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果,东殴城的县令从来就没接到过王韶的任何指令,更别说官军奉王韶之命来城中押走人犯了。不过,就在李靖打算返身再寻顾家的人详细询问那队带走了尘和顾姿儿二人的官兵的相貌特征时,东殴城的这位父母官还没忘了提醒李靖一句:“将军,如下官记得不差,那队官军来东殴城带走了尘和顾姿儿的那几天,正值王仆射在建康遇刺,建康留守衙门给江南各地衙署颁下严令:严禁任何衙署差人、驻守官兵异地调动、办差,如照此推断,那伙官兵即使从顾家带走了人,恐怕也难以离开东殴城,走得很远,多半会躲在附近某个隐秘所在,等到建康留守衙门传命各地衙署及驻军解除禁令后再设法离开。下官这就派出衙役配合将军在东殴城附近展开搜捕,说不准就会捉到那队假冒官兵的贼人呢。”

    李靖听了县令的话,自是大喜过望,当下便带领着一班当地衙署中的差役在东殴城内外展开了大搜捕,希望真如县令所说,能在东殴城附近查找到了尘和顾姿儿的下落。

    然而,李靖每日早出晚归,带领着一班衙役找遍了一座小小东殴城的每个角落,却连个人影都没找到。

    失望之余,李靖又找到顾家的人,经向他们反复盘问,仔细比对了那队假冒官军的贼人前来带走了尘和顾姿儿的日期,认真估算了他们的行程,决定将搜捕的范围扩大至整个会稽郡辖下诸州县,遂在叮嘱东殴城县令继续在当地搜捕嫌犯的同时,亲自返身赶赴会稽城,手持杨广赐予的那面令牌,求见了会稽郡守韦晃,向他说明了来意,请韦晃派人配合他在会稽郡辖下范围内继续查找了尘和顾姿儿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韦晃查验证实了李靖向他出示的那面令牌确系晋王杨广所颁之后,一丝也不敢大意,连忙派出轻骑分赴辖下诸州县,传命当地衙署尽派衙役,筛网似地严查了尘和顾姿儿的下落。结果四五天后,还真的被他查到了二人可能的去向。

    据东临大海的瑞安县令回报,他们在奉命严查了尘和顾姿儿二人下落的过程中,曾查到了一条线索:有瑞安境内温岭一带的居民向衙署差役们反映,他们曾在七八天前亲眼载着一俗一尼两名女子的一辆驮车从北面而来,径直进了温岭山中。

    李靖和韦晃得此禀报后,当即对着舆图仔细询问了前来报信的当地居民,这辆驮车从哪个方向来,往哪个方向去,车上所载两名女子的年纪相貌,又和顾家的人讲述的那队官兵前来接走了尘和顾姿儿的时间进行了比对,认为,无论从驮车行进的方向,抵达温岭一带的时间,还是车上所载两位女子的年岁特征来判断,这辆驮车上所载的两名女子很可能就是了尘和顾姿儿姨甥二人。

    唯一和顾家的人描述难以吻合的情况是,据温岭附近的居民反映,当时驾着驮车的只有一名未瞧清长相的老者,也未见有一队官兵在护送这辆驮车。

    尽管如此,李靖接报后仍决定,亲赴温岭去走一趟,从速查明这辆驮车上所载的究竟是不是他要找的了尘和顾姿儿二人。

    韦晃不放心李靖只身前去,遂给他派了十名精干的差役护送他一道前往,并亲自率领数百官军前往瑞安县城,随时准备增援李靖一行,进山剿匪救人。

    因事先得到禀报,称只有一不明身份的老者驾驶着那辆可疑的驮车进入了温岭山区,李靖率领十名差役赶到温岭山口时,便命令十名差役分做两队,一队负责在山外接应,向县城驻扎的大队官军发信号报警,另一队则由他率领着进山查找驮车的下落。

    温岭是一片东南两面临海,只有北面、西面通往陆路的方圆数百里的山岭地带,由于韦晃在接到瑞安县令的禀报后即派出官军封锁了西面的出山通道,所以李靖带人赶到温岭时,可以确认,此行要找的那辆驮车仍在温岭山中。

    李靖带着五六名差役进入温岭山区后不久,就发现山间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可供车马通过,似乎要找到那辆驮车并非难事,遂命那几名差役紧紧跟随在自己马后,先沿着那条羊肠小路查找了起来。

    可是,在沿着羊肠小路查找了将近一个时辰后,李靖意外地发现,山间这条唯一的羊肠小路曲曲折折,在山林间不知绕了几道弯儿,一眼望不出究竟通往何方。

    他当即唤来一名熟悉当地地形的差役,向他询问如沿着这条羊肠小路一直走下去,最终会走到何处去,并要他根据温岭的地形做出判断,那辆驮车最有可能被藏在何处。

    那名差役倒是未假思索地回答出了李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羊肠小路最终通往西面的出山口,但在回答他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时却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了:“禀将军,这温岭山势虽不高,但在方圆数百里范围内如说到能藏匿一辆驮车的地方,据小的所知,统共不下二三十处,单凭咱们这区区几个人,就是找上个三、五天,也未必找得过来。”

    李靖在同韦晃商议亲赴温岭查找驮车下落时,之所以只肯带上十名差役前来,就是考虑到如派出大队官军搜山,极有可能逼得贼人狗急跳墙,杀害了尘和顾姿儿,现听这名差役答说温岭山区中有不下二三十处可供一辆驮车藏匿的地点时,眼望着无边无际的群山密林,不禁犯起愁来了。

    骑在马上蹙眉沉吟良久,李靖用犀利的目光紧盯住那名熟悉温岭地形的差役,缓缓问他道:“依你的经验判断,贼人一旦发现西面出山口被官军封死,又难以从北面山口撤到山外,那么他最有可能将驮车赶往何处藏匿,以躲避官军的搜查?”


………………………………

第767章 小子,你这手功夫是跟谁学的

    那名差役低头思索再三,犹豫着答道:“东面的回雁坪,南面的潮音阁,还有……”

    “行了,回雁坪,潮音阁,咱们就先去这两个地方吧。”李靖不待那差役把话说完,一勒马缰,说道。

    “将军,潮音阁与回雁坪相距七十多里,咱们先去哪里?”差役见李靖催马要走,忙提醒他道。

    若是走平路,七十多里骑马只需半日就可打个来回,可李靖考虑到这是在山区,七十多里走下来,恐怕要花费几乎一整天的功夫,看来头一天只能选一处来查了。

    “潮音阁,回雁坪这两处地方哪一处更利于驮车隐藏,依你之见,咱们先赶往哪一处,找到驮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回将军,潮音阁位于温岭东南一隅,虽然更利于隐藏驮车,但一旦被人发现,即无退路可撤,倒不如回雁坪紧临大海,随时可弃车从海路撤退,依小的之见,咱们应当先赶往回雁坪去找一找。”李靖将查找的地点缩小到了两个地方,使得那差役判断起来容易了许多。

    “头前带路,先去回雁坪。”李靖当即命令那差役

    回雁坪其实就是温岭东侧一处紧临大海的山坡上地势较为平坦的一块平地,占地约五六亩大小,回雁坪南北西三面俱是茂密生长的山林,唯有东面下了山坡不远处即是海边。因此,地形既十分隐秘,又利于随时从海上撤退。

    李靖率领着五六名差役策马在山间羊肠小道上奔驰了近两个时辰,才来到了与回雁坪仅一坡之隔的地方,就在这时,李靖似乎听到了山坡那边传来了几声战马的嘶鸣声,不由得精神一振,忙命那名熟悉地形的差役头前带路,自己策马紧随其后,向山坡上攀登而上。

    待李靖等人纵马登上山坡,隔着一道山沟朝回雁坪的方向望去,一名差役用手指着回雁坪,惊喜地叫道:“将军,快瞧,那不是咱们要找的驮车!”

    李靖也瞧得清清楚楚,山坡东侧隔着一片密林的平地上,果然停着一辆驮车,先前自己在山坡西侧听到的马的嘶鸣声就是出自驾车的那匹白马。

    李靖没想到进入温岭第一天,就如此幸运地找到了驮车的下落,当下也没考虑更多的事,将手中马鞭往空中一举,叫道:“弟兄们,随我冲下山坡看看去。”

    他话音刚落,只听身旁、身后接连传来“扑通,扑通”的落马声,未等他回头观瞧,陡觉跨下这匹战马似乎受了惊,两只前蹄高高地抬起,险些将他撂下马背。

    李靖心中暗道声不好,趁跨下战马陡然人立之际,在马背上施展轻功,整个人高高地跃起,离开了马背,于半空中打了个盘旋,稳稳地落在了距战马一丈开外的地方,回头朝身后注目看去,不由得倒抽了口凉气:顷刻之间,除了他本人外,五六名随从的差役无一例外地从马背上被掀翻在地,倒在地上晕厥不醒。

    “什么人?”李靖刷地一声抽出了佩剑,警觉地四下张望着,喝问道。

    然而,山坡两侧山林间只有一阵阵微风拂过,并没人搭腔。

    李靖朝几名随从的差役身边挪动了几步,用脚尖轻轻踢着最挨近自己的一名差役,压低声音问道:“哎,快醒醒,快醒醒……”

    一连呼唤了多时,始终未见那差役苏醒过来,差役们所骑的战马倒像是只受到了惊吓,并没有受伤的样子,扔下它们的主人,顺着来时的路“踏踏踏”地跑走了。

    李靖挨个用脚将地上的差役试了一遍,没能将任何一人唤醒,又因敌人藏于暗处,不便俯身仔细察看差役们身上的伤处,遂一咬牙,冷不丁脚下发力,向停放在山坡东侧回雁坪上的驮车冲了过去。

    李靖打算用这种方式将藏于暗处的敌人吸引到自己这边来,逼得他们现身与自己交手,从而避免受伤的差役们再受伤害。

    他飞奔着穿越山坡东侧的密林,眼瞅着那辆驮车就停在前面不过百十步远的地方了,心中一喜,遂转头朝身后的密林间望去,想要瞧瞧身后有人追来没有。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密林之中并无任何动静,反倒是他再回头望向前方不远处的驮车时,着实吓了一大跳:驮车前不知什么时候已站了位身材高大的老者,正笑呵呵地望着他,那眼神仿佛是猎人眼瞅着猎物主动自投罗网似的,带着几分欣喜和不屑。

    李靖急忙收住脚步,在距老者数十步开外的地方站稳身形,横剑喝问道:“方才在山坡上,是你偷袭我们的?快把驮车上的人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

    “哈哈,小子,你的那几名随从都是草包、大笨蛋,要他们何用?”那老者听了李靖这话,仰面哈哈大笑道,“你不是想要驮车上的人吗,自己过来抢便是,和我还客气什么?”

    李靖听这老者语气中颇有轻视自己之意,不由得心中大怒,怒吼一声:“那就休怪我剑下无情了。”飞身挺剑直刺老者心口。

    那老者存心要试探李靖的功夫深浅,直至李靖手中剑尖堪堪刺到他的胸前时,才倏地侧身避过了剑锋,骈二指戳向李靖的手腕,口中还作模作样地提醒李靖道:“小子小心了,我要夺你的剑了。”

    李靖“嘿”了一声,不待剑招使老,一翻手腕,变刺为撩,在半空中挽出了个剑花,剑锋直扫对方的手指。

    老者见李靖剑势来得凶猛,怪叫一声:“小子使得一手好剑!”竟倏地握掌为拳,避过李靖的剑锋,直打向李靖面门。

    李靖被逼无奈,只得收剑倒退两步,躲过了老者这一拳。

    老者趁李靖倒退之机,不知使出了什么身法,竟如鬼魅般窜到了他的身后,陡然出手,按在了李靖后颈间的要害处,嘻嘻笑着问道:“小子,老实告诉我老人家,你这手功夫是跟谁学的?”


………………………………

第768章 火上浇油

    杨广因返回谢讽、萧萧居住的扬州总管府东跨院寻找落在那里的手机,不意听到了萧萧和瑟瑟两人的一番私下交谈,从中受到启发,对心意更平添了一份新的怀疑:怀疑关自在并非单指一人,而可能是不同身份的两个,甚至是三个人,而如能证实心意并非真心向朝廷投诚的话,那么她很可能就是另一位关自在。

    一经悟到了这一点,连杨广本人也被突然浮现在他脑海中的这个离奇的想法吓了一跳:这也有点过于匪夷所思了吧。自己单从关自在一个虚妄的名号就猜测“雁巢”的大头领不是固定一人,这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些,再者,心意依靠揭露关自在的真正面目和出卖数百名南陈细作来博得朝廷对她的信任,又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呢?

    正是由于随之产生的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疑问,使得杨广一连数日都徘徊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间,不知如何决断、行事才是。

    恰在这时,王妃萧厄又有了身孕。

    裴蕴不知从哪里得知萧厄又有了身孕的消息后,特地跑来向杨广建言:“出于谨慎起见,不宜再将心意、司马珞等人安置在总管府西跨院居住,应把她二人挪出总管府去住。”

    “冲之,你要把她二人挪到何处去住呢?莫非真要把她和司马珞安置到雷山上,广陵书院吗?”杨广因对自己头脑中新冒出的关自在并非专指一人的想法还思虑得不够周全,故而未曾向裴蕴提起过他怀疑心意可能是新的关自在的想法,今日听他建言将心意挪出总管府去住,明知他这么做,是为怀有身孕的王妃萧厄的安全打算,也忍不住向他询问真实想法道。

    “王爷,与广陵隔江相望的建康城中前不久才出了王仆射遇刺一事,下官料想,建康城中必有南陈残部中的首脑人物在暗中指挥、操纵其事,再者,之前数月下官虽屡屡试探心意,却始终未见她露出破绽,依下官之见,莫不如就将心意、司马珞送过江去,暂时安置到建康城去,给他带个火上浇油,一箭双雕,既可逼引得藏匿于建康城中的南陈细作现身,又能试探出心意是否与南陈暗中勾连,王爷以为如何?”裴蕴似乎对此事思谋已久,从容不迫地答道。

    “心意是出卖‘雁巢’及关自在的罪魁祸首,‘雁巢’残部如获知她居于建康的消息,必想方设法除了她,为其同党报仇雪恨,倘若心意并非诚心投靠朝廷,将她挪到建康去住,也可借此机会试探出她是否与南陈还有暗中勾连,唔,冲之,你的这个主意不错。”杨广赞赏地冲裴蕴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