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起火,如今的形势,可真是万分危急了!”
郭子仪略显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呀!”
郭子仪站起身来,然后说道:“造成今天这种形势,虽是预料之外,但也固然是情理之中!”
李光弼点了点头:“大帅所言甚是,一方面叛军的兵力有数十万之众,而朔方军和河东军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几万人马,所以叛军才有多余的力量,同时围攻我们,并进攻其他地方!这另一方面嘛,安禄山刚刚起兵,风头正盛,而朝廷一方又疏于防备,所以我们当初还是没有预料到最坏的结果!”
郭子仪听李光弼这么一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老李说的不错,我大唐可谓是风雨飘摇!近几年,奸臣当道,忠良隐退,天下间乌烟瘴气,这就好比一个人,看似健康,其实身体存在着无数的隐患,而安禄山就是一个毒疮,这个毒疮一旦爆发,便引出了这个人身上的许多疾病一同爆发,我现在害怕的正是这个,有了安禄山这个先例,不知道将来还有多少人效仿,唉!”
李光弼重重地点头,沉默了片刻,便说道:“如今四面告急,咱们可得想一想对策呀!”
郭子仪皱眉半晌,却也一筹莫展,突然眉毛一抬,对李光弼说道:“不得已只能撤军了。”
其实李光弼早已想到了这个答案,但他心中却有万分的不情愿!
因为他们披荆斩棘,好不容易从朔方打到了河北,一路之上,所向披靡,如果此时撤军,无异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郭子仪见李光弼沉吟不决,当然知道他心里面是怎么想的,说实话他老郭也不愿意,能有今天的形势着实是万分的不易。
郭子仪苦笑一声,说道:“说句心里话,老李,我也是和你一样,不愿意撤军,可是到如今确实是没有办法呀,你想想,如果你的太原和我的朔方都丢了的话,那就长江以北,只怕尽数落入叛军之手,咱们、甚至是大唐都再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李光弼看着郭子仪一眼:“大帅说的我心里都明白,只是这”李光弼埋头叹了一声,“事到如今,恐怕也只能撤军了。”
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然后说道:“只是文周和晨将军都还在河北范阳,咱们如果此时撤军的话,那他们两人应该怎么办?”
郭子仪心中早已想到此节,闻听李光弼此言,倒并没有什么意外表情,“还有回纥的叶护太子!他们三人都还在范阳,他们那边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罢了,不等他们了!”
李光弼一惊,“不等他们了?大帅,我们如果就此撤军,岂非将他们几人丢下于不顾,而且河北也将尽陷于敌手,到了那时,他们几人该如何才能逃得出来呢?”
郭子仪的面色有些复杂:“文周这小子,看似文弱,但其实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我也没想到他会只身杀入范阳!”
李光弼摇头说道:“大帅这却是你错怪他了,当初文周去了饶阳之后,本意是想将高邈和何千年骗到常山,他便跟着一块儿回来,没想到那高邈突发奇想,竟然让他押送叶护太子去范阳,又派别将蔡希德跟随,所以他去范阳也是迫不得已!”
这些都是南霁云从饶阳回来之后禀报给李光弼的,郭子仪闻言,“原来如此。”
过了一会儿,郭子仪才说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咱们后院起火,又面临几路叛军的包围,如果我们还不及时撤军的话,恐怕会落个全军覆灭的下场,你我乃是一军之主,不能为了两个人,去冒着全军覆灭的风险,这太因小失大了!”
李光弼情知如此,但又确实于心不忍。
李光弼知道,郭子仪的心情恐怕比他更加难受,且不说陈文周是他的头号爱将,单说郭晨是他的亲生女儿。
父女之间本来就有嫌隙,如果郭子仪再这样做的话,只怕他们父女之间的嫌隙就会更深了。
李光弼正欲说话,郭子仪却摆了摆手,“光弼,你想说什么我都清楚,但我们几万大军,不能为了他们两个人去冒那种风险,哦对了,你不是说文周还留有一个锦囊吗?”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动作
李光弼点了点头“当初文周留下了三个锦囊,后两个锦囊,他嘱咐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打开,现在还剩下第三个没有打开,咱们这就打开看看吧!”
郭子仪点了点头,李光弼从怀里取出陈文周留下的第三个锦囊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张字条。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如果节帅打开了这个锦囊,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撤军!
后面还附有一行小字:由井陉口西出,撤出之后,关闭井陉口!
郭子仪抬头和李光弼对视一眼,郭子仪惊讶地说道:“这小子怎么会知道现在的形势,我曾听你说,这个锦囊可是很久以前留下的!”
李光弼笑了一下,摇头说道:“这小子向来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郭子仪也笑了一下,然后摇头说道:“依我看,他当时卧底在安忠志的身边,一定是知道了史思明要回河北的消息,所以他才判断叛军可能会进围常山,你看他的第二条锦囊便是,如果常山告急,让你派人向我求援!”
李光弼点了点头,随即脸上写满了踌躇:“大帅,要不我们再考虑一下?晨将军和文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咱们就这样把他们两人丢下,我始终觉得不妥呀!”
郭子仪闻言,神色有些恍惚,表情极为复杂。
过了好半晌,才说道:“安排撤军吧,如果咱们再犹豫不决的话,等到叛军的几路大军对咱们进行合围,到时想撤都撤不了了!”
李光弼知道郭子仪已经决定了,却也不好多说。
他深刻地明白,郭子仪和他,都是一军之主,必须要为手下几万儿郎的性命考虑,不能凭借一时的儿女私情想问题和做事情!
想通此节,李光弼点了点头,“那我就擂鼓聚将了,商议撤军了!”
河北,博陵。
此处位于河北常山的东部,与郭子仪和李光弼所在的常山郡遥相对峙,正是燕国大将军史思明扎营的地方。
一个月以前,史思明率领三万大军从洛阳出发,进攻常山、饶阳一带的唐军,企图阻止他们在河北打开战局。
双方苦战半月,叛军连连失利,幸亏了这河北是安禄山的老巢,经营多年,所以不断有兵源补充。
就算如此,也才勉强拦截住了朔方军和河东军,否则官军极有可能直逼范阳。
史思明亦大为恼火,损兵折将不说,还时常忧心官军北进直捣自家老巢!
不过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山东河南一带的叛军,尽数北撤,回援常山!
三路兵马加在一起,总共有十来万人,这可够官军喝一壶的。
如果说陈文周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那么史思明就得加一个更字了。
此人形貌较为丑陋,胡子拉碴,斜眼看人,颧骨突出,不过他身材魁梧,满身的凌厉之气,颇有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此刻的史思明正坐在自己的军帐中,看着一封书信,那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写给他的。
看完书信,史思明用烛火把信给烧了。
这封信里面的内容确乎敏感,牵涉军国大事,不能留在这里,以防以后别人抓住了把柄。
史朝义在信中向史思明明确的汇报了范阳城的如今的局势,并让他拿主意。
客观的讲,史思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他虽然是安禄山的难兄难弟,两人一起嫖过娼,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还一起拜过把子。
而且有好几次都是史思明救了安禄山的命,关系不可谓不铁。
安禄山节度范阳,史思明节度平卢,两人不声不响地在河北经营了十数年,可以说,这大燕国有三分之二的天下,是他史思明打下来的。
“二王夺嫡?”史思明冷笑了一声,“安庆绪好歹还有一点功劳,可这安庆恩吗?哼哼。”
史思明早已不满足于当一个大将军,眼下形势一片大好,大唐气数已尽。
史思明在心里认为,不出半年,大唐就不会存在于眼下的现实里了,只会写进大燕国的史书里面。
而他为什么要支持郑王安庆恩?
不仅仅因为安庆恩的母妃段氏和他有那么一腿,最关键的是,安庆恩年幼,又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威信不足,资历又浅,到时候就算登上了皇位,也不过是在他史思明的把控之下,做一个傀儡罢了。
史思明皱着眉头,沉吟半晌,最后终于是眉头舒展,连上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冷笑和得意,提起桌案上的笔和纸,刷刷刷的写了一封信,叫身边的亲信连夜送回范阳城。
范阳城,晋王府。
“先生,眼下的情势可是越发危急了,昨天老幺在父皇面前吃了个亏,肯定怀恨在心,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安庆绪朝陈文周问道。
陈文周的脸上闪过一丝狠辣之色,对安庆绪说道:“王爷,按理说咱们昨天自己演的一出好戏,主上当时知道你的苦心之后,应该责罚郑王才对,可是主上并没有说什么,可见主上心中依然偏袒郑王,现如今主上身体不好,而且他刚回到皇宫,就对你说了那一番话,可见他心中已经有了立储的想法,如果我所料不错,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应该就会颁布立储的诏书了。”
安庆绪点了点头,“如今唐狗在常山一带兴风作浪,按理说父皇应该和史思明留在常山一带,主持大局才对,可他急着赶回范阳,多半便是为了商议立储的事情。”
陈文周说道:“当初我就向您说过,严庄是咱们最重要的一颗棋子,以他目前的表现来看,可以肯定还是向着我们的,但如果我们要做一番大事的话,”说到这里,陈文周瞟了瞟安庆绪,两人眼睛里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两人心里都明白,所谓的大事指的是什么,“严庄毕竟跟随主上很多年了,要他下这个决心,他不一定会同意。”
安庆绪点了点头,“我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如果让他帮助咱们打压老幺,严庄可能会帮忙,但如果咱们要行大事的话,恐怕就难说了。”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冤大头
陈文周洒然一笑,“王爷放心,我早已预料到了今天,所以咱们还有一手!”
“哪一手?”安庆绪追问道。
“虫娘!”
“虫娘?”
陈文周点了点头,凑过身子,对安庆绪说道:“咱们如果要想把严庄完全争取过来,就必须把此人放在主上的对立面上,可是王爷您想想,能有什么让他们两人之间产生误会呢?”
安庆绪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明白了陈文周话里的意思,眼睛一亮,试探着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利用虫娘做文章?”
“不错,”陈文周说道,“主上将虫娘视为禁脔,可偏偏咱们将虫娘敬献到严庄的手上,只要咱们在其中添点油,加点醋,只要传到了主上的耳朵里,主上心里难免不对严庄产生点儿想法,若主上责备严庄,到时候严庄自然就会完全偏向咱们的。”
安庆绪听完一拍大腿,“果然是一条釜底抽薪的妙计,”然后他又皱起了眉头,“不过咱们总不能自己去对父皇说这个事吧,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陈文周看着安庆绪,哈哈一笑,“王爷,你怎么糊涂了,咱们先前办的事,有哪一件事情是咱们自己向别人说明白了的?当初我向您说,咱们手里有两股力量,你还记得吗?”
安庆绪回忆了一下,说道:“你说第一股力量便是严庄,另一股力量便是范阳的悠悠众口!”
说到这里,安庆绪已经明白了。
陈文周当初建议安庆绪将府上的下人放出去,在外人看来是为了避难,但在实际上,却是晋王府放出去散播谣言的媒子。
否则的话也不会晋王府稍微出一点事情,就会传得满城风雨了。
陈文周此刻的意思,便是要旧戏重演。
这是陈文周继续说道:“虫娘本来就是范阳城的风云人物,范阳城的老少爷们儿,可都盯着她呢,我想只要是关于虫娘的新闻,这些人一定是很乐意散播的,到时候严庄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安庆绪连连点头,突然又皱眉说道:“先生,你忽略了一点!”
“哦,哪一点?”陈文周一愣,没想到安庆绪也能提点意见了。
“虫娘当初是咱们进献给严庄的,这事情要是父皇追问起来,只怕咱们也难脱干系,那到时候不是连咱们自己也搭进去了吗?”安庆绪不安地问道。
陈文周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看了看安庆绪,然后大有深意地说道:“王爷,事到如今,你怎么还不明白呢!”
安庆绪盯着陈文周,脸上露出询问的神色。
陈文周说道:“王爷,主上对于立储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了!到了现在这一步,如果您还想做一个太平王爷,那么自然就要十分在意主上对您的看法,因为如果主上高兴了,可能会给您留一条不错的后路,可如果您是想登上储位的话,恕在下直言,主上对您的态度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您明白吗?”
安庆绪闻言低下了头,沉思起来。
陈文周话里的意思安庆绪已然明白。
说白了,就是安禄山对待安庆绪的态度问题。
如果安庆绪放弃储君之位,让安庆恩顺利当上了太子,那么安庆绪就要竭尽所能,讨好安禄山,以期他能给自己留好退路,甚至是掌握一部分兵权,将来能够保全自己!
但如果安庆绪自己想要登上储君之位,哪怕是有这个想法,就已经站在了安禄山的对立面,因为安禄山是支持安庆恩的!
所以这么一来,安禄山对于自己的态度反正是不支持登上储君之位的,至于其他,也就无关紧要了。
陈文周并没有打扰安庆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