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之路-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近中午的时候,托尼古斯曼走进了自己顶头上司戈丁克莱德的办公室,事情的顺利也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他说完之后,戈丁克莱德只是思考了半分钟,就给市场部和公关部打了电话,要求联络福克斯旗下的媒体,尽快对那位被吓晕的观众进行采访。

“噢,还有。”准备离开的时候,托尼古斯曼又说道,“墨菲斯坦顿希望公司能把《电锯惊魂》的各种最新相关统计传给他一份。”

这是双方签约时就商定好的,戈丁克莱德点了点头,从右手边的一个文件盒里,取出一份文件,交给托尼古斯曼,“这是刚刚收到的,30家点映影院今上午的上座统计。”

他摆了摆手,托尼古斯曼拿着文件离开,走进旁边的秘书室,直接来到传真机前,发传真之前他打开了看了一眼。

现在已经是西部时间的中午,所有放映《电锯惊魂》的影院都结束了一上午的放映,依靠计算机网络统计出来的数据,也第一时间到了这边。

三十家影院总共放映了60场《电锯惊魂》,总观众人员达到1500人。

原来如此!托尼古斯曼恍然大悟,怪不得戈丁克莱德这么痛快答应,原来上午的上座率很不错。

平均每场放映超过20个人,看起来很一般般,但托尼古斯曼不会忘记这是周五上午!

如果按照平均票价6美元计算的话,《电锯惊魂》北美票房已经有了9000美元,单馆票房也达到了300美元。

下午和晚上的上座率肯定会大幅提升,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而且放映场次也会更多,首日单馆票房或许能冲破3000美元,只要影片口碑有保证,周六票房可能会再次提升,这样首周末单馆票房就极有可能冲破10000美元大关。

那接下来一周,《电锯惊魂》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放映规模……

接下来就要看影片的口碑,像这样宣发投入有限的项目,口口相传的口碑非常重要!

由于只有三十家影院放映,福克斯探照灯也找了一家调查咨询公司到放映现场做统计,观众口碑这种东西,根本无法在媒体上真实反映出来,跟影评人打分有时隔着十万八千里。

福克斯探照灯没有特意邀请职业影评人参与点映,一部血浆恐怖片能得到这些家伙的好评基本也不可能,更不会以他们的观点来衡量市场反响,那样只能得到错误的判断,而现场观影的影迷的看法,会更加重要。

北美有CinemaScore这种专门针对市场评分的公司,但福克斯探照灯总不能指望这种大公司关注小规模点映的小制作。

像这种小制作,北美每周都会上映很多,大部分都是院线三日游,谁会关注它们?

而且请一家调查咨询公司出一点人做实地调查也花不了多少钱,福克斯探照灯完全可以承受,这本也是计划内的预算。

点映肯定以大型城市为主。

纽约长岛一家影院的门口,一位影迷回忆刚刚看过的电影情节,“是啊,我看的是《电锯惊魂》,快把我吓死了!”

他轻轻拍着自己的胸膛,似乎还有些后怕,“这么好的恐怖片,有几年没看到了,我明天要带我弟弟过来看,他胆子一向小,说不准会被吓得睡不着觉。”

带着恶作剧般的笑,留下一些称赞的话,他离开了影院。

洛杉矶威尼斯的一家独立影院,一个黑人走出影厅就被人拦住了,听到问出的关于《电锯惊魂》的问题,裂开大嘴露出两排白牙,“我觉得不是太吓人,那些杀人装置太酷了!还有最后的结局,导演设置的结局太出乎预料了!”

旁边几个人经过,他们也在议论这部电影。

“导演和编剧叫什么?噢,对了,是墨菲斯坦顿,这个家伙太卑鄙了,这样的结局不是拿人开涮吗?”

“切!”另一个人对这种说法很不屑,“这是耍人吗?明明是导演构思巧妙,你不觉得墨菲斯坦顿的这部电影摆脱了好莱坞的俗套吗?”

“就是!就是!”旁边的人附和,“有这么有新意的电影看,我愿意每天都被涮!”

“这个导演明明是有才华,有想法,不要拿着你的无知乱攻击人……”

一片乱哄哄的声音,随着脚步声远去。

看完电影,又在外面吃完午饭,黛西回到了家里,倒杯水坐着休息一会,来到了电脑前面。

从《水果硬糖》开始,她就觉得那个叫墨菲斯坦顿的导演很有意思,这部《电锯惊魂》虽然血腥尺度有些大,并不完全符合她的胃口,但其中的悬疑色彩和情节结构,真的是太出色了,尤其最后老头站起来,影厅里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

赢得掌声很容易,但能让观众看呆的导演有几个?

开机连接上互联网,黛西熟练的打开了IMDB,简单的搜索了下,就找到了墨菲斯坦顿的版块,《水果硬糖》上映之后,对方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IMDB编号,不过他的专属版块下面一片冷清,除了寥寥几句介绍导演个人的资料和《水果硬糖》这部影片的名字以及IMDB链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东西。

不过,这次黛西发现了不同,他名下的作品中不但多了《电锯惊魂》这一项,竟然还有几个人在讨论组里留言了。

“好冷清啊,我是第一个留言的吗?看起来是了,墨菲斯坦顿这个导演是谁?怎么IMDB上面连张个人图片都没有?太神秘了吧?不过这个导演的作品我喜欢,上午看完电影本来想睡觉,却被吓得睡不着,害怕睡着了会被墨菲斯坦顿这个变态抓去,玩那些恐怖的游戏。嗯,还有,有人能添加一张他的照片吗?”

这是中午12点左右的留言,12点20的时候,又有人闯了进来。

“我#@#!”

一串脏话,被网站屏蔽了,这位似乎火很大,想要找地方发泄,“那个叫墨菲斯坦顿的变态导演在哪里?他为什么把这部片子拍的这么恐怖,把我女朋友吓哭了,现在还在哭!气死我了!”

第一个留言的人在后面回复,“这么吓人可以不看啊,这不是折磨吗。”

那人却回答,“眼睛实在是离不开银幕,本来我看她都吓哭了,告诉她闭上眼睛,或者提前退场,但她说什么都不同意,边哭边看啊!身体都一直在发抖!好吧,我承认我也不想走!都怪那个该死的墨菲斯坦顿,为什么要把一部恐怖片拍的这么好看?让人舍不得走,舍不得闭眼,都怪他!”

先前留言的人直接无语,“呃……”

再往下,又有人留言,“这部片子确实很恐怖,挺吓人的,是这几年恐怖片里面少有的佳作,我觉得最出人预料的不是影片的结局,反而是这样一部佳作竟然出自一个籍籍无名的导演手里。”

这就是所有的留言了,黛西很快看完,虽然有人留言,但总的来说还是缺少关注。

她把网页向上拉,墨菲斯坦顿那个名字旁边的头像处显示的还是空白,这个导演到底长什么样?是希区柯克那样的胖子?是斯皮尔伯格那样和蔼的老头?还是一个像竖锯一样变态的家伙?

连续看了《水果硬糖》和《电锯惊魂》,黛西真的很想知道这么一个充满奇思怪想的变态导演长什么模样。

可惜,这个家伙名气还是太小了啊。

她点开墨菲斯坦顿下面的《电锯惊魂》链接,网页翻转,一个打分页面出现了她的眼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口口相传(求订阅)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订阅!今天还是两更,等考完科目三恢复三更。

留言板块是IMDB很受欢迎的特色,注册用户可以在对应的留言板上分享和讨论关于电影、演员、导演的消息,不过IMDB作为如今互联网最知名的电影网站之一,最为出名的还是它对影片的打分。

这个打分的门槛很低,特别是现在,基本所有的注册用户都可以为意向影片打分。

黛西早就注册了IMDB账号,打开这个网页,当然也是为了给《电锯惊魂》评个分。

不得不说,IMDB被亚马逊收购后,在即时性方面做得非常好,就算《电锯惊魂》这种刚刚开始小规模点映的影片,都设立了专门的打分版块。

她没有立即打分,先看了看影片海报旁边已经有的评分。

目前三十七用户评分,评分高达8。8!

不用想也知道,这三十七个用户肯定都是恐怖片爱好者。

坦白地讲,黛西认为这个评分有点高,影片确实很不错,但8。8分未免太夸张了,还有……

那个该死的导演长什么样到现在都不知道,就冲这点也不能打太高的分!

她给了8。5分,然后颇带怨念的敲下一行字。

“也许《电锯惊魂》里边最恐怖最血腥的并不是一个个设计精巧的杀人游戏,而是这个变态老头冷酷无比、丧失人性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心理扭曲到了极致,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总之是要毁灭的,而且毁灭之后,导演墨菲斯坦顿那个变态,还能找一个扯淡的理由帮他催眠自己……”

黛西关掉网页,靠在椅子背上,想要看看那个变态导演长什么样子的念头更盛了。

夜风从西雅图的街头吹过,竟然在七月份里带来不少凉爽,派克市场附近的街道上,好几个年轻人摩挲着露在短袖T恤外面的手臂,朝着前面的影院走去。

“真有你说的那么好?”问话的是一个金发男孩。

“真的,我发誓!”一个黑发混血儿赌咒发誓般说道,“看完《电锯惊魂》,我保证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上午刚刚看过,就像发现了世界奇迹一样急于跟别人分享,回到所在的大学,立即把住在同一栋公寓楼里的朋友全都拉了过来。

“如果吓不到你们,”他又说道,“不让你们觉得出乎预料的话,你们把我的头拧下来当球踢!”

其他几个人将信将疑,一起走到影院前,大概是遇到了散场时间,迎面走来不少人,这些人就跟大部分看完影片的观众一样,边走还边讨论。

“真是厉害的导演,厉害的编剧!”有人的声音还比较高,“最后绝对是撒旦才能想出来的转折。”

有人接口,“我真的佩服死导演和编剧了,这样的结尾是怎么构思和拍出来的?”

“我提醒你一句……”另一个人卖弄般说道,“导演和编剧是一个人,你称赞一个人就行了。”

“我乐意称赞两个!”那人很陶醉的样子,“这样的恐怖片,这样的导演不称赞,我还称赞什么样的?”

这些话都传到了金发男孩那群人的耳朵里。

看到那些人走到自己的对面,金发男孩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抱歉,打搅一下。”

那几个人看了过来,他赶紧问道,“能知道你们刚才议论的是哪部影片?”

“墨菲斯坦顿!”说话的人被同伴拉了一下,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电锯惊魂》,导演是墨菲斯坦顿。”

就像急于分享自己乐趣的孩子一样,他又说道,“如果你喜欢恐怖片的话,强烈建议你去看看这部电影,那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听过对方一番吹捧的话,金发男孩不禁相信了黑发混血儿的话,心中对影片的期待更高了。

在缺乏足够宣传营销的情况下,《电锯惊魂》口口相传,虽然不像主流商业大片那样能人尽皆知,口口相传的效应却是最能带动其他人购票的方式,很多恐怖片爱好者或从朋友、或从同事、或从亲人口中得知这部影片的信息,然后走入影院,绝大部分都会得到满足,再次向自己周边扩散……

这种从相对信任的人口里得知的消息,流传速度确实比较慢,对人的实际购票刺激,却远远超过媒体上面的炒作。

凯文哈兰德是一个围绕电影圈讨生活的自由职业者,像他们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某个电影明星来拉斯维加斯举行活动,他们可以接受一些公司的雇佣,充当最热情的粉丝,有些公司需要调查作品在赌城的热度或者市场前景,他们又可以化身为调查员。

好莱坞养活了他们,他们也紧密围绕好莱坞讨生活。

这次他接受了一家调查公司的雇佣,周末三天在同一家影院中,调查一部电影的数据,为了三百美元的薪酬,他还是很尽心尽力的。

这是拉斯维加斯的一家影院,凯文哈兰德长期从事相关的工作,早就与影院里的人混熟了,否则也无法从事现在这份临时职业。

夜有些深了,电影院里面的人在变少,影院安静的吸烟区里,凯文哈兰德给对面的人点上一根烟,“我调查的那部片子怎么样?”

这人是影院的营运部主管,深深吸了口烟,不紧不慢的说道,“跟你看到的差不多,《电锯惊魂》的观众人数一直是上升的趋势,刚刚进去的这一场,最少也有六十个人!”

“看来这部片子很有潜力啊。”凯文哈兰德嘀咕了一句,又问对面的人,“这是今天最后一场了吧?你们的票房统计也应该出来了吧?”

“就知道你小子叫我过来没好事。”营运部主管指了指他,弹了下烟灰,“上午放映两场,应该是270美元左右。下午情况好些,四场大概1200美元。今天晚上你看到了,那个百人厅的上座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四场放映最少也有1600美元,今天应该在3000美元左右。”

凯文哈兰德趁热打铁,又问道,“这个成绩怎么样?”

营运部主管耸了耸肩,“《电锯惊魂》只有一个厅,不过论单厅成绩的话,仅次于米高梅的《律政俏佳人》和华纳的《猫狗大战》,能排在影院的第三位。”

前两部都是典型的暑期档主流商业大片,《电锯惊魂》排在他们后面很正常,凯文哈兰德结束与营运部主管的对话,回到大厅里,找了张休息椅坐下,整理今天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一天下来,他总计咨询过125位观看过《电锯惊魂》的观众,大概是能去看这种影片的人往往都是爱好者的关系,这些人对影片评价都极高,好评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九十,尤其对导演不可思议的讲故事的手法所震惊。

那个叫墨菲斯坦顿的导演,好像在恐怖片方面很有一手。

可惜,导演应该是个没名气的新人,否则这种水准的影片应该进入更多的院线才对。

凯文哈兰德摇着头,把已经整理好的资料塞进公文包里,又去影厅前台取来一份暂存那里的调查报告,做最后的检查。

这是一份目标观众从哪里获知影片才前来购票的调查报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