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之路-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好莱坞片场最常用的手段,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DVD上市首周,就卖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虽然无法与《死侍》或者《蜘蛛侠》这样的电影比,但也收获了4500多万美元,随后的一周里面又有近2000万美元进账,用大卖特卖来形容这部影片的市场表现一点都不为过。

与此同时,墨菲也完成了《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剧本修改、画板绘制和镜头分割都众多的工作,与二十世纪福克斯方面一起,准备正式启动这个系列。(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像人生一样不可预测

在大卫埃里森的贷款到位后,斯坦顿工作室向与二十世纪福克斯一起成立的冰火工作室注资,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第一笔资金同样到位,《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正式立项,这个奇幻系列剧集也对外宣布筹备开始。

当然,筹备工作早就开始了,从一年多前,墨菲与乔治马丁就在打磨剧本了。

与此同时,墨菲也给自己的团队发出了召集令,虽然对他不拍电影突然改去执导电视剧集搞不太明白,但所有的人都积极响应。

经过长期的合作,他们也发现了,跟着墨菲走,无论是名还是利,都唾手可得。

跟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无疑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投资的关系,《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主要分为了两部分,斯坦顿工作室方面由墨菲牵头,二十世纪福克斯则由卡拉费斯全权负责。

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剧组工作能够朝预定的方向展开。

墨菲和卡拉费斯同样会在工作中产生一些摩擦,却不会让这些影响到两人的私人关系,剧组权力最大的两个人能够精诚合作,下面的人矛盾也会相应的减少许多。

而且二十世纪福克斯参与更多的是制片和发行,真正用于实际筹备和拍摄的,还是墨菲的团队。

团队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没有变化,不过例如菲力拉舍尔和海伦娜埃斯波拉这些人都很清楚,他们必须要跟上墨菲前进的步伐,否则只能被淘汰掉,所以对各自负责的人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例如菲力拉舍尔的摄制团队,辞退了一名参与过《消失的爱人》和《死侍》拍摄的摄影师,向外公开招聘了三名新的摄影师,整个摄影团队的主摄影师达到了五名,以便符合《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拍摄需求。

海伦娜埃斯波拉负责的美工和布景组也不例外,墨菲过往并没有拍摄过类似奇幻类型的题材,她的团队很多人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招聘新的人手是必须的选择。

还有大卫罗比的化妆、服装和造型部门,他们不仅仅需要招聘新的人手,还要研究欧洲中世纪的一些服装特点,再综合乔治马丁书中的描绘,设计出符合墨菲要求的服装和人物造型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与墨菲合作过几次的老员工离开了这个大团队,更多的新人加入了其中,吐故纳新本就是保持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好莱坞竞争之激烈,哪怕是圈外人都有所耳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自然更替,墨菲在与其他人和项目展开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必须让团队内部有良好的竞争气氛。

大家一团和气,平平稳稳的工作,那只是理想状态,并不适合竞争激烈的好莱坞。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是一部剧集,一个充满奇幻元素的作品,是众人合作的结晶,同时也是一部高度依赖于地点、设计和摄影来使幻象成真的巨制,正因为庞大的“体魄”,它需要众多人手的联手合作。

墨菲始终都很清楚这一点,想要完成如此的史诗般的电视剧集,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必不可少。

决定以数字方式进行拍摄之前,第一季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了,在墨菲和菲力拉舍尔测试过后,剧组选择以索尼F35作为拍摄用摄影机。

之所以选择这款数字高清摄影机,除了这个年代德国造的亚历克萨数码摄影机还没有出现以外,还因为索尼F35能在镜头前将服装与材质都呈现出来。

坦白地讲,墨菲对德国ARRI公司生产的亚历克萨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印象非常深刻,可惜的是这款摄像机还要再等几年才能问世。

由于二十世纪福克斯从北爱尔兰争取到了高达600万美元的退税优惠,墨菲在同卡拉费奇考察过后,毫不犹豫的将剧集的主拍摄基地定在了北爱尔首府贝尔法斯特,同时基本确定会在贝尔法斯特拍摄维斯特洛大陆的场景。

另外,以保罗威尔森为首的几个外景考察团队,也提前出动,在欧美各地寻找适合的外景拍摄场地。

剧组不仅仅只有一支拍摄团队,到时保罗威尔森和已经确定会进入剧组的塞斯罗根,也会分别负责一个拍摄小组,去拍摄一些支线方面的剧情,这也能有效提高剧组的工作效率。

经过数次合作和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墨菲对塞斯罗根和保罗威尔森还是有充足的信心的。

当然,他也郑重的告诫过塞斯罗根,剧组不需要太多幽默的镜头。

这也是锻炼塞斯罗根的好机会,在电影拍摄制作中,无论什么样的理论学习,都需要更加实际的操作经验。

“近几年,北美诞生了大量的热门剧集,唯独奇幻系列剧却从未出现在黄金时段的电视剧节目表上。”

福克斯大厦的一间巨大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他们都看着最前方,墨菲站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我们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可以填补这个空白,这将是一部包含了剑、龙、魔法的作品。”

这是剧组的一个筹备大会,除去还没有确定的演员外,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来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参与这次会议。

由于过往实在是没有任何奇幻类电视剧集大获成功的经历,这些跟随墨菲很久的家伙,虽然选择继续与他合作,但也难免心中打鼓。

墨菲召集这次会议,主要就是阐述一些理念性的观点,并且加强自己团队的信心。

如果团队的人都不相信自己拍摄的奇幻剧集能够成功,肯定会影响到实际的工作效果。

作为代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制作人,卡拉费斯坐在会议桌的左手边,却没怎么说过话,完全将舞台交给了墨菲。

她非常清楚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该做怎样的事情。

“就《指环王》三部曲和《哈利波特》系列这类奇幻题材的不可思议的流行程度而言,奇幻系列才是最成功的影视题材。”

站在会议桌的最前端,墨菲双手撑着桌面,看上去信心满满,气势十足,“但是过去却从来没有奇幻系列的电视剧,如果说有谁敢尝试的话,那肯定是我们!我们是一个能够拍摄任何黑色题材的团队!”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带有典型的黑暗风,无论是画面色彩,还是剧情走向,莫不是如此。

这也是墨菲选择这个系列的重要原因,他最为擅长的就是这种风格。

“但奇幻类的题材,往往意味着高昂的制作成本。”

墨菲从来没想过拍摄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去糊弄观众,那会很轻松的就败光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号召力,不过制作成本也是他需要实际考虑的问题,必须拿出切实的解决办法,“高昂的制作成本通常是幻想系列剧不能面世的一大原因,我们在拍摄《权力的游戏》时将会更注重人物、角色和情节的发展,而回避那些大型的战争场面。”

大型战争场面耗资巨大,这毕竟不是暑期档商业影片,而是更加注重剧情的电视剧集,加上还是第一季,与其将资金耗费在战争场面上,还不如进一步去打磨剧情。

实际上,在原著中战争的全面爆发要等到第一卷后才开始出现。

墨菲直起身体,来回走了两圈,又说道,“这不是一个《指环王》那样的数万兽人军团横穿大草原的故事情景,因为(《指环王》)制作中成本最高的是那些非人类生物的塑造。而在《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拍摄中,这类生物并不多。”

少了那些奇幻生物,耗资巨大的CG制作的钱无疑就能节省下来。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导演,墨菲肯定要求制作方继续追加投资,但他并不是,除了导演兼制作人外,他还是这个系列的主要投资人之一,必须考虑投资回报比的问题。

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对墨菲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投资惨败,哪怕是现在的他,也会伤筋动骨。

经过这些年的奋斗,他不过就是积攒了数千万美元的身家。

“我们拍摄的不是《指环王》三部曲那样倾向于青少年的影视作品!”

即便本身是这个系列的狂热粉丝,墨菲也无法否认《指环王》系列有些偏向于幼稚化的风格,这种风格绝对不适合《权力的游戏》,“我们拍摄的是个成年观众观看的作品,我理想中的成品剧集,奢华、血腥、黑暗、古怪,有时甚至是令人惊奇的甘美。恶意和善意交织,就像人生一样不可预测。”

他声音越来越洪亮,“我要观众可能会因为各种理由而看这部剧集,比如:情节的张力、死亡与希望、命运的冰原狼、奇幻元素和幻想空间、家族的纷争、权利的诱惑、越轨的****、残酷的暴力。”

墨菲的眼睛从会议室中所有人身上扫过,又说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们要谨记系列的核心理念和终极定义。”(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特殊的人才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集,想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核心的理念和明确的主题,如果这两项都做不好,可以说已经失败了一半。

从最初的制定剧本,到《消失的爱人》之后的非正式筹备,墨菲与乔治马丁有足够多的交流,电视剧集会延续系列小说的核心主题。

参与今天会议的,是剧组所有部门的负责人,这些人必须要了解项目的主题思想。

“我们所有的拍摄制作,都会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墨菲异常直接的说道,“没有绝对的正义,只有永恒的权力!”

卡拉费斯看了墨菲一眼,这个项目无疑能真实反映世界的残酷,而不是过家家般的幼稚游戏。

剧本里面,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告诉人善良和正义就是好人,就有好报,他只是塑造出了每个人面临大事件时候的选择和人性挣扎的一面。不是完美的英雄主义,也并非老奸巨猾,全剧集里或许只有奈德?史塔克一个人从始至终忠义善良,其它不管是瑟曦还是泰温还是小恶魔还是艾莉亚,都有复杂人性的一面。

这剧本真正迷人的地方莫过于此,也是异于其他电视剧集的地方。

会议基本上都是墨菲一个人在说话,未来还有具体的交流会,这次会议很快结束,不过墨菲没有离开福克斯大厦,而是与卡拉费斯一起,去了她的办公室。

路过一间大办公室的时候,墨菲遇到了戴夫斯科拉,与过去不同,这位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高管,已经懒得跟他打招呼了,只是黑了一张脸,看着他和咖啡费斯走进了另一边的办公室。

“他最近好像头发变少了啊。”墨菲拉开一张椅子,靠坐在上面,懒洋洋的说道,“快要变成地中海了。”

“因为我不想让他好过。”卡拉费斯按下通话器,让助理送来两杯咖啡,“只要还挡在我的路上,他的头发会越来越少。”

秘书很快送来咖啡,墨菲接过后道了谢,又说道,“听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董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不满了?”

卡拉费斯喝了口咖啡,说道,“搞砸1亿5000万美元成本的影片,放在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不是小事情,如果不是有《X战警》系列的成功,戴夫斯科拉早就滚蛋了。”

她冷笑了一声,“但公司内部对明年上映的《X战警3:背水一战》寄予厚望,更是投入了超过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如果影片的北美票房达不到预期的3亿美元,全球票房没有预期的6亿美元,他会非常麻烦。”

“他认为这部影片能达到预期?”墨菲问道。

“嗯。”卡拉费斯点了点头,“据我所知,戴夫斯科拉的票房目标是8亿美元。”

听到卡拉费斯的话,墨菲倒也没觉得意外,《X战警3:背水一战》毕竟不是原创类影片或者系列的开端,而是有之前两部口碑和票房大卖的影片作为基础,还打出了三部曲终结篇的口号,如果影片质量有保证,8亿美元也未必不可能。

影片的制作成本超过2亿美元,加上必须的发行宣传营销费用,恐怕8亿美元这个数字,也仅仅是能通过票房回本。

要是这么算的话,戴夫斯科拉倒也挺保守的。

“可惜啊,”墨菲端起咖啡杯,喝之前摇头说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其实只是一段历史的尘埃。”

卡拉费斯笑了起来,“你跟乔治马丁一起打磨剧本,好像有了不少心得啊。”

“确实这样。”墨菲朝她举了举咖啡杯,说道,“老头阅历和人生经验丰富,虽然现在是个宅男,但之前遇到过很多事,对这个世界看得也算透彻,不少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乔治马丁的思想,其实都充分反映在了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每个人在临死前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其实只有历史才是。

看似每个人只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他们不自觉的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好人和坏人是同一个人,聪明人和傻子是同一个人,朋友和敌人是同一个人;计谋和正直都能帮你飞的高,也都能让你死的快;做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结果,导致坏结果的往往不是做错了什么,只是运气;人人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生活喜欢和所有人开玩笑,它并没只针对任何一个人;说服一个人跟你干可以有宗教洗脑、晓以大义、威逼利诱、情感勒索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理想和荣誉没有保护亲人重要,爱情和幻想没有现实重要。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是时代、家庭、环境、经历等共同造成的。他的所有选择,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历史是过去,也是未来。

不适应,就灭亡。

其实看过乔治马丁主持改编的剧本,墨菲比看原著更有感触,现在的他无疑处于一场属于好莱坞的权力的游戏当中,有些东西还是能引发共鸣的。

这些权力的游戏,很多时候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通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