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朕方才听了听,你兄弟二人所说俱不为无理,然都缺乏足够的凭据。”杨坚注视着相互争执不下的杨勇、杨广,缓缓开了口,“见地伐,你方才断定陈叔宝是指使顾生谋逆,大多出于你的主观臆断,并没有真凭实据;阿纵,太子方才所说,陈叔宝系江南祸乱根源,这一点,朕是赞同的。一经查出确系陈叔宝指使人谋乱复辟,朕决不畏惧背上一个诛杀亡国之君的恶名。”

    殿内众人俱都凝神屏气地望着杨坚,想听听他要如何发落陈叔宝。

    杨广听得杨坚后半截话,心中一急,当即抱拳说道:“父皇,陈叔宝现已形同阶下之囚……”

    “你急什么?且待朕把话说完嘛。”杨坚沉着脸打断了杨广,接着说道,“朕还记得伐灭南陈之前,是在阿纵主持下查破的‘雁巢’一案,见地伐方才也提及,顾生之姐顾盼儿为了实现她更大的图谋,不惜出卖多达五千之众,若无人授意,她决不敢,也不能如此行事。据此推断,陈叔宝确有较大嫌疑。目下北境有事,阿纵久镇河北,颇谙突厥国内情形,既需暂留朝中佐朕平息北境之乱,不妨一并将清查指使顾生谋逆之人的差使交与你来办,务须从速查出此人,切断南北相互勾结,共谋作乱的根源。见地伐,你说呢?”

    杨勇见父皇虽没有明说,却将查案之权从自己手中转交给了杨广,心中虽有不满,也只得点头称是。

    “关于北境之事,长孙晟,朕将诛杀宇文般若及安抚都蓝罢兵统委与你,并赋你便宜行事之权。”杨坚见杨勇、杨广俱都无话,遂将话题转回到了会议的正题上,一面向长孙晟吩咐道,一面冲与会诸人宣布道,“宇文般若身为前朝公主,前蒙朕与皇后怜惜,接纳其为帝室之女,然其不思忠心报效,仍怀复辟之心,甚至暗结异族攻占我边关,彼既无情,就休怪朕不顾念父女之情了。朕已决意,诛杀此不肖之女,消除北境致乱之源,诸卿有何异议吗?”

    “陛下圣明,臣等皆无异议。”杨雄、苏威等人纷纷躬身答道。

    “好,长孙晟,朕命你明日动身,再次出使突厥,务须带宇文般若的首级返回长安。”

    长孙晟肃然领命。

    会议至此,本就该结束了,但杨坚话锋一转,又向众人说道:“朕今日传召诸卿前来,还有一事要向列位言明:前已查明,秦王杨俊之死,确系秦王妃崔氏鸩杀,崔氏本人已供认不讳,坊间关于此事的种种传言尽到今日为止,今日之后,但有谣言惑众者,立斩无赦。”

    阶下众人听皇帝冷不丁说起了要禁绝关于秦王杨俊之死的种种谣言一事,有人忍不住再次将目光移向了杨勇、杨广兄弟二人身上。

    杨广感念父皇杨坚着意当着与会诸臣的面儿维护自己的名声,诚心地躬身致谢道:“谢父皇。”

    而太子杨勇却面无表情地拱手应道:“谨遵圣谕。”

    此次御前会议名义上议的虽是如何应对突厥来犯一事,却因期间太子杨勇建言诛杀南陈后主陈叔宝被否,继而隋高祖杨坚当众宣布,禁绝一切诋毁晋王杨广名声的传言,而使得前来与会的诸位朝臣敏感地意识到了,刚刚恢复佐理朝政大权的太子杨勇似乎并不如先前受到皇帝的信赖了,而与此同时,晋王杨广的向上窜升之势可谓是人皆尽知、一目了然的事了。于是,有为数不少的朝臣开始寻找种种途径,意欲转而和杨广攀扯上关系,一度车水马龙的东宫门前反倒变得冷清了许多。

    杨广却无心理会这些,在得到父皇杨坚的正式授权之后,遂请王妃萧厄代自己每日到正阳宫服侍照料母后独孤伽罗,他则带领着裴蕴等人昼夜不停地在长安排查线索,想要尽快查找到指使顾生谋逆的真凶,然而,一连十几天过去了,却几乎是一无所获。


………………………………

第905章 晋王好福气呀

    正在杨广为寻找不出查案的线索而心中焦急之时,受他指派,与佛奴共同北上出关寻找、说服张仲坚归降的李靖返回了长安,向杨广报称,北境战事重起,隋军正与西突厥泥利可汗所部在白道州城下激烈交战,他和佛奴难以前往都斤山寻找到张仲坚,无奈之下只得暂将佛奴送回了少林寺,他本人则返回长安来向杨广报到。

    杨广原以为只要朝廷出兵,不出旬月即可收复白道州,今听李靖禀报白道州打得如此激烈,不禁向他问道:“泥利带了多少兵马攻占了白道州,高仆射又派的哪位将军统军前往收复白道州?”

    “禀王爷,末将在雁门关时,曾听高仆射说到,疑心泥利率部攻占白道州后,得到了东突厥的暗中支持和援助,现有相当数量的城中守军实系都蓝麾下。否则,以太平公史万岁之能为,统带两万精锐军士出关,断无与敌方战成胶着之势之可能。”李靖据实答道。

    “史万岁乃军中数一数二的骁将,委他统军,尚且无法一鼓作气,收复白道州,高仆射的猜料应当不差,必是东突厥暗中发兵增援了泥利所部。”杨广沉吟着说道,随即又问李靖道,“你和佛奴从北境南返前,可曾见到了长孙晟将军?”

    李靖抱拳答道:“就是长孙将军听说末将和佛奴师父要前往都斤山寻找、说服张仲坚,才劝说末将打道返回长安来的。”

    杨广惊讶地问道:“哦?这是为何呀?”

    “长孙将军说,他此次再出使突厥,是奉皇上旨意,要办成一件大事,以求长久地消弥来自北境的威胁,不愿受到其它诸事的干扰……”

    “原来如此。李靖,你既已返回长安,暂且就跟随裴都记室查案吧。”杨广打发李靖却找裴蕴报到,领受差使以后,独自坐在晋王府的正殿内,低头思忖着:十几天前的御前会议后,自己只顾着埋头查案,却没想到找长孙晟当面问一问,他此番再次突厥,是要用什么样的法子来清除掉宇文般若。

    “王爷,府门外现有左勋卫车骑将军宇文述求见。”不知什么时候,郭衍走进殿来向他禀报道。

    “叫他进来吧。”杨广自从还朝以来,还从未和宇文述见面,今听他来求见,便吩咐郭衍带他进府相见。

    稍顷,宇文述在郭衍的引领下走进正殿,抱拳冲杨广施礼道:“末将宇文述参见王爷。”

    “伯通,你我自江南一别,至今已有半年未见了吧。你回宫中任职,一向还好?”杨广因之前听张衡告知了他宇文述请贬回京,实是为了替他在朝中笼络内援,以便待日后助他上位,心中虽不认同他的如此做法,可感情上却不知不觉与宇文述亲近了许多,微笑着请宇文述平身落座,问候他道。

    “劳王爷记挂着了,末将因年前奉旨督运修建仁寿宫前往歧州,昨日才回京复命,来见王爷迟了些,还请王爷莫怪。”宇文述忙起身答道。

    “伯通,你既已入值宿卫,须当心无二致办好父皇交给你的每一项差使,至于本王这里,就无需你再费心了。”杨广客气地劝诫宇文述道。

    “是,是。不过,末将今日前来,除向王爷请安、问候之外,还想请王爷随我回宫中去见一个人。”宇文述一边诺诺答应着,一边试探地说道。

    “什么人哪?”

    “这……请恕末将不便向王爷言明。待王爷随末将回宫便知。”宇文述乍着胆子说道。

    “伯通,你既昨日才返回长安,我也不怪你。目下本王正奉旨查案,母后身染有恙尚且不及在床前尽孝,哪儿有功夫随你回宫去见什么人?有话尽可明说,无事且退下吧。”杨广撂下脸,加重了语气说道。

    “可……末将已答应了,要请王爷回宫见她的……王爷,是宣华夫人托末将带信给王爷,说她有事要当面向王爷致谢的。”宇文述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事先向杨广禀知了实情。

    不知为了什么,听说是宣华夫人陈未央托宇文述来请自己回宫相见,杨广本有几份不悦的心情忽然起了变化,因想到陈未央很可能是听说了他在御前会议上极力反对诛杀其兄陈叔宝的消息,才欲当面向自己表示感谢的,遂冲宇文述说道:“你回宫转告宣华夫人一声,要谢就谢父皇吧,不必向本王致谢。”

    “可……宣华夫人对末将说,她今日一定要见到王爷的面,否则……”宇文述十分为难地说道。

    杨广听了这话,心中陡地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竟站起身,答应宇文述道:“也罢,我已有几天未回宫向母后请安了,这就随你回宫走一趟吧,免得叫你为难。”

    宇文述喜出望外,忙抢步向前,在头前为杨广引路,领着杨广回宫去见宣华夫人陈未央。

    等到进了宫,跟随宇文述来到了他和萧厄居住的兰芷宫,杨广才知道,宣华夫人陈未央自今日一早便到了兰芷宫坐等自己,到目前为止,已有近三个多时辰了。

    杨广走进兰芷宫正殿,依照晚辈见长辈的礼仪疾趋向前,冲陈未央施礼参见道:“不知夫人久候在兰芷宫中,杨广来迟,尚请夫人莫怪。”

    陈未央今日穿了身淡紫色的长裙,笑魇如花地款款起身还礼道:“愿是我来得仓促了些,不怪王爷。王爷请坐。”

    杨广推辞未坐,却命人将陈长乐托自己带回长安还给陈未央的那对同心结拿了来,双手捧上,说道:“这对同心结系昌乐托我带回,还与夫人的,请夫人收下。”

    陈未央却不命人从杨广手中接过那对同心结,只环首打量着殿内的摆设,笑着对杨广说道:“听说晋王妃出身后梁王室,今见这兰芷宫殿内的陈设,淡雅简朴之中透着高贵不凡,果然与别处宫中多有不同,晋王好福气呀。”


………………………………

第906章 妾愿助君一臂之力

    见陈未央压根没打算接下自己双手奉上的那对同心结,杨广只得将手缩了回来。若按常理说,陈未央既主动提起了萧厄,杨广又向宇文述声称自己是回宫来向母后独孤伽罗请安,顺道来见陈未央的,此时就理应提出告辞,出了兰芷宫,到正阳宫去了,可他却站着没动,反而附和着陈未央说道:“若非夫人提醒,我倒是未加留意,不知这殿内何时换了一副陈设?”

    陈未央对杨广捧在双手间的同心结视若无睹,咯咯笑着说道:“我自到了这宫中,鲜见江南同乡,久有与晋王妃亲近之意,无奈晋王妃一向颇得娘娘宠信,我身为偏妃,不便常来兰芷宫中叨扰。昨儿在锦绣宫跟皇上提及此事,皇上开恩,命我不妨时常到兰芷宫走动走动,这才来此与王爷相见的。”

    杨广听她自称是向父皇请过旨才来兰芷宫召自己回宫相见的,遂躬身正色说道:“夫人既奉旨而来,不知有何教诲?”

    “哪里有什么教诲?不过是在这诺大的禁宫中住得无聊,寻思着来寻晋王妃谈说些江南的旧事罢了。”陈未央似乎不喜与杨广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话,笑着起身说道,“哦,不是晋王问起,我险些把正事给忘了。我听说太子曾向圣上建言,要诛杀兄长,若非晋王极力回护,可能目下兄长已身遭不测了。妾身代兄长在此多谢晋王的回护之恩了。”说着,走至杨广身前,敛衽施礼道。

    陈未央紫衣飘飘,走近自己身前,刹那间杨广两眼一花,只觉向袅娜身姿向自己走来的不是陈未央,而是死去多年的爱妾安若溪,不禁心神一荡,旋即躬身还礼道:“夫人谬谢了,要谢,该谢父皇才是。”

    “皇上自然是要谢的,然晋王对我兄妹的这番情意也一定要谢的。”陈未央站在杨广身前,并不急于离开,笑吟吟地说道。

    杨广与她近在咫尺,呼吸间可真切地嗅到陈未央身上散发出的阵阵香气,不由得心神又为之一荡,脸色也微微泛红了。

    “去年皇上将行废立的事我也听说了。加之年后娘娘染病,皇上时常在锦绣宫歇息,我常听皇上夸赞晋王品行、能耐为诸皇子中的翘楚,言下仍有改立晋王为东宫太子之意,唯望晋王好自为之才是。如若用得着妾身之处,妾身愿助君一臂之力。”陈未央有意压低了几分声音,望着杨广说道。

    杨广听了这话,头脑立时清醒了过来,忙退后几步,躬身郑重地答道:“承父皇、夫人谬赞,杨广着实承受不起。杨广唯愿一心一意辅佐父皇、太子恢复汉室江山,成就一番功业,决无觊觎东宫之位的心思,请父皇、夫人明察。”

    陈未央见杨广如此,觉得有些扫兴,遂转身回去坐下,语气中透着淡淡的失落,说道:“你有无这样的心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皇上眼中,觉得你远胜过太子。你先别忙着撇清,待日后走着瞧吧,能帮上你的忙的,我自是要出力的。”

    杨广无言以对,低头想了想,遂抱拳告辞道:“夫人若无别的教诲,我想到正阳宫去向母后请安。”

    “我今日一早已去正阳宫向娘娘请过安了,晋王请放心,娘娘气色较往日好了不少。”陈未央却仍不放杨广离开,淡淡地问道,“我听说晋王在江南时曾拜天台寺智觊大师为师,身许佛门,不知有无此事?”

    “回夫人的话,确有此事。十几年前,智觊大师说曾与萧厄有过一段师生之谊,我此次蒙智觊大师不弃,收为门下弟子,赐法号叫做总持。”陈未央不曾答应自己离开,杨广只得据实答道。

    “太子就不如晋王远矣。我听说年前,太子以查案为名,搞得长安几座寺院鸡飞狗跳,颇不安宁。前几天万善尼寺的住持心严师太入宫来向娘娘请安,与我邂逅,还曾向我抱怨过此事呢。”陈未央点点头,随口说道。

    杨广闻言,心念一闪,试探地问道:“夫人与万善尼寺的心严师太相识?”

    “嗯,蒙皇上特许,我曾到过万善尼寺进过几回香。”

    “据我所知,长安新城内的大兴善寺中也有出家的女尼,且香火更胜于万善尼寺,夫人为何要舍近求远,偏到长安故城的万善尼寺去进香礼佛呢?”杨广心中打着主意,目视着陈未央问道。

    “唉。”陈未央叹息一声,随即摆摆手说道,“都是些陈年往事了,不值得向晋王提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