再与其交战,即使我们能取胜,那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多上数倍的将士将血染沙场,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放弃大好的机会,实是得不偿失之举…”

“好一句‘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如醍醐灌顶,让朕醒悟,晨阳,你接着说!”李世民并没有因为王易露出的狂态而恼怒,相反听了却很受用,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脸上也露出微微的笑容。

“是,陛下!”说话间偷眼看着李世民的王易看到皇帝动容了,刚刚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也很丰富,有赞赏之色,心下受到鼓舞,当下也把一些后世时候整理出来的观点全都讲了出来:“小民也稍稍了解一下前朝时候及我朝初期对突厥人的战争方式,发觉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突厥人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小民以为,为改变此种情况,必须得先发制人,先于敌行动前一步对敌发动攻击,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

王易顿了顿,进一步进入状态,语气也变得高亢了,“陛下,兵法上有云: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在我边境外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让其臣服于我大唐,使交战地远离中原,让大唐子民免受战争的祸害,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方为对外用兵的上策!”

“我大唐最大的外患就是突厥人,如今突厥人实力下降,正是我大唐一击而彻底消除外患的最佳时候,因此小民以为,此时应遣大军,主动出击,一举将其彻底击败,让突厥人永远再没犯我大唐边关的实力…”王易说着,大力地挥了一下手,暂时结束了他唾沫横飞的演讲。

王易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他昨天卖弄才情一般,在遇到长孙凌那个小美人时候吟了一首《出塞》的诗,第一次见到皇帝李世民时候,竟然就被问到关于此次出征突厥的事。

幸好他对这段历史研究的比较透彻,对历史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经过、结局都知晓,能从一些关键之处讲出一些道道来,看眼前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表情,他知道他的这番言论对他们触动很大,大有一鸣惊人之势。这些想法他早就想找个人说了,在后世时候并没什么人可以交流,穿越来到了大唐后,更加没合适的机会说这些,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竟然就遇到了这种机会,能完整地将所有想法都讲出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感觉起来。

李世民能听他讲完,这本身就是个意外,看如今这皇帝的反应,应该是听到心里去了,这更是天大的意外。

李世民脸有惊色,怔怔地看了一会王易,这才露出一个舒心的笑容,点头称赞道:“说的非常不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你的观点与朝中大多的人都不尽相同,但朕喜欢听!”

“多谢陛下不责小民胡言乱语之罪!”王易对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表示对这皇帝的敬意。

李世民又看了王易几眼,收起微起的波澜,口气淡淡地问道:“晨阳,你今年多大了?”

“陛下,臣今年刚刚十七!”面对李世民莫名其妙问询这个问题,王易是一愣后才回答的。

“唔,有志不在年高!呵呵!”李世民笑了两声还想继续讲述的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跑了进来,施了一礼道:“陛下,兵部李尚书在外求见,说有非常重要的军情禀报!”

“请他进来!”李世民头也没抬就说道,再对王易示意道:“晨阳,今日你与朕所说的,朕会细细考虑一番的,待日朕有闲了,再传你进来与你细述一番,其他一些事也想问问你,你先退下吧…”

“是,陛下!”王易也马上起身,对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施了一礼,从容地退了出去。

在出了殿后,王易一身的轻松,刚刚在殿内回答李世民的问话时候,虽然一直保持一副从容的样子,但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他在进殿前,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过,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竟然会对这皇帝说一大堆关于突厥人事情,他原本是以为李世民会问他在杭州的情况的。

不过能将心中的诸多想法讲出来,自然是好事,王易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与李世民讨论关于突厥的事,他也准备回去后,好好回想一下后世时候历史资料上关于这次战争的记述,将思路整理一下,以备下次李世民问起时候,能更有条理地回答。

走出殿去的王易却不知道殿内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正在讨论他这个人。

李世民带点感慨地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此子不简单,方十七的年龄,在第一次见到朕的时候,竟然能如此从容答话,且能说出这般连朝中大部大臣都说不出来的理,若没高人指点,全是此子自己的想法,那他的才情自是不可小视!”

“陛下,依臣看,此子断然不知道今日陛下会问询他此事,不可能提前想好回答方法,定是急中生智答出来的,从此子在杭州所做的事,及他所作的那些诗,才情自非一般,据臣所了解,此子一身武艺非常不错,李弘节的儿子习武多年,竟然在他手下走不了几招,臣觉得,此子远比他的大哥更出色,当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堪大用。只是其手下江淮军残部到底有什么样的规模,为何这些年一直隐伏着,这些事没有弄清楚之前,还是要对他严加监看…”

“流落到杭州一带江淮军残部的下落朕已经派人去查了,相信很快就有新的消息,李弘节这些年一直在派员查这些事。江淮军主要的残部都在江淮,流落到江南的并不多,原本镇守杭州的江淮军大部都向我平叛大军请降了,即使此子手下的人还想图谋什么,凭几千人规模,如何能成气候,更不要说他们兄弟两人都到了长安,呵呵!朕一点都不担心,”李世民笑了几声后,脸上现出一些异样的神情来,“辅机,你是不是钟意此子,想将其纳为婿了?”

长孙无忌坚定地摇摇头,“陛下,那是两回事,臣断然没有此考虑!”

“好了,不说这个了,”李世民挥挥手,收起笑容,“今日听了此子关于突厥人不同于常人的论述,朕也有了不同的想法,药师也正好来了,我们今日就细细讨论一下关于是否对突厥人用兵之事!”

   

第二十二章 我们不是故意骗你的

(十二点左右还有一更,多谢女人的老公、口羊书友的打赏,情伤累累书友的催更票!)

王易出了武德殿,外面一位宦官迎上来施礼道:“王公子,请随杂家走吧!”

王易认出此人正是刚刚领着他和大哥王昂一道进宫的那位被称作九公公的宦官,当下也客气地回了一礼:“还烦请九公公带在下出宫!”

“王公子客气了,请吧!”九公公以手中的拂尘示意了一下,先起步往前走去,王易随后跟上。

太极宫内情况不清楚,大哥王昂又不知道去哪里,他肯定找不到出宫的路,万一自己走,在宫中迷了路,窜到那些不该去的地方,就是大罪了,要被责罚的,这样的冤枉事他事不愿意做。

在进宫前,大哥王昂也曾和他说过,说宫内有几名宦官通过手段笼络好了,其中就有这名唤作“九公公”的宦官,因此也很放心地跟着走了。

九公公在走了几步后,减慢了走路的速度,王易看出异样来,忙上前两步,只听九公公低声地对他说道:“王公子,你大哥让你先出宫回住处,一会他会过来找你的!”

“多谢九公公!”王易有点感激这名年轻宦官的提醒,再施一礼。

九公公也没再说什么,自顾往前走了。

在走了一段后,王易看到迎面走过来一个身材高大、面目俊朗,走路间身材挺直,但年纪已经有点大,面目不怒自威的男子,领路的九公公马上避到一边,还悄悄地伸手对王易示意。

王易明白,马上跟着站到一边让路。

看到这人,王易也想到了刚刚在李世民身边时候,另外那名宦官的报告,说是兵部李尚书求见,王易自然知道,贞观三年时候任兵部尚书的,正是那位他最敬仰的大唐战神李靖了。

从这个方向往武德殿去的,肯定就是求见皇帝的李靖了,应该是错不了的,王易也在站定身子的时候,抬起头看着已经快走到面前的这位高大英武的男子。

这个被王易认为是李靖的男子,在看到王易看他的目光时候,也看瞟过来一眼,但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无视般地直接从王易身边走过了,连脚步都没缓过。

王易微微的有些失望,原本还以为李靖会留意到他这位长相比较吸引人的少年人的。

就在王易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