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西方人制定规定之后,什么工具用到什么时限,规定之后就要完全按照标准执行。比如加工过程中的专用钻头和钻具,钻头使用一定时间必须换掉报废,不管看上去有多么的完好。规定打多少个孔后扔掉,工人是绝对不敢不扔的。这里没有节约一说,因为按照标准,100%的钻头可以安全使用这么久,即便是80%还能多使用几次也必须扔掉。因为一旦有某个钻头在加工时断裂,造成一个孔有点问题,整个工件就要作废,代价更大。这种严格管理已经深入到每个工人的脑子里了,让他不换他都不敢。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内的工人习惯小作坊的做法,还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个别技术精湛的工人可以做出好的产品,但是不能保证工厂里每一个工人都有精湛的技术,每一件产品都是好产品、都整齐划一。杜绝一个技术精湛的工人集中所有的优势在他一身,工厂完全靠着个别技术高的工人出活,这个是大工业生产特别忌讳的!
我们固然有8级技工,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生产的产品都能和8级工一样的水平!
面对汽车厂招收上来的大批的缺少文化、缺少技术的职工,工厂必须采取一套标准化生产制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和品牌发展的延续性!
众人包括李刚在内,都被埃里克松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大家充分的了解了西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后,都不约而同的回想国内工厂的问题,发现还真的和国外有好大差距,就比如有很多国内工厂过于依赖高技术工人的问题。没有八级工当然不行,但是什么都依赖这些八级工,那像滨城汽车集团这么大的企业也没办法发展下去!
埃里克松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工厂领导的一致同意,就按照瑞典人制定的标准管理办法实施。
本来意大利人的培训就是按照这套标准化体系培训的,如今让中方能够得以延续这种管理办法,厂领导自然求之不得。这就算是补齐了现代化公司管理这重要的一环,意大利人可以培训你的工人,但是他们不会教你企业怎么生存!
目前汽车厂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配置齐全了,国家又派来了一名总工程师乔家桦,两名副总经理于成理耿昭杰、陈世煌,都是从一汽二汽抽调来学习的干部,他们还带着十多人的干部小组,已经充斥到了汽车厂的各个车间岗位当中。
上面的意思是让这些人从这家现代化的汽车厂中学习到先进工厂的运行模式、管理办法,以拓展到国内其他的国有汽车厂当中去。
林强生对于这种状况也是坦然接受的态度,在他的心里也觉得父亲现在的职务级别可以了,不能总是靠着异军突起,蹿升的太快跌得也快,还得有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否则基础不牢即使上位了也没有人服气。
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父亲都是建设汽车厂的老人,而且现在父亲只有45岁的年纪,在上级面前还排不上号,尤其在这些汽车专业人士面前更是小字辈!
再说,国企当中的利益太多,诱惑也多,林强生也不希望父亲在里边牵涉过深,走得太远,走到连他自己也顾不到的地方!
……………………
除了标准化管理体系,还有质量管理体系被同时提了出来。当初林强生倒是联系柯马公司购买全套的汽车生产用检测设备,但是这方面柯马实在帮不上忙。这些检测设备都是大量用到激光定位、探伤分析等高精技术的设备,柯马公司也没办法掩人耳目弄到手。
靠人检始终有疏忽不确定的因素在内,当埃里克松提到质量管理的时候,李刚等人直接要他列出相关设备,拿到设备清单后他们去联系机械部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然,工厂里也并不是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只是缺乏一些高精尖技术,如激光定位设备这样的东西,就不是林强生能弄到的。
像热机测试台、测功台、气门防漏检测仪,这样的技术检测设备林强生还是买得到。
李刚等人在向上汇报后,机械部相当重视这个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外方经理的要求也被相当的尊重。
机械部立即联系了国内的几大科研院所,BJ光电研究院、BJ11所、长*春光机所、还有四*川光电研究所、上光、西光等科研单位,对激光定位检测设备进行立项研究公关。对于探伤检测设备,机械部联系BJ金属物理研究所、沈Y金属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研制。
所谓探伤就是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的裂纹或缺陷。常用的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这项手段能直接检测出金属零配件的物理性能是否达标,在汽车生产制造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外控制比较严密的高精尖设备。
像这样的设备,非得国内一些重点、保密级、军事研究单位参与研制不可,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李刚等人不愧是能直达天听的人,能量巨大,林向荣比照他们还差的远呢。
当然,地位越高责任越大!目前林向荣的位置,一家人还算非常满意,知足常乐!
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下来,不难发现检查、检测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可见产品质量控制是多么的重要!
国外的制造理念已经不只是把产品做完就完事了,还得真正的深入到产品的细节当中去。从产品的第一个零部件开始制造起,生产商就应该预测出它以后的具体使用情况,预估产品使用寿命和极限。
由工厂领导陪同着,埃里克松一个车间一个车间认真的观察,总结管理办法,实施标准化建设。他的管理模式和意见要求,得到了全厂领导班子的积极配合。大家都是希望厂子能发展的更好,怀着美好的愿望,外国人的经验我们借鉴过来,学习之、消化之,就能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作为全厂的最高领导,部长级的李刚拥有绝对的权威,在纪律会议,各种碰头会当中,他反复的强调要从外国人那里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抓紧精神这根弦不放松。下面的大中小干部也都知道这是汽车厂发展的关键时刻,不能有任何懈怠的情绪。
慢慢的,在滨城汽车集团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正在形成!
第一百六十一章掌握核心动力
作为一家新兴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运行当中,始终要把技术放在第一位!
众观国际百强公司,大部分都是技术领先型企业。拥有技术领先优势,是他们的重要特征。技术,成为了很多企业决定命运成败的关键!
一台发动机性能是否稳定,除了采用成熟技术以外,质量的检验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最后工序,首次点火热机试验前,整个车间有7台热机试验台架24小时候不间断运转,再加上试验所需的燃油消耗,可见滨城汽车集团确实在生产产品上下了大决心大毅力,不惜使用很紧张的燃油指标来检测发动机,确实是在倾力打造一款良心发动机!
就连埃里克松也对这家中国工厂的现代化程度感到吃惊不已,这家工厂的自动化水平甚至都要比他的老东家SAAB汽车高了不少!
他在羡慕的同时,心情也比较振奋。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上,更能发挥他的水平,他同时庆幸的是中方的领导还算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动力总成工厂总共有三个发动机车间,和一个变速箱厂。这是滨城汽车集团机加工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将近150万平方米,相当于1。5平方公里。这里有着发动机生产能力45万台每年、变速箱20万台每年的设计产能!当然,如果采取满负荷生产,产量还会增加。
现在工厂生产的是EA111型1。6L、1。8L、2。0L化油器版8气门四缸发动机。以1。6L发动机为例,它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70千瓦,相当于95马力、最大扭矩140Nm。这款小排量发动机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以应付国外严苛的轿车排放标准,这款发动机占据了发动机工厂的40%以上的产能。
变速器有三款,一款是普通的5速手动变速器,这款变速器就是老普桑使用的那一款变速器。
这款变速器绝对会给国内的汽车市场带来一股新风,目前国内汽车还在大量使用3档手动变速箱,人们哪里见过5速MT变速器啊!
林强生直接让国内跨越了4速,到了5速时代,更省油、动力性能更好的变速器,绝对是打翻国内汽车市场的大杀器!
这款变速器虽然在林强生看来比较老旧,但匹配它之后,发动机低速高扭的特性使得5档化油器捷达的动力非常值得称道;不仅提速给力、而且动力猛劲头足,开起来有源源不绝之感!
另两款分别是林强生注册了专利技术的MQ200型和MQ250型5速手动变速器。
MQ200是一款非常棒的变速器,凡是使用过这款变速器的人,对它的印象极其深刻。其操作异乎寻常的流畅、入档清晰、行程短、省力,轻轻一拨档位似乎有吸力一般的感觉!
这是一款十分优秀的产品,在所有手动档变速器当中,鲜有哪一款能与之抗衡!
MQ200的意思就是可以支持最大扭矩为200牛顿米的发动机,而另一台MQ250手动变速器就是可以支持最大扭矩为250牛顿米的发动机。
驾驶过配备了MQ200变速箱的车型,应该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有了这样的手动变速箱,仿佛没有再买自动挡的必要了。MQ200变速器,其短小的变速杆握在手里就很舒服,当踩下离合时,只要用手指头轻轻一拨,变速杆就被吸到了你想要的档位上。直截了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轻便的操纵,即使是在需要经常换挡的堵车路段也不会很累!
这款变速器采用了一些复杂的设计,比如多锥面同步器、电控换挡装置,这样不但提高了换挡速度、降低了阻塞感,而且电控装置使换挡更省力、更轻松。
装配这款变速器的轿车,操纵驾乘感受无与伦比!
林强生打算把这款变速器配备给捷达1。6L车型,让小排量捷达轿车的驾乘舒适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然,这么复杂的设计,致使其加工成本必然上升了很多,其加工精度较高,汽车厂的机加工水平还难以达到。
MQ200变速器的核心零部件;将由林强生的高精密机加工车间完成。
林强生的那些从意大利和美国淘弄回来的三轴精密数控机床和普通精密机床,也因此有了用武之地。他的精密加工厂将给汽车厂做配套,同时将以生产高档变速器为主打产品。林强生的目标是将来能够自主研发、生产自动变速器、手自一体变速器等高精尖产品。
变速器的结构已经很久没有太大的变化,早已过了技术保护期,甚至主要生产变速器的各大厂家也是才刚刚开始研究自动变速器,技术专利还没有成为各方企业的有力武器。
林强生在美国已经建立了实验室,专门研究自动变速器技术,抢注专利,以获得发展契机,不让这些企业在日后以专利技术卡住自己汽车帝国的脖子!
在埃里克松对汽车厂上下观察磨合之时,林强生的黑科公司也开始招募员工。
在省报上,黑科公司以整版的大篇幅连续进行了一周的宣传,彻底的惊动了省城的各界。这家外资企业的大手笔,也让滨城的百姓们知道了这家外资企业终于开始招工了。
当然,有些人已经盼望已经,早就盼着到外资企业去工作,管他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自己能有个工作就好。而有些人纯粹是想尝个新,来看看外国人这里有没有什么便宜好赚。更多的人则只是想看个热闹,看看到底有没有人去外国人的工厂工作。
2月28日,黑科公司在市内各大商业繁华地段,现场开始招募员工。一百门口、秋林商店、中央大街,都设立了招募网点。
桌子椅子摆在道边,外加红色的条幅,“黑科公司现场招聘会”以这种国人没见过的形式开始了。
杜萍、薛盛红、李郁歌纷纷在桌前负责收拢简历进行登记,还有林香叫来的一些同学、知青战友也过来帮忙。
杜萍三人现在已经不在一百商店里卖表了,由于国禧表的销售状况良好,以至于一百商店直接经销了这个商品,自然就没有三人的位置了。她们在社会上晃悠了大半年的时间,如果林强生不回来,她们也就这样一直打零工下去,除非抓住什么机遇才能翻身。
当林强生找到她们几个的时候,可是把三人高兴坏了,已经21岁的李郁歌甚至趴在林强生的身上大哭了一场。
现在李郁歌正负责着一个桌子,指导着应聘者填写求职表格。从她认真的脸上,能看出重新有了工作的那种兴奋快乐的心情。
“请你把出生日期也填一下,这个是公司要求必须填的!”李郁歌向一位20多岁的青年说道。
“不填不行吗?除了户口本上写那东西,谁还记得它啊!”青年皱着眉头说道。
李郁歌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不可以,一定要填的,这是公司的规定呀!”像这样类似的问题,不知道已经重复了多少遍,但她还是很有耐心的向人解释着。
林强生是真的没想到,外资公司招聘也同样的吸引了不少人来求职,基本上每个招聘点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求职者都会领到一份简历,简历上已经写明了必须要本人自己填写的信息,填写完的求职者直接交上简历就行。到时谁被公司录取了,就会在公司门口的榜单上写有名字。
求职的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通过简历分析这些人竟然大多不是回城知青。
林强生还不知道,此时的知青们回城后都希望进国企端上铁饭碗,外资公司他们觉得不牢靠,很少有知青愿意过来试一试。
通过调查,林强生知道了求职青年们大多以未下过乡的青年人为主,这些人或者是逃避知青下乡,或者是直接不念高中以逃避下乡必须高中毕业的规定。留在城市当中的青年不在少数,这些人思想活络,有些小聪明,在城市里混的久了年龄大了不想再混下去,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才来外资公司这里求职,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带有一种豁出去的心理!
三个招募点,大概每个都排了二三百人的队伍,还有更多的人站在周围看热闹。
当然,这里也不缺乏没有背景的知青,这些人没有厂子接收,爹妈也没有能力给解决工作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