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厚厚的冰,他们才得以渡河。到了下博城西,正当徘徊无计的时候,却有一位白衣长者在路边为他们指路,要他们前往八十里之外的信都郡。
以宽仁之道赢得天下
到了信都,刘秀终于时来运转了。这里的太守任光曾是刘秀的部下,他与和成郡的官员邳彤协助刘秀收服了附近的几个县,又有一些周边势力前来归附,终于聚集起了数万人。此后平定河北的路更加顺利,在攻下了几座城池、形势有所好转之后,更始帝派来讨伐王郎的尚书仆射谢躬也到了。两路大军联合作战,四月间围住邯郸,五月间就攻破城池,诛杀王郎。
拒关赐布汉史纪:光武尝出猎,车驾夜还,上东门侯郅恽,拒关不开。上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上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如社稷宗庙何?”书奏,赐恽布百疋,贬东中门侯为参封尉。
进入邯郸后,刘秀看到城中有大量公文书信,许多都是各地官吏与王郎来往,毁谤自己的内容。刘秀不再看下去,当着将领们的面把它们付之一炬,说:“那些睡不着觉的人,从此可以安心了。”这一举措安定了人心,也让那些曾经与王郎联合的人对刘秀心悦诚服。后来的许多政治家遇到这类事件也都照此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曹操在官渡的做法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刘秀消灭了王郎的势力,被更始帝派使者封为萧王,让他休兵回朝廷。但刘秀的部下坚决反对,刘秀本人也不愿回去,便对使者说河北尚未平定,不能领命,坚持留在当地。从这件事开始,更始帝和刘秀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而此时更始帝的政权也并不稳固。凭朝中这些人的能力,还远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再加上当时天下到处都是割据政权,这个小朝廷的根基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刘秀在河北的形势却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他不再听从更始帝的调遣,一步步击破、收编了当地的铜马、高湖、重连等势力,使自己的实力更加强大。
走在坦途上的刘秀依然遵循着宽仁平和的处事原则。新投降的军队中有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刘秀总有一天会除掉自己。久经沙场的刘秀当然了解他们的心思,让降军各自回营,依然归他们原来的将官管辖,而自己轻骑简从,坦然地去各营看望他们。这让归降的将士们非常感动,他们纷纷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倘若再不拼死效力,真是不应该了。”在确认了降兵们已经真心归顺后,刘秀把他们重新编组,分配到各部将领手下,集合起来组成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当地的人们只知道铜马的名声最响亮,看到刘秀成了他们的首领,就称呼刘秀为“铜马帝”。
从此之后,刘秀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虽然征战有胜有负,但毕竟是蒸蒸日上,跟随他的将领们开始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他们或是旁敲侧击,或是明言相劝,请求刘秀早日登基做天子,承担起重建汉家天下的职责,也能更名正言顺地进行征伐大事。而此时的更始政权也已经走到了覆灭的边缘,在山东一带活动的赤眉军原本想要和更始帝合作,但更始帝对他们存有戒心,只是把他们封为列侯,却没有给他们提供领土和经济支援。失望之余,赤眉军首领樊崇率众脱离更始政权,并于公元25年立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帝,继而向再度迁都到长安的更始帝进攻,很快便获得成功。而在此时的北方,经过部将们的反复劝说,刘秀终于在赤眉军迫近长安时即位于鄗南,沿用汉国号,年号建武。这一年是公元25年的6月,刘秀三十一岁。不久之后,他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取代了更始政权后,进入关中的赤眉军也没能站稳脚跟。由于无法解决粮食补给问题,长安很快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几番离乱后,赤眉势力终于在建武三年被彻底消灭。风云一时的绿林、赤眉两支义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此时的中国大地上仍然遍布着许多割据政权。在这样的时代里,许多人都称帝称王,说自己是众望所归的真命天子,但他们都先后走上了失败或者归降的道路。只有刘秀凭着自己的才干和人格力量将其他势力一一吞并,到建武十六年,他终于统一海内,建立起了汉室中兴的事业,向世人证明他才是这个乱世里真正的英雄人物。
英雄与群雄的区别
平定了赤眉军之后,北方的渔阳太守彭宠自立为燕王,还打算拉拢上谷太守耿况一起脱离刘秀的管辖,但耿况没有同意。在得知消息后,刘秀派出耿况的儿子耿弇作为主将率兵前往渔阳。但耿弇却在行军路上想到自己的父亲居于上谷,而且曾和彭宠有过来往,自己理应避嫌,他认为耿家没有子弟留在洛阳做人质,所以自己理应回去。于是他上书请求调回洛阳,由副将代理他的职务,但刘秀拒绝了他的建议,复信让他打消顾虑。与此同时,耿况也接到了耿弇请求他联合中央军队夹击彭宠的书信。于是他一边派耿弇的弟弟耿国前往洛阳,一边派次子耿舒率军抵御由彭宠借来向上谷进军的匈奴军队。耿舒很快获得胜利,彭宠只好退守渔阳。
就这样,拥有宗室出身,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刘秀充分显示了自己善于用兵和用人的长处,平定了许多弱小势力,最后只剩下陇西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和蜀地的公孙述三路强劲的敌手。由于路途遥远,后汉的实力有限,刘秀不可能三面同时出击,只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联合其他势力,希望能将它们逐个消灭。
刘秀首先向隗嚣示好。起初隗嚣接受了来自洛阳的诚意,并和公孙述决裂,限制了蜀地势力向北发展,但后来他却改变主意,派出后来成为东汉名将的马援前往蜀地联络。
马援本是公孙述的同乡,少年时两人曾有私交,但当他见到自立为帝的公孙述时,却发现这位多年前的老友已经变得派头十足。公孙述摆出了隆重的仪式和场面欢迎马援,但马援却从这热闹的场景背后看出了公孙述如井底之蛙般短浅的目光。他推辞了公孙述任命他为大将军的好意,回陇西后建议隗嚣和洛阳交好。于是他又被派往洛阳,在这里他见到了穿着便服、身边没有卫士陪伴的皇帝刘秀。后者热情而谦和的态度给马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即判断出刘秀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是一位有抱负、有能力的真正帝王,而公孙述只不过是暂时得势而已。在马援看来,不单君主会挑选臣属,臣属也会在乱世中选择合适的君主。而刘秀也表现出了对马援的极度欣赏,这次在洛阳的会面奠定了他们日后合作的基础。
除了马援之外,隗嚣的另一位大臣班彪也认为刘秀是实至名归的天子,而隗嚣则注定了没有资本去和他争夺天下。隗嚣对此置之不理,班彪随即辞职,准备前往河西隐居。在那里他见到了窦融,并建议后者归降光武帝。窦融显然比隗嚣更能认清形势,也更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他接受了班彪的建议,于建武五年派使者前往洛阳,并很快被刘秀任命为凉州牧,继续保有从前的领土和实力。刘秀在回复的书信中论述了各方势力的对比,并表达了对窦融选择与自己合作的感谢,而窦融也为刘秀对天下形势的清晰认识感到无比钦敬,同时为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庆幸。
隗嚣既不愿放弃在陇西的势力,又为处理与洛阳之间的关系而感到苦恼。他派周游作为使者前往洛阳去见刘秀,但周游却在刘秀手下大将冯异的军营前被仇人杀死,凶手随即逃之夭夭。这场意外加深了刘秀与隗嚣之间的裂痕,也让曾经跟随刘秀多年、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冯异感到不安。他统兵在关中驻守了三年,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却也招来了流言蜚语,有人在刘秀面前告发冯异要在当地自立门户。闻讯之后,冯异上书请求调回洛阳,刘秀却没有同意,并表示绝不会怀疑冯异的忠心。但冯异仍然无法安心,再度请求进京,这次他得到了批准。见面之后,刘秀热情地回忆起当年他与冯异共同起兵的经历,并着重提到当年在河北,从蓟州到饶阳的路上共同度过难关的日子。所有的猜疑与担忧都在他们的倾心长谈中烟消云散,在冯异的协助下,刘秀继续进行着平定隗嚣和公孙述势力的事业。
公孙述的意愿是要三分天下,隗嚣也抱着这种想法。当刘秀准备试探隗嚣的态度,邀请他从天水发兵、同自己一起进攻蜀地时,隗嚣声称时机未到,拒绝出兵,刘秀因此明白了他的立场,命令耿弇等人率军进攻成都。隗嚣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出军进攻关中,却被后汉军队击败。与此同时,马援在陇西军中所做的策反工作也有了效果,一些军士离开了队伍。隗嚣明白自己无法再与后汉军对抗下去,就转而投向公孙述,并得到了后者的封赏与支持。
从得陇望蜀到四海归一
此后刘秀决定亲征,大臣郭宪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请求刘秀留在洛阳稳定东方的局势,并用剑砍断了车马的皮带,但刘秀还是坚持继续西行。当军队到达陇地后,遇到了许多事先无法预料的困难,山谷纵横,车马难以行进,再加上公孙述发兵支援隗嚣,后汉军士气因此受到影响,刘秀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但马援的行动让刘秀感到欣慰,他用米堆成山川道路的形状向刘秀讲解,顿时让刘秀感到豁然开朗,马援的这项发明也成为中国军事沙盘的最早雏形。
当刘秀看清了军队面前的地理形势之后,已经被封为凉州牧的窦融也率领几万军士车马前来支援,再加上隗嚣的两员大将转而投向刘秀,战场形势顿时逆转。此后后汉军势如破竹,隗嚣和公孙述的军队只得逃向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但隗嚣依然不愿投降。在后汉军已经占到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刘秀让窦融率凉州军先回去,引起了窦融的不安。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实力太强,再加上久居西陲,远离中央,难免会引起刘秀的猜疑。于是他借机向刘秀建议另派他人来接替自己的职务,以表明自己绝无二心。但刘秀却不以为然,表示自己与窦融的关系如同左手与右手般融洽,这让窦融无比感动,安心率领军队返回凉州。
然而正当西部局势有所好转时,郭宪在出征前的担忧却变成了事实。洛阳周边的颍川与河东发生了变乱,连带洛阳也因此震动。深感后悔的刘秀立即日夜兼程赶回洛阳,并命令西部的军队在平定隗嚣势力后立即向南征伐蜀地的公孙述。回到洛阳后,刘秀接受寇恂的建议,亲自前往颍川平定局势。当地豪强原本只是趁刘秀远征陇西时闹事,如今看到皇帝前来,立即全部归顺,变乱迅速得到平息。
与此同时,陇西的局势也在继续朝着对刘秀有利的方向发展。隗嚣于第二年去世,其子隗纯在与后汉军对抗一年后投降,后汉军开始全力进攻蜀地。两年之后,公孙述在成都攻防战中受伤死去,他手下的将领延岑献城投降。但此时后汉军的总指挥官吴汉却违反了刘秀治军的一贯原则,为了报复,他将公孙述和延岑灭门,并纵兵大肆抢掠,焚毁宫室,让成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闻讯后的刘秀非常愤怒,他严厉斥责了吴汉和其他将领,认为他们的屠戮让后汉军破城平蜀的行动失去了道义支持。作为善后,他起用了一批原蜀政权的官员,并对一些品行高尚的已逝世人员追封官职,总算又收复了一些蜀地人心,稳定了当地形势。至于闯下大祸的吴汉和其他一些为刘秀出生入死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做什么处罚,所以也只是责备了事。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人心思治,刘秀也决心休养生息,不愿再谈兵戎之事。但太子刘疆并不明白父亲的心事,他有一次向刘秀请教打仗的方法,但刘秀却当着许多功臣们的面回答说:“打仗的事情,你还是不要问的好。”
看到刘秀的态度,许多人都明白他已经不愿再看到兵火战乱出现了。一些清醒的功臣开始考虑退出权力中心,身份微妙的窦融则更加谨慎小心。当刘秀诏令他前往京都洛阳朝见时,他主动呈上自己的印绶,刘秀很快又把印绶送还给他。这一次窦融受到了极为隆重的礼遇和赏赐,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冀州牧,终于离开了陇西地区。但他依然对自己敏感的历史深感不安,每当入朝拜见刘秀时,他总是保持极为谦恭的言行,比所有人都显得更小心翼翼。刘秀因此对他极为欣赏,并给予他和家属更优厚的待遇。在一次早朝后,刘秀发现窦融在席后徘徊,明白他又要辞官,便立即让人把他请了出去。当第二次见面时,刘秀向窦融解释说自己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不愿再和他讨论这个问题,所以那天才会请他出去凉快。窦融了解到刘秀的态度,从此再也不敢向刘秀提起辞官的事情。
除窦融之外,跟随刘秀打天下的许多功臣也明白已经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他们主动提出交出兵权,刘秀也为他们安排了优厚的生活待遇,让他们离开职位,到自己的封地去养老。就这样,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功臣都得以善终,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刘秀异于其他开国帝王的宽容由此可见一斑。 帝王的姿态与无奈
做了皇帝的刘秀依然延续着他以宽柔治天下的执政风格。为了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树立新政府的良好形象,他开始节省朝廷开支,树立简朴风气。为了以身作则,他将异国献来的千里马用来驾鼓车,将宝剑赐给骑士,而自己不听音乐,不碰贵重物品。另一方面,针对战乱之后地广人稀的现实情况,刘秀下令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四百余个户口稀少的县因此被合并,大批闲置官员被辞退,国家开支得到大幅削减。与此同时,他将十分之一的田租减为三十分之一,又下令禁止虐待奴隶,免奴婢为平民,大赦天下,救济鳏、寡、孤、独和生
活不能自理者,积累了充裕的粮食,并让民众对政府有了更多信心。
现在刘秀开始树立法律权威与社会规范,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