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戚-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丞相府,却非殿。

荀彧贾诩已等候多时。

他们也是接到消息后,匆匆赶来却非殿。

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卢毓、司马防以及徐庶都等候在却非殿外,一个个面露忧虑之色。

“诸公何必如此,不过是一场小败,无碍于大局。”

当刘闯来到却非殿,看众人面带紧张之色,便开口笑道。

见刘闯如此说,众人也都松了口气。荀彧等人都很害怕,刘闯会因为太史慈之死而失了本心。现在看来,刘闯依旧保持着冷静,这也让大家,都感到了莫名轻松。

“今周瑜统兵三万兵进逍遥津。”

刘闯在主位上坐下,示意大家都不必拘束,而后沉声道:“子义故去我如失手足。此仇不报,焉得令忠臣瞑目?我欲亲领兵马,前往合肥督战誓要诛杀周瑜,为子义报仇雪恨。”

荀彧闻听,连忙起身道:“丞相,大可不必亲征。”

“哦?”

“我知丞相所想,是担心历阳之败,会引发动荡。

今天子北上更需丞相坐镇中枢,怎可以轻举妄动?况且,我已打听过,周公瑾虽屯兵逍,却已被文远所阻。今文远已经稳住合肥局势,若丞相这个时候前往合肥,只怕会使文远受到掣肘。我听人说,丞相曾言:用人不疑。文远才干,主公非常清楚。有他坐镇合肥,便是那周郎,也休想讨得便宜……不过,周瑜屯兵庐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荐一人,只要他前往合肥,必能助文远击败周瑜。”

“谁?”

“便是那郭嘉,郭奉孝!”

刘闯心里一动,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郭嘉此前前往南阳主持大局,而今有法正在南阳坐镇,郭嘉也就难免受到掣肘。

与其让他留在南阳,倒不如让他前往庐江。

刘闯眯起眼睛,轻声道:“文若,那周公瑾足智多谋,不可小觑。”

“丞相放心,天底下若说最了解周公瑾的人,非奉孝莫属。

当年孙策在世的时候,曹公便使奉孝都督江东。他从建安三年便开始研究江东局势,更多次与我言周瑜之厉害。他对周瑜,非常了解,相信那周公瑾绝非奉孝对手。”

荀彧的话语里,透出一个意思。

曹操从很早就窥觑江东,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不过,他却委任了郭嘉这个鬼才来谋划江东的局势,在此之前,郭嘉对江东已经了然于胸。

想来……那孙伯符之死,怕就是出于郭嘉的手笔。

刘闯轻轻点头,“既然如此,着令奉孝立刻前往庐江,拜军师中郎将,助文远为子义报仇雪恨。另外,着令太史享随同出征,再命人前往邺城,征调萧凌萧子升前往合肥。

传我命令,着甘宁加大在铅塘湾登陆之速度,务必要加快对江东的战局进度……”

“慢!”

就在刘闯命令发出的时候,徐庶却突然站出来。

“元直,有何高见?”

徐庶笑道:“今江东战局,主公设下三路并进之计,实则是两面夹击。

合肥战局,庶并不担心……以文远公明之勇,辅以郭先生之谋,大局可定;然则兴霸将军的对手,并非等闲之辈。我听说,那贺齐足智多谋,且在会稽威望甚高。此人绝不可掉以轻心,我担心兴霸非他对手。今兴霸占居舟船之利,也仅仅是略占上风。一旦登陆,江东水道纵横,大船难以发挥威力,而兴霸对江东又极为陌生,恐难有胜算。

庶斗胆请命,前往助兴霸一臂之力,望主公应允。”

徐庶自凉州返回之后,一直表现的非常低调。

他官拜越骑校尉,掌丞相府十三曹中的东曹,地位仅在执掌西曹的荀彧之下。

刘闯听徐庶开口,也有些意动。

他向司马防和荀彧看去,却见二人点头,表示赞成。

“元直愿意前往,兴霸将军定能旗开得胜。”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开口道:“不过我有一个建议,若元直前往江东,可带领一人。

有此人相助,定能不费一兵一卒占领铅塘湾。”

徐庶先是一怔,旋即笑道:“文和先生不说,庶亦有意点将。

只是不知庶与文和先生所言之人,是否一人?”

贾诩道:“既然如此,你我何不在掌心写下此人名字,看看你我所选之人,是否一样?”

这是要做什么?

刘闯看着眼前的一幕,有一种周瑜和诸葛亮定计火攻的感觉。

不过,他也很感兴趣,也不知道贾诩和徐庶所想的人,究竟是什么人物!刘闯仔细思忖,也想不出贾诩和徐庶说得那个重要人物是谁。

当下他命人取来笔墨,贾诩和徐庶各执一笔,在掌心书写。荀彧、司马防等人则笑呵呵看着二人,似乎等待他二人揭开最后的答案。

不一会儿的功夫,贾诩和徐庶在掌心都写好了名字。

两人相视一眼后,走上前,伸出手,摊开手掌。随后,徐庶和贾诩哈哈大笑。

“元直有此准备,相信定可以马到功成。”

刘闯则一头雾水,诧异问道:“元直,贾先生,你们这是……”

徐庶和贾诩相视一眼,走到刘闯面前,伸出手来,“丞相,若得此人,胜似十万甲兵。

不过,要使此人出马,恐怕还要主公多费心思。”

刘闯探头看去,就见徐庶的掌心写着两个字:孙绍;而贾诩的掌心则写着孙策之子。

孙绍?

若不是徐庶和贾诩提起,刘闯险些忘记了这个人。

这小家伙不就是当初和刘雉发生冲突,后来被童渊收为入室关门弟子的那个人吗?

说起来,自去年初,刘闯就没有再留意这小家伙。

他只记得孙绍之前跟随童渊一起来到了洛阳,但而今是什么状况,他一无所知。

“孙绍?我记得他还不到十岁,又能当得什么大事?”

刘闯笑道:“这小家伙就算有童渊传授武艺,可毕竟年纪小,又如何是贺齐对手?”

一旁荀彧站起来道:“带他前去,并非是让他征战沙场,而是要让他劝降贺齐贺公苗。”

卷六 千骑卷平冈 第407章 鏖战江东(二)

江东局势,其实也是盘根错节,极为复杂。

自孙策被害,孙权执掌江东大权之后,也就越发明显。本地士族、外来重臣、寒门士子本就纠缠不清。此外,孙坚死后留下程普黄盖韩一干旧部;孙策死后又有周瑜张昭等一干旧部。而孙权此前,早就有自己的幕府,更形成了一股力量。

总之,江东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贺齐是孙策一手提拔起来,更在孙策手下崭露头角。

事实上,孙策为孙权留下了一手好牌。可问题是,孙权却不愿意过多依赖孙策的旧部,因为那样一来,会产生更多的麻烦。若任用孙策旧部,日后孙策之子长大,又该如何安排?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孙权又怎敢在这方面掉以轻心?

孙策死前,曾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

但在孙策死后,周瑜常年在柴桑,说是训练水军,可实际上却是为了躲避孙权的猜忌。而张昭在孙策手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才能。但到了孙权手下之后,却是暗淡无光。最明显的例子,江东几次遇到麻烦,张昭似乎都未曾出过大力气。

历史上赤壁之战,张昭主降,便是一个明证。

孙权,自有他的班底。

文有鲁肃诸葛瑾,武有周泰丁奉,怎可能去重用张昭?

后来他在赤壁之战启用周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周泰等人尚不足以统领大局,而张昭这些人又不肯为他尽心尽力。程普黄盖德高望重,同样难以对抗曹操。

唯有周瑜,也只有周瑜……

孙权在这种情况下,无奈启用周瑜,不代表他和周瑜芥蒂解开,更多是一种无奈。

贺齐的情况和周瑜极为相似,甚至比之周瑜的境况更差。

周瑜可以躲到柴桑,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可贺齐却要留在会稽,继续为孙权效力。但是,孙权又不可能真的相信他,所以他只能表现出轻狂之气,出入车马极为奢华,以此来向孙权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异志。可想而知,贺齐内心是何等烦闷。

“贺公苗对孙策,始终存一分感激。

当初孙绍一家在富春的时候,他明里暗里给予孙绍母子不少关照,也算是忠义之人。

此人才干,不逊周公瑾。

可惜他却没有周公瑾的出身和名望,也只能在会稽苟延残喘。而今孙权命他主持海军,并让他主持铅塘湾战局,实在是出于无奈之举。我相信,贺齐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这一战他打得好了,会引起孙权猜忌;若打得不好,则会被孙权借口罢黜。”

荀彧正颜解释,刘闯在一旁听得,却是连连点头。

“如此说来,贺齐对孙策,还存有几分忠义?”

“正是!”

“既然如此,那我便去游说一二。”

刘闯想了想,便点头应下此事。

而今大乔夫人和孙绍都住在诸葛亮家中,因为孙尚香就在那里。

乔夫人在刘闯这边没什么熟悉的人,自然和孙尚香更亲近一些……以前,刘闯不在,可以安排乔夫人在大将军府居住。但现在到了洛阳,刘闯身为丞相,乔夫人继续住在那里,未免不太合适。刘闯答应了贾诩和徐庶之后,便留下了荀彧。

“叔父,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

荀彧似乎已经猜到了刘闯想要询问的问题,不等他开口,便点头道:“那件事,与孙权的确有些关系。”

“哦?”

刘闯诧异看着荀彧,“叔父知道我要问什么?”

荀彧笑道:“丞相想要询问的事情,我当然能够猜到。

事实上,这件事是奉孝一手谋划,期间他遇到了一些事情,使得他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后来他推测,应该是和孙权有关。若不然,他的计划也不可能如此成功。”

刘闯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骇然之色。

“其实,丞相也不必奇怪。

这件事……内里颇为复杂。说起来,孙策和孙权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孙坚对孙策尤为喜爱,难免使孙权心生芥蒂。加之孙策占居江东之后,对孙权也有些猜忌,甚至一度把他赶去豫章,令孙权更加不满。孙仲谋此人,野心勃勃,更不甘栖息父兄之下,早有自立之意。他为奉义校尉时,身边就有一批人才相助,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但孙伯符正当鼎盛之年,孙权很清楚孙策不死,他便无出头之日。”

自古以来兄弟反目的例子,多不胜数。

孙策孙权两兄弟之间的恩怨,倒是出乎刘闯意料之外。

他听完了荀彧的话,也不禁心生感叹。

野心和欲望这玩意儿,有的时候胜过洪水猛兽……

事实上,历史上在孙权称帝之后,也表现出了他和孙策之间的矛盾。孙权称帝,分封家人。但他对孙策的追封显得颇为古怪,追封长沙桓王,等于把孙策排斥于外。

后世,便有孙策之死,与孙权有关的说法。

只是刘闯此前并不相信。而今听荀彧这么一说,他也不禁感慨,感慨孙权心狠手辣。

“叔父,我还有一事,想要求教。



“丞相但说无妨。”

“此次与江东开战,我不想袖手旁观。

可我也知道,文远在合肥,伯言在交州,再加上前去帮助兴霸,胜算颇大。我不想插手其中,但也不愿坐享其成。不知叔父有何妙策,可使我助江东战局一臂之力?”

刘闯是个闲不住的人,你让他呆在洛阳,只怕会让他非常难受。

荀彧倒是明白刘闯的心思,当下微微一笑,轻声道:“丞相欲助江东战事又有何难?

今荆襄稳固,不会有太大麻烦。

法正法孝直坐镇宛城,足以防备一切危险。

丞相今奉天子迁都洛阳,汉室中兴之像已经显露。这个时候,丞相何不东狩,一方面可安抚天下百姓,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江东施加压力,令其乱了阵脚。”

东狩?

刘闯心里一动,便有了主张。

是啊,如今他已经把都城迁回洛阳,正应该趁此时机,进一步稳定局面。

刘闯虽然一统北方,可根基毕竟不太稳固。特别是河南之地,是他从曹操手中接过来。换句话说,这河南各地还算不得稳定,大小官员对于刘闯的到来,也心存疑惑……这个时候,刘闯应该代天巡狩,进一步加强汉室气运,稳定人心。

荀彧的这个建议让刘闯颇为心动,在思忖片刻后,他欣然表示赞同。

“到时候,我愿随丞相东狩。”

按照刘闯的想法,是希望荀彧留在洛阳。

可荀彧却主动提出,要跟随刘闯东狩……刘闯不禁有些疑惑,却不知道该如何询问。

当晚,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麋缳诸葛玲等人,却惹来诸葛玲一番笑话。

“夫君也知道,河南人心不稳。

若荀先生留在洛阳,以他和曹氏的关系,难免会为小人所乘。他之所以要跟随夫君东狩,便是为避免这些麻烦。夫君希望荀先生留守洛阳,是想要他照顾大局。可事实上,若荀先生留下来的话,反而会另起波澜,令洛阳变得混乱不堪。”

刘闯闻听,恍然大悟。

的确,荀彧留守洛阳,是有些麻烦。

“既然如此,就让丈人立刻前来洛阳。

左右冀州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丈人前来主持大局,倒也最为合适。有丈人和舅父坐镇,相信洛阳也不会生出什么乱子。”

刘闯说的丈人,不是吕布,而是荀谌。

如今荀谌拜冀州刺史,但若以能力和资历而言,他坐镇洛阳的话,才会更加安全。

“至于孙绍这件事……”

麋缳想了想道:“绍随其母北上,也有三载。

算算年纪,这孩子也差不多快十岁,也是时候定一门亲事。夫君既然有意用孙绍安抚江东,何不与之关系更加亲近?我看雉奴平日里与孙绍很是亲近,不如……”

如果孙绍成为刘闯的女婿,刘闯平定江东,也就有了充足理由。

只是,刘雉是诸葛玲的闺女……刘闯对麋缳的想法颇为心动,于是向诸葛玲看去。

诸葛玲想了想,展颜笑道:“孙绍这孩子,性子有些暴躁,有时候会比较冲动。但这孩子的本性不错,这两年对雉奴也颇为关照。妾身倒是没什么意见……这样吧,改日我找尚香打探一下口风,相信乔夫人也不会反对,夫君以为如何?”

孙绍和刘雉,从最初的不愉快,而今倒是往来颇多。

刘闯对孙绍这个小子倒还算满意,不过……

“这件事,让我再考虑一下。”

招孙绍为婿,好处颇多。

可问题是,刘闯并不愿意拿女儿的幸福来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