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笑着拍了拍林强生的胳膊,说道:“这没有什么,人总是会老的,我早就盼着退休的这一天了,省里的经济形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信任和嘱托,没什么遗憾了!”
“小林同志,你的路还很长,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不要懈怠啊!”老人家嘱咐着林强生细细说道。
林强生认真起来,郑重的说道:“一定的,陈省长,我一定不会懈怠的!”
陈雷老省长笑着点了点头,十分欣慰的说道:“好,好,那就好!”
接着林强生又与代省长侯捷握手,以前两人也是打过交道的,侯捷之前曾做过省计委主任,也就是在国家刚刚改革开放那段时间起,担任了H省内经济的主导工作,不过两人不常打交道。
不用说,侯捷就是王光美的顶头上司,侯捷代省长有一张国字脸,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亲切的和林强生握了手,这不算是正式场合,所以大家也都很放松。
侯捷也在感慨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所创立的东星集团,三五年间就成长为了一家巨型企业,这可是他看着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期间作为计委主任,可以说东星集团在省内所有的动作他都有所了解,并且仔细钻研,研究东星的发展模式,从东星的发展中学到了很多,可以说他与东星是一同成长的,这是一个在幕后默默努力的人。
“小林啊,以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多靠像你们东星集团这样优秀的企业参与啊!
你作为本地优秀企业家也要多为政府出谋划策,欢迎你为我们提宝贵意见!”侯捷笑着对林强生说道。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当然,省里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的进行经济改革,这份胆识和果断我是极其佩服的,这也是大好的事情,我们东星当然要参与!”
今天就是简单的见个面,大家沟通一下,另外陈雷也有要托付的意思,一方面是把林强生介绍给侯捷这个接班人,另一方面是让侯捷以后多多关照东星集团的发展。
几人落座之后,侯捷直接对林强生说道:“这个经济开发区省里怀着很大的期望,我们想要把它建设成为一座国家级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向南方的沿海特区学习,努力追赶!
省计委设想的开发区总面积,预计在13平方公里左右,我们希望这个开发区建立起来之后,能够为滨城及省内国有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小林同志,你觉得计委同志们的这个计划有没有可行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工作要做?”
林强生有些犹豫,不知道侯捷的性格怎么样,如果实话实说会不会得罪这位未来的省内二把手!
陈雷省长看到了林强生的顾虑,他笑着对林强生说道:“没关系,今天请你来的目的就是要畅所欲言,你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你的建议对政府工作十分有益,大胆的说,不用怕什么!”
侯捷笑了笑,感觉刚才的语气可能生硬了,他也对林强生说道:“小林,你就大胆的直说,我们这个开发区想要发展成国家级规模的,将来没准还能要来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不足,东星在沿海特区也有投资,你是了解那边状况的,我们外人可能看得并不清楚,你就不妨大胆的直说,我们是真的想取取经!”
王光美也好奇的看着林强生,两位省长发言,当然没有他说话的份,但是他倒也十分想听听这个年轻的过分的企业家,究竟能说出一些什么样的不同想法!
第五百八十四章国企迷局
小会议室里坐着四人,包括了一个书记员,这就是一场小型的探讨会,侯捷显然也是认真的向林强生请教,稍稍摆低了姿态。
此前侯捷虽然主要负责省内经济工作,但由于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他主要的工作是统筹调配各种生产资料和成品。对于市场经济,说老实话,侯捷也还是门外汉。
在东星集团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侯捷也在认真观察着,总结了一些经验。84年,也就是去年,国家发展经济的步伐加快,经济状况好转,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又重新上马,比如大庆的30万吨石化厂。
尤其是东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了省内的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领导干部,看到经济增速给省内带来的好处,相当一批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发展经济的作用,很多人都动心了,侯捷也是其中一员,正好滨城有这个条件,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就被早早的提了出来。
林强生回忆了一番前世见到的或者关注过的一些经济情势,侯捷和陈雷省长都认真的看着他,等着他说些什么。
林强生决定也不藏私了,有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自己才是真性情,不管领导怎么想,既然让自己说,那就说呗,谁怕谁!
他向陈省长和侯捷几人说道:“中央上层这几年的动作,看得出来,领导人们有着坚定的决心!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任何声音都不能阻止这个大势了,国家也不会重新关起门来,发展经济变成了主流!
那么,我们省内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努力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这是个大趋势,我省的施政方针也要紧跟中央的步伐,中央提出了什么,努力跟进,会叫的鸟儿有食吃,H省要努力争取优惠政策,最好是能在我省建立一两个像南方沿海一带那样的经济开放城市,对我省工农业发展都有好处的,让中央不要把我们省给忘在了脑后!”
侯捷大声笑了笑,和陈雷省长对视一眼,然后笑着和林强生说道:“想不到小林同志的野心倒是不小,中央的事情暂且不谈,你想到要在哪里搞开放城市?
我们是边疆,也不靠海,没有南方发达的海上交通是个很大的问题啊!”
今天难得有机会接触省内直接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索性林强生就一股脑的把心中想法说出来。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不靠海,确实是我省的一大劣势!
但是,我省却是紧靠苏联远东地区,我们可以把这一点充分运用起来,把远东贸易发展起来也不比海上的差,再有加强路上运输能力,建设从滨城到连港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其实运力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侯捷点了点头,说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他的心里有些踌躇,看来运输能力对省内的经济影响很大,连林强生都向他提出了建议,但这两方面却是需要大投资大建设的,短时间内恐怕省内没这个能力。
林强生接着说道:“苏联的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着重强调要发展经济,搞苏联式的改革开放,在他接棒领导苏联之后,一定会同中国改善关系,国家层次的我们够不着,但是两国的经济改善是指日可待的,我省地处苏联远东地区的前沿,如果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与苏联贸易,在其他省份反应过来之前占领市场,会很大的促进省内的经济增长,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苏联就会放松远东地区的管制力度,恢复与我省的经济交流!”
侯捷惊讶的咦了一声,问道:“这些你怎么知道?苏联人真的会加强与我们的贸易?”
林强生点头,十分肯定的说道:“一定会的,苏联现在的经济状况下行,**********这个人亲厚西方,对中国也没有多大敌意,苏联很快就会放松远东的管制力度,我省要做好准备!”
侯捷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情况我会再了解一下,看看苏联最近的情形究竟怎么样的!”
他接着对林强生说道:“但是,就我掌握的数据,我国现在与苏联的经济规模很小,边疆地区的人民存在一些自主贸易的情况,但是想要发展大规模的双边贸易,不是光我们努力就行的,还得要苏联那边的同意啊,如果人家不热心我们也白搭!”
林强生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省先准备着,就按照国家将要在边疆地区开放几个城市做打算,等到苏联那边响应了,我们省可以马上发动起来,把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我的想法是在黑河或者绥芬河建立开放城市,增加铁路建设,现在的运力明显达不到要求!
这方面东星集团可以出资,建设新铁路线,到来年春天,东星就会在绥芬河和黑河建立大型的外贸市场,为中苏大规模贸易做准备!”
迎着几人惊讶的目光,林强生接着说道:“几位不要惊讶,其实和苏联的贸易是十分可观的!
苏联虽然同我国一样,在过去几十年间努力发展重工业,但我国虽然承袭苏联模式,可还有一样是苏联比不了的,那就是我国的轻工业发展也较为齐全,苏联的轻工业也有一些,但是他们更重视重工业,轻工业已经全面落后于我国了,大大的落后于世界!
利用两国的经济贸易,我们可以很好的互补,从苏联换来大量的工业半成品和原材料,例如木材、煤炭、钢铁制品、稀有金属、化肥等等。
远东地区的稀有金属和钢铁也是我省缺乏的,长久以来我省必须靠外来原材料才能支持工业发展,不但运程远而且成本高,与苏联开展贸易,我们可以用廉价低成本的轻工业品换来苏联的重工业品和资源,这是很赚钱的大买卖啊!
林强生越说越激动:“这样不但解决了我省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还消化了我省的轻工业产品!
轻工业产业历来有发展快挣钱快的优点,我省应该迅速建成一批质量优、现代化的轻工业项目,生产质量优秀的轻工业产品,绝对能够占领苏联远东市场,甚至从远东穿越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乃至东欧诸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书记员努力奋笔疾书,把林强生的话都记了下来,而陈雷省长和侯捷代省长听着也很高兴,而王光美在旁边问道:“林董事长,你说的轻工业项目都包括哪些?”
林强生笑着说道:“这就太多了,泡泡糖、烟草、运动鞋、皮鞋、羽绒服、质量好款式新颖的皮衣、服装、皮包、旅行箱等等,只要欧美流行的就都是苏联人喜欢的!
他们甚至愿意付出一个月的工资就为了买一件款式新颖时尚的羽绒服,苏联老百姓别看身在社会主义阵营,但他们其实和我们的老百姓一样,也觉得欧美西方国家更发达,产品更好!
而且他们还比我们的老百姓富裕多了,民众手里有钱,苏联人正在从一个较低的消费层次向高端消费层次迈进,但苏联的落后轻工业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限制住了这种消费欲!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长期的压抑必然带来强力的反弹!
可惜这种情况没有引起苏联上层的关注,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个联盟当初建立时就已经做好了分工,挨着我们的俄罗斯共和国恰恰不是轻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一旦苏联对中国打开大门,国内的轻工业产品会迅猛的占领苏联市场,我省要努力发展对苏贸易,争取拿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苏联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现在苏联人有钱,他们也更愿意消费,那我们就满足他们,这样我省不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大大减轻国营企业的负担!”
侯捷惊奇的向林强生问道:“怎么个解决企业负担?”
林强生说道:“依我看,我国的国营企业发展成现在这样,主要就是人多,国家为了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让企业大量招收富余人员,造成了企业内人力严重过剩,一个岗位七八个人干,而且干好干坏一个样,这让真正干活的人没有积极性,产品质量无法提高,从而失去市场,而企业又因为要给大量富余人员开工资,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这样的企业通常是靠贷款和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这就更谈不上引进技术和设备了,大量人员不但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而且还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得不偿失,企业越经营越困难,越困难越赔钱!”
侯捷和陈雷都沉重的点了点头,林强生说的这个问题也确实有,而且还非常严重,他们是领导,当然了解省内国营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只有比他说的更严重,没有最严重!
林强生接着说道:“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这些企业有了资金和技术,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起来了呢?我看不见得!”
“怎么个不见得法!”侯捷极其吃惊的向林强生问道,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就是带动省内国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改善技术和设备,现在林强生的话中却有此路不通的意思,候省长非常困惑。
第五百八十五章振兴
回想起前世,中央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复兴东北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可是到头来,似乎每一次“振兴”的提出,最后都没有什么改变,老百姓也没感觉到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似乎东北还是老样子,还是那样衰落,这是为什么呢?
侯捷和王光美代表了新一代勇于奋进进取的官员,他们有着改善地区经济环境、实现发展的迫切想法,可以说他们有着朴素的使命感,不同于十多年后二十年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
林强生也希望他的建议,能给侯捷这些主政者以启发,于是直接说道:“我建议,要改造我省的国营企业,首先还是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我们的国营企业太大了,包袱太沉重,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必须要淘汰掉一大批不适合岗位的人,否则这些人仍然占据着企业大量资金,给企业减掉包袱,连职工工资都无法保障怎么能好好的发展!”
陈雷省长唉声叹气,侯捷皱眉沉思,颇为沉重的对林强生说道:“要想解决企业富余人员,不是那么好办的事情!这些人进厂容易,想要让他们出厂,那是砸破铁饭碗,这可就有点难了!”
“现在没有什么铁饭碗,不裁掉这些人,企业就是掉进水里的秤砣,一直沉到底!”
林强生一挥手,不理侯捷提出的困难,痛快的说道:“想要让我省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人员众多这个症结!
我认为现在砸掉他们的铁饭碗,总比将来再砸要好得多,我们现在砸是对他们负责任,等将来全国一起砸的时候,大家都下岗他们就更难生存,趁着现在早早的进入社会,很多工人还年轻,再晚几年这些人都是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改变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