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之我是韩信 作者:一枝秃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 作者:一枝秃笔-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影子?
  等到陈平推倒诸吕,那樊家就是吕氏一党将受灭族之祸。樊伉又如何能逃过这场注定要到来的灾祸?
  韩淮楚想得不禁有些痴了。
  ※※※
  一座大园内,一个九岁的孩童正在劈舞手中的剑。一个教头打扮的汉子正在出言纠正他的姿势。
  那剑是一柄短剑,剑身极薄,溶溶如水,色作赤红。灿阳一照,剑身映出一溜奇幻的炫光,正是韩淮楚曾经用过的鱼肠断魂剑。
  而那美妇人吕嬃就坐在树下,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爱子练剑。
  “伉儿,学好武功兵法,今后像你爹那样做一个朝廷的栋梁之才。”趁着那樊伉休息之际,吕嬃递上一杯水,爱怜地对自己儿子说道。
  “爹也能算栋梁之才么?他连我义父当年的一根指头也抵不上呢。”樊伉一边喝水,一边不屑地说道。
  “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栋梁之才以忠义为本。那淮阴侯虽然才能远在你爹之上,可是图谋造反心怀不轨,只能是一个奸贼。你爹愚笨虽是愚笨,可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吕嬃也不见生气,很耐心地对樊哙说道。
  “可是孩儿听人说义父并未造反,是姨妈害死的。爹对太上皇那般忠义,为何太上皇临死前要杀爹啊?”小樊伉虽然年小,说出的话却叫吕嬃气得花枝乱颤,却无法应对。
  湖水一阵荡漾。一双满含湿润的眼睛恋恋不舍地望了那小樊伉一眼。韩淮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消失在碧波之中。
  ※※※
  风萧萧路漫漫,朔风卷着黄沙,有军兵护送,代王刘恒母子一行出现在潼关道上。
  而那刘恒的冒牌舅舅,却并未出现在这群人中。原因是韩淮楚担心被人认出。
  那匹跟随他东征西讨的战神宝驹一直放逐在骊山深山之中。隔段时间韩淮楚就会到山林唿哨招来自己的爱马亲昵一番,为马洗刷身上的泥尘。这次要远赴代国,没理由不带走那匹宝马。
  可是那战神宝驹,天下只有韩淮楚一人能骑,就是自己的活招牌。大汉太后正在秘密搜寻自己行踪,骑上战神宝驹与薄家人一起去代国,无疑会引起怀疑。
  于是韩淮楚对薄太后说要后走一步,在太原与众人会合。
  韩淮楚要做什么,薄太后从不过问。于是韩淮楚等薄太后母子去后,去骊山招来自己的马,远远缀在大队后面。
  潼关道,自古险峻,乃兵家要塞。
  这里就是一条险路,两面悬崖绝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通行。用兵家之“天牢”称之,恰如其分。
  韩淮楚一入那山道,立即就发现不妙。
  悬崖之上布满了暗伏的杀手,都在屏气等待。弓弦拉曳之声,清晰可辨。
  他们会等待什么,无疑就是自己这个大汉开国最大的功臣。就等着自己钻入口袋,来个乱箭穿心。
  “骑了这马。果然将身份泄露!”韩淮楚心中一惊,立马将缰绳一勒,欲退出山道。
  只可惜山道狭窄,马不易转身。韩淮楚这动作稍微慢了一点。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就要将他连人带马砸成肉饼。
  以韩淮楚的身手,若是弃马,先那巨石降下飞跃出山道并不困难。可是那马是他多年的坐骑,哪里舍弃得下。可是不舍弃那马,势必与马同归于尽。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希律律”一声长嘶,那战神宝驹将前蹄一蹲,一个前扑,将韩淮楚震下马来。韩淮楚刚刚扑地,就听风声贯耳,巨石已临到头顶。他哪敢迟疑,趁那扑地之势就势一滚。
  “轰”的一声巨响,战神宝驹脊骨砸碎,顿时压成一堆烂泥。
  韩淮楚从地上站起,心中一片悲凉。
  在最危急的关头,战神宝驹牺牲了自己保全住他这个主人的性命。
  这个时候不容他悲切。“嗖嗖嗖嗖”,一波利箭破空而来,就要将他射杀。
  只见韩淮楚足尖一点,身子一拔,去得比利箭还快。几个起落,转瞬消失在那群杀手的视线之中。
  “这个韩信,好不容易查出他的行踪,布下这天罗地网准备将他收擒。今朝走了,何日再能有此机会!”山风将悬崖上的惋惜之声吹到韩淮楚耳边。


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
  从关中到代国,唯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昔日韩淮楚平魏灭代的进军路线。
  薄太后母子,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就在从关中到河东的蒲坂津渡口,耸立着一座大石碑,刻着“汉大将军韩信伐魏处”九个大字。东去西来的商旅到了这渡口,都自发在这石碑前停下,想着那韩大将军为大汉并吞万里江山的丰功伟绩,缅怀凭吊一番。
  五岁的代王刘恒在等着渡船到来的时候,就站在那石碑前问那些护送的军士:“韩信灭魏之战,各位可有参与?”
  就有一冯姓老卒答道:“回禀大王,小人恰好参与过此战。”
  “我军不足两万,而魏军有十万之众,韩信却能平定魏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刘恒充满好奇地问道。
  那冯姓老卒呵呵笑道:“韩大将军出一支奇兵,从上游的夏阳渡秘密渡河,杀到魏军身后,直捣魏都平阳,擒了那魏王豹。你说大王被人捉住,这一仗还怎么打?魏军无心恋战,土崩瓦解,河东就这样被咱们打了下来。”
  “寡人的代国,也是韩大将军打下来的,是吗?”刘恒问道。
  “那当然。”冯姓老卒得意地答道:“那井陉口在代国境内。不吞下代国,如何能再有咱们那场井陉之战?”
  刘恒沉默了一阵,感慨地说道:“韩信真像大家说的那般,乃无双国士也。若非韩信打下河北攻灭齐国,大汉如何能有今天!”
  ※※※
  过了黄河北上,过了河东境,就到了太原与交界处。只见前方一座城郭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那是什么城?”刘恒在马车上指着那城郭问道。
  还是那冯姓老卒答道:“这便是邬城,是了大王的封地。”
  “听说韩信攻略代国,就是从这邬城开始的。听说这邬城当时有赵国重兵防守,韩信又是如何将之攻陷?”刘恒好奇地问道。
  “那一夜小人跟着韩大将军走了一夜的急行军,秘密长途奔袭端掉赵相夏说的大营,追斩夏说于阏与,将邬城变成一座孤城。那守将戚康只好弃城而逃。被韩淮楚回师拦住,前后夹击,赵军全军覆灭。”冯姓老卒说到这里,神采飞扬。
  刘恒听那老卒回味当年的一战,听得悠然神往。呆了半晌说道:“等到了中都,寡人一定要去井陉口看一看,那韩信是如何攻下赵国。”
  ※※※
  渐渐走近那城郭,只听前方一片夹道欢呼之声。原来是那代国丞相刘敬听说太后与大王就国,带领文武与百姓前来迎驾。
  “听说太后与大王要来,代国臣民皆翘首期待。为臣迎接来迟,让太后旅途受苦了。”刘敬跪在马车前,很恭谨地说道。
  “丞相请起。听说丞相两年来将这里治理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王年幼,一切还要仰仗丞相与众卿家扶持。”薄太后和颜悦色地说道。
  “这是为臣份内之事也,不敢居功。”刘敬起身道。
  薄太后话锋一转,问道:“就不知抗击匈奴扰边之事,这两年可有建树?”
  刘敬皱着眉头说道:“太后日前交代为臣要不遗余力繁殖马匹建一支骑兵劲旅,奈何战马稀缺非代地一国之困。代国乃贫困之地,百姓刚能糊口,战马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实在拿不出钱来够买马匹。这两年来,为臣只换回两千匹战马,加上自身繁衍,现在代军营中只有战马四千匹。而匈奴骑兵呼啸而来动辄上万,实在不敢贸然出击将好不容易创建的骑兵毁于一旦。”
  薄太后点点头,说道:“能在两年之内建成四千骑兵,也算难能可贵了。这事急也急不来,待徐徐图之。”
  ※※※
  薄太后通情达理,并未怪那刘敬搞骑兵建设搞得太慢。
  这话被混在人堆中的韩淮楚听到,却是心中难安。
  做了刘恒冒牌的舅舅,这代国就是他今后要生活的地方。既然扎根于此,就与这里的黎民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为此那匈奴的边患是他最为担心的事。
  自从在潼关道被伏击之后,韩淮楚早已先一步来到代国境内。就在那北方边境线上走了一圈,只见那被匈奴洗劫的村落是惨不忍睹。
  原想两年过去,那刘敬也该拿出一支像样的骑兵了。可到这里一看,代国的骑兵还压根不能称为劲旅。
  四千骑兵要放在楚汉争锋的年代已经不算少了,可是要比较强大的匈奴骑兵只能像被大象碾过的蚂蚁一般,压根就不能出击,还是像刘敬说的那样躲在自家营房里保存实力比较靠谱。
  既没有钱,又没有马匹的来源,那刘敬如何能弄出一支骑兵劲旅?难道还要等上十几年,等到自己头发花白之后,才能看到这里的百姓不再受匈奴劫掠之苦?
  为此韩淮楚将倾尽全力来帮助刘敬,也就是帮助那个呼自己为舅舅的代王刘恒。
  ※※※
  晋阳城,“中都客栈”内,突然来了一位汉子。既不住店,也不喝酒,而是对那掌柜说了几句令人揣测的难懂的话。
  那掌柜变得十分恭谨,带着那汉子上了楼,秘密去见一位俊俏的少妇。
  可不要小瞧这位少妇,她就是乌家马贩集团的少当家乌泰的媳妇肖翠翠,整个代国联络网的负责人。
  韩淮楚与乌泰是老相识了。他在做齐王之时,就与乌泰打过不少交道,做过无数马匹的交易。但是这次见到那肖翠翠,不是靠他与乌泰的交情,而是滕翼给他的江湖暗语。
  “乌家人遍布天下。若是你要见滕某,只须找到他们便是。”滕翼离开长安前对韩淮楚交代。
  那肖翠翠见到韩淮楚也不多问,只道:“阁下且在这里住下静心等待,等滕大侠来到,自会来见。”
  ※※※
  滕翼说到就到。半个月后,滕翼就在中都客栈与韩淮楚相见。
  “淮楚啊,你居然跟着我那外孙到代国来了。快说说,找老夫来所为何事?”一见面,寒暄几句,滕翼风尘仆仆地问道。
  “你们乌家,现下手头上有多少匹马?”韩淮楚问道。
  滕翼吹胡子瞪眼睛看着韩淮楚,诧问:“你找老夫从万里外的塞外赶来,就是要问这个?”
  “是啊。”韩淮楚平静地点点头。
  “这事很重要吗?”滕翼带着怒气说道。
  “很重要。你外孙如今做了代王,而代国百姓饱受匈奴劫掠之苦,现在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来保家安民。你这做外公的,难道不想为恒儿做点事吗?”韩淮楚说道。
  “哦,原来如此。”滕翼的脸色平静下来。
  ※※※
  乌家养马起家,在塞外蓄养了万匹良马,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然后靠着这些马匹出入中原,卖得大批金钱,购买匈奴急需的生活物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可这生意能做,是经过那匈奴大单于冒顿默许的。他们的根基还在漠北。
  而韩淮楚要乌家全力来支持代王刘恒,这事滕翼有点犯难。
  马匹的买卖,是两厢情愿。当初韩淮楚打造齐军骑兵,与乌家是易货交易,用盐巴换战马。
  可是代国穷困之地,拿不出钱来。而滕翼并不是乌家的当家人,当家人是他的弟妹,那乌大娘子乌婷芳。总不能白白把本可奇货可居的战马送给他的外孙吧。
  “叶落尚知归根。乌家本中国人氏,如何能长居塞外苦寒之地?何不举家迁往太原,黄河之滨水草鲜美,晚辈向代太后请求赐一块马场,不一样可以蓄养马匹么?请大侠回去对乌大娘子说,看在追儿的份上,请仔细斟酌。”韩淮楚说道。
  若是乌家人都迁往代国成了代国的臣民,代军所需要的战马那就不是价钱的问题,乌家的马匹就成了代国的经济支柱。
  滕翼闻言一拍脑,兴奋地说道:“对啊,你这建议俺怎想不到。追儿也是俺弟妹的女儿,恒儿也是俺弟妹的外孙。滕某这就回去,与弟妹相商。”
  “代军中急需人才,滕大侠的身手做个将军应该绰绰有余。你不想披挂上马,为你外孙驰骋沙场吗?”韩淮楚笑道。
  “俺也想每日在殿上看见俺那外孙,就怕那代太后嫌老将年迈。”滕翼捋着胡须,大笑说道。
  ※※※
  在代国与匈奴接壤的长城,这一日突然涌来无数健硕的良马。
  守卫长城的代军还以为是匈奴人来袭,就要点起烽火传报警讯。可是有人细看却又不像。
  骑在那马背上的,男女老幼只有数百人。其余的马都是跟着这批人而来。哪有几百人就敢南下中原劫掠的。
  于是那守将派人下关询问。来者答道:“吾等本中国人氏,因避秦时之乱逃到漠北。闻战乱已平天下统一四海归心,故而欲叶落归根,故来投奔代王,愿世世代代为代国子民。匈奴军马已经追来,请速速开关,否则吾等皆将死在关外也。”
  乌家举家迁往中原,对匈奴来说那是叛国。遥遥只见远方有烟尘扬起,果似有匈奴兵追来。
  几百人口算不得什么,可是这批人带来了成千上万的马匹,那可是整个大汉国急需的宝贝。守将大喜,当即开关放入。于是一边安顿老幼,一边向代国小朝廷报喜。
  薄太后听到这消息,喜不自胜。
  就在这时,代王的舅舅薄昭突然出现,向薄太后请求在太原以西的黄河边上赐草场万顷给乌家人,作为他们养马之地。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薄太后当即允许,于是传召那乌家的几位首脑,当庭嘉奖。
  乌家已经富可敌国,还怎么嘉奖?薄太后就准备封几个官职给乌家人。
  “这县令忒也没事做。老夫力能挽弓,上马能够杀敌。愿以有生之年投身行伍,为朝廷保家卫土。”在殿上滕翼很豪迈地说道。
  “壮士也。不知武功如何?”薄太后在犹豫要封滕翼多大的武官合适。
  滕翼将腰杆一挺,说道:“只恐这朝中无人也。请太后考较。”
  一听这话,朝中几位武将都来了气,憋着劲准备出手教训这个狂妄的老匹夫,就等着薄太后开口。
  薄太后一颔首,说道:“本宫当亲为壮士击鼓助威。众位爱卿,请移驾校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