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广在建康听说中路军发起的九江战役受阻的消息后,即命水军大都督来护儿率领东路军水军主力溯江而上,驰援九江,在三路隋军的合力围攻下,周罗喉终因寡不敌众,被来护儿生擒活捉,解送至了建康。

    至此,周罗喉、萧摩诃、任忠、鲁广达这南陈宣帝一朝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无一幸免,皆做了隋朝的阶下之囚。周罗喉架不住任忠、萧摩诃等人的轮番劝说,最终也归降了隋朝。

    这样一来,凡是陈叔宝招降诏书传到的州城府县,当地的南陈官吏大多闻风而降,自开皇九年元旦渡江时起,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杨广等三路大军已攻占了绝大部分的南陈疆域。

    而与此同时,偏偏在南豫州和吴州这两座由后梁两位宗室负责把守的州城之中,陈叔宝的这道招降诏书非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还连累得传送诏书的两名南陈大臣被萧岩、萧谳叔侄两人当场斩首,将首级挂至了辕门之外,以此宣示与隋朝誓不两立,抵抗到底的决心。

    伐陈之役开始以来,一直未曾正面与敌作战的隋军燕荣和宇文述两支兵马也将迎来他们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良机。

    而就在隋陈南豫州大战开战的前夕,一个神秘人物悄悄走进了与南豫州相距不远的晋陵城内永新侯陈君范的府邸。


………………………………

第710章 泛海故人来

    麾下有三千人马,驻守大江下游晋陵城的南陈永新侯陈君范若按辈份论,尚是南陈后主陈叔宝远枝的皇叔,正因为是远枝皇叔,陈君范虽在南陈宣帝一朝时为朝廷立下过赫赫功劳,却在陈叔宝继位当朝后始终不得封王,直至陈国将灭之时,仍然只是个侯爵。

    帝都建康被隋两员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合兵攻下的消息传至晋陵城中时,陈君范也正在为如何抵挡自东海渡江来犯的隋军燕荣一路兵马而犯愁。

    与陈叔宝那道招降诏书几乎同时抵达晋陵城中永新侯府上的,还有另外一位自称是陈君范故人的神秘人物。

    在府中正厅摆设香案,领受罢招降诏书之后,陈君范并没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请前来传达招降诏书的使者先至侧厅休息,随即命家仆将那位神秘人物带进正厅相见。

    神秘人物跟随家仆走进侯府正厅,并不伸手摘下遮面的风帽,露出真实面目,而是阴恻恻地问陈君范道:“君侯留着招降使者不杀,莫非有投隋之心乎?”

    来人既不肯报出真实姓名,又不愿以真面目示已,令陈君范对他的来意颇感好奇之余,不免又心生了一丝戒备,冷冷地反问道:“听尊驾说话的语气,似是我朝中人喽。既然自称是本侯的故人,又何妨摘下风帽,以真面目示人呢?”

    那人发出“嘎嘎”一阵怪笑,伸手摘下了风帽,露出了一张白胖的面容。

    “你是?”陈君范凝视对面这人良久,犹回想不出先前曾在哪里见过他,面带困惑地问道。

    “君侯贵人多忘事,不识得青莲了吗?”那人有意将脸凑近了陈君范,好使他瞧得更清楚些。

    “你是先帝驾前的青莲?!恁多年不见,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陈君范仔细观瞧多时,依稀从来人的眉眼间瞧出了些许多年前的影子,却犹不敢和他相认,惊叹道。

    青莲伸手从怀中摸出一样物件,交到了陈君范手中,笑着解说道:“君侯认不出青莲,总该认得这尊大菩萨造像吧。这尊造像可是十三年前,陛下当着君侯的面儿赏赐给青莲的啊!”

    见了这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大菩萨造像,陈君范才最终确认了来人正是十数年前最受皇兄陈顼宠爱的书僮——青莲,不由得悲喜交加,上前一把握住青莲的手,急促地问道:“青莲,当真是你!这么多年,我还当你早就不在人世了呢!快说说,你这是从哪儿来,今来见我,所为何事呀?”

    青莲见陈君范认出了自己,胖胖的脸上倒流露出了一丝悲戚的表情,轻轻叹息一声,方答道:“十三年前,青莲奉先主差遣,潜伏江北,不料至今与先主已然天人两隔。今不远万里,泛海南归,欲救故国于危难之间,哪知又在海上遭遇风暴,迁延至今日才来到晋陵,得与君侯重逢。即请君侯立斩招降来使,与青莲一道共图恢复大业!”

    “十三年前,你就奉旨潜伏至江北去了?如此说来,莫非你就是传说中的那位‘雁巢’副首领关自在吗?”陈君范惊得倒退两步,两眼紧盯着青莲,问道。

    青莲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

    “青莲啊,你这一路泛海乘舟而来,可能有所不知,早在十数日前,帝都建康已沦陷了。当今非但做了隋军的俘虏,更被逼写下这份招降诏书,分送各地,据传,现有不下几十座州城府县接此诏书后,皆归降了隋朝。我观你此来,孑然一身,仅凭我这城中三千兵马,又如何共图恢复大业呢?”陈君范顿足叫道。

    “板荡识忠臣。青莲虽不才,愿扶保君侯入继大统,延续陈氏血胤,唯望君侯切莫推辞。”

    “你,要扶保我继位当皇上?”陈君范有难以置信地目光望着面前一脸凛然的青莲,良久,仰面哈哈大笑起来,“青莲哪,你这是在痴人说梦吗?”

    青莲一本正经地答道:“只要君侯答应,我已为君侯筹划好了一切。君侯请看。”边说边走至厅内安放的舆图旁,手指舆图向陈君范解说道:“目下隋军虽已攻占了沿江直至建康一线的诸座州城,且湘鄂等地也闻风而降,大多归降了隋朝,然江浙闽一带广袤地域尚大有可为。我已为君侯在这一带埋下了十万伏兵,君侯不妨联络吴州、南豫州等地守将,先在大江沿线给来犯之隋军以迎头痛击,继而撤至这一带深山密林之中与隋军盘桓,再以陈朝天子名义传诏岭南诸蛮族兴兵勤王,则复国之日犹可期也。”

    陈君范顺着青莲手指的方向凝神望去,但见尽是连绵不断的祟山峻岭,原是平常连出外狩猎都不肯去的荒野之地,不禁质疑道:“你说在这一带埋伏了十万精兵?我怎么从来都没听人说起过?”

    青莲见陈君范心思已开始活络起来,遂趁势劝他道:“我受先帝重托,实际执掌‘雁巢’多年,君侯还不信我说的话吗?撤往深山密林中尚是日后之事,目下最紧要之事须当从速联络沿江诸州城,迎战来犯隋军。据我所知,萧岩、萧谳叔侄自江陵叛隋,决无再复降隋朝之意,君侯不妨速斩招降来使,主动到吴州联络萧岩,争取和他叔侄联起手来,拒战自建康东进之隋军,方可彰显我陈朝天子之风范。”

    萧岩、萧谳二人皆是后梁反叛隋朝的宗室,于两年前投陈后分别被封做吴州刺史和东扬州刺史(一年前萧谳改任南豫州刺史),两人麾下约有三四万兵马,虽不足以凭此兵力反攻收复帝都建康,但坚守城池,阻挡隋军东进,勉强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陈君范被青莲左一个入继大统,右一个陈朝天子说得心痒痒的,加之近些年耳朵里灌满了关于“雁巢”和关自在的各式各样的传说,深知这是一支皇兄陈顼生前特意安排下的隐秘力量,据此不能完全排除青莲所说属实的可能性,因想到如青莲所说是实,真的有十万精兵埋伏于江浙一带的深山密林之中,即使不能将隋军赶回江北去,至少也可偏安一隅,日后做个山寨皇帝还是可以的。

    一念至此,陈君范决定,采纳青莲的建言,当即斩杀招降来使,亲自前往吴州城会晤萧岩,拟于吴州至南豫州一带阻拦隋军向东进发。


………………………………

第711章 螳臂挡车

    萧岩、萧谳叔侄投陈的时日不长,却较其它各地的南陈守将而言,反隋效忠陈朝的态度更加坚决。他二人并不傻,早早地便命人找来了一份隋高祖杨坚下达的伐陈诏书,一字一句地仔细拜读了一遍,结果发现,隋朝兴兵伐陈,列明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即是招降纳叛,于开皇七年间接纳了他叔侄二人率领十万后梁宗室、百姓弃隋东投。这也使得萧氏叔侄平添了一份对隋渡江灭陈之后自身命运的担心,因而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极力阻止隋军灭陈这一条道路。

    正因如此,当受到青莲鼓惑的陈君范亲自赶到吴州,面见萧岩,向他提出三城联军阻挡隋军东进的建议时,萧岩甚至连派人到南豫州知会萧谳一声都没有,就替萧谳作主,爽快地答应了陈君范的请求。

    在亲自陪同陈君范前往吴州,与萧氏叔侄结盟拒隋之后,青莲便以提前赶往江浙一带山区安排、部署军力,为陈君范拒隋称帝后稳固后方为由,辞别了陈君范,不知去向何方了。

    青莲飘然离去后,当萧岩从陈君范口中得知了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位身材微胖,脸上一团和气的中年人就是南陈秘密谍报机关——雁巢的大头领关自在时,惊讶感叹之余,忍不住抱怨陈君范未将青莲挽留下,以便在隋军攻城之时能够利用“雁巢”庞大的隐秘势力助已方一臂之力。

    而陈君范面对萧岩的抱怨,因无法对其明言自己将继承陈氏衣钵,它日将在江浙一带称帝,还指望着青莲先行赶赴其地,为他预作安排,预留退路,故此只报以一笑,未做任何解释。

    就在陈君范亲自前往吴州,与萧氏叔侄结成反隋联盟,意图阻拦隋军东进之时,隋朝的寿州总管宇文述已奉伐陈兵马大元帅、晋王杨广的军令,率领两万精锐隋军,杀至了南豫州城下。几乎与此同时,吴州东城外也出现了落丛公燕荣率领的隋军部队,拟向吴州发起猛攻。

    一两日之间,结成联盟的沿江三座城池之中,唯有陈君范率军驻守的晋陵小城未受到隋军的攻击。面对这种形势,陈君范表现得颇具义气,他不等萧岩开口向他救助,即命麾下副将率领驻守晋陵的三千兵马倾巢而出,自燕荣所部的侧后翼对隋军实施了突龙袭,居然趁燕荣所部渡江后立足未稳之机打了个小胜仗,斩杀了近百名隋军军士,并且迫使燕荣所部后撤了三十里。

    如此一来,吴州城内的萧岩所部士气大振,竟一改往日的守势,意欲和陈君范所部里应外合,前后夹攻,一举全歼燕荣所部隋军,不惜出动了吴州城内大半守军,对围攻吴州城的隋军发动了猛烈反攻。

    燕荣奉杨广之命,率领着本部一万兵马,作为东路军四路渡江伐陈大军的一路,自东海渡江后旋即对吴州城发起了进攻,不料立足未稳之际,却被从晋陵增援吴州的南陈军队施以偷袭,被迫将军营后撤三十里,方稳住阵脚。

    燕荣素来狂放不羁,即使在北境率军对阵突厥铁骑时也从未临阵退缩过,此次在他率军渡江之初,就已听说贺若弼、韩擒虎两支兵马东西夹攻,已于日前攻占了南陈帝都建康城,心中本就憋着着争胜立功的劲头,一个没留神,在吴州城外着了晋陵赶来的南陈援军的道,折损了百十名士卒也就罢了,眼见着吴州城内的守军竟敢转守为攻,几乎全军出动攻出城来了,不由得心头火起,也不命人探听对方出动了多少兵马,径直提槊上马,亲率三千骑军迎着萧岩所部就冲杀了过来。

    燕荣率领的三千骑军皆是杨广出镇并州后在当地招募得的燕赵子弟兵,且这些年来随同燕荣东征西讨,屡屡战胜过战力异常强大的突厥铁骑,今日面对以步军为主的萧岩所部人马,哪肯放过杀敌立功的良机,紧跟着燕荣冲杀进了敌军的队伍之中,不分青红皂白,逢人便砍,遇人便杀,活似一群饿狼闯入了羊群一般,直杀得吴州城内出动的这支南陈军队哭爹叫娘声响成一片,抛下了数百具同伴的尸体,狼狈不堪地退回了城内。

    与燕荣有所不同的是,宇文述率领的东进大军在南豫州城外首先遭到了萧谳调任南豫州刺史后,命人在城外沿江安扎的两座别栅中守军顽强地狙击。宇文述亲自提刀上阵,率领三千敢死军一连攻了十几回,始终未能突破两座别栅,率军进抵至南豫州城下。

    宇文述在屡攻不下之际,带领十几名亲兵亲自到南豫州城外江边勘察地形,结果意外地发现了对方一城两栅阵势的一个破绽,随即于当日夜晚派出营中水军,口衔芦苇,自水底潜游至两座别栅和南豫州城池之间,连夜在两座别栅内放起火来。

    两座别栅中的敌军守将见营中半夜起火,急忙喝令手下军士到江边取水灭火。宇文述趁此机会,率领三千骑军,兵分两路,夜袭了两座别栅,将正忙于担水灭火的敌军驱赶回了南豫州城内,攻占了两座别栅。

    南豫州城内的萧谳得知两座别栅被隋军攻占的消息,情知南豫州再难守住,遂率领城中驻军急忙向吴州后撤,意图和萧岩、陈君范二人兵合一处,死守吴州。却没想到,萧谳率军刚撤至距吴州城尚有五十里处,突听道边喊杀声响起,被事先埋伏于道路两边的隋军冲出拦住了去路。

    “从南豫州城中撤出来的兄弟们,你们听清楚了,吴州城现已被大隋军队攻占,我等皆是城中的降兵降将,如愿倒戈归降,燕大将军有令,尽可保全尔等的性命,放你们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还想什么呢,快快放下兵器,投降大隋吧。”

    面对着对方军中阵阵的劝降之声,萧谳麾下的将士们倒有多一半默默地放下了手下的兵器,归降了隋军。

    萧谳见此情形,心知大势已去,遂在几名亲兵的拚死护从下,另择一条小道落荒而逃了。

    燕荣使用诈计成功地诱降了来自南豫州的大部南陈军队,即和宇文述所部兵合一处,将吴州城团团包围了起来。

    城中的萧岩和陈君范二人听说萧谳率领的兵马大半皆在半道上被敌军使用诈计劝降投降了隋军,顿觉欲哭无泪。两人商议之下,也觉死守一座孤城,早晚必将成为隋军的俘虏,遂也仿效萧谳,带领身边的亲兵,悄悄打开城门,脚底板抹油,开溜了。


………………………………

第712章 二将争功

    自开皇九年除夕夜隋朝大将韩擒虎率领五百敢死之士宵济采石,至三月间宇文述、燕荣所部在吴州会合,隋朝三路大军以横扫千钧、摧枯拉朽之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