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是不会这样的,雕版印刷的模子是专用的,比如你想要印刷一部金刚经,这雕版印刷所制造的模子只能是为了这部佛经服务,并不能去印刷其他的东西的,不仅麻烦而且制作起来相当的耗费时间。
但在这院子里看的这东西却十分的方便快捷,身为皇帝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好处,这对文化传播是大大的有好处。
“这东西是你发明的,成象先生过来瞧瞧!”赵匡胤兴奋的招呼王著过来看看,王著其实在一旁早就愣住了,这东西的价值他早就看出来了。
“黄先生,这东西简直是伟大的发明,以前我们大宋乃至前朝大唐官方印刷的都是雕版印刷,不仅费时费力,更加麻烦,所以不能大规模的使用,只有官方掌握,造成了各种不便,但是这东西却不一样虽然品相不好,但是十分的方便,一个模子可以反复的使用,这就大大的节省了原料,速度也快了很多,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王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东西的价值,所以满脸红光,极力的赞扬。
“没有什么,穷则思变吗,两位如果不嫌弃的话,我邀请两位现场看一下如何印刷一本书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呢?”赵承嗣笑着邀请道。
赵匡胤看着王著两人同时点点头,赵承嗣这边指挥着汗青和宋小宝一起行动,泼墨印刷,没有一会的功夫就印刷出开了好多张。
这是《大唐西游记》的前半部分,这一次直接出来了,等到上面的墨迹干了之后,赵承嗣亲自裁剪装订不一会的功夫就成了一本书,赵承嗣亲自将这本书交给了赵匡胤。
“二哥,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您,这本书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也不贵重,好在是在您的见证之下完成的,我就厚着脸皮当成礼物送给了。”
虽然猜不出来眼前黄二哥的真实身份,但赵承嗣可以肯定这个人不简单,能让王著忌惮的人,绝对是一个大人物,只是没有敢继续猜。
“那好也,朕,真的好喜欢这样的礼物,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特殊的礼物,多谢四哥儿了。”
赵匡胤笑着接下,交给了张德钧,张德钧小心翼翼的收下,然后多看了一眼赵承嗣。
今天是他服侍官家这么多年以来,见到官家笑的次数最多的一次,这个四哥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让官家和他兄弟称呼。
能和官家兄弟相称的人,现在那个不是高官厚禄,这个小子只是出身青楼的一个小混混,能够让官家兄弟相称。
见到黄二收了自己的礼物,赵承嗣也十分的高兴,这本书还专门是给他准备的特别版,因为刚才他裁剪的时候,加了一张东西进去。
“四哥儿这不公平吧,你送给黄先生一份礼物,怎么我没有呢?”王著也打趣道,他那里在乎什么礼物,只不过是调节一下气氛而已。
“王老,您我那里敢忘记呢,整个听涛阁都是您的,区区礼物算什么,我早已经备好了,明天去亲自送到府邸上,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向您请教。”
请教是假,是要和王著有事情要谈才是真的,不过王著却笑着说道:“有什么解决不了,可以问你的黄二哥,我一个退休等死的老头还能有什么作为,你说是吧黄先生。”
赵承嗣转头疑惑的看着王著,自己去拜访你,你扯出来黄二,看起来真的是想把自己介绍给黄二了。
“哦,难不成有什么事情要帮忙,说吧,你今天送我一份礼物,我也送你一份礼物,说吧什么事情?”赵匡胤他们此时已经回到席间。
赵承嗣给两位斟满酒,然后才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了,我呢想把活字印刷这个东西交给朝廷,让朝廷大力推广,让天下的人都能享受到活字印刷的快捷方便。”
活字印刷这东西很快就会流出去,赵承嗣也阻挡不了,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专利,只要人家来赵承嗣这里看看学学,也许就会了,他也没有打算藏私,钱赚到了点,推广一下吧,毕竟自己还想着进大牢这件事呢。
如果将活字印刷献给朝廷的话,那么朝廷一定会给自己一点奖励吧,以后官府想要找自己的麻烦也要顾忌一下吧。
献给朝廷自己也没什么门路,但是有王著在就不一样了,王著可是退休的高官,在朝中也有不少关系,赵承嗣就是想通过他将这东西交给朝廷。
此时王著却提起了黄二,那就是说黄二这个人也是朝廷中人,还值得王著去尊敬,如此他也没有隐瞒了。
赵匡胤奇怪的看了一眼赵承嗣,他要将活字印刷献给朝廷,这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如果落到一个商人的手中,绝对是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可以让人一夜致富,赵承嗣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四哥儿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赵匡胤饶有兴趣的问道。
这个年轻人想法子真的捉摸不透,总是出人意表,守着这么一个大金库,想要献给朝廷,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赵匡胤这么一问,王著也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看着赵承嗣,也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东西虽然是我发明的,但是却不是应该我私人所有,就想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但是却没有据为己有,反而造福大众,我虽然不如蔡侯那样,但是也不敢藏私。”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这种纸便宜原材料容得得到,一般的人也呢个使用期,所以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是一项伟大的变革,使得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赵承嗣这样说其实就把活字印刷放到同样的程度之上了,不过从文化传播传承的角度上来讲,也确实是这样的。
赵匡胤奇异的看了一样这个小年轻人,果然有觉悟,陈抟老祖看中的人,果然不一般如此倒要好好的奖励他一番了。
当晚赵承嗣喝的是大醉,也不知道是什么入睡的,他醒来的时候就是第二天中午了,不过他刚起床,就听到外面一阵骚动,汗青直接闯进来让赶紧出去接旨,
接旨?
圣旨?
赵承嗣脑袋也昏昏然,怎么会有圣旨呢,不过来不及想了直接走出去,太监捧着圣旨在大堂里等着,等到赵承嗣出来开始宣旨了。
“汴京人是赵承嗣,出身微末,然后能自强不息,著书教化万民,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福大宋,着赵承嗣为奉直郎。”太监缓缓的读着圣旨。
奉直郎为文散官的官名是从六品,在大宋文散官序列之中是位于第十六阶,大宋的文散官一种有二十九阶,一般都是赐给臣子的,只是一种荣誉,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职务,就像开府仪同三司和金紫光路大夫这些经常听到的官名,这都是名誉上的。
就相当于现在的名誉校长之类的称呼,但是有的人一辈子都得不到这样的文散官,赵承嗣本来就是一个白身,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现在赵匡胤一下给了一个从六品的官。
赵承嗣也了解一点,这个官虽然没有实际的职务,但是也是可以领取俸禄的,属于吃空饷的那一种。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自己就进入到了公务员的行列,从六品的官职,虽然是散官没有什么权力,但那也是官,一个赤县令才九品,那才是真的九品芝麻官,自己一下子成了从六品,怎么跟做梦似的。
………………………………
第四十章 一夜之间名动京华
奉直郎,这也是一个官名,但是却没有权力。
宋朝的官职很奇怪,官和职都是分开的,并不相同,这也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这要从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那里算起。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赵匡胤代周称帝之后,统一南平武平和后蜀之后,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
同时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也就是表面上给你一个好听的名字,却不管事,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大宋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这就相当于你在一个公司干的事情长了,有了工龄工资,领的钱和你的经理一样多,但是你却没有经理的权力。
现在赵承嗣被任命为奉直郎,其实这就是一个官阶名称,在大宋十分的普遍,其实就是一个称呼。
就像现在朝中的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在成为官阶的名称后,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不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
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
虽然他的级别比一些县令的要高,但是没有县令的权力,这些县令是差遣官,也就是职事官,这才是真的实职,掌握真的实权,两者也不能简单的相比。
但是赵承嗣不再是一个青楼的小厮,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官在身,以后人家也会成为他为奉直郎了,也算光宗耀祖。
跪在地上的赵承嗣此时真的是愣住了,昨天晚上自己将资料交王著和黄二,想不到这才经过一晚上,这就下来了圣旨。
这朝廷的旨意也太快了点吧,赵承嗣在这里愣住了,宣旨的太监却不知道怎么好了,这个时候不应该谢恩的吗?
清雅故意的咳嗽了几声,赵承嗣才清醒过来,接旨谢恩,然后赵承嗣不留痕迹的将一锭金子塞到小太监的手中。
那位太监暗中用手掂量了一下,这金子的重量,脸上露出来兴奋的表情,太监本神就是残缺不全之人,身体上的残缺让他们心理上不平衡,甚至有点变态。
因此他们除了阴翳,就是贪财,见到钱就像是蚊子吸血一般,这个年轻人真的会来事。
“这位中贵人,不知道如何称呼呢?”赵承嗣笑呵呵的招呼这个宣旨的太监。
也许是看在钱的份上,小太监亲热的拉着赵承嗣的手:“咱家秦翰,入**侍省押班。”
赵承嗣一听立刻招呼道:“原来是秦押班,真的是辛苦了,来人上茶。”
中贵人,是宫外的人对太监的一种尊称,除非你是高级官员,否则你也不能称呼人家太监,或者直呼其名。
至于赵承嗣称呼秦翰为秦押班,也是有讲究的,在宋朝设置入**侍省,是宦官官署名。
刚开始的时候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入**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侍班院。
景德三年,立为入**侍省。掌宫廷内部侍奉事务,与内侍省号称前后省(本文设定两者等同),而更接近皇帝。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官,皆以宦官充任。
这个押班在这里面也算是一个中级的太监了,宋朝称呼太监也不称公公,而是称呼他的官名,秦翰身为内侍省押班,所以赵承嗣称呼他为秦押班。
小太监也没有客气顺势坐了下来,他身边跟着的两个小太监,赵承嗣也安排好了,不能人家空手而归,这些太监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也不能得罪。
秦翰见到赵承嗣这么懂事也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的有好感,年轻不说,也知道孝敬,自己经常出去宣旨,很多时候就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未免有人走茶凉之意。
他不想大太监张德钧,自然有人给他的孝敬,而自己只是一个押班,在宫中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也算悲催的一个人,本来今天自己来这里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他也听说官家也封赏一位青楼出身的人,到这样的人家来宣旨只有跑腿的份,想不到人家出手这么大方,真的是想不到。
“奉直郎,真的是年轻有为,怪不得官家对你赞不绝口,今日一见,果然是仪表堂堂,奉直郎封候拜将指日可待。”
秦翰讨好的说道,也许是赵承嗣大方的原因,也许是他的真心话,反正他看赵承嗣无论如何都很顺眼。
“借您吉言了,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请教秦押班,那就是为什么我会被官家赐封为奉直郎,这可是一个从六品的文散官,这太匪夷所思了吧?”
赵承嗣也不明白即使自己献上活字印刷的书的精髓,也不能换来一个奉直郎的官吧,这不合常理。
秦翰还以为是什么呢,原来就是这件小事,他本来以为赵承嗣是要打听点大内的事情呢,那样的话,自己还真的不能说,原来只是这个疑问呀。
“奉直郎真的不知道吗,昨晚官家召见工部的主事,研究你奉上的资料,说是为咱们大宋作出了巨大贡献,连夜传旨封你为奉直郎,您可是简在帝心。”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皇帝知道了你的能力,那你就距离飞黄腾达不远了,这也是秦翰要表达的意思,而赵承嗣不知道,作为赵匡胤回到皇宫的时候,立刻让人将工部的人连夜去见他。
将赵承嗣交给他那份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资料,全部都交给他们,让他们看一下有没有价值,工部也专门有能人,看到这里的时候眼前一亮。
对赵匡胤坦言,这东西会给大宋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匡胤当时就乐了,。这小子还可以呀,但是这也不是赵匡胤封赏他的理由,这只能证明他有点奇淫技巧。
赵匡胤晚上看赵承嗣送给他的那一本书的时候,代开封皮之后,里面居然还有一首诗,叫做《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