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读心经+弘一法师+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师读心经+弘一法师+着-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1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1 本章字数:880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李叔同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读书期间,李叔同文才超群,在沪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905年至1910年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学习钢琴。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曾创“春柳社”于东京,并曾主演茶花女。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是要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管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李叔同还曾加入过南社,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1942年,李叔同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自其门下。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3 本章字数:97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民国'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讲过非常多的大经大论,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也常讲般若经及其他大乘经典。净空法师对各种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洞悉空明,他说:“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此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净空法师在美国净宗学会上的演讲。文中净空法师从净土宗的修行立场告诉我们“般若经所说五蕴皆空的总纲领与念佛求生净土有重要关系”,并告诫我们:“我们现在虽然对于般若经论有相当理解,切莫自满,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自己的毛病习气能否断除,在日常生活中,财色名食睡,见色闻声,能否不动心,幻相现前,如有一丝毫爱恶之心,就不能出离三界。任何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超越轮回,唯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伏著烦恼,即可出离三界,伏比断容易。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采用这个法门,可知选此法门乃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顶尖人物的选择。修净土法门,不但自己能成就,而且还要劝有缘的同参道友,在一生中圆满完成佛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诺市净宗学会讲《心经》,为期一周。承张德声居士惠赐录音带七卷,恭听之后,摘要笔记,汇成斯篇,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美国净宗学会与大家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古大德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世尊一代传教,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最长,占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分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能为主。有些人误会,认为修净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阿弥陀经》中可以看出,世尊为宣扬这个法门,于诸大弟子中,特别拣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众中特选大智文殊大士为对象。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因此智为能度,对净宗说非常恰当。
    历代翻译《心经》共有十四种,常见的有七种,此次采取流通最广的玄奘大师翻译本。在中国,各家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可见其在整个佛教中其所占的地位。兹以时间关系,虽不能详细解说,但一定会把精要之处提出来向大家作一个简报。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4 本章字数:1008


    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个字;可分四个段落:一般若,二波罗蜜多,三心,四经。般若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话,意思是智慧。在翻经规别方面有五不翻:
    一为秘密,如咒语,皆音译;
    二为含多义,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如婆伽梵,此名相含多义;
    三为中国无,如阎浮提,树名,中国无此树;
    四为顺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为尊重,如般若。
    通常说般若有三种,第一为实相般若,真空之体,即真实的相状;第二为观照般若,乃实相之用;第三为文字般若,诠释言教,整个佛经皆属文字假若。
    般若的别名很多,如真性、实相、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佛说出如此众多名字指一件事,目的是不让我们执著名相,叫我们体会真实的意趣。《大智度论》上有一首偈: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此偈非常重要,说明佛为众生说经,建立许多名相术语的因由。通常“般若”译做智慧:智是照见,知俗谛;慧是拣别,照真谛。换言之,曾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总之,照了一切法不可得,通达一切法确实无有障碍,乃真智慧。
    罗蜜多——波罗译为彼岸,蜜多译为到。合之即彼岸到,若依中国的文法应为到彼岸。其意义如中国人的成语“到家了”很接近。如画画功夫纯熟,他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究竟圆满之义。般若波罗蜜多即“究竟圆满之智慧”,与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有差别。梵文之到彼岸,古人批注中说,把生死比做此岸,把涅槃比做彼岸,有般若圆满的智慧才能离开生死,证得大涅槃的彼岸。佛在经论中常提到,凡夫修行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其时间用劫算而非用年算。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曾经闻法修行,才能有今天的善根福德因缘,闻到世尊所说究竟圆满的大法。我们既有过去生中无量劫修行,何以还未成佛?因为佛说三大阿僧祇劫是由小乘初果须陀洹算起。过去生中虽有修行而未证初果,其修行时间都不能算,修到初果才算不退。从此再经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历一个阿僧祇劫,此时道力微,被烦恼伏,名远波罗蜜。由初地至七地,历第二个阿僧祇劫,道力增长,有能力伏烦恼,名近波罗蜜。由八地至十地历第三个阿僧祇劫,道力盛,禅定智慧能力增强,尽伏烦恼,名大波罗蜜。在四教中属于别教。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6 本章字数:1171


    心字是中文,自古以来解释心字之文甚多,但以心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要一语最为圆满。《心经》为《大般若经》之纲领,所以称为大般若之中心,亦比喻人的心脏,至为重要。最后经字是通题,佛所说的言教,经弟子们续集成文,皆称为经。古来大德解释经字,常用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所说之义理,换句话说,每部佛经都是一篇有系统的文章,从头到尾一直贯穿下来,绝无杂乱,摄为摆持所化之众生,使读者百读不厌,如磁铁吸针一样。常是古今不易,法是远近同遵,确实超越时间与空间,即今人所说之真理。
    本经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大师是河南偃师人,姓陈名袆,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到印度求学,历一百二十八国。当时西域与印度均未统一,有许多小的国家。留学到中印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此项古迹到现在依然存在。他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他的老师发一僧一俗。贞观十九年回国,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师世寿六十五岁,圆寂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初五。由印返国后翻经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分量之多为译经师之冠,对中国有最大的贡献。所译经典均收入《大藏经》。这部《心经》是大师于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终南山翠微宫翻经院译的。过去南京金陵刻经处杨仁山老居士曾把大师所译经典刻版流通。该刻经院曾送我一全套,我把它收藏在达拉斯佛教会501楼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中文译此菩萨名字有两种,翻“自在”是表智慧,菩萨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于法自在;翻为“观世音”表菩萨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此二名各有取义,表明菩萨自行化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是修行,历事练心。凡夫心不清净不平等,菩萨是觉悟的人,在一切顺逆境中修清净心平等心,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行甚深境界的般若。深对浅而说,在经教中有浅深二种,第一类人空般若,破除我执,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此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三乘所修的,谓之共般若,贤首家称为大乘始教。
    第二类法空般若,不但人我空,法我亦空。更进一步,破了法执,不但见空,又见不空,此与前面三乘人所见所悟的不同,称为不共般若,亦即圆教初住以上菩萨所证的,教下谓之实教菩萨,包括大乘的终教、顿教、圆教。
    观自在菩萨所证的即深般若波罗蜜。
    照见是功夫,智慧的运用,修行的枢纽。为三智用,此三智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即智慧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的见解与看法就属于智慧。
    第一种空观深者,能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真谛即哲学家所说的本体。
    第二种空观深者,能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就是对法界自然现象完全发达明白。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8 本章字数:987


    第三种是中观深者,能破无明,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切智与道种智是一不是二,前面两种的观照均偏在一边,未达到圆融。等到观照功夫深了,知道一切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对宇宙人生之真相完全明白,无丝毫疑惑,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见到中谛。
    五蕴即万有,分为色、心二法。色法即物质,一切物质皆以色为代表;心理精神方面的以心为代表,心分为四类,受、想、行、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意识,行为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八阿赖耶识。
    色法是物质,物质是众微聚,众是因缘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为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说明五蕴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讲众微是比喻,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众多微细分子聚合的。现在科学仪器进步,可以用显微镜看到原子电子以及基本粒子。《金刚经》讲所有物质皆为一合相,由分子组合成为一切物质,佛的五眼圆明比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还要来得准确。
    佛说基本物质有四种特性,谓之四大,即地、水、火、风。地大代表物体,它虽然小到肉眼看不到,而确有其物体之存在。火大代表温度,水大代表湿度。科学家有另外一个说法,说它带阳电称为火大,带阴电称为水大。它是动的称为风大。四大是代表基本物质的四种特性。
    本经最重要的修行宗旨即是经文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中色蕴包括一切物质现象,精神方面有受想行识。五蕴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皆无自体,乃真实相,真实相是空相。空的意义有四种:
    (一)空无义:因缘所生,皆无自性,自体不实,毕竟皆空,此义易懂。
    (二)虚空义:无粗相有微妙色,有名无实,一法切均如此。
    (三)心空义。
    (四)法空义。
    心空是一丝毫染着皆无,经论中说:离群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才能观察到诸法真相。因一切法相有体空,一切法了不可得,空为诸法之实相。《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形容至于恰当。一切事实真相看清楚,一切苦难就消失了。因一切苦难皆由迷惑、颠倒、妄想、执著而来,妄想执著带给我们无量无边苦难。事实真相明白,妄想消除,执著永断,一切苦难就远离了,此之谓度一切苦厄。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40 本章字数:1068


    谛观身心,但见五蕴。谛是仔细的意思,观是用智慧去观察,身是色蕴,心是受想行识,在五蕴中求人我相了不可得,无量劫来虚妄的我执即可破掉。一切烦恼皆由我执而起,我执空,烦恼即断;烦恼断,求六道轮回也不可得。小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