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牌农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牌农女-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神的工夫,就听鼓声大作,宣示第二轮考验正式开始……
    ——L

☆、第436章 文试与武试

所有人都停止了说笑,正坐以待。
    鼓声越来越密集,最后以一声响亮绵长的鼓点终结。鼓声一歇,守在下方平地上的御林军便转身上前,将覆盖其上的红绸拖曳掀开。
    红绸舞动之中,一座硕大的莲花台呈现在众人面前。十八个金灿灿的花瓣错落有致,分里外三层排布,莲心正中有一个圆环,里面写着一个苍劲有力的“佛”字。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十八个身着黄色佛衣的武僧,分别占据了十八个莲花花瓣的尖端,或单腿站立,或支头斜卧,或盘坐诵佛,形态各异,每一个都如雕塑一般,纹风不动。
    莎娜看得眼睛都直了,“哇,好厉害啊。叶姐姐,他们一直躲在红绸下面吗?”
    叶知秋摇头,“不是,如果他们一直躲在下面,我们就能从红绸突起的形状瞧出人形来。我猜测,他们应该是在揭开红绸的时候才出来的。”
    “是吗?”莎娜不太相信的样子,“那我刚刚怎么没有看见他们呢?”
    “我想那莲花台应该是设了机关的,他们从那机关里出来,又有红绸遮挡,我们在这里自然是看不见的。”凤玥接起话茬道。
    莎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反正她是来看热闹的,其中的门道能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算了。
    说话间,全德手持黄绢,来到莲台之前,宣读凤帝亲笔书写的第二轮考验的宗旨以及规则,“……佛祖普度众生,君王体恤百姓,为君之道与佛道大有相通之处。
    是以朕特命普度寺住持能了大师代朕出题。考验众皇子之能,择其优者立为储君,领天命,顺民意,统治华楚江山。造福黎民社稷……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此次考验将分以文武。文中既有武,武中亦有文。文治武功;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者可选‘文试’,亦可选‘武试’。文试与武试各有九关,每过一关得一分。九关全数通过嘉奖一分,共计十分。
    参考者所取点与另外两次考验所得分数相加,最终将以总点数进行评判……”
    接下来又有洋洋洒洒上千字,大体意思是鼓励皇子们尽己所能,扬长避短。展现天家子弟应有的风姿和仪态之类。
    长篇累牍完了,伴着一声响锣,全德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开——考——”
    话音一落,只听得一阵“咔咔”的响动,莲心台圆环以内的部分缓缓下沉。再升起来的时候,那莲台上便多了一个人——大皇子凤祈。
    一身绛紫色交领大袖长袍,领口、袖口以及下摆用黑色掺了银丝的锦线绣了松鹤祥纹。腰间束了一条白玉宽带,华贵儒雅。
    看他这身装扮,便知道他选的是“文试”了。
    众人都很想知道这所谓的“文试”是怎样的考法。各个屏息凝神,张大了眼睛盯着莲台。
    凤祈在场中转了一圈,将十八罗汉一一看过,方指着其中一个,说了声“请”。
    那位武僧端坐不动,嘴唇翕动。用全场都能听到的声音嗡嗡念道:“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凤祈听完沉吟片刻,便双手合十,躬身道谢:“师傅教诲,弟子领教了。
    为君之道,首当用心。身在朝堂,心系黎民,方能施仁政,兴明举,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听了这话,坐在凤帝身侧的能了大师声如洪钟地念了句“阿弥陀佛”,那武僧便直身立起,双手合十,与所栖身的莲花花瓣一同没入地面之下。
    十八瓣莲花变成了十七瓣,十八罗汉也变成了十七位。也就是说,大皇子过了第一关。
    甭管懂了没懂,两边看台的人都鼓掌叫好。
    凤祈在那武僧并花瓣消失的地方站定,一番打量,又指了另一名武僧,“这位师傅,请了。”
    那武僧本是面向他闭目侧卧的,听他说了“请”,呼地一下腾身而起,外袍脱落,露出里面雪白的中衣。再落回花瓣之上,变成背对。定睛看去,便发现这武僧的后背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无”字。
    不用说,这个“无”字便是考题了。
    大皇子依旧沉吟一番,再度双手合十,躬身揖礼:“弟子受教了。
    身为帝王,当担一国之任。若将这份责任视为负担,将愈行愈重,终有一日会被其压垮。
    真正的贤明之君,会将这份责任视为覆体之衣,以之为乐;视为肌肤经络,以之为常;溶于骨血,铭刻心脑之中,以之为魂。
    化有形为无形,化承受为享受。”
    能了大师又道了一声“阿弥陀佛”,那武僧便如前一位一样,随着花瓣没入地下。
    之后凤祈又接连解读了四位武僧给出的禅语,莲花花瓣接连“凋落”,现出一条从莲心台通向外面的通道。然而他却在第七关犯了一个错误,将“武”错选为“文”。
    知道此时,看台上人们才明白凤帝所说的“文中既有武”、“武中亦有文”是什么意思。
    原来并不是选了文试,便只有“文”,而是需要接受考验的人从十八罗汉之中选出九个担负“文题”的武僧。一旦选错,就必须接受武僧的挑战。
    打得过,可以继续选人过关,同时去掉一个无关选项;打不过,就到此为止了。
    凤祈武功虽然不弱,可毕竟年逾四十,又疏于习练,远非那武僧的对手,最终落败,以六分的战绩,从莲心台下场。
    凤玥看了半天没看明白,便跟叶知秋讨教,“我在这里瞧着,那些个僧人都是一般模样,这‘文’和‘武’要如何区分?”
    叶知秋也没看出端倪,只能用猜的,“文武的区别,应该到了场中才能发现。如果我们在上面把什么都看清楚了,随口喊出来,不就影响考验的结果了吗?
    想来在场中也是不容易区分的,否则大殿下就不会点错人了。”
    凤玥认为她说得有理,感叹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佩服大哥,能得到六分已经很不容易了。”
    “同为皇子,水平不相上下,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身为某位皇子的妻室,叶知秋态度很公正。
    这一会儿的工夫,莲花花瓣悉数没入地下,再度升起来的时候,上面的武僧全部变换了姿势。紧接着,三皇子凤占从莲心台现身。跟大皇子一样,也是长袍装扮,选的是“文试”。
    这位三皇子不似大皇子那般能言善辩,解题之时言语十分精炼,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十字之内。如此这般,一路闯到第七关,却碰到了跟大皇子一样的问题,点错了人。
    他不擅武功,直接选择放弃,同样以六分的战绩下场。
    莲花再现,轮到四皇子出场。让包括叶知秋在内的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他选的竟是“武试”。
    看着场上一身骑装打扮,仍旧笑得一脸云淡风轻的凤羿,叶知秋想起他掳走自己那日,被凤康唬得落荒而逃的样子,忍不住跟凤玥打听,“四殿下的武功比口才好吗?”
    “可能吧。”凤玥语气很不确定,“我从没见过四哥动武,不过他的武功想必不弱,要不然他就不会选武试了,不是吗?”
    叶知秋赞同她的说法,这不止关系到储君选拔,还关系到面子,只要不是傻子,皇子们一定会挑自己擅长有把握的试题,尽可能争取拿到一个更高的分数。
    由此可见,凤羿的武功底子应该是很不错的。
    因存了知己知彼的念头,对凤羿的表现便有些期待。往台上看去,但见他姿态翩然地转了一圈,看似随意地指了一位武僧,“这位师傅,请。”
    那武僧并没有像众人预想的那样,立时出招,而是傲慢地踢掉了一只鞋子,亮出光溜溜的脚板。
    看台上的众人不明所以,纷纷向身边的人询问,“什么意思?武试不是对打吗?”
    有脑子快的,马上反应过来,“四殿下选错人了,点了负责出文题的武僧。”
    叶知秋属于脑子快的那一拨人,大为惊诧。
    从前面两个皇子的反应推断,最里面一层花瓣上的“文”和“武”应该是最容易分辨的,越往后越难,所出的题目也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四皇子方方面面的能力绝不比大皇子和三皇子差,第一次又是关系到士气的关键一题,按理来说,不会犯错,也不该犯错才对。除非,他是故意的。
    可是为什么?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她一个,另一侧看台上,凤帝也露出了兴致盎然的神情。
    汤远修则十分不屑地哼了一声,“果然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凤羿并未留意看台这边,盯着那只脚板看了半晌,便微笑地问道:“这位师傅,你是想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吗?”
    那武僧只管翘着二郎腿,对他不答不理。
    凤羿只当他默认了,苦口婆心地劝说起来,“这位师傅,你我都是赤条条来到人世,我不会因为你光脚就瞧不起你,你又何必嫌我穿鞋呢?”
    ——L

☆、第437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了半天,那武僧也没有半点反应。
    凤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看来师傅是不相信我了。”
    说罢席地而坐,开始脱靴除袜。赤着两只白生如玉的脚板站起来,微笑地道:“如今你我都是光脚的,师傅应该相信我了吧?”
    看台上传来能了大师念佛的声音,“阿弥陀佛!”
    那武僧跃身立起,双手合十,与莲瓣一同没入地下,这是通过了。
    凤帝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只是旁观,朗声地道:“老四,你来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凤羿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回道:“禀父皇,儿臣以为,那位师傅想告诉儿臣的是,一国之内,并非都是恭顺良民,总会有一部分桀骜叛逆之辈。
    对待这些人,不能一味施以武力。应使用一切和平方式,尽量予以招抚,武力乃是最后的手段。”
    凤帝不作评判,转头看向能了大师,“大师以为如何?”
    “四皇子慧根独具,又怀有一颗仁慈宽厚之心,实乃治国良才,阿弥陀佛。”能了大师给了不低的评价。
    凤羿合掌躬身,“大师过誉了。”
    “老四,你继续吧。”凤帝抬手吩咐。
    没能得到亲爹的赞誉,凤羿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自信,就近点了另一位武僧,“这位师傅,劳烦你了。”
    这次点到的实实在在是位“武”僧,随着他话音立刻,人影一晃,已经扑到了近前。
    凤羿自是早有防备。身体后撤,以掌对拳,硬碰硬地接下一招。
    之后两人越打越快,以叶知秋的眼力,只能看到两道辗转腾挪的身影。数不清拆了多少招。只见乍合倏分,那武僧退回花瓣之上,双手合十,缓缓没入地下。
    再看凤羿,脸不红气不喘,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甭管看门道的。还是看热闹的,都鼓掌叫起好来。
    凤羿抱拳致意,而后又接连指了最里层的四名僧人,有文有武,无一例外。全部过关。
    直到这时,看台上的绝大部分人才瞧出了端倪:这位四皇子选的不是文试,也不是武试,他是打算将场上的十八罗汉全部击败。
    只要所有的僧人都下场了,怎么走都能通关,十分便稳稳当当地拿到手了。
    这是一个笨法子,然四皇子怎么看都与“笨”字沾不上边,只能让人感觉到“自信”和“野心”。
    除了这两样。叶知秋还察觉到了“算计”。
    他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十分,他是在挖坑。要埋的。自然是他身后那一串兄弟,而且是像凤康和十一这样文武兼备的兄弟。
    一旦中了他的激将之计,就要连过十八关,承受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过关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倍。只要一关过不去,最多只能拿到八分。甚至连一分都拿不到。
    若无视他的激将,就等于承认文或武其中一项输给了他。即便拿到十分。也会在朝臣和百姓心中留下“这位皇子不如四皇子优秀”的印象,进而失去对“这位皇子”的拥护之心。
    换言之。无论有没有人接他这茬,他都是赢家。
    当真是好算计!
    凤玥虽然看懂了凤羿采取的通关模式,却没有看穿他的险恶用心,忍不住替他担忧,“这样一来,四哥岂不是要对付十八位武僧?他能行吗?”
    “十八罗汉真正厉害的地方是组阵,单个摘出来武功不见得有多高。他们的年纪顶多不过二十岁,而你四哥练武已经超过三十年了,打败其中的九个想必不在话下。
    另外九个,只要动动嘴皮子就成了。”
    叶知秋嘴上如是说着,心中暗暗冷笑,只怕能了大师出现的那日,这十八位武僧底细就被有心之人调查清楚了。
    从四皇子刚才应战的架势来看,不单单是摸透了他们的武功路数,还不止一遍地演练过。正因为如此,他才信心爆棚,打算一挑十八。
    那莲花台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的三层花瓣,出口却是设在台座正对看台这一面的,且位于最外层的两片花瓣之间。
    也就是说,无论路线如何曲折,到最后,只有击败位于这两片花瓣上的武僧之一,收起其中一片花瓣,才能顺利走出莲台,成功通关。
    凤帝所写的考验规则描述得十分简略,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想来皇子们手里定然有一份细则条款。
    那条款上应该更详尽更准确地说明了,九关是指通向出口的每一条正确路线上有九关,并不是说负责文题或者武题的僧人只有九个。
    每一场考验,设定的路线都不相同,正确路线至少有一条,也有可能出现两条或三条,干扰人数也会随之增减。
    甭管正确路线,还是错误路线,每一条路线上负责同一类题型的僧人都不会超过九个。所点僧人连成一线才算分数,这就限制了胡乱点人增加分数的弊端。
    比如某位皇子选了文试,那么十八罗汉里面至少有九人负责文题。这位皇子一共答对了七道文题,只有五个僧人能连成一线,那么他只能得五分,多出的两个作废。
    四皇子正是钻了这规则的空子,决定从里到外将十八位僧人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