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驴车的食材停在正门前面,让人看到了岂不是有辱斯文?
想罢,金莲面色带着愠怒,颇有女当家的威严,便领着老鲍和谢大娘去前院正门外质问那送货的了。
事出必有因,金莲问清楚状况后,顿时秀额紧蹙了起来,一旁的老鲍和谢大娘此时也是一脸怒气。
“你们去忙你们的吧,这件事你们只管当作不知道,吩咐下人们也不许生事。”
轻描淡写的与老鲍和谢大娘吩咐后,金莲沉住气,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回厨房继续煲她的粥了。
早饭时,一家人都尝到了金莲那色泽润泽,甜绵糯香的红枣燕窝粥,雪儿足足喝了两大碗,武植也喝的心满意足。丫鬟们收拾完了碗筷后,大家惬意的坐着聊天打趣,金莲也顺势把早上发生的事情说与了武植他们。
“什么?!”
武植听完金莲的话后,顿时火冒三丈。
“他们居然一夜之间把我们的后门堵上了?他们怎么敢!”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武植家西边的邻居,任工部侍郎的张表,张家以防贼为由连夜起了两堵墙,把武植家的后门给封死了。
本来,若是武植府邸的后门真的开在府邸后面,那么张家就算再嚣张,也不敢跑武植家门前砌墙,而张家之所以能封住后门,是因为武植府邸的后门,名义上是后门,但是开的位置因为出于风水和规划的考量,并不是开在府邸后面,而是开在府邸侧面的。
就在府邸的西边的巷子里,朝着张家的宅邸。
汴京东城区的豪华宅邸虽然多,但是总体规划却是十分整齐的,每处宅邸前后都临街,后面都种着茂盛的竹子,用以遮挡保护之用;而且每处宅邸之间都有着宽阔的巷子,所有的宅邸都把后门开在西面,依此类推。
毕竟都是大户人家,有着各种杂七杂八明的暗的进出,把后门开在巷子里面,总比开在后面也临街的位置要好。
可正是因为后门开在巷子里,所以张家把与武植宅邸之间的巷子两头砌墙一堵,武植家的后门就彻底被封死了。封死武植家后门后,送食材的不得不整整绕过一条街,才到武植家正门。
一般每处宅邸西面的巷子都默认是各自的私家地界了,别说堵了,就是闲杂人等也不会轻易经过,所以送食材的才会绕那么远的路。
张家竟然如此嚣张的把武植家的巷子两头都给封住了,这根本就是摆明了欺负人啊!
“张龙赵虎!”
被人明着欺负,武植哪里能忍,当即起身撸起袖子,叫来了贴身的护卫。
“点几名好手,带上铁锹,随我去拆墙!”
娘的,那东西两家邻居,武植一家刚到汴京的时候,让女眷故意羞辱自己三位娘子,这笔账武植还没找他们算呢,他们居然变本加厉的欺负人,真当武植是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官人且慢!”
金莲叫住了武植。
“根据送食材的伙计说,他们早上赶到的时候,张家的管家正在指挥工匠砌最后几块砖头,伙计见状气不过质问了他们几句,张家的管家说,按照官府的地契文书,咱们家西面的巷子就是他们张家的地界,他们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说到后面,金莲声音小了很多。
“哼!”
听了金莲的话,武植阴沉着脸冷哼了一声,原来是趁着凌晨砌的墙,不过武植并不相信张家的话,这片宅邸是白胜他们主持建造的,地界上面肯定不会出问题,不过张家家主是工部侍郎,他想要在官府地契备案上面动手脚,实在太容易不过了。
“就算地方是他家的又如何?我今天就要霸占他们家的地方了!”武植对张龙赵虎挥了挥手,“去抄家伙!”
地契这种事情既然被动了手脚,较真起来只会一团乱,武植索性不管地契不地契了,直接强势夺回属于自己的地盘!以武植现在和皇帝的关系,就算强占张家的地盘,皇帝也会挺自己的!
“官人!”
武植已经迈开了步子,一直和雪儿在旁边暗暗生气的三娘又叫住了武植。
“事发蹊跷,官人莫要中了别人的圈套。”
被三娘这么一提醒,武植立刻生生的止住了脚步。
方才一时气愤,倒有些冲动了,现在静心一想,明天就是上朝的日子,到时候朱勉肯定会对自己发难,而现在张家的故意找茬,明显不仅仅是为了不让武植方便这么简单。
“你们俩先退下吧。”
让张龙赵虎退下后,武植缓步走到了椅子前坐了下去,自有雪儿奉上一杯安神的茶。
三女都刻意保持着安静,给武植思考的时间,武植呷了一口茶,马上便看透了事情的大概。
其实这件事情也没什么深奥的,因为人家对武植用的就是明目张胆的“阳谋”!先给武植制造邻里纠纷,一旦武植闹起来,这种朝廷大臣之间的纠纷肯定会传出去,对于名誉肯定是一种损害,而武植在朝中没什么人脉,想要夺回巷子,必定会求助皇帝。
有时候和皇帝关系好,并不代表什么事情都可以找皇帝,这种邻里纠纷的小事还找皇帝……武植自己这会想想都觉得丢份。
但是如果不找皇帝,武植还强行夺地的话,对方也是大官人家,肯定不答应,最后只能陷入更深的纠纷中,武植本就因为诰命的事情声明狼藉了,再生事是非常不明智的。
总之,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武植都是不利的,武植只能先忍住。
可是武植就算是忍了,也是中计,因为这算是吃了哑巴亏,以后武家后门就不能用了。
这就是阳谋比阴谋的厉害之处。
“咱们家用度不大,以后大小杂项进出早晚走一次大门,也无碍。”金莲见武植脸色缓和,善解人意道。
“金莲姐姐说的是,官人心胸豁达,休要与小人计较。”
三娘和雪儿也在宽慰武植。
“嗯……”
武植微微点了点头,缩在袖口里的拳头,却握的咯咯响,在娘子们面前,还被人家这样欺负的毫无还手之力,实在是有些丢人。
“东边胡家没出什么幺蛾子吧?”武植问道。
东边一家是任太常寺少卿的胡治。
“倒是没有,只是不许我们家运食材的马车经过东巷而已………”
武植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闭了闭眼,别人都是“远亲不如近邻”,自己这两边的邻居倒好,先是欺负自家娘子们,这笔账还没找他们算呢,他们接着又欺负起武植一大家子了!
“好啊!用不了多久,咱们新账旧帐一起算!”
………………………………
第488章 诸侯无二嫡
第二天一早,朝会之前百官在金殿外列班的时候,武植身边的官员都和武植刻意保持着距离,没人和武植说话,看武植的眼神都有些微妙……有不屑,有厌恶,还有幸灾乐祸。
而武植对此完全熟视无睹,只是微笔双眼,静静的站在自己的位置,等着上朝。
虽然半闭着眼睛,但朱勉坐着轿子来的时候,武植还是感受到了他阴冷的眼神。
今天的朝会对于武植来说注定不太平,不过武植并不担心,他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而且他武植也不是没有同盟的,首先慕容老哥就一定会帮自己说话,实际上他昨晚就去见过武植嘱咐一番了。
其次童贯虽然身为太监不方便讨论诰命之事,但是他势力下的一些官员,想来也不会为难武植。
最后,武植最大的同盟其实是皇帝,封三诰命这件事是皇帝点头的,再加上他和武植那么铁的关系,肯定会帮武植说话的。
只要武植在朝堂上不说错话,这件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上朝!”
随着黄门太监的一声宣号,百官列好阵型,缓缓走进了金殿。
“参加陛下!”
百官进殿后,赵佶已经坐在龙椅上了,众人照例参拜。
“众卿免礼。”
武植起身后,注意到今日皇帝身边站的太监不是李彦,而是也穿着司礼总管太监的绯色官服,手持一柄拂尘,有些干瘦的老太监,这老天太监慈眉善目,眼睛微微眯着,似乎很有涵养的样子。
在如今的皇宫中,能陪在皇帝身边上朝的太监,除了李彦,就只有那位资历更深,权势更大的大宋所谓“隐相”梁师成了!
看梁大太监身上的文人气质,武植倒真有点相信,这位或许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私生子了。
…………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梁师成声音不大,却中气十足。
“麻烦要来了……”
果然,武植心中念头刚消,一道义正严辞的声音便在金殿中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本上奏!”
出列的是一名绯红色官服的大臣,此人个头很高,高举着奏章道:“臣要参翰林图画院院正武植,不守伦理,有违纲常,妄求三诰命之位!”
武植好歹也在朝中站了这么久班,对于朝中大臣基本都了解个七七八八了,见到此人率先出列参自己,他心中还是有些始料未及的。
此人名叫唐耿,乃是当朝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老大,他在朝中没什么名气,不过他的爷爷可是让大宋朝每个人都如雷贯耳,他爷爷就是堪称大宋第一谏官的唐介,和包拯同朝为官,并且和包拯一样有着光辉历史的人。
包拯是喷皇帝一脸吐沫,唐介则是拉住被他喷的要逃跑的皇帝,强行把皇帝留在龙椅上接受他的口水………
不过唐介的这个后人,虽然受着祖上光荣传统熏陶,但是知谏的能力和胆识就比祖上差远了,只靠着“有选择”的弹劾,才逐步当上了言官首领。
其实这也不怪唐耿,他爷爷唐介虽然牛,但是后期却卷入了大宋的党争,是坚决反对王安石的旧党一派,蔡京上台后,元佑旧党残余以及后人全部被踢出朝廷了,后来所幸靠一位道士,这些人才能被起复。
但是唐耿虽然在朝廷中对权势畏畏缩缩,但是他本人却不是任何一派系中的,武植本以为第一个跳出来的肯定是朱勉一派的官员,却没想到是唐耿。
…………
“臣附议!武植不守礼法纲常,请陛下下旨收回诰命!”
唐耿说完后,立刻就有十几名官员出列力挺,这其中有唐耿的手下御史,也有数名是朱勉派系的官员,当然武植的两个“好邻居”,工部侍郎张表和大理寺卿胡治也在里面。
十几名大臣联名一起参一个官员,这场面也算浩大了,更何况武植还只是一名五品的小官。
龙椅上的赵佶悠悠的掐了掐太阳穴,微不可察的对着下面的武植苦笑了一下。
“此事是朕亲授的旨意,不过是册封三名妇人诰命罢了,诸位卿家就不必小题大作了吧。”
赵佶话里有劝导的意思,只是封几名妇人诰命而已,又不犯你们利益,何苦深究?
“陛下此言差矣!”
唐耿高声道:“历朝历代皆有礼法规定,凡封诰命,于官员母亲者,则贤慈即可;但于官员内人者,则只封其妻!陛下若想恩宠武植院长,只封一人我等绝不会说什么,可连封三位,岂不是承认武植有三妻焉?”
说完,唐耿没有继续说下去,显然,他不知不觉就给皇帝下了一个套。
下面武植知道唐耿下这个套,就是要进一步的弹劾自己,一个言官若是没有这种水平,那他也当不了御史中丞。
这个时候,武植若是明智,就该立即出列,接过话题,免得皇帝中套。不过武植思虑深远,这种事情还是尽早挑明好,免得以后再有麻烦,只有让皇帝中套,他才有机会挑明。
“三妻就三妻嘛,那是人家的家事,卿何须多管?”赵佶想也没想就随口道。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寻常百姓都会这样说,武植家有几个妻子管你们屁事?
但是在这朝堂上说这种话,就错了。
唐耿和一些人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唐耿立刻接话,冷冷道:“圣人云:诸侯无二嫡。难不成武植要凌驾于天子之上吗?”
诛心之言,连皇帝都只能有一名正妻(皇后),武植何德何能敢超过皇帝?
这种话若是给朱元璋等狠戾的皇帝听到,立马就能要了武植的命,但当今皇帝虽然昏庸,却并不残暴,他身上有着赵家的传统美德,那就是和善,所以听到这话,他只是讶异了一下而已。
“唐大人所言甚是,诰命只能封正妻,连封三位,就是承认武植有三妻。这不仅不合礼法,更是僭越,是欺君罔上。”
礼部的一名侍郎悠悠道,这位是朱勉的人。他不动声色就给武植扣了一顶大帽子。
“这………”
龙椅上的赵佶为难了起来。
下面武植深吸了一口气,赵佶老丈人给自己抗了一会,也该自己出面了啊。
“武植,你有何申辩?”
武植正准备出列,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是百官之首蔡京在呼唤他。
这种事情,蔡京他们这些高官不好一开始就插手,只能等最后快出结果了,他们再做最终的决策。
参人弹劾这种事情,决定权在蔡京他们手中,像蔡京这种奸臣,他们向来只看皇帝的脸色的。
“臣无话可说!”
武植一出列,就说出了一句让众人意料不到的话。
尤其是朱勉,直接愣了起来,本来他只是派了几名前锋官员打头阵,一旦武植出列解释,才是他们正式攻击武植的开始,他手下官员们朝斗经验丰富,无论武植怎么解释,他们总会找出漏洞攻击武植。
朱勉自然清楚皇帝有可能偏袒武植,但若是武植自己在朝堂辩论输的太惨,不止皇帝不好帮他,甚至还会对他心生出厌恶来。
…………
………………………………
第489章 三妻
而朝堂辩论从来都争不出长短,大家都是引经据典,参考古人贤言或者圣人之语,进行争论,这种辩论最扯淡,比如古人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古人又说:留得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