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警官- 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锦辉扶着方向盘,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吴辰东是纱井人,今年38岁,身材不高也不壮,一只耳朵从小就有点聋,村里人都笑话他,叫他‘聋仔’,直到九五年才开始出名,在纱井垄断废品收购起家的,绰号也由充满歧视意味的‘聋仔’变成‘龙仔’,又很快演变成现在的‘龙哥’。在纱井说他坏的人也有,但在侦查中发现他从没对村里干过坏事。对外都是以商人面目出现,一般不会喊打喊杀,对人十分客气。但我们可以确定纱井周边存在不少黑恶势力,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他们大多是吴辰东的马仔。”
  “主要涉嫌哪些方面的违法犯罪?”
  “首先是以威胁乃至暴力手段垄断废品收购,侦查中发现,纱井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企业去建厂做生意,那么,必须将所有废品卖给村里的废品收购站,就算是补贴村里的‘环境保护费’。”
  “在普通人看来收废品不是什么大生意,其实利润极高,一些企业在生产中产生许多废铜废铁,那么多企业的那些下脚料累计起来价值数百乃至上千万,再加上该团伙刻意压价,能想象到这里面有多大利益。”
  卢锦辉顿了顿,接着道:“如果哪个工厂把废品卖给外人,他们发现之后会纠集一大帮马仔强行拦停。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卸下全部货物,殴打并赶走外面的收购人员,不过他们也不去别的地方收购。”
  “为什么?”韩博下意识问。
  “地方保护主义,各家进驻村内建厂的企业早就和各村委签订合同,不允许他人去收废品。在纱井一带活动的涉黑团伙也不止吴辰东一个,都有各自地盘,如果贸然去别的村,是会引起打斗纠纷的。”
  “有其他涉黑恶势力存在?”
  “不摸底不知道,一摸底吓一跳,不仅有而且不少,西川帮、南湖帮,帮中还分派抱成一团,好勇斗狠,各自有各自的地盘,独占一方。”
  难怪要成立三个打黑专业队,原来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存在这么多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团伙。
  韩博沉思了片刻,抬头道:“先说吴辰东。”
  “跑题了,言归正传,”卢锦辉习惯性点上支烟,把车窗摇下一道缝,继续道:“二是涉嫌非法垄断经营八号码头的海沙买卖,用小车拦路、快艇巡海,以打砸恐吓等手段,强迫海上的沙船把海沙卖给他们,强迫拉沙的泥头车到他们那里买沙,称霸海陆,让船老大、车主们闻风丧胆,只能就范。”
  “欺行霸市,气焰嚣张啊!”韩博紧皱起眉头。
  “在垄断海沙生意中,一个团伙头目绰号‘飘马’,不仅成立海上拦沙队,使用快艇在海面巡视,将出入纱井码头海域的沙船强拦到八号码头卸沙。甚至派人在陆地拦截装沙的泥头车,暴力胁迫装沙车到八号码头拉沙,并给到八号码头拉沙的车辆发放统一的‘飘马车队’的标示牌,以示区别,免遭拦截,还对外统一协调处理车队的交通违规处罚。”
  “前些年,小产权房产业在纱井兴起。相比小产权房的高额利润,废品站的利润不值一提。以统建楼名义四处开花的小产权房,其实都在是居民自住的名义下四处偷偷发售,村里能从中获益,村民也在这个链条中得到分红和转让利差,堪称皆大欢喜。”
  “一般的涉黑团伙,介入房产基本的做法是控制建材。在所有的统建楼尚未开工之时,就提前介入将建材供应渠道垄断。即便外界有质量更好价格更优的建材,也无法进入这个庞大的市场。但我们在摸底中发现,吴辰东介入地产市场,不仅是控制建材。他以商人身份亲自出面,负责获得建房默许,并从村里低价拿地,再筹集资金建房,整个小产权房产业几乎全程介入……”


第818章 现发命案!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上看,该团伙从事故意伤害、聚众斗殴、贩毒设赌、组织妇女卖淫、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多种违法犯罪,涉及刑事案件可能高达数百起,种种迹象表明甚至涉及几起命案!”
  “在这个团伙中,以吴辰东为首领,层级分明,成员达数百人,形成五级金字塔形组织架构。其对内制定了明确的帮规,违者严惩,对外则以‘纱井新义安’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根据骨干人员划分势力范围,规定各自活动不得越界。”
  “他们不但为生病的团伙成员捐款,为团伙成员安排工作、雇请团伙成员实施犯罪、为被捕的团伙成员家属提供生活补助、向国家公务人员送礼行贿等,甚至还资助涉嫌犯罪的团伙成员跑路。”
  “尽管吴辰东为人相当低调,但随着帮派的膨胀,他们已经很难控制数百马仔的行为。用我们秘密抓捕到的一个涉案人员的话说,‘龙哥是讲究和为贵,一直在摆平各派的冲突,极力避免搞出人命,但手底下年轻的马仔越来越多,他根本没办法控制’……”
  真应了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毫无疑问,这个团伙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了。这两年纱井频发的枪案和命案,是在不断挑战公安机关和社会的容忍度,不打掉他们,不使其灭亡,天理何在?
  想到这个团伙人员众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参股经营十多家公司、酒店和娱乐场所,拥有多处房产和一批高级轿车,韩博沉吟道:“要么不打,打就要一网打尽,将其连根拔起。”
  “上级就是要求的,我们也是这么考虑的。”
  “办案力量够不够?”
  “不够,可以说严重不足。”
  “王局知不知道?”
  “汇报过,而且不止一次,虽然问题没解决,不过王局也有王局的难处。市局要求搞大刑侦,要求我们刑侦局往兄弟单位派驻警力合署办公,刚组建的五大队只剩下一个特情中队留守,实在抽不出更多人。”
  “现在有多少?”
  “27人,连在我在内,但经费和车辆还是保证的。”
  打黑力量不够,刑侦局又抽不出更多民警加强办案力量,不能说市局的决策不合理,而是公安工作尤其刑侦工作具有特殊性,遇到这样的案件必须“多警种协作”、“大兵团”作战。
  韩博权衡了一番,回头道:“我再向王局汇报汇报,看能不能再抽调点人手。这样的涉黑案件,前期太重要了,只有掌握足够证据才能收网。”
  “就是取证困难,许多受害人不敢报案,找到他们都不敢开口,我们呢又担心打草惊蛇,不敢轻易询问。”
  “我们没收网,几个主犯没落网,他们当然不敢说,所以我建议专业队先收集能收集的证据,搞清该团伙的组织架构,列出一份团伙成员名单,最好能搞清每一个团伙成员的身份证信息,同时尽一切可能寻找受害人,为避免打草惊蛇,暂时不要接触,只是找到他们,等收网之后再联系他们,让他们第一时间检举揭发。”
  “等打消他们的顾虑之后再询问?”
  “嗯,我认为这样比较稳妥。”
  “好的,今晚正好开碰头会,我和同志们研究一下,尽快调整侦查部署。”
  身边这位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曾担任过重案大队长,本来就是深正人,对深正非常熟悉,韩博不认为亲自指挥会比他更合适。
  想了想,轻描淡写地说:“卢大,我初来乍到,没三五个月进入不了状态,现阶段我只能给你们提供一点后勤支持。晚上的碰头会我就不参加了,刚才的建议也仅供参考,你是打黑专业队的负责人,接下来该如何侦查还是要由你决断。”
  一见面就提出一起来看“现场”,到了“现场”又表这样的态。
  卢锦辉倍感意外,不过觉得这样也好,最怕的就是外行指挥内行,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突然发现前面路口聚满人。
  驶近一看,原来是一辆出租车不愿意继续往前走,乘客不答应,在路边发生争执,引得许多行人围观。
  “里面的出租车是给‘纱井新义安’交过保护费的,外面的出租车不敢进去。”卢锦辉探头看一眼,摇上车窗低声解释道。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由此可见盘踞在纱井一带的黑恶势力有多么猖狂。
  坐在车里在纱井的大街小巷转了一圈,遇到好几个游手好闲一看就不是好人的社会青年,在回局里的路上,韩博凝重地说:“缺多少人手我会想方设法帮你们争取,侦办这样的案件技侦、经侦应该参与,会尽快满足办案需求,但动作一定要快,不能让这颗毒瘤再危害社会。”
  “谢谢韩局支持,还有一件事,我们在摸底中发现,一些街道干部甚至领导干部……”
  这里是深正,街道的领导干部级别也不低,何况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更高级别的干部牵扯进去了。
  韩博岂能不明白他的顾虑,冷冷地说:“你们该怎么查就怎么查,涉及到哪些干部,提前说一声,我会帮你们向上级汇报。”
  等的就是这句话,卢锦辉不无激动地说:“是!”
  正聊着,他放在储物格里的对讲机突然响了,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通话声,已经离开纱井近十公里,不要再担心身份暴露,拿出来听了一会儿,原来离二人不算远的一个小区发生一起命案!
  现发命案不管在哪个城市都要第一时间组织侦破,刑侦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韩博毫不犹豫摁下通话键:“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我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韩博,我离案发小区不远,正在去现场的路上,请通知已赶到的同志保护好现场。”
  “指挥中心收到,指挥中心收到。”
  “送我过去,”韩博回头看了一眼卢锦辉,掏出手机又给局里打起电话:“王局,我韩博,刚从电台里听到发生一起命案,我正在往现场赶。”
  “我也是刚接到汇报,你离现场远不远?”
  “不远,大概十分钟车程。”韩博低头看看车载导航。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58起命案,破获53起,还有5起没破,跟兄弟市局相比这个命案破获率实在算不上高,王东正为又发生一起命案头疼,不假思索地说:“发生命案就要启动命案侦破机制,一切都要为命案侦破让路,既然你离现场不远,我就不过去了,你辛苦一下,组织指挥各单位把握战机,快侦快破!”


第819章 不像财杀
  11点27分,韩博赶到南侨新村。
  安宝分局刑警大队的人正在路上,安宝分局新湖派出所的人已经到了,两辆警车停在小区大门口,一个民警和两个辅警同小区保安站在门口。
  卢锦辉摇下车窗出示证件,一直把车开到发生命案的3号楼下,只见门洞前已拉上警戒线,一个民警和几个辅警把围观的小区居民拦在警戒线外面,一个民警守在门洞口盘问进出的居民。
  “报告卢大,我们正在保护现场,维持秩序。”
  “韩局,这位是新湖派出所副所长田庆冬同志,这位是新湖派出所案件侦查队队长孙云龙同志。”自己负责的案件都忙不过来,卢锦辉不想自找麻烦,立即把迎上来的派出所同志介绍给韩博。
  原来这就是刚上任的刑侦局副局长,未免太年轻了!
  田庆冬愣了一下,急忙立正敬礼:“报告韩局,我们一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就赶到小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并组织案件侦查队民警走访询问……”
  “卢大,你先回去吧。”
  黄金二十四小时,必须争分夺秒,韩博没时间听他按部就班汇报,回头看看卢锦辉胳膊,一边聊起警戒线往门洞走去,一边问:“死亡几人?”
  “死亡一人,死者是一个25岁的女性,胸部多处锐器伤,客厅里有扭打痕迹,可以确定为他杀。”
  “现场在几楼?”韩博看了一眼门洞外的可视对讲门禁,又抬头看看门洞上的摄像头,这才走到电梯前。
  “现场在12楼,两梯三户,死者住在中间套。”田庆冬连忙伸手摁电梯按钮。
  “大概死亡时间?”
  这个问题把田庆冬问住了,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派出所刑警孙云龙连忙道:“报告韩局,我站在门口看了一眼,死者尸体轻度腐败,地上血迹已经干了,死亡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谁发现的,谁报警的?”
  “住2号楼的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发现的,这个小区的业主跟物业公司关系紧张,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老教授是业主们推选出来的代表,正在动员小区业主团结起来把现在的物业公司换掉,半小时前去12…02敲门,想说服12…02的业主支持,结果门没敲开,却闻到一阵恶臭。”
  电梯门开了,两个民警出现在眼前。
  一个捂住鼻子,一个站在共用阳台的窗户边透气,空气中果然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尸臭。
  右手边一道防火门,正开着通风,再往里走应该是这个单元这层楼的三户人家,韩博没急着进去,飞快环顾四周,想知道这一层有没摄像头。
  两个本应该守在12…20室门口的部下居然跑外面来透气,命案现场不要保护了,田庆冬和孙云龙则气得咬牙切齿,狠瞪了他们一眼,不好当场发作。
  尸臭不是一两点难闻,更重要的是这一层只有三户,死者的左右邻居他们肯定敲过门,如果12…01和12…03有人,他们应该不会跑这儿来。
  韩博没批评他们的意思,径直走到虚开着的12…02室防盗门前,低头看看锁,“田所,老教授上来是门是开着的还是锁着的?”
  “锁着的,如果开着,左右两家早发现了,臭味也早散发出来了。”
  防盗门密封性能不错,门的阴角里嵌有一圈胶条,能想象到在打开之前外面没这么臭,韩博沉吟道:“那位老教授是学医的吧?”
  “是,老教授退休前在医学院任教,他一到门口就闻出是尸臭,打电话物业来开门,物业不相信。老教授急了,直接拨打110,这门是我们的社区民警让物业打开的。”
  既没手套也没脚套,更没携带现场勘查所需的器材,韩博透过虚开的门缝观察起里面的情况,只见一具女尸侧躺在距防盗门不远处,胸前和地面上一摊已经干了的黑色血迹,墙上有溅上的血迹斑点,餐桌被撞倒一边,椅子倒在地上,显然生前反抗过。
  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