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警官-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一个极可能让罪恶累累的罪犯,在判决生效的短短两三个月内就堂而皇之逃脱法律制裁的判决吗?”
  韩博摸摸鼻子,继续说:“当然,保外就医并不意味着罪犯出去就没事了,他依然是罪犯,只是从监内执行变成了监外执行。但这只是法律上的,在现实中、在绝大多人看来,他犯那么大事却不用坐牢,跟堂而皇之逃避法律制裁没什么区别。”
  “明白了,要是早说,法官很可能会判处他死刑。不说,反而有一线生机。”
  “就这个意思。”
  李晓蕾恍然大悟,哭笑不得。
  韩博的心情同样复杂,挂断手机,回头苦笑道:“姜局,我们小看天下英雄了。”
  在监狱里没想到这一层,走出监狱的那一刻,姜学仁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只是这事跟公安已经没多大关系了,并且郝英良应该不会在有没有患癌症这个问题上信口开河,再深究没任何意义,所以一直没说。
  他走到窗边点上支烟,轻叹道:“他可以装疯卖傻,但绝对装不出癌症。一事不能二罚,他没上诉,检察院没抗诉,而且判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没问题,一罪同样不能二判,事到如今,只能这样了。”


第741章 任务艰巨
  第二天一早,再次去监狱,确认杜茜把病历和药物送过去了,便和姜学仁副局长一起往回赶。快进入东萍市区时,监狱领导打来电话,检查诊断结果出来了,郝英良确实患有癌症,且病情不容乐观。
  隐瞒病情不是隐瞒犯罪事实,而且谁能想到一个身强体壮的人会患有癌症,没人想到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想起问。
  你没问,他没说,连隐瞒都算不上。
  近两年死刑缓刑执行期里,他更不可能再犯罪。根据相关规定,他的死缓很快会变更为无期徒刑,只要减至无期,申请“保外就医”便不存在障碍。
  只争朝夕,真特么嚣张!
  韩博油然而生起一股被耍了的感觉,不过想到他确实患有癌症,油然而生起的感觉又烟消云散。
  公安民警尤其刑警,几乎天天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从警时间虽然不算长,遇到过的悲剧惨剧却不少。许多悲剧惨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一些犯罪嫌疑人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为愤怒又为之惋惜的不只是他一个郝英良。今后要工作、要生活,不可能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他一个人身上。
  车驶进市局大院的那一刻,韩博暗暗决定让郝英良的事当翻书一样翻过去,以后不再想了,不管他有可能在其它地方隐藏了多少有可能存在的赃款。
  孟卫东也从省里回来了,先向顶头上司汇报工作,再跟顶头上司一起去市委见聂书记、唐市长等市领导。
  说是汇报工作,其实是辞行。
  意料之中的事,包括聂书记在内的领导谁也不觉得意外,见面气氛融洽,谈笑风生,上下级关系荡然无存。
  就在领导同事轮着请客,韩博忙着回请之时,省政法委和省厅的通知到了,市委根据上级意图再次对市局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免去韩博东萍市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职务,任命市局公安局党委委员、刑侦支队长冯朝阳为东萍市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
  正式卸任,出国前还有许多地方要去,韩博不能在东萍久留,跟东萍的领导和战友们正式道别,马不停蹄赶往雨山。
  在被部经侦局抽调去办案的第二个月,凯山地委对雨山县的领导班子也进行过一次调整。
  关瑞龙调到地区担任行署副专员,王继发接替他担任雨山县委书记,从思岗调到雨山工作的陈文兵随之被任命为雨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他的能力和政绩有目共睹,在绝大数雨山干部群众看来“顺理成章”,但在思岗尤其良庄老家却引起了巨大轰动。三年内连升两级,从正科跳到正处,并且不是一般的正处,堪称“火箭式”晋升,再次验证了“良庄出人才,良庄出干部”的神话。
  从老卢到焦汉东,再到陈文兵,一连放了三样,把现任良庄镇党委书记搞得“亚力山大”。如果走不上副处级领导岗位,那么,他会成为良庄历史上最没出息的党委书记!
  韩博跟良庄现任的镇党委书记不是很熟,不需要为他担这个心。
  这趟回雨山也不完全是为跟王继发和陈文兵道别,而是来探望当年冲着自己和妻子李晓蕾来雨山投资的思岗老乡。人家当年是冲自己夫妇来的,这次走后再回贵省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做人要有始有终,韩博觉得有必要跟他们道个别。
  中国是人情社会,许多习惯在饭桌上谈。
  跟在东萍一样,中午一顿饭,晚上一顿饭,今天要应酬,明天还是应酬,直到今晚王继发和陈文兵才有机会跟他这个老同事把酒言欢。
  别的常委一个没叫,就三个正处级。
  也没去政府招待所,就安排在王继发家的客厅。
  知道他们三位要谈事,不管公事还是私事,反正是要谈事,书记夫人和县长夫人端上饭碗去房间看电视。
  “一顿接着一顿,胡吃海喝,大搞不正之风。我说韩博,这可不是你的作风。”
  “王书记,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你和陈县长天天接受大老板小老板宴请,天天胡吃海喝,那叫大搞不正之风,因为你们是父母官,是党政领导。我跟你们不一样,我现在不光不在雨山工作,而且无官一身轻,怎么吃怎么喝都没关系。”
  “别狡辩,你这是免职,又不是撤职。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段,小心人家将来跑非洲找你帮忙。”
  “欢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非洲能听到乡音容易么,他们真要去我求之不得。”韩博笑了笑,放下筷子,“不过我这帮老乡,能走出良庄,走出思岗,一直走到雨山已经很不容易了。走出中国,走出亚洲,可能性不大,论拼搏精神,我们思岗乃至南港人,真不如浙省、闽省和东广等南部沿海地区的人,这一点陈县长最清楚。”
  “当干部,当军官可以,做生意确实没南部沿海的人胆大。”陈文兵点点头,一脸深以为然。
  “做生意再不行也比雨山人强。”
  王继发不再开玩笑,也不想再聊雨山的事,一边招呼二人吃菜,一边饶有兴趣地问:“韩博,时间确定下来没有,大概什么时候去非洲?”
  “没那么快,假期结束要先去国合局(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报到,要在国合局实习两三个月。我之前办过几个需要国际执法合作和区域执法合作的案件,去国外追逃追赃追过一段时间,所以只需要实习。如果没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还要参加培训,要经过考核上级才会考虑外派。”
  “也是啊,这是外派,跟外交官差不多。”良庄从来没出过这样的干部,陈文明感慨万千。
  “老陈,韩博出去之后不是跟外交官差不多,他就是外交官。”
  王继发从省委机关“空降”过来的,消息比陈文兵灵通多了,禁不住笑道:“我打听过,有些警务联络官也是驻外使馆的参赞,韩博正处,不可能只是警务联络官。如果不出意外,等正式上任之后我们就要称呼他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大使馆警务联络官韩博参赞。”
  “警务联络官韩博参赞,这算什么称呼?”
  “联络官代表工作性质,参赞相当于职务,在国外这就是官方身份。”
  “韩博,是这样吗?”
  “好像是。”韩博点点头,露出会心的笑容。
  外交官对老百姓来说很遥远,对陈文兵这样的“泥腿子”干部而言一样遥远,一下子来了兴趣,满是好奇地问:“参赞正处,大使什么级别?”
  “这要看常驻哪个国家的大使,比如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对我们中国非常重要,所以常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都是副部级乃至正部级。”
  韩博顿了顿,接着道:“如果非要分的话,特命全权大使有四五个级别,一级是刚才说得副部级以上大使,二级是正司级,三级是副司级,以前有过正处级大使、团职武官,现在好像没了。”
  大国就派行政级别高的大使,不是很重要的小国就派司局级大使。
  陈文兵反应过来,又问道:“领事呢?”
  “一样。”
  “那大使馆和领事馆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大使馆是一个国家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如果两个国家断交,一定会撤销大使馆,但不一定撤销领事馆。”
  韩博吃了一口菜,继续道:“大使馆的首要职责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关系,同时具有领事职能。促进两国关系和人民之间的往来是领事馆的主要职责,比如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等等,不管国家大事。”
  “大使馆管领事馆?”
  “嗯,大使馆的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各个地区,领事馆只负责所辖地区。大使馆接受中央政府和外交部直接领导,而领事馆只接受外交部和所在国大使馆的双重领导。”
  “这么说你是外派之后要去大使馆,不是去领事馆?”
  “我是去工作的,不可能天天呆在大使馆。”
  之前做过一番功课,韩博非常清楚即将执行的任务有多艰巨,凝重地说:“在南非的华人大多以开店为生。有实力的从国内直接进口商品,在约翰内斯堡、开普敦等大城市开批发店,经济基础一般的则选择到那些人口聚集的城镇开零售店,不像其他国家的华人主要聚居于唐人街。南非黑人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枪支泛滥,南非又废除了死刑。而在南非的华人为节省费用做生意时习惯用现金结算,出了事习惯息事宁人不愿意出来指证,并且他们大多不会说英语,抢他们基本不会落空,且很少会被追究,直接导致针对华人的犯罪越来越多。”
  “不管哪儿的华人被抢劫或被杀害,只要找到你这个警务联络官你都要去?”
  “是啊,南非那么大,有那么多中国公民,而常驻南非的警务联络官只有我一个人,所以说这个外交官没那么好干。”


第742章 老同学的归宿
  在贵省还要见两个人,不见见不能走。
  乘坐王继发硬安排的车赶到新阳,外面又下起倾盆大雨,韩博没回人才公寓的家,而是请司机一直送到师范大学。
  学校西大门斜对过有一家饭店,韩博掏出手机看看短信,确认没找错地方,再次感谢一番,跟司机道别,提着行李走进大厅,问清姚小姐预订的是哪个包厢,跟着服务员一个人先来到二楼。
  给王继发、陈文兵报平安,又跟远在东海的妻子在电话里聊了十几分钟,一年多没见的姚大记者挎着小包,抓着雨伞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对不起对不起,下雨天,打不到车,在单位门口等半天。”
  “没关系,我也是刚到。”这丫头,外衣都淋湿了,韩博接过雨伞,撑开放到墙角里,又顺手拿起遥控器,打开空调。
  作为省报社最出色的年轻记者,姚洁有许多朋友,真正能交心的却不多。
  韩博整天忙,跟她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并且是一个有妇之夫,显然不是那种能够交心的,但他的妻子李晓蕾和他的老同学兼老乡吴娜绝对是。
  一有时间,三个女人就聚在一起吃饭、逛街、购物、看电影。
  韩博要走,李晓蕾会跟着走,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至少不太可能回贵省工作,所以一向“蹭吃蹭喝蹭玩”,总是理直气壮让两位富婆买单的姚洁,很难得地慷慨一回,今晚做东,要为韩博及韩博所代表的李晓蕾送行。
  韩博之所以赴宴,不只是想吃她这顿饭。
  探头看看窗外,由衷地笑道:“姚洁,吴娜的事谢谢了。她带着新新来新阳是投奔我们的,我们却要扔下她娘儿俩一走了之。要不是你帮忙,我和晓蕾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早说有我妈在她的事没问题,你家李晓蕾还不信,还拿我怎么单着说事。现在知道我妈的厉害了吧,王老师脾气好、人品好,既没什么负担又喜欢孩子,吴姐跟他走到一起真是天作之合。”
  被部经侦局抽调去办案的第四个月,吴娜在姚洁母亲的撮合下与师大附中的一个语文教师走进婚姻殿堂,只见过王老师的照片,没见过王老师本人,再过一会他和吴娜也会带着新新过来。
  老同学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甚至遭受过家暴,过去十几年的日子过得太苦太坎坷,能有一个好归宿韩博打心眼里替她高兴。
  俩人结婚是老妈撮合的,王老师是自家亲戚,吴娜是自己的闺蜜,姚洁一样高兴,不仅高兴还有几分得意,一边让韩博看菜单,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王老师虽然也离过异,但问题不在他这边,以前那个出国留学,说好等在国外站稳脚跟就接他一起过去的,结果在国外有了人。”
  “我听晓蕾说过。”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被伤害过,都知道疼人,结婚快一年了,俩人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新新开始虽然没说什么,但一时半会肯定没那么容易接受。王老师整天想着怎么才能哄新新高兴,就差趴地上当马让新新骑,现在新新喊他爸爸了,吴娜前晚在我家吃饭时说,新新跟他比跟她还亲。”
  “是吗?”
  “不信你等会儿看,我再打电话催催,他们应该下班了。”
  老同学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知道王老师不喜欢她再做生意,再在外面抛头露面,干脆干回老本行,在师大医务室找到一份校医的工作。师大附中离师大不远,两口子早上一起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一起回家。
  韩博暗暗地想这样也好,她有房有车据说还有几十万存款,要赚那么多钱干嘛。而且医药代表算不上一个好职业,药价虚高,老百姓看不起病,跟这些倒腾药的有很大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