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都好吃,都好吃得不得了。”老牛叔嘴里嚼着东西,声音含糊地附和着。
这牛嚼牡丹的吃法,叶知秋也没指望他们父女俩能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微微一笑,将另外一份送到元妈跟前,“元妈,你也尝尝。”
元妈也推辞,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起筷子。两样各尝一口,表情微动,问道:“有名头吗?”
“有。”叶知秋指着甜品,“这是豆面松糕,另外一个是我就地取材做的,没固定的名字,就叫五味土豆饼吧!”
元妈不置可否,继续吃。
叶知秋满心希望她能指点一二,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下文,只好腆着脸问:“元妈,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元妈掀了掀眼皮,“还行。”
说话的工夫,那边的父女两个已经吃完了,舔着嘴唇,颇有些意犹未尽。老牛叔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给十文太少了,又摸出十个铜钱来,“成家侄女儿,收钱了。”
第023章 阿福的心思
更新时间2014…4…30 10:27:35 字数:2245
叶知秋从中取了四文,笑着道:“第一批客人给你们打一折,算我开业大酬宾了。”
老牛叔赶忙摆手,“那不行,这么卖你不亏本了?”
“请别人试吃还免费呢,收你们四个钱已经不少了。”叶知秋坚持不收,老牛叔争不过她,只好作罢。
元妈把自己那份吃完,默默地取出两枚铜板,放在桌上,又拿起针线继续做活儿。
叶知秋用了她的东西,自然不肯收她的钱,“元妈,你就不用给钱了。”
“你吃面我也要收钱的。”元妈淡淡地抛过来一句。
她都这么说了,叶知秋也不好再推辞。收了铜板,把盘筷拿到井边洗了,用开水煮过,分类放好。灭了火,将灶间收拾干净。
老牛叔坐了一会儿,感觉肚子里的食儿消化了些,跟叶知秋打了声招呼,便张罗着回小喇叭村。阿福不想走,“爹,你自个儿回去吧,我要留下跟知秋姐姐做买卖。”
“不行。”老牛叔早就看出她有这个苗头,想都不想就给她否决了,“你哪会做买卖?别在这儿给成家侄女儿裹乱。”
阿福不乐意地撅起嘴巴,“你咋知道我会裹乱?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买卖的,不会还不许学啊?”
“你学那干啥?”
“我要做买卖挣钱,养活自己。”
老牛叔急了,瞪起眼睛,“胡说,家里短你吃了还是少你穿了?咱老牛家有好几男丁,怎么也用不着你一个丫头出来挣钱。过了年眼瞅都十二了,再过几年就该许配人家成亲了,回家跟你娘和大嫂学学针线做做家事才是正经。在外面抛头露脸的,坏了名声,以后谁家还敢要你?”
阿福不屑地嗤了一声,“不要就不要,我还不想嫁哩。”
“哪有丫头大了不嫁人的?少给我说混话。你今天要是不回去,你娘一准儿叨叨个没完,不磨了嘴皮子才怪呢。”说着上前拽了她就走,“走,跟我回去。”
“我不回去。”阿福挣脱他的手,气呼呼地道,“爹你就是死脑筋,老古板,怨不得一辈子被我娘管着。丫头咋就不能抛头露脸了?知秋姐姐也是丫头,哪儿不比你和大哥小哥强了?我不管,我就要跟知秋姐姐做买卖。”
“你……”老牛叔气狠了,扬起手来,终究没舍得打下去。颓然地放下胳膊,蹲在地上抱头哀叹,“我老牛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人,到我这儿咋就出了你这么个难缠的丫头?作孽哟,我这是作了什么孽哟?”
阿福也不理会他,三步两步奔到叶知秋跟前,眼带急切地道:“知秋姐姐,你带上我吧。我帮你干活儿,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叶知秋还真挺喜欢阿福的,年纪小小就敢想敢做,也聪明机灵,是块做生意的好料子。只可惜她现在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实在没有带徒弟的余力。况且牛婶那个性子,万一阿福在她这里出点儿什么事,可不是轻易能摆平的。
可她也不忍心让阿福失望,权衡了半晌,才开了口,“阿福,时代不一样,人的观念不一样,我不好断言你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我出来做买卖是迫于无奈,家里没有挑大梁的人,那一老一小都指望我养活呢。我这也是权宜之计,没打算一直做下去。做买卖不是我的强项,你跟着我未必能学到什么。这样,你先跟老牛叔回去……”
“知秋姐姐!”阿福听着不对,有点儿急了。
“阿福,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叶知秋止住她的话茬,愈发语重心长,“你现在还是个孩子,难免会心血来潮,一时兴起。你先跟老牛叔回去,好好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想做买卖。如果你确定将来不会后悔,那你可以再来找我。不过有一个条件,你要先说服你的家人,只有他们同意了,我才敢带你。你这么聪明,应该明白我什么意思吧?”
阿福别的没听进去,最后几句倒是听得真真的,面露喜色,“我这就回去跟我娘说,只要她同意,就没人敢说个‘不’字儿了。”
叶知秋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头,“行,那我等你胜利的好消息!”
“爹,你别蹲着了,赶紧走吧。”阿福招呼了老牛叔一声,迈开小大步径直出门而去。
老牛叔这会儿也缓过味儿来了,脸带歉意地道:“成家侄女儿,我说抛头露脸会坏了名声的话,就是想劝阿福收了心思,没旁的意思,你别多心啊。虎头家啥样咱村里人都知道,你也怪不容易的……”
叶知秋笑了起来,“老牛叔,你不用解释,我都明白,不会多心的。”
“不多心就好。”老牛叔松了口气,“那我走了,你啥时候回村,找熟人知会我一声,我来接你。”
“好。”叶知秋笑着应了,目送他们父女两个上了牛车,拐过巷口不见了,才转身回来了。
刚才只顾着招待首批客人,自己的五脏庙却忘祭了。一闲下来,肚子就开始抗议了。她给元妈放下两个铜板,去灶间做了一碗葱油面吃下去。稍作休息,便去收拾烤炉。将堆在那里的柴火移开,清除灰垢,扫掉蜘蛛网,再点火试灶。发现里面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外面泥层剥落的地方有点儿漏烟。到院子里挖了一筐土,掺上灶灰和成泥,简单地修补了一下。
做完这些,她跟元妈打了声招呼便上街去买调料和佐材。
离开夜市还有好几个时辰,街面上的商铺就都忙活起来了,挂灯笼的,打幌子的,占位支棚子的,吵吵嚷嚷,好不热闹。叶知秋一路走一路货比三家,在粮油店打了两壶油,买了半袋糯米和红豆;到酱铺买了各色调味料,路过酒肆,又买了二两黄酒。到菜市买了几样干菜,又到鱼肉市买了鸡肉和猪肉。
看到街边卖瓦罐灶的,她问了价钱,感觉不贵,于是买了一个。所谓瓦罐灶,就是一个瓦罐状的小型移动灶,跟老式火锅差不多,下面可以烧炭。她给灶配了锅,又买了二斤木炭。感觉自己快拿不动了,折回面馆放下。第二趟出去,又添了些食材和碗碟,一沓牛皮纸,一把竹签。东西基本置办齐了,她便洗菜泡米,裁纸糊袋,脚不沾地地准备起来……
第024章 意外之财
更新时间2014…5…1 10:20:17 字数:2326
酉时一到,府衙的人便抬着巨大的彩灯开始游街。灯上写有“开市大吉”和“府民同乐”的字样,是知府亲笔所书。从府衙门口到主街,一路鸣锣,再到副街和比较知名的胡同巷子。所到之处,各大商铺纷纷点燃爆竹,高门大户则撒彩放灯。
由商户们推举出来的代表,站在观月台上高呼一声“开市”,冬元节夜市便正式拉开了帷幕。人们纷纷涌到街上来,夫妻同游的,有兄弟、姐妹、婆媳、姑嫂结伴的,也有拖儿带女举家出动的。就连那些养在深闺的闺秀也不甘寂寞,在家人的陪伴下出了绣楼。毕竟云英未嫁,不敢太过张扬,或蒙了面纱,或坐在马车上远观。
小商小贩们热情地招呼着,杂耍卖艺的表演格外起劲,街面早已被人流和灯火淹没。此情此景,正应了那两句古诗,“龙津观夜市,灯火亦惶惶。”
叶知秋帮元妈挂好灯笼,在面馆门口支起桌子,摆了几样方便易食的小吃。她不擅长吆喝,就跟旁边的胭脂铺借了纸笔,写了一个简易的招牌,标明品名和价钱,贴在门边儿的脸子墙上。
瓦罐灶升了火,锅里蒸着土豆糯米盒,散发出一股香甜的味道。不多时,便有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被吸引过来,“娘,我要吃这个。”她指着豆面松糕,撒娇地晃着母亲的胳膊。
妇人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衣着朴素,脸色黯淡,眉心若有若无地皱着,模样看起来有些愁苦。她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叶知秋,“这怎么卖的?”
“两文钱一个。”叶知秋笑着报了价。
妇人大概觉得贵,面露犹豫之色,终究抵不住女儿恳求和期待的眼神,“那就给拿一个吧。”
“好的,稍等。”叶知秋取了牛皮纸袋,夹了一个豆面松糕装进去,配上竹签,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想是不知道竹签的用途,就着袋子尝了尝,感觉黏黏软软,说不出的香甜,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妇人见她吃得欢喜,脸上掠过一丝浅浅的笑意,掏出荷包来,捏着里面寥寥无几的铜钱,又迟疑了,“我给你三文钱,你能卖我两个吗?”她跟叶知秋打着商量,有些羞涩地解释道,“家里面还有个大的,帮着照看得病的婆婆,没跟出来……”
“行啊。”叶知秋爽快地应了,头一天生意,她也没奢望能赚大钱,图的就是拉个回头客。况且这母女二人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没必要计较那一文钱。另外取了个牛皮纸袋,装了一块松糕递给她,“你拿好。”
“哎。”妇人接了纸袋,递过三个铜板,对她感激一笑,“谢谢你了!”
叶知秋笑眯眯地摆了摆手,“别客气,慢走啊,吃好再来!”
妇人点了点头,拉着女儿转身走了。
叶知秋握了握手中的三文钱,这第一笔收入虽说少了点儿,不过也算正式开张了。她微微一笑,收好铜钱,回头望了一眼,店里没有客人,元妈正坐在桌前纳着鞋底子,神情平静而专注,还有那么一点儿……寂寞。
她特地留意了,今天到面馆来吃面的人总共不超过十个,而且多半都是外地口音的人。本地人很少过来,就连附近铺子的伙计,都到街对面王绣花的家面馆去吃面。按理来说,元妈的厨艺那么好,生意不至于这么冷清才对啊!
许是感觉到了她的注视,元妈抬头扫了她一眼,在烛光的映衬下,眼神比白天更加乌沌阴恻,让人后背冷飕飕的。她赶忙回过头来,心有余悸地吐了吐舌头。这个元妈实在喜怒难测,面馆没生意,恐怕也跟她这诡异阴森的气场有关。
第二拨上门的客人是一对年轻夫妇,想是新婚燕尔,对视的时候眉眼之间都流淌着浓情蜜意。妻子年纪跟叶知秋差不多,生得清秀可人。听她和丈夫的对话,似乎晚饭跟婆婆一起,没敢多吃,逛街走到这里肚子饿了。先买了两个土豆糯米盒,尝过之后,意犹未尽,又折回来,每样各买了一点儿。
第三个客人是个年轻的书生,本是来吃面的,看见叶知秋的小吃又改了主意,买了一份儿五味土豆饼和两块豆面松糕。叶知秋截了元妈的和,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再有客人来,就顺便推荐他们进去吃面。
夜市的人流车马有增无减,一直持续到三更时分,人们吃饱玩累,才渐渐散去。商贩们也都先后撤了棚子和摊位,出城的出城,回家的回家。
叶知秋见这条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便开始收拾摊子。今天晚上一共卖了二十多单,还给元妈揽了两单,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坏。大体估算一下,除去本钱,净赚差不多三百个铜钱。给元妈两成,还剩下二百四十文。第一天能有这个赚头,已经算不错了。
不过照这样下去,情况可不太妙。买完食材和配料,她手里只剩下二两银子了。接下来的十四天,她每天要赚差不多六百个铜钱,才能把欠那个混蛋的银子还清。除此之外,她和爷爷、虎头的生活费,还有来年种地的本钱,都要一次性赚够才行。也就是说,她每天要做将近一百单生意,才有可能。光靠摆摊零售是不行的,要想办法搞批发!
正想得入神,突然听见有人喊她。循声抬头,就见摊位前站着一个小厮打扮的人,她赶忙笑着招呼,“请问你要买什么?”
小厮打量着桌上和锅里的吃食,皱了皱眉头,“就这些吗?”
“做好的只有这些了,不够的话我可以再做。材料都是现成的,很快就能好……”
“不用了。”小厮截断叶知秋的话头,手指一扫,“把这些都给我包起来吧!”
叶知秋笑着答应了,用牛皮纸袋分类装好,心算了一下,“一共六十二文,你给六十文就好。”
小厮招了招手,一个年纪更小的小厮便快步上前,将纸袋接过去放进胳膊上挎着的食篮。里面已经装了不少东西,都是小吃,各式各样,码了好几层。看这架势,应该是哪家的下人奉命出来采购的。
“不用找了。”小厮从袖袋里摸出一块碎银子,“咚”地一声扔在桌子上,便带了小小厮直奔下一个食品摊位去了。
叶知秋拿起银子掂了掂,约莫有二钱。没想到临收摊,还发了一笔意外之财。这让她心情大好,手脚麻利地收了摊。回到店里,元妈正好缝完最后一针……
第025章 夜半来客
更新时间2014…5…2 10:14:22 字数:2250
熟练地收了线头,将两只针脚细密的鞋底合在一处,用麻绳绑好了,放进针线笸箩。站起来扑打了一下身上的绒毛,便转身向后院走去。
叶知秋赶忙喊她,“元妈。”
元妈应声顿住步子,回头扫来,“怎么?”
“我今天赚了差不多五百文,一会儿我再具体算算。”叶知秋跟她汇报了账目,又征询道,“元妈,你那两成是一天一算,还是最后一起算?”
元妈转头,迈步,“随便。”声音同帘子一同落下。
“行,那就最后一天一起算吧。”叶知秋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