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先在总督府的宿舍区就比较大,现在的别墅则大并且一次性就建有足够六个孩子居住的房间
宋彪倒不在乎是哪一种风格,他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设计,并且给军部直属工兵营下了一道铁命令,必须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完工
婚一周年之际,他就打算搬迁到房居住
结婚对宋彪这样的人来说,还真是没有任何压力既不用做房奴,也不用做卡奴,不用做车奴,作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舒萱小姐其实对物资上的要求很低,能住下两个人就行了,她自己都没有想过以后要生孩子之类的事,反倒是宋彪盘算的很仔细
就在宋彪忙于自己的婚事安排时,以及沉浸在这种即将组建家庭的快乐中时,清政府正在为的宣统皇帝登基而忙碌着,还要同时安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
在此之前,清政府刚刚批准了《宪法大纲》,明文规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统永远世袭”
宋彪抽时间看过《宪法大纲》,他只能说满清皇室是脱了裤子放屁,你们能守住大清国的统治,自然是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你们要是守不住,那还谈这些屁事做什么
说真话,宋彪从来就没有见过比这群人无知犯贱的
他都发展到这种水平了,满清皇室居然还在那里做白日梦,真以为他不敢造反是?满人也不想想,就他们手里那点可怜的兵力哪里够宋彪的东北军塞牙缝的?
话说,清政府手里还有所谓的兵力可言吗?
1908年7月2日,宣统帝溥仪比预期早了半年继位,定明年为宣统元年,醇亲王載沣成了万人之上的摄政王,随即就开始着手对付袁世凯
曾几何时,那样风光的袁世凯也有今日
袁世凯和宋彪两个人的路差别很大,同时手握重兵,前者屈服于朝廷,主动让出兵权,以求自保,后者则动不动就给清政府玩点狠招,摆出一副“你再逼我,我就造反”的架势,欺软怕硬的清政府果然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付袁世凯,满清权贵们下手极其凶狠,恨不得立刻杀之,对付宋彪……他们只能一拖再拖,先以不激怒宋彪为原则
在宋彪被赐封为一等安远敬毅公,赐正蟒方补、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封东阁大学士,留在东三省兼任东三省总督兼东北通商大臣之时,袁世凯心里是何等的痛苦
可惜,宋彪不能帮袁世凯
7月15日,載沣不顾军机大臣张之洞和直隶总督荫昌等人的劝说,执意命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在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后,宋彪秘密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劝说袁世凯不要回原籍,尽可能想办法去天津,秘密乘船到大连
宋彪承诺,只要袁世凯到了天津租界,他就能保护袁世凯到东三省避祸
袁世凯谢绝了宋彪的好意,执意遵从載沣的命令开缺回籍养老
袁世凯就这么走了,暂时从中国政治和军事的舞台上消失,在收到袁世凯回电的那一刻,宋彪也忍不住的回想起青木宣纯第一次将袁世凯手书带给他的那些旧事
袁世凯最初赠送的那一对黄金虎符还摆设在宋彪的书房里,作为一对装饰品静静的摆放在书架上,闪闪发光,送礼的人却已暗淡晦然
都说袁世凯精明能干,宋彪也这么觉得,可他还是觉得袁世凯毕竟是旧官僚出身,和曾国藩一样,都撕不下最后的那一张脸
其实这些人的心肠只要狠一点,别那么要脸,满清朝廷早就毁了
有人说袁世凯就是东北王宋彪的前车之鉴,满人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英明神武的摄政王載沣下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东三省总督宋彪,可宋彪满不在乎,别看他正在忙着自己的婚事,只要載沣有一丁点敢动手的意思,他立刻就能回过头打的爱觉罗断子绝孙
此事早已绝无悬念,就满人自己还以为胜负在五五之间,话说如今真有点清醒的大约也就是載沣、荫昌,还有政考察团中那些随团来访的满人,或许连他们也未必很清醒
袁世凯一走,张之洞在京师里也因为和載沣意见不合而沦为附庸,大清帝国的政局基本上就成了关内、关外由載沣、宋彪二人分割的局面
就在載沣着手批准各省筹办咨议局之时,宋彪继续加强东三省的中央集权,对于筹办咨议局之事,宋彪只当是載沣放了个屁
满清权贵此时对地方各省的军政事务早已丧失了控制权,设立咨议局分刮各地督抚之权,这当然是正合满清权贵们的心意,所以,严令各省兴办咨议局并不代表满人真想大改革,否则后面也不会搞出一个满人内阁,乘机将汉人大臣排除殆尽,自以为又能借着各地立宪派的运动大潮乘机夺回失去已久的朝政大权
真是扯淡的一群人,根本不懂得掂量自己的实力,还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时的美梦里,这样的人在老舍的《茶馆》里有着太多描述,动不动就那一句“乾隆爷的时候,他这可都是死罪,我祖爷爷那一辈份上……”
宋彪根本就没有在东三省搞咨议局的想法,他搞他的总督府和政局、调研局,并且乘着袁世凯的下台大肆从袁世凯的麾下大量邀请人才到东三省工作
宋彪推行他自己的政,根本不理财清政府的那一套,他在奉天政法学院的基础上开办东北政法大学,公开面向全国招考东三省各地乡镇长,考试合格之后,在东北政法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行政进修培训,课业结束考核,按成绩委派至各地出任乡镇长
东三省所有知府、知县,一概要轮换参加东北政法大学的行政进修班,课业合格才能继续回任原职,利用这一手,宋彪打算在两年之内将各地知府都淘汰一遍
1908年的7月之后的中国注定进入了一场的风暴,大清帝国在关内折腾着,載沣卯足劲想要追赶宋彪的步伐,加紧在各地催促督办政,开设学堂,置办工厂,办理银行,还要投入大量经费置办军,宋彪在关东折腾着,双方像是较着劲的各走一条路
第152章 蒙匪
前段时间心情太差,写的很烂,恳求大家理解和原谅,只有几百订阅,人也很难受,现在手里都是存稿,后面会争取写好一点,有些东西谈不上是注水,而是交代背景,想快点带过去到光复革命起义阶段
在宣统皇帝登基后不久,宋彪签署了的军令,正式批准了东北军的第四次扩编,开始从旅扩师,自封自设的成了东北军和东三省民防军总司令,从军座变成了总座,麾下军向着二十万规模的扩张,各地巡防部队和民兵总数要求达到30万人的规模。.)
当然,军总规模还是“号”四镇加本部两个步兵协、两个骑兵协、两个炮兵协,其他军则“第152章蒙匪号”民兵大队,和清政府在关内“号称”十六镇军加十六个混成协相比还是很少的规模
宋彪现在很有钱,东北军在1908年的军费完全够造两艘无畏舰
……
东北经济在这几年的飞增长看似很惊人,国民生产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货币流通总量、银行存贷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这些看似现代专业化的数据都是虚的,根本就不重要
东北政的各种理论似乎也很漂亮,其实,东北政就只有一个大目标——将东北含内蒙东部3亿亩耕地都种上庄稼,8亿亩牧地都养上牛马,每年再开采六千万吨煤矿工业税收优待,让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其他都是假的
东三省总督府和各机关都要围绕这个大目标运转,细节之处只是如何输送、分配、安置这些增关内百姓租借住房、生产工具、耕马铁犁、口粮良种,辅导生产等等,如何保证工业的全面
当然,东北在农牧业和矿业的发展肯定会达到一个极限,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宋彪也第152章蒙匪不在乎他现在就是要税收和财政总收入,要军费和经济底子打内战
要完成宋彪的大目标,东北就必须要解决遍及东北各地的土匪问题,对付土匪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好民兵武装土匪通常都是在地方极有人脉的力量,通过恐吓、亲戚、利益等关联在乡镇里颇有往来的密探,甚至在各屯子里都藏有武器,去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到了屯子里才变成土匪
有些屯子则是男女都是胡子,平时种地,闲时就成了土匪
所以,民兵打土匪是知根知底,一打一个准
在过去两年里,东三省军和各地巡防队、民兵队总计消灭和抓捕土匪四万余人基本肃清了奉天省和吉林省的土匪武装,剩下的土匪主要分散在大兴安岭地区,这些土匪又和蒙匪相互勾结,军一旦进入山区,他们就悄然撤离到蒙东地区,等军回撤之后再返回山区继续为非作歹
随着三省的清匪战日渐结束,宋彪开始着手清理蒙匪,特别是声势越来越大的蒙匪陶克陶胡、嘎达梅林、白音大赉、丹毕坚赞四股力量
清末之所以有蒙匪,关键的原因是开垦随着东三省各地兴办垦务局,直隶、山东的百姓涌入东三省开垦荒地,和蒙古牧民由此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起初牧民可以将牧区租给汉人种地收租,随着逐步的发展,包括大量牧民本身也不善于经营耕种,逐渐就丢失了牧地,成为无业游民,而多的牧民本身的牧地则大幅度缩减,汉蒙之争日夜激烈,最终导致了蒙匪的大量猖獗
蒙匪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时多时少,在东三省辖区的时候能有三四千人,退回草原就变成了几十人,利用草原和你游斗,突然进攻你的时候又在几天里就激增为上百人,让你猝不及防
所以,要对付蒙匪就必须先拉拢一些蒙古人当内应,不管是给钱,还是许诺其他各种好处,包括通过增韫等人的帮助,和蒙古地方王公取得联系,双方一起合作,互通情报,甚至是从蒙古内部大肆购买情报,安插眼线
在过去两年间,随着宋彪入主东三省,东三省开垦事务和蒙古本地人之间的冲突既有激化,也有淡化,一方面是宋彪大量设置军牧局、军垦局,直接在地方实施军管,控制土地,清政府根本不敢和他冲突,只能任由他如此决断,而他和蒙古王公、平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非常剧烈的;另一方面,宋彪和一部分蒙古王公、平民之间也有购地协议,缓解了部分冲突,并且大量聘用蒙古牧民在军牧局的工作,继续从事他们擅长的放牧工作,引入西方牧业管理知识,推广牧业、牧草和品种的羊、马、奶牛,创办肉类加工厂、奶粉厂、织呢厂,集中建设乡镇,改善了大部分牧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招收一部分蒙古人加入巡防队、民兵队
宋彪一直有对付蒙匪的计划,慢慢实施到今天确实也具备了全面清剿蒙匪的基础,可他并没有急于采取军事行动,而是通过一些关系联系了四大蒙匪,给他们写了信,基本是说“有问题可以和我反应,我也会想办法为你们解决问题”,也讲了很多和西方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说他还是要搞牧业,改善牧民的生活,适合耕种的土地肯定要勇于耕种,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也要坚决发展牧业
等了一段时间之后,四大蒙匪中的陶克陶胡主动给宋彪回信,很有英雄气概的要和宋彪在兴安盟军牧局会面,这样的请求让宋彪很有点意外,感觉这个人很有种,虽然这个人后来被迫投靠了俄国人,外立之后又作为开国将军的地位回到外蒙,宋彪还是决定和陶克陶胡见一面反正兴安盟军牧局是他的地盘
因为兴安盟的巡防支队有六千多名骑兵,配备了数十名精准射手和东北军从德国引入的最早型号的蔡司瞄准镜毛瑟步枪gew98狙击步枪的前身本章节由网友上传)在附近区域的威慑力极大,和蒙匪几次交战都牢牢占据上风击毙蒙匪的数量很多,宋彪就没有调动太多的兵力随行,只带了本部的一个警卫连和两个侦察连作为卫兵,亲自前往兴安盟去见陶克陶胡
在清代,兴安盟是一个特殊的辖区地带,长期归属盛京将军直接管辖同时在行政上归黑龙江省,清代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在行政划分上完全不同于共和国时期,不是南北划分,而是东西划分黑龙江省管东三省的西部,和内外蒙交界,吉林省管东北的中东部
宋彪主持东三省之后,将兴安盟的行政管辖权完全划归黑龙江省,并且修建了一条从齐齐哈尔到兴安盟,再经白城查干浩特到长春的铁路,在长远的规划中,齐齐哈尔到兴安盟的铁路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一直到阜州、赤峰,这条铁路线就是宋彪计划中的大兴安岭铁路将会联系着各个军垦局、军牧局,开发整个大兴安岭的林牧业
当然,兴安盟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远东矿业总公司很早就在这里根据传统矿点进行勘探,发现了两个大规模的银矿和一个中型金矿,以及规模庞大的铅锌矿、铜矿和丰富的煤铁资源
兴安盟本身具备极好的农林牧业条件,这里不仅有大规模的甜菜种植产业,也有大规模的牧业和林业,通过和兴安盟军垦局的合作远东财团在这里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建设城市,开设工厂,而铁路也在1908年4月份紧急修通,向外大规模的出口煤铁矿和木材,预计在1910年左右,这里将每年开采出四千吨的铜和过三十吨的白银,以及数量多的铅锌,这些都是军工业的重要基础,对东三省自然为关键
乘坐火车抵达兴安盟后,因为陶克陶胡还没有到,宋彪就乘着这个机会去附近的煤铁矿和铅锌银铜矿视察,此后也去了远东兴安盟粮食加工总厂视察,兴安盟粮食加工总厂是远东粮牧总公司的下属子企业,也是本地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通过和兴安盟军牧局联营合作的方式在本地开拓甜菜、大豆、玉米、土豆的深加工,用精加工之后的豆粨、菜叶等加工饲料,在本地也经营奶粉加工
在兴安盟视察了两天后,陶克陶胡才只身带着几十名部下进入兴安盟军牧局的辖区,在军牧局巡防支队的押送下,抵达军牧局机关部和宋彪见面
陶克陶胡一直被称作蒙古抗垦起义的领袖人物,这些年在蒙古民间的声望很高,这说明蒙古人整体都非常反感开垦,哪怕是宋彪这种以牧业为主体,并且大量聘用蒙古本地人的开垦方式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特别是在清代,蒙古还是很看不起汉人的,僧王瞧不上曾国藩就是典型事件
东三省目前的军牧局是比较多,在全三省总计有十四个,规模都比较大,和建设兵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