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小娇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错嫁小娇妻-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在李夫人彻底被宁珍惹恼了之后,李夫人决定放大招,将侄女儿许给李讼青做妾。李讼青的这位表妹是李夫人娘家姐姐的小女儿,李家发迹之后,李夫人的姐姐乌氏就十分羡慕李夫人。她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就只能盼着女儿嫁得好,能够出头,于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将女儿送到了李家。

    所以,这位表小姐夏莹莹差不多是在李家长大的。李大人虽然做了官,但官职并不算高,李家讲究起规矩来也是在李大人调回京城做官定居京城之后,先前条件不好,李讼青跟夏莹莹虽然是表兄妹,但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没什么不妥。要说叫李讼青娶夏莹莹为妻,不止李夫人不会同意,便是李讼青本人也是不情愿的,但要纳夏莹莹做妾,李讼青是愿意的,于是李家是早就将夏莹莹当做李讼青的妾室了。

    宁珍嫁到李家之后,大约是距离近了,宁珍大大小小的毛病,李家上上下下的不够体面,都清晰地暴露在两人眼中。于是早前偶而相会还能吟诗作对花前月下,如今只看得见满脸大大小小的麻子,于是一次次争执之后,李讼青难免陷入苦闷之中。于是这个时候,青梅竹马的小表妹温柔以待细心劝解,就难免戳中了李讼青心中柔软的一处,两人的感情几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上升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当李夫人提出为李讼青纳夏莹莹为妾的时候,李讼青自然就欣然应许。

    李讼青倒是没那么快丧失对宁珍的心,只是在李讼青看来,他与夏莹莹青梅竹马,虽然没有做过越礼的举动,但将表妹耽误到十六岁的年纪,他若是不纳夏莹莹进门是对不住夏莹莹的。李讼青觉得宁珍应该理解他,毕竟男子谁不是三妻四妾的,既然早晚都会纳表妹进门,早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却不知道男子与女子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别。

    女子不反对男子纳妾,不是不在意,而是不能反对,如此,在女子看来,男子至少要在正妻生下嫡子之后才纳妾,这才算对得住妻子,当然在女方长辈看来也是如此,这也是李讼青一举惹得宁家恼怒,连宁一平上门讨说法都没有阻止的缘故。

    事情闹到李家状告宁一平,也是李讼青的母亲气糊涂了,最看重的儿子被打断腿,错过这一次科考就要等三年后,到时前途自然比不得今日。原本只是想警告宁家,表示李家也不是好欺负的,哪里知道正撞上这么个时候,宁一平跑不了麻烦,可李讼青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一才子到公堂上走一圈,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笑话。

第一卷 第九十三章

    宁熹没见宁珍两个,但也没真看着宁一平的事,说到底,宁一平虽然讨厌,但毕竟是宁家人,若她真到了连问一问都没有的程度,在别人眼里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宋缜回来之后,宁熹也对宋缜提了一提。

    这件事宋缜也知道,朝廷要整治这个坏风气,但京城里盘枝错节的关系,许多人早就得了消息夹紧尾巴做人,也就是李讼青和宁一平两个傻不愣登的送上门去。人家也需要政绩啊,抓到现成的还能放掉?何况公开审理的话都放出去了,还能这会儿放人?

    “就没有法子了?”宁熹对蒋氏母女都没有好感,对宁一平也没多少兄妹之情,但宁一平为了妹妹能冲上门去打人,多少叫宁熹高看一眼,若是可以,也愿意帮他一把。

    “咱们帮不上什么忙,不然就成了圣上眼中的典型了。”宋缜摇摇头,见宁熹有些失望,心里也能理解,一府的兄弟姐妹,便是不怎么亲厚,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更何况血浓于水,补充了一句,道:“我们帮不上什么忙,但若是宁二哥运气好,或许也能躲过一劫。”

    “怎么躲?”宁熹追问,宋缜将脸凑过去,宁熹翻了个白眼,在宋缜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宋缜得寸进尺的将另一侧也凑过来,宁熹决定不再惯着他,爱说不说,若是宁一平运气不好,说不说也没什么不同。

    宋缜保持着侧着脸的姿势,看着宁熹丢下他去看女儿,只觉得心头哇凉哇凉的,他出征回来,宁熹心疼他,真是好久没尝过被媳妇儿冷落的滋味了。宋缜觉得,他不能惯着宁熹,身为妻子,怎么能关心女儿,关心娘家堂兄胜过他这个丈夫,于是,宁熹看过了女儿回来时,宋缜裹着被子团成一团,还霸道的把宁熹的被子一起卷了过去。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不过在宁熹怀上鹿儿之后,宋缜已经很少闹脾气了,后来宋缜出征,一走半年多,再回来时他们中间已经多了一个鹿儿吸引两人的注意力,她似乎有些忘了宋缜闹脾气的样子了。

    宁熹挺想丢下宋缜一个人生闷气的,毕竟这个季节又不冷,没有被子盖也没什么关系,但想到宋缜明天还得一大早起来上朝,到底不忍心了,动手剥宋缜裹成一团的被子。

    宋缜原本就没睡着,宁熹进来的动静他早就听到了,宁熹不动也不说话,宋缜多少有些忐忑,要是宁熹真的丢下他,去跟女儿睡,那不是进一步证明了他还不如女儿重要吗?本来这个天裹上两床被子就热得够呛,宋缜还在心急就更热了,就这么一会儿已经热得一身汗。察觉到宁熹的动作,宋缜也等不得宁熹一点一点解救他了,一把掀开被子,整个人挂在宁熹身上。

    宁熹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已经被宋缜抱着啃了一口。宁熹抹了抹脸上的口水,伸手推宋缜,“松手,别把你一身汗蹭到我身上!”

    宋缜自小跟着师父在外学艺,天南地北的走,贵公子爱讲究的毛病也少一些,但也是爱干净的。别人嫌弃他也就罢了,作为妻子的宁熹怎么能嫌弃他?于是宋缜非但不松开宁熹,还直接抱着宁熹砸到锦被中间,热情的闹腾了一回,宋缜抱着宁熹笑道:“这下都是一身臭汗,看你怎么嫌弃我!”

    宁熹斜了宋缜一眼,这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宁熹不想动,宋缜却担心宁熹不舒服,抱着宁熹去净房沐浴了,才一起睡下。

    次日一早,宁熹是被鹿儿的小爪子闹醒的,宋缜坐在旁边看着女儿,叫鹿儿闹一闹喊宁熹起来,又怕鹿儿的小爪子抓宁熹的头发。宁熹把头发往身后拢了拢,捏了捏鹿儿的小脸,看向本应该早早去上朝的宋缜,“这会儿了,世子怎么还在这里?上朝怕要迟了吧!”

    宋缜抱起努力伸手想抓宁熹头发的鹿儿,道:“昨日才说呢!宁二哥运气好,今日一早宫里就传了话,今日罢朝。”

    早朝时间很早,本朝在前朝的基础上晚了一些,但每天朝阳初升的时候大臣们也已经在大殿上排排站了。当皇帝的也不喜欢早起啊,但在一大片祖宗规矩的呼声中,早朝依然那么早,可以想见,某一日罢朝必定是发生了十分重大的事,宁熹揉了揉头发,“昨晚发生什么事了?”

    从古至今来说,上朝也好,开大会也好,那都是在没什么急事,大事的时候。试想,事情都已经火烧眉毛了,还有时间召集一大群人开会?自然是当权者和谋臣当机立断作出决定才算有效率。

    宋缜昨日就有些猜测,只没敢乱说,他猜测就这一两日,但并不确定会在昨晚,所以说,宁一平运气确实不错。宋缜将鹿儿交给奶娘,拉着宁熹起来,道:“是罗家。”

    “罗家?莫非还有说不得的打算?”宁熹先前就听说罗家有问题,但一直以为就是贪赃枉法,再严重些卖官鬻爵什么的,罗丞相她没见过,但可以想象是个精明狡猾的人。但这两项罪名都可以大白天光明正大的查查处,不至于闹得这般讳莫如深。

    宋缜摇摇头,道:“罗丞相的孙女,做了三皇子的侧妃,昨晚三皇子进了东宫,是罗家大爷开的方便之门。”停了停,接着道,“当然,这是表面的,隐约指向四殿下。皇上不想放到明面上,至于日后如何,还不好说。”

    宁熹微微张了张口,她对诸位皇子并不了解,但相对于三皇子强大母族和妻族,有意无意的与太子分庭抗礼,四殿下就低调地没什么存在感,背后竟是如此呢!

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相比宁熹,宋缜对当今的几位皇子都算比较了解,旁人都道四皇子低调没有存在感,日后多半也只能做个闲散王爷,但宋缜早前就看出些苗头,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早已招揽了不少势力。宋缜瞧出了苗头,可要说跑去投靠四皇子,宋缜不会做这种事。且不说四皇子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尚不好说,便是四皇子果真有那本事,他们这样的勋贵还是不要沾惹皇子夺嫡的事更好些。

    宋缜的父亲死得早,虽然很早就在外学艺,但早年也是祖父亲力亲为带着启蒙的。宋缜那时年纪小,还不能理解深奥的为臣之道,却记住了祖父的话,忠君,只忠皇位上的那一位;爱民,保卫疆土义不容辞,这是宋家祖上留下的荣耀,也是留下的责任。到如今,宋缜是少年将军,诸位皇子明里暗里都透着结交的意思,但宋缜只保持着不远不近的态度,让人抓不住把柄。

    这回三皇子栽了,为什么栽,宋缜只知道与四皇子有关,更多的却探究的想法都没有。不过说到罗家,宁熹摇了摇头,道:“罗丞相是一只老狐狸,一辈子稳稳当当的做到了丞相的位置,若是没有这回事,再等个两三年,在丞相的位置上致仕,哪怕儿女再不成器,当皇帝的都会瞧着罗丞相的面子照拂几分,奈何,儿子教的不好。”

    宁熹点点头,罗丞相一共三个儿子,除了最小的罗七,其他两个都是宁熹叔叔辈的人了,宁熹只见过人,没有更多的了解,但仅看罗七能对宋绾说出那一番话,宁熹就对罗丞相教孩子的本事产生的怀疑。宠孩子不奇怪,尤其是老来子,惯得无法无天的也不是没有,但养了这种中二少年的人家,有几个有好下场?人说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不管、不教,那是等着有一日为他收尸吗?

    罗丞相当然不蠢,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恐怕是官路走得太顺畅,到了老了,却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了,怕是想着什么事他都能替儿子解决吧。为官者最忌狂妄自大,尤其是在皇权至上的这个时代,一旦自以为什么事都能摆平,手底下的遗患便越来越多,迟早有一日自己就得栽在上面。

    宁熹只记恨着罗七欺负宋绾,宋缜却是将罗家三个儿子都点评了一回,“罗大,也就是这回惹上事的那一个,罗丞相原本有个长子,但那时罗丞相外放,大儿子还没出生,罗夫人被罗大人的对手掳了去,虽然罗大人将罗夫人救了回来,但孩子没活下来。于是到第二个孩子,也就是罗大出生时,罗大人将一腔爱子之心和愧疚之情都放到了罗大身上,爱之深责之切,罗大资质不怎么样,罗大人却一心叫他读书习武,最后勉强武举得了个进士。”

    宁熹点点头,武举跟科举不一样,科举的进士只要有些能力,都有机会往上爬,但武举出来的,只能与勋贵子弟争一争本来就不多的武职。若是遇到战事,或者平定祸乱,还能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太平时候,基本上熬到死也只能做个没有实权的散官,盖因武举不同于科举真材实料的拼,能够操作的余地就大了。就好比罗大作为丞相的儿子,不用罗丞相出面周旋,主考官就会酌情给他安排一个不打眼的位置,稳稳当当做个武进士。

    事实上与宁熹所想虽有些出入,大致也差不多,宋缜提起罗大,对罗丞相都摇了摇头,“罗丞相对这个长子寄了厚望,偏偏罗大没什么本事,没学出什么本事来,倒是养得野心勃勃。别看他在罗丞相面前恭敬淳厚,一句话都不敢反驳,却是一直不服气罗丞相的批评,一心一意想胜过父亲的成就。”

    所以才攀上三皇子的?丞相在尊贵,丞相的位置不能传袭,等罗丞相致仕,罗家就是个寻常官家,也因此,许多人眼中在尊贵的管家都比不得有世袭爵位的勋贵,只要后辈子孙不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有爵位就有稳稳当当的俸禄。然而,除了追随开国皇帝打江山,想要获得世袭爵位太难了,要说机会,也就是所谓的从龙之功。

    若是罗大真有这心思,攀上三皇子也就不奇怪了。太子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地位,追随太子远远不及辅佐其他皇子有机会,而其他皇子当中,最有底气更太子抗衡的,也就是三皇子了。可宁熹不明白的是,从她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三皇子不应该这么蠢,这么轻易就出局啊!

    看出了宁熹的疑惑,宋缜摇摇头,道:“三皇子的优势来自于外家,也栽在外家上面。罗大的野心,自然是想做三皇子的正经岳父,而不是将女儿嫁给三皇子做个侧妃,你知道吧,三皇子的正妃,是他的亲表妹,毛家嫡长女。”

    宁熹点点头,她对三皇子妃还有印象,头一回在曲江见到时,三皇子妃还想给她添麻烦来着。而毛家,宁熹也知道,那是开国封的几家国公府当中,如今最为显赫的一家,毛家卸下军权之后,就把持了漕运,皇家看着毛家戳眼,轻易还不能动毛家。三皇子的生母淑妃虽然并不得隆盛帝宠爱,索性也不求帝王恩泽了,一心一意推着三皇子往储位上走。

    毛家一心将三皇子与自家绑在一起,于是三皇子妃必定是毛家女,如此一来,三皇子不管对这位表妹有几分喜爱,都并不妨碍三皇子宠爱侧妃、妾室换取更多的支持。宋缜没有去探究宫中发生的事,却隐约知道,这一回,本是三皇子与毛家的博弈,偏偏叫四皇子顺手一推,捡了个渔翁之利。

    宁熹唏嘘了一回,觉得权利之争下,皇子做得也蛮可怜的。当然,也正如宋缜所说,有了罗家和三皇子的事情在,这一番洗牌之下,隆盛帝不可能再折腾先前的专项整治,宁家和李家等风头下去一些,想法子打点一下,这件事多半也就不了了之了。

    宁熹心里有了数,让人带信回宁府,便不再过问宁一平的是。难得宋缜今日有空,这当口又不能往外头跑,宁熹和宋缜给宋老夫人请安之后,就回到慧园,准备整理一小片土地,把前些日子才得到的种子种上。

第一卷 第九十五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