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推倒了之好。
博物馆式的保护也称作冻结保存,是指将地段的建筑进行复原与修复之后,将从前的生活场景也一起保存起来,作为供人参观、学习和观光旅游的重要设施。
威廉斯堡是美国独立前的英国殖民政权中心,20世纪初经过全面的整修复原后,现已把整个旧城的历史地段划为保护区,作为生动的美国历史博物馆。旧城的整个地段不大,保持着原有的街道形式与建筑风格,城郊也仍保留着那个世纪的风车磨坊、麦仓等以供参观。
拼贴式保护是针对有价值的古建或民居分布比较零散的城市而言的,其中可迁建的建筑可以按照环境的要求择地集中至一处,新建一个〃历史地段〃,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改造的地段和历史建筑,包括保存良好的民居,与其被建设的浪潮所吞没或勉强、生硬地与新的建筑、环境凑在一起,倒不如易地重建。
日本从1966年起不断将〃明治维新〃中兴建的一些洋式建筑由各地迁建到名古屋犬山附近,统称〃明治村〃。而瑞士则将国内各处有代表性的古代民居集中迁到巴林拜尔,成为一个大型实物博览区。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年代较古的大多是单体,有些群体也往往是后世所添,不能代表原貌。中国建筑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空间的序列,所谓〃成龙配套,以群体取胜〃,不但是皇室建筑、古都城的建筑群如此安排,在民居建筑中亦是如此。
所以,对于一些保存较好却又零散分布的民居建筑,可采取搬迁拼凑至一处的方法,按当地民居传统的组织体系安排至一处,即可以避免因城市的更新而消失或孤立于现代建筑群之中,又可以聚集一处而成气候,对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整治也相对容易了。
七八十年代江西景德镇将一些分散在山村中不易保护的明代祠堂、住宅、瓷业作坊和瓷窑集中迁往一处新址,规划成古代瓷窑作坊区,以便于集中保护,又便于集中观赏,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许多矛盾。甘肃省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也是将一些民居中可利用的部分搬迁到山西会馆,形成一处传统的建筑群。
第四节 让记忆为城市增值
城市就象一个记算机,愚蠢的计算机总在不断的清零,聪明的计算机存储信息,利用信息。
90年代,杭州市在旧城改造中,发现了南宋太庙遗址,范围很大,当时杭州市领导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把太庙遗址保护了下来,原计划在这里建造的商品房,改建到别的地方。为保护这个遗址,杭州市要付出将近一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能作出这样决策是有远见的。杭州市政府成立了一个〃杭州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了国内许多专家,为杭州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出谋划策。我想专家们除了保护的意见外,还应再提出一些开发的建议,让城市的记忆为城市增值。
一、都江堰:付出必须的成本
2001年秋天,我在张家界做旅游考察的时候看到,原来贺龙公园周围的商铺上都圈上了大大的〃拆〃字。为了保卫世遗资格,张家界动真格的了。
2000年岁末,我国4个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有27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名列世界第四。
新增选的4处世界遗产是:洛阳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安徽西递、宏村古村落。
这些名胜古迹获得世界遗产资格都经过抢救性保护,都为了保护而付出了拆除有碍古迹商业建筑的重大成本。都江堰市就拆掉了价值两亿多元的建筑。
专家给都江堰市领导提建议的时候,也有人说,上亿元的商业建筑是发展旅游业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为什么说拆就拆?但是,不拆就破坏了都江堰作为遗产的完整性,没有资格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拆过之后,没想到游客都说好,而且旅游业反而更加兴旺。
北京的颐和园、天坛陆续拆除了景区内1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性建筑,开始恢复古迹的历史面貌和环境。
人们的保护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为了城市的增值,付出必须的成本。
二、北京:加大对〃记忆力〃的投入
申奥成功不久,北京城市规划专家和政协委员呼吁,整体保护环绕紫禁城的北京皇城地区,并将这一地区向联合国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的明清古城共有四重,中心是紫禁城,向外是皇城,然后是内城及外城。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紫禁城,内城与外城的城墙已在五、六十年代被拆除建成城市环路。
文物古迹是古城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保护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内容,王瑞珠先生将国外文物古迹的使用方式概括为以下五种:
1、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这是使用文物的第一种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国外的绝大多数的宗教建筑以及一部分行 而红墙黄瓦的皇城,位于北京古城中央,东起东皇城根,西至西皇城根,南至天安门红墙一线,北至今平安大街。皇城占地约6.8平方公里,平面如乒乓球拍,西南缺一小角,呈不规则的方形。皇城内除紫禁城外,还包括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如中南海、太庙、社稷坛、景山、大高玄殿等。
文物学家罗哲文说,皇城作为北京古城的核心,仍然保存了壮丽有序的古建筑群和古街巷、古民居等活的历史,它们理应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精华得以留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郑孝燮提出,北京皇城与紫禁城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只把故宫等标志性的建筑保护下来,而作为其外延的部分得不到保护,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将名不符实。
据报道,1998年至1999年,北京市共对正阳门箭楼、白塔寺等130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总投资达1.9亿元。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又启动〃3年文物建筑抢险、修缮计划〃,3年内共将投资3.3亿元,重点修缮98项文物保护单位。
三、余杭:路难走,再难也要走
淅江余杭准备在扎实的考古发掘基础上,复原良渚文化原始地形地貌及原始生态,将遗址公园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了解,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不简单。首先是考古工作滞后,缺乏主动性发掘,119个单个遗址的边界至今无法确定,《浙江省良渚遗址考古工作规划》尚未制订;其次是清理遗址范围内的环境难度很大,根据〃申报〃要求,和保护遗址无关的建筑物都要清除,这一工作不下大决心就无法推进。而在良渚遗址周边群山上,几十个采矿点将山体烙下了无数一毛不剩的〃疮疤〃,停矿之后的复绿工作任务艰巨。目前有关乡镇派出20余名植树经验丰富的农民上山,引种5000株泡桐、国外松等生长比较快的树种,另撒种了100公斤草籽。目前当地政府已和村民达成意向,将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农户上山种果树。
但是,良渚文化是世界了解浙江、浙江走向世界的一张〃王牌〃,有关人士坚定地表示:良渚遗址登录《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路难走,但再难也要走!
第五节 开发城市的记忆
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一定要以他的知识为社会所用,一个城市的记忆也要通过开发造福当代与后人。
一、域外经验:用好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是古城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保护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内容,王瑞珠先生将国外文物古迹的使用方式概括为以下五种:
1、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这是使用文物的第一种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国外的绝大多数的宗教建筑以及一部分行政建筑及部分王宫都属于这一类型。我国寺庙常常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悠久的历史和与之相关联的宗教传说典故使得它们比新建的同类建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对这类古迹或建筑来说,不仅它们的自身是历史的、传统的,其中的活动也是历史的传统的,性质也比较单纯。
2、作为博物馆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数量最多,也是公认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的使用方式,如巴黎的肯采宫博物馆、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和我国的故宫博物馆。
3、作为学校、图书馆或其他各种文化、行政机构的办公地。英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大学很多都是利用古建筑,我国也不乏此例,如长春市的长春地质学院就是以日本侵略东北时建筑的〃满州国〃行政办公建筑作为教学楼的,北京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也都是这种使用方式的实例。
4、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是近年越来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5、对保护等级较低的古迹点,还可做旅馆、餐馆、公园及城市小品使用,如德国法兰克福城中的麦芽糖作坊被改造成为渡假旅馆。
二、名城保护中的资金运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资金来源,在国家的财政预算中并没有设立固定专用经费。但是经营得好,就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1.搬迁企业的土地利用
景区内对景观有损害或有污染的工厂等,由政府提供必要的土地。如苏州市等城市从旧城中迁出了一些不符合名城保护要求的工厂,承德市将避暑山庄内不利于山庄保护的设施迁移出来。腾出来的土地就可以开展旅游服务利用土地的级差效益为名城保护事业服务。
2.改建项目划出专项费用
要求开发企业按照规划对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和维修,同时在其他地区的开发中给予补偿,在有条件的地段迁移一部分住户,降低人口密度,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开发商业价值。苏州桐芳巷的改造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基本达到了保持该地段的传统风貌、改善基础设施与环境质量、降低人口密度、就地平衡改造资金,一举多得。
3.从旅游收入中提取经费
按旅游收人的一定比例提取相应的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成为很多城市保护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如江南古镇周庄,1997年光门票收入一项就为古城带来超过1200万元的收入,镇政府决定将这一收人大部用于该镇的古建民居的保护与整治上,为古镇保护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
4.历史街区的房屋置换
上海市外滩公有房屋置换的实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外滩是旧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沿着黄浦江绵延1。2公里的23幢大楼中,有11幢原来是银行,其他多为海关、洋行、俱乐部、旅馆、报馆等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风格多样,并形成了江滨优美的天际线。
80年代以来,政府和外滩房屋的使用者都意识到外滩的优越区位可能带来的经济上的收益。新一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外滩地区规划为CBD(中心商务区),更是大大提高了外滩地区的土地价值,于是市政府于1994年11月成立上海外滩房屋置换有限公司,对外滩地区的房屋转让、出租和招商进行统一操作,目前已有12幢建筑被置换,出让出租。所得资金中,有相应的部分专门用于建筑的维修及保护。
5.争取国家专项补助
对名城保护中特别重要或意义重大的项目,可以争取国家财政给予临时性的资金补助。1997年底,国家计委、财政部开始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计划在5年中连续对我国国家名城中的重要历史街区保护给予资金的补助。每年总额度3000万元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历史街区的古建维护和基础设施改善两个方面。
由于国力所限,无论国家还是地方,财政给予的资金补助是极其有限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长期存在资金匾乏的问题。应把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经营城市的方式采取新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和利用方式。
抉择之十:培植城市的精神资产
巴西的库里奇巴被人们称为〃生态之都〃,市长杰米·雷勒还是在几十年前当建筑师时,就认识到城市不是建筑师设计的,而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于是,他为了实现〃为人民设计城市〃的抱负,开始努力去竞选市长并且成功地连任三届。在任职20年中,他不懈地致力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对城市生活的梦想首先存在于市民的头脑里。〃市长的责任是要将人们梦想产生的力量集中起来,他所能做的就是立刻行动,在长久的、连续的时间里作一个方方面面行动的好的协调者。
第一节 精神的储备决定城市竞争
一、上海:〃城市精神资源储备最充足的一个城市〃
〃上海轿车工业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上海是城市精神资源储备最充足的一个城市〃。长篇小说《汽车城》的作者殷慧芬说,上海是一个奇异的城市。开埠百年,它始终是中西方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就说轿车吧,它是中国最早拥有私人牌照轿车的城市,是最早出现出租车的城市。在30年代,上海就有了自己组装生产的德国奔驰汽车了。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上海培育了中国最早的市民阶层,上海它不贵族,不封建,相对中国其他城市而言,它更趋平民化,更崇尚秩序和法制、更开放。在50年代末,当长春一汽开始制造元首级的红旗牌轿车时,上海搞的却是层次较低的上海牌轿车,它填补了闭关时期公务车和出租业的用车空白。80年代末,当中国的轿车工业方兴未艾之际,上海轿车业最早一丝不苟地引进和实行了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并由此而趟出了一条国产化之路,进而在全国八大轿车工业基地中独领群雄,占据了全国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何理解和赞美上海的城市精神,我觉得轿车是一个比较好的象征。轿车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东西。国外的轿车工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因为它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普通家庭,它改变了人们对速度和距离的概念,进而改变了生活和文化的形态。在我国,轿车的内涵就比较复杂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承载了不同的政治概念,甚至一度成了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象征。因此在8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