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令人乍一见,多半会误认做是一个当街乞讨的落魄之人。
“你,你怎么成了这副模样?”提鼻闻到从段达身上散发出的阵阵臭气,杨广强忍着心头的嫌恶,掩鼻问道。
“王爷哪。”段达看到议事厅内居中而坐的果真就是杨广本人,不由得悲喜交加,撕心裂肺地大叫了一声,翻身扑倒在地,一时间竟哽咽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杨广没想到他见到自己,反应竟如此剧烈,连忙吩咐一旁侍立的军士先带段达下去,梳洗打扮,换过一套干净的袍服再回来见自己说话。
“王爷,你可叫末将想得好苦啊。”段达奋力甩开前来扶他下去更衣梳洗的军士,跪着向前紧爬了两步,抬头直愣愣地盯着杨广,像是极不舍得他再从自己眼前消失。
“且慢,尔等先退下吧。不得本王传唤,不得进厅。”杨广眼见得段达举止反常,与离京前大不相同,心知有异,忙屏退军士,单留下段达一人在议事厅内,低低的声音问道,“你怎会来得如此迟缓,一路之上可是出了什么意外?且坐在一旁,慢慢道来。”
段达一双眼睛仍盯在杨广身上,舍不得挪开,挣扎着从地上爬起,却不敢依杨广的吩咐,躬身站在杨广面前,饱含委屈地向杨广讲述起了他自东都赶往并州这一路上的遭遇。
原来,那日杨广一行人无意在洛阳街头看到的正是段达和他率领的二十名精骑。段达身为护送杨广至并州出镇的骠骑营头号统军将领,自然懂得如不能及时追赶上微服私行的杨广,一旦他半路上有什么闪失的话,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骠骑营上上下下三百名将士而言,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他亲率二十精骑,一路疾驰飞奔着,仅用了两天一夜,就追赶至了东都洛阳。
然而,一进东都,段达就傻了眼,面对着一座偌大繁华的洛阳城,仅凭他率领的这二十名骑兵,要想在城中发现杨广一行的踪迹,简直如同大海里捞针一样艰难。
于是,在带领着二十名精骑围着东都洛阳兜了一圈,仍是一无所获之后,段达无奈,只得带着二十名骑兵在洛阳城找了家客栈先住了下来。按他的推算,杨广之所以会绕道东都赶赴并州,大抵是心羡洛阳城的繁华,不会只穿城而过,多半会在城中多留上两天,好好逛一逛洛阳城,再继续北上的。因此,他便打定主意,要守在洛阳城中,堵住杨广一行。
若不是杨广一行无意间在街头发现了身后有追兵赶到,慌忙改变行程,当天就出城西行,绕回原路北上渡河的话,段达的计划很可能不会落空。但是,当段达带着手下人在洛阳城中一连住了三天,每天早出晚归,几乎寻遍了洛阳城内的每条大街小巷,上百家客栈、酒楼,也没能找到杨广等人。
终于,段达反复纠结后做出了改变,立即出城,将堵住杨广一行的地点向北推至了河北道治下的潞州。
段达于第四天早晨率领二十名精骑出了洛阳的北门,一路北行,渡过大河,面前出现了两条通往潞州城的道路:一条是平坦的官道,但路程较长;另一条是则需穿山而过,走古时的运兵栈道――太行陉,路程相较官道而言要短几乎三分之一。两相权衡之后,段达决定,兵分两路:由随行的一名伙长带领十名骑兵赴官道继续向北追赶,他自己则率领其它十名骑兵取道太行陉,走山路赶往潞州城。他确信,在这两条道路当中,杨广一行必走其一。
然而,待他带领着十名骑兵走进莽莽太行山脉之中,未及找寻到那条古栈道太行陉,就在山间迷失了方向,并且越走越迷,以至在深山密林中一连晕头转向地走了六七天,也没能找到向北出山的路。
就在段达等人迷路于太行陉旁的深山老林,每天靠着射几只山鸡野兔来裹腹度日的危难关头,却突然在山间遇到了一位不期而至的中年汉子,带他们取道太行陉走出了深山。
………………………………
第295章 鱼俱罗的猎物
“原来只是在深山之中迷失了方向,所以才走得如此迟缓。”杨广听段达讲述到此,也未听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略觉奇怪:这段达也是亲临沙场,建立有功勋的军中将领,怎会无缘无故地在山中迷了路呢。
他正低头想着心事,只听段达接着说道:“如今回想起来,几天前在太行山中的一切,竟像是有人在故布迷局,只为诓骗末将等人随身携带的钱财的。”
杨广猛然间抬手,盯着段达问道:“何出此言哪?”
“若依末将行军临阵,辩识方向的能为,绝不至在山间迷路如此之久,尚找不到出山的路来。当时末将等在山间邂逅的这名中年汉子虽然答应带我们出山,却向我们索要十吊钱的引路费。待末将出得山来,发觉已到了潞州城以北,遂不及返回潞州,便匆匆忙忙赶来并州,寄希望于王爷您已先行抵达了并州。不承想果然如此。。。。。。”
见段达说着,又要落下泪来,杨广忙摆手止住他,向他追问道:“你方才说到有人在山间故布迷局,为的是诓骗你们的钱财,此话从何说起啊?”
段达伸手抹了把眼泪,继续说道:“不敢欺瞒王爷,末将出得山来,在赶往并州的一路上,反复思忖,才恍然察觉出当末将等人进入太行山中不久,就恍惚间走入了一座事先有人摆设好的石阵当中,几天时间里,不论末将等人怎么走,都没能走出这座布设于山中的石阵。末将早年曾跟随先师习学过几年兵法、阵法,识得此阵为昔日三国时夷陵大战蜀兵败后,诸葛亮为东吴设下的八阵图。。。。。。”
山野草莽间,居然有人能在深山之中布下八阵图,引诱行人于山间迷路,借以诓骗其钱财!
杨广登时来了兴致,两眼紧盯着衣衫不整的段达,问道:“带你们出山的这位中年汉子,言行举止间可有何特别之处?”
“我等因急于追赶王爷,离营前走得仓猝,身边未带更多的钱帛。”段达抬头看杨广一眼,抿了一下嘴唇,方吞吞吐吐地答道,“那汉子开口就向我等索要十吊钱的引路费,我等实在拿不出,于是便。。。。。。”
见段达突然打住,不往下说了,杨广略一思忖,便明白了,沉着脸问道:“可是欲跟人动粗,又没讨得半点便宜?”
段达年纪虽轻,可也是块滚刀肉,二皮脸,听杨广一语道破了其中隐情,倒也并不脸红,反而嘻嘻笑道:“王爷英明过人,然则那汉子若论真动起手来,只怕还真不是末将的对手,他不过是凭借着地形熟些,身法快些,才侥幸从末将刀下逃得了一条性命。”
杨广见段达身为自己身边近卫统领,落到如此地步,还能笑得出来,当下又是生气又觉好笑,也不知段达的爹娘如何会生出这么一个大活宝来,紧板着脸喝问他道:“快说,后来倒底如何了?”
段达脸色刹那间由晴转阴,换上了一副苦脸,无可奈何地答道:“末将只砍了他一刀,还没砍得上,那汉子躲过一刀后,立马将带路钱涨至了二十吊钱。末将无奈,只得将掌中那口西域宝刀押给了他,才算央得他带末将等出了山。最可气的是,临别时,那汉子还口口声声说这口宝刀他决非为了自己才索要的,而是为了换得什么供佛钱,才向我等张口的。”
“你说什么?那汉子真是这么说的?”杨广身子前倾着,向段达追问道。
段达听杨广问得郑重,低头想了想,才肯定地点了点头。
“他可曾向你们提起过,在佛门当中,他是什么身份?”
“没有。”
杨广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了孟津渡口那位老船夫的影子:段达等人在太行山中邂逅的这名中年汉子开口向人索要钱帛的口气和那老船夫初见自己一行时一模一样,难道纯属巧合?
见段达再也答不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来,杨广带着气吩咐他道:“你睁开眼瞧瞧,你现在成了什么样子?还不赶紧下去好好到饬到干净了,回到营中有何面目去见你手下的那些军士?切记,关于之前发生的一切,今后再莫要跟旁人提起。”
段达在半路山中的离奇遭遇再次印证了孟津渡口老船夫的话都是真的:在关东、中原一带民间,的确有人在暗中搞什么三十六揭缔腊月初八齐聚长安,借庆贺佛祖成道日的名义生事作乱。也不知虞孝仁是否将自己写的那封信交到了大哥手中,大哥得知此事后又会采取怎样的防备措施?
杨广呆坐议事厅内,久思无果,信步走出议事厅,迈步回到自己所住的那进院落,抬头望见安若溪正在房外廊下给“黑将军”喂食,不由得由段达又想到了十天前刚进并州城,就被自己发落出城,只身匹马去寻突厥人报仇的鱼俱罗,直到此时,他打心底里才升起一股悔意:在灵石堡战败,其中虽有鱼俱罗临阵指挥不当的原因,但究其根源,和自己微服私行也不无关系。鱼俱罗被自己打发出城时身上还多处带着伤,也不知他这些天在关外都是如何度日的,能不能如自己所愿,有所斩获,好替自己一解胸中的怨怒之气。
长孙晟由于要赶回长安向杨坚复命,当晚在行台衙署内与杨广师徒二人一番抵足长谈之后,于次日一早就向杨广、张威等人告辞,策马离开并州,南行回长安去了。
杨广亲临并州南门外,送走长孙晟,尚未转身回城,就听身后有军士来报称:北门外有一位自称鱼俱罗的将军押解着两大一小三名俘虏求见晋王殿下。
杨广闻讯大喜过望,当即命军士将鱼俱罗并他擒获的三名俘虏统统带至行台衙署见他。
鱼俱罗不愧是我大隋朝数一数二的一员猛将,居然真就单身独骑地出城捉拿了三名俘虏回来!
杨广心里发着感慨,兴冲冲地回到行台衙署,刚走至门外,和迎面走来的鱼俱罗一行撞了个正着,杨广想都没想,亲自跑至鱼俱罗马前,伸手要扶他下马。
鱼俱罗与杨广不期相遇在行台衙署门外,陡然一惊,心里多少还带着些忐忑不安,及至眼见着杨广满面笑容地跑到自己马前,竟要亲自扶自己下马,不由得更是受宠若惊,忙翻身下了坐骑,冲杨广纳头便拜,口中谢罪道:“末将无能,奉王爷军令,出城十多天,只捉到了两名突厥军士和一个胡人小娃娃回营复命,还请王爷治末将无功而返之罪。”
………………………………
第296章 皇家供应商
杨广侧目向鱼俱罗马后望去,果然见有四名隋军军士押着两名身着皮甲的突厥军士和一个年约十一二岁的金发小男孩儿站在距自己不远的地方,遂边弯腰拉起鱼俱罗,边冲他问道:“这个小男孩儿是什么人哪?”
“回禀王爷,末将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不知。但末将是在突厥头领驻扎之白道州城外将他们几个捉拿回来的,当时,这两名突厥骑兵正护从着小娃娃在城郊打猎,举手投足间对这小娃娃十分恭敬,末将便猜想,这小娃娃必是突厥国中极尊贵人家的孩子,便把他们主仆三人都捉了回来,交由王爷亲自处置。”
“嗯。”杨广答应一声,走向那两名被五花大绑着的突厥军士,操着娴熟的突厥话问二人道:“你们是哪位突厥可汗的部下?这个胡人小男孩儿在你们国中是什么身份?”
两名被俘的突厥军士相互对视了一眼,又上下打量了面前这位身着锦袍,相貌俊朗且会说一口流利突厥话的少年两眼,没有回答杨广的问话,而是粗声粗气地反问杨广道:“你这小男孩儿在蛮邦之中又是什么身份?”
杨广见两名普通的突厥军士做了已方的俘虏,说起话来却一点也不服软,心中暗自赞叹突厥人有血性,不怕死,遂淡淡一笑,傲然答道:“本王乃大隋朝天子驾前左武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晋王杨广是也。怎么样,该报出你们的姓名、来历了吧。”
两名被俘的突厥军士尽管已从鱼俱罗对杨广十分恭敬的态度中隐约猜到了杨广身份高贵,却也没想到他就是大隋天子的次子晋王杨广本人,当时就愣在当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你不用问他俩,我来告诉你。我叫安遂迦,我父亲是专为沙钵略可汗采办日常所需之物的西胡商人。”站在两名突厥军士的那名胡人小男孩儿忽然操着一口清脆、流利的汉话开口答道。
“你小小年纪,汉话说得却如此流利,之前是否随父母到过长安?”杨广转身见这自称叫做安遂迦的小男孩儿金发金眸,鹰鼻深目,肤如凝脂,且说起话来天然透着股机灵劲儿,不禁对他大感兴趣,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他道。
“你比我大不了几岁,也说得一口流利的突厥话,而且名字前头有那么一长串的头衔,是否也曾随你父母到过都斤山呢?”安遂迦扑闪着一双大眼睛,天真地反问杨广道。
“放肆。”鱼俱罗在杨广身后冲安遂迦大喝一声。
“你这大个子好没礼貌,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我们三个带到了这里,要是让可汗和王子知道了,你可就活不成了。所以呀,我劝你,在可汗和王子发现我失踪之前,赶紧送我们回白道州去吧。”安遂迦似乎浑然不知自己是被鱼俱罗捉拿回并州城的,两只小手叉着腰,理直气壮地对鱼俱罗叫道。
“哈哈哈。”杨广被安遂迦有趣的神态和话语逗得哈哈大笑,指着他对鱼俱罗吩咐道,“把他一人带进议事厅,我还有话要问他。”说毕,冲安遂迦笑了笑,率先迈步走进了行台衙署。
为避免给安遂迦造成森严恐怖的感觉,杨广特地屏退议事厅内两厢侍立的一班军士,只留下自己和鱼俱罗两人在场,继续讯问安遂迦。
及至跟随鱼俱罗走进行台衙署内的议事厅,小安遂迦似乎才发觉出苗头不对,一进得厅内,便向居中而坐的杨广开门见山地问道:“我听说突厥正和你们朝廷打仗,我是不是做了你们的俘虏啊?”
杨广咯咯一笑,有意逗他道:“你不是俘虏,而是本王请来的客人。来,这里坐。”
安遂迦将信将疑地在下首坐下,摇摇头说道:“不对,要是你说的是真的话,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