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贾政经赵承嗣也是唏嘘不已,谁能想到,自己揍了他一顿,结果被自己的老婆和弟弟给害死了。
自己还差一点成了替死鬼,此时再想起来,贾政经也够倒霉的。
一个商人之家,想要摆脱商人身份,成功进入仕途,贾政经也算是家族中的骄傲。
可是这骄傲竟然敌不过一顶绿帽子,最后魂归地府。
时也?
命也?
“韩兄,无事不登三宝殿,是那一阵风把你刮来了,我们兄弟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赵承嗣稍微感慨一下,直接进入到正题了。
“老大,你不说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了,还不是为了舍弟,那个臭小子……”
………………………………
第一二二章 宴请李从善
韩崇业被关在大牢里才一天,这边韩家就开始坐不住了,让长子韩崇训来捞人了。
原本赵承嗣以为韩家不会来找自己,毕竟韩家能量不小,随便知会一声就可以了。
或者说即使来给自己说一声,最多派出来一个官家之类的,再者让其他官员来一趟。
想不到让身为韩家嫡长子的韩崇训亲自过门。
赵承嗣那里知道,如果赵承嗣一般的官员,或者是巡防衙门的官职,也不会那么麻烦。
关键他是武德司的武德使,韩崇业被关的地方是武德司专用的大牢。
其他人也不敢去武德司捣乱,只好让人来一趟了。
“老大,你也知道我的那弟弟纨绔不堪,可又是母亲的心头肉,近日母亲身体欠安,所以这件事也不敢让他知道,小弟恳请你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回到家中一定好好的教训他。”
韩崇训话说的很诚恳,有一丝哀求的意思。
其实要是不怕惊动赵匡胤,韩家的人早就动用自己的关系将韩崇业给放出来,赵匡胤对那些子弟也是很反感,所以一般的人根本不敢去惹怒他。
赵承嗣抬头看了一眼他,怪不得这么着急,原来是担心她母亲的病情,这也很好理解。
“这都是小事,只不过是我看不惯令弟的所作所为,而他也确实撞了人,我不是针对你们韩家,也恰好碰到了,事后才知道是令弟,对此我表示歉意。”
既然人家都上门了,自己也要将姿态放低,大家心里都明白,赵承嗣能会不知道那是韩家人。
这样说只不过表明不是和韩家作对,而是一种巧合。
这些贵族都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承嗣还不想得罪,目前还得罪不起。
“老大,我明白,崇业他是什么德行我比你清楚,不过现在还是将他先放出来,至于他们撞到的老人,放心我们韩家一定会妥善安置好的,绝对不让他们有什么后顾之忧。”
韩崇训开条件来了,事故的一切后果都由他们家承担,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讲臭小子韩崇业给放出来。
“好,本来我就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这对他以后还有好处,要不然我知道以后也不会让石保兴通知你了,如此我就跟你一起将他放出来吧。”
赵承嗣带着韩崇训来到武德司大牢,将韩崇业放了出来。
韩崇业看到赵承嗣的时候,重哼一声,充满的仇恨。
“大哥,我还有两个朋友还在里面,你将他们一起放出来吧,我出来了,他们还在里面,我多没有面子。”
韩崇业不情愿的叫了一声大哥,韩崇训在这里,不用说了就是专门将他给捞出来的。
“住嘴,你还嫌惹事不够吗,父亲现在没时间,要不然你就等着吧,他们我做不了主,要不然你也跟着他们一去待着,等到什么时候日期到了,再放你出来。”
韩崇训黑着一连脸,韩崇业也不敢搭话了。
再进去?
笑话!
自己在里面一夜都不自在,还想着要进去,我脑子有病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我先出去吧。
“老大,我先待着舍弟回家,等有时间我们兄弟好好的聚聚。”
“不用客气,都是自己人,对了令弟这性子一定要磨磨。不然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赵承嗣最后善意的提醒了一下。
不过得到的确实韩崇业的白眼,不过赵承嗣并不在乎。
送到韩崇训兄弟两个之后,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准备三日后的宴会。
什么宴会,当然是招待南唐郑王李从善的宴会。
李从善,字子师,是唐国元宗李璟第七子。母凌氏吴国太夫人李煜之弟。南唐时,封为郑王,累迁太尉、中书令。
开宝四年春?,奉方物来汴京朝贡,授泰宁军节度、兖海沂等州观察等使。
这两年他一直住在汴京,也算是大宋和江南唐国的沟通桥梁吧。
赵承嗣为什么会宴请这么一个人呢?
赵承嗣答应皇帝要给江南唐国一份大礼。
赵承嗣这样的小官员和江南的特使,本来不应有交集,可是特事特办赵承嗣就有资格了。
身为江南唐国的来使李从善住在贵宾馆,很少有人去打扰,可是赵承嗣的一封邀请函,他也不得不去,因为上面写着是皇帝让他招待的。
本来江南唐国就是对大宋俯首称臣,现在来到大宋的都城汴梁更加小心谨慎,宋朝的官员宴请他们,他们也不敢不去。
当然赵承嗣也没有选择什么高级的地方,就在他的一个新宅子那里,那是赵承嗣新买的,刚刚布置好,这李从善可谓是第一个客人。
“来人,将我的那幅画准备好,很快就要派上用场了,我不希望到时候有什么差错,否则到时候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赵承嗣厉声的吩咐道,他要准备一切妥当,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还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到来改变南唐没有。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赵承嗣的新宅子那里布置的喜气洋洋,就像是要办喜事一样。
赵承嗣早早的就带人守候在大门口,因为刚才有人禀报,李从善的骑着马正向这里赶来。
很快前方出现了一群人,为首的人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
后面跟着一群护卫,看样子是大宋的士兵。
很快那匹白色的骏马就来到赵承嗣的面前,赵承嗣走向前,牵住缰绳:
“武德使赵承嗣拜见郑王殿下。”
李从善赶紧下马:“参见武德使赵大人,小王何德何能,劳你大驾,真是失礼失礼。”
赵承嗣近距离观察了一下李从善,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给人一种很容易相处的感觉。
实际上作为南唐国主的弟弟,他确实很容易相处。
“来者是客,还有以殿下的身份,我还觉得失礼了呢,王爷请!”
众人一行进入到赵宅,李从善跟着来的下人,自然有人招呼。
“王爷,这都是一些汴京的特色菜,我奉皇命招待王爷,这些都是陛下特意交代的。”
两人寒暄没有多久,这边就已经开始上菜了,本来嘛有些事情是在宴会之前开始的,有些事情是在宴会之后。
而赵承嗣这一次的宴会就是在宴会之后,所以先吃吃喝喝,最后才好下手!
………………………………
第一二三章 李从善眼中的林仁肇
“雷霆雨露皆君恩,外臣多谢皇帝陛下的厚赐。”
李从善对着皇城的方鞠了一躬,表示自己对宋皇的尊敬。
“王爷何须如此,我大宋皇帝陛下烛照万邦,对臣下更是体贴,区区一场酒宴又有什么,只要真心实意的为大宋做事,害怕皇帝陛下肯赏赐其他的东西吗?”
赵承嗣也趁机说道。
“大宋乃宗主国,对待我们属国更是宽厚,我们唐国愿意和大宋世代交好。”
李从善也说着一些外交辞令,他吃不准这个叫赵承嗣的人到底有什么居心。
他也查过赵承嗣的一切,一个青楼出身的小厮,一跃成为大宋朝廷官员。
那么此人也一定有过人之处,可是调查的结果却让李从善大失所望,这个人居然只写过书,还是一个商人。
要说最有用的,则是活活字印刷术,这个就比较方便了。
要说这样宋朝皇帝就对他加以提拔的话,未免有点昏聩。
宋朝的开国之主赵匡胤是昏聩之人吗,绝对不是!
那这个人一定有着过人的胆识。
“今上对我们臣子确实宽厚,就那些后蜀和南唐的君主吧,虽然国家亡了,可是他们觉得到了最好的待遇,敌国破,君主亡,可是我大宋的皇帝陛下,却给予他们足够的待遇,这也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皇帝陛下宅心仁厚。”
赵承嗣狠狠的夸奖一番赵匡胤,然后给李从善夹了一道菜。
“这是皇宫的御厨亲自做的,用的是最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做的,王爷长期在南方,这种东西很难吃道,所以陛下亲自吩咐做了!”
李从善受宠若惊,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装作很喜欢的样子,这也没有办法,都说了是皇帝赏赐他也没有办法拒绝。
这个宴会上,赵承嗣不停的给李从善夹菜,弄得李从善很是被动。
宴会过后,两人又说起来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这雨前龙井确实不错,我也不是懂茶的人,恰好我这里还有一些,小小礼物送给王爷,还请王爷不要嫌弃。”
李从善赞赏了一下雨前龙井的好,赵承嗣就准备好了一包龙井送给他。
“那就多谢武德使大人了,说实话本王最喜欢喝口茶,尤其是这雨前龙井,回味无穷。”
李从善也没有拒绝,他最喜欢喝茶,赵承嗣的礼物最合他心意。
“王爷喜欢就好,今日我奉皇命宴请王爷,其实官家并没将王爷当成外人,让我给王爷传句话……”
李从善不再说话了,屏住呼吸,终于到了正题。
看到李从善那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赵承嗣也不再卖关子了。
“皇帝陛下想让你给令兄,唐国国主写一封信,说官家十分的想念他,让他来汴京一趟,官家之所以没有下旨是将你们当成了自己人,见自己人还用什么圣旨?”
李从善心里咯噔一下,宋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让国主前来这里了,都知道大宋的毒计,国主万万不能来。
“有劳皇帝陛下挂念,我国主身为一国之主,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不宜大动,不过陛下有名,外臣自当遵从。”
李从善说的很明白,李煜是不能来的,他有重要的责任呀,但是写信还是可以的。
“下官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听说郑王精通书画,恰好下官也收藏了几副,还请王爷给鉴定一下,毕竟我就是一个门外汉。”
赵承嗣也没有多说,邀请李从善去书房一叙。
李从善有两大爱好:书画和茶!
听到赵承嗣这样说心里也痒痒的。
“这是吴道子的天王松子图,这是张旭的草书,想不到武德使大人这里有这么多的好东西,这可都是真迹价值连城。”
李从善见到赵承嗣珍藏的书画时候,忍不住感慨,这都是传世名作,想不到赵承嗣这里有收藏。
其实这十赵承嗣从赵匡胤那里借来的,为的就是吸引李从善,李从善果然被吸引住了。
“都是偶然得知,当初还以为是假的呢,如果王爷喜欢,下官倒是可以忍痛割爱,毕竟下官粗人一个不懂这些。”
赵承嗣胆子也够大,借的皇帝的东西,就这么随便送出去,不过只要能够完成那个计策,那么这些东西都无所谓了。
“那怎的好,如此多谢武德使大人了,不过本王会拿相应价值的东西来换,咦这是神东西包装的这么好,难不成又是一件稀世珍宝。”
李从善在一堆字画中,看到一个装饰相当华丽的东西,即使吴道子的画和张旭的草书都不能和他相比。
赵承嗣刚想要来阻止,李从善就将那东西打开了,是一个副画像,画工十分的精美,不过也不是什么传世名作,是一个人的肖像。
李从善更是认识,这是他们唐国的名将,林仁肇的画像呀,怎么会在这里。
林仁肇何人,他李从善太清楚不过了。
要说唐**中谁最能征善战,不好说,要说谁一直想要收复江北故土那就是这个人的林仁肇。
林仁肇自中宗李璟时候每时每刻都在思索复国之计。
特别是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他认为赵匡胤兵变篡位,人心浮动,加上四方远征,师旅疲惫,此时正是收复南唐失地的好机会。
然而林仁肇一次次递上去的请战奏疏,如泥牛如海无消息,有一次还受到“闭门思过”的处分。
。
一个北风凄凄的冬夜,仁肇只身秘密晋见李煜。
他向李煜提出,此时宋朝正在攻打后蜀,淮南诸州守军不过千人,如果批准他率军趁虚出击,必可收回淮水南北失地。
当年南唐被迫将十四州直接的给后周了,后周被大宋取代,从大宋手中夺来应该可以。
现在应该是一个机会。但是李煜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林仁肇知道国主李煜不敢得罪赵匡胤,不敢和大宋作对,接着献出一条苦肉计。
就是在林仁肇他自己出兵之日,请李煜下令拘捕他的妻儿老少,并向赵宋上表,说林仁肇叛乱,南唐不能节制他,没有办法只能扣留他的全家老小。
这样就可将攻打宋朝的罪责,完全推到仁肇自己的身上。并且林仁肇对李煜说道若此举成功,国家疆土收复,社稷受益,国主也因此可以渐渐的复兴国家。
如果这个办法失败,他心甘情愿蒙受杀身灭族的处罚。
谁不心疼自己的妻儿老小?谁不珍惜自家性命?仁肇一心想挽救垂危的南唐王朝,早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
然而仁肇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并没能鼓起李煜的勇气,林仁肇心凉了。
李从善脑海里迅速的出现这个他唐国的名将。
当真国士也!
可是生不逢时,要不然一定是绝世名将。
可他的画像为什么会出现在赵承嗣的书房里?
………………………………
第一二四章 历史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