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塞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乡邻说的什么话?这可是王上亲自吩咐的,在下有几个胆子敢假传王上的旨意。诸位乡邻回去之后,还是好好练习猜谜语吧,说不定赢得这份无上光荣的就是你了。”那位伙计仍旧是扯着嗓子大喊道,只不过语气中略带了一丝失落,因为他是主持人,是不能参与猜谜语活动的,也就是说他永远没有机会获得王上亲自书写的墨宝,传给子孙后代。

    “好,好。咱们都回去好好练习,明天一定要打败那个卖烧饼的。”人群中又出现了一阵阵叫嚷和笑骂声,这个奖励太丰厚了,既可以得到三匹锦缎这样的实惠,又可以得到王上墨宝这个无上的光荣,名利双收,让人如何不期待?

    除此之外,大家都在纷纷议论、猜想,第三天的奖励会是什么?有什么东西能比王上的墨宝还要值钱?

    这一仗打的不错,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朱楧十分满意,将这家烤鸭店里的工作人员都叫过来,当面表扬了几句,以示鼓励,就带着侍卫回宫去了。

    因为他还没有写墨宝……。。这个主意也是朱楧临时想出来的,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必须的,但是物质奖励也不能太高,猜个谜语就能一夜暴富,那让那些老实巴交干活的人怎么想?不符合肃国当下全民苦干实干的主旋律。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些精神奖励来弥补物质奖励的不足,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挣了钱之后,就开始要求地位了,给他们一副墨宝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反正墨宝又不要钱,寡人每天都临帖,写的墨宝不知道有多少。

    回宫之后,朱楧就在考虑赐哪几个字给他们比较合适?这一晚他是留宿在迪丽娜扎的景福宫的,说句心里话,相对于其他的几个妃子,他还是最喜欢留在迪丽娜扎这里过夜。因为那一后二妃都是中原女子,从小受到中原礼仪的熏陶,脸皮薄,干坏事的时候有一点点死板。

    而迪丽娜扎不一样,她是十足的异族女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了满足他的需求,为了能让他开心,做什么都可以,因此她在面对朱楧提出的一些后世才有的要求后,不会抗拒、也不会敷衍,更不会让丫鬟代劳,而是亲力亲为将她心目中尊贵的王上伺候舒坦。

    这一点,让朱楧十分满意。朱楧早已经换掉了衣服,穿着一身轻便的家居服站在桌子跟前,一手提着笔,令一只手摸着下巴苦苦思索该提个什么字,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只好询问坐在床头看书的迪丽娜扎,道:“爱妃,你来帮寡人想想,明天的墨宝寡人该提什么字比较好?”


………………………………

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劝进

    迪丽娜扎合上书本,将它小心地在床头放好,性感修长的双腿从床上移动下来,穿上床下面的鞋子,盈盈地走到朱楧跟前,看了看他铺在桌子上的那张白纸,皱着眉头思索道:“依臣妾来看,敦煌的民众是想用大王的墨宝做传家宝的,不如就写‘忠孝之家’之类的话。”

    忠孝之家?这个命题也太大了吧,这可是封建社会的最高荣誉啊,朱楧微微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手里不停地把玩着那支笔,叹了口气,还是反驳道:“猜个谜语而已,赢了就赢了。这样就能获得个‘忠孝之家’的美名,那这四个字岂不是太不值钱了?你让那些努力报国,孝敬父母的人该怎么想?”

    经朱楧这么一点拨,迪丽娜扎这才认识到自己唐突了,用手拍了一下额头,讪讪笑道:“是臣妾思虑不周,多亏大王提醒。要不写机智过人怎么样?猜谜语靠的就是机智,也很符合我们举办的这个活动的主题。”

    机智过人?这四个字倒是不错,朱楧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拿起毛笔,沾满墨水,在四张白纸上,挥毫写下了这四个大字。

    写完之后,朱楧很随意地将笔在桌子上一扔,早有在一旁侍立的宫女将笔墨纸砚全都收好,然后轻轻地退了出去,将大殿的房门关好。

    偌大的景福宫正殿,就只剩下了朱楧和迪丽娜扎两个人。迪丽娜扎挽着朱楧的胳膊,将他扶到床头坐好,然后慢慢的跪在他的脚下,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轻柔的一转,压低声音却又无限娇媚地说道:“陛下,臣妾给您洗洗脚吧。”

    这个小妮子真会撩人。朱楧“嘶”地吸了一口凉气,心中的那一丝杂念又跳动了几番,随即被他强行压了下去,轻轻地在迪丽娜扎的脑袋上敲了一下,道:“你又开始调皮了。”

    迪丽娜扎低头抿嘴一笑,然后将洗脚水端来,先用手试了试水温,然后将朱楧的两只脚放进去,慢慢地洗了起来。水温正合适,迪丽娜扎心灵手巧,手法很高明,洗的朱楧那叫一个舒服。

    迪丽娜扎洗完后,将洗脚水端到一边放好,并没有端出去,因为她知道,第二天会有宫女过来将这些东西都收拾了,现在她只想好好珍惜跟大王在一起的时光,坐到朱楧的旁边,一头扎进他的怀里,一脸幸福地说道:“陛下,臣妾服侍的可还好么?”

    朱楧不得不承认,他的那个念头现在只能跟迪丽娜扎关起门来YY ,而且他发现自己现在也很喜欢YY这件事,一把将迪丽娜扎搂在怀里,亲了一口,故作诘难的问道:“你就那么想做皇妃?给寡人做王妃还屈了你啊?”

    迪丽娜扎冰雪聪明,怎能听不出来他这是在开玩笑,像一只小猫一样躲在朱楧的怀里,嘟着嘴,略有一丝不高兴地说道:“看陛下说的哪里话?臣妾能跟随陛下,是臣妾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怎么会觉得委屈?臣妾这么想可不是为了臣妾自己。陛下请想一想,臣妾一个妇道人家,会有什么作为?无非就是自己的男人好了,自己才能跟着攀高枝。只要能守在陛下的身旁,做王妃还是皇妃,对臣妾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反正都是享受荣华富贵。但做皇帝还是做藩王对陛下来说区别可就大了,一个制人,一个制于人,这一字之差可就是云泥之别。”

    这话说的朱楧的心里去了,虽然他已经建国了,但说到底还是大明的属国,老朱现在不管他,不代表将来不管他,就算老朱这一辈子不管他,那也不代表将来的继任者不管他。朱允炆和朱棣不都是削藩一族吗?

    历代皇帝将藩王养肥了之后再杀的示例屡见不鲜,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朱楧搂着迪丽娜扎轻轻地倒在了大床上,换了一个令两人都舒服的姿势,一手抚摸着她那头如云的秀发,轻轻地叹道:“寡人岂能不知道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父皇是个很传统的人,说难听一点,就算是他一下子立十个太子,那也轮不到寡人。”

    迪丽娜扎见朱楧动了心,心头一甜,嘴角微微一笑,慢慢地从朱楧身上爬起来,拿过她刚才看的那本书,笑道:“陛下可知道臣妾刚才看的是什么吗?”

    “史记?”朱楧一眼看到了这本书的封皮,实在是不明白迪丽娜扎为什么会看这么老掉牙的书,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郜氏的监督之下读完了。

    迪丽娜扎将手里的那本《史记》翻了一翻,打开了中间的一页,递到朱楧跟前,用手一指,笑盈盈地说道:“陛下请仔细看,臣妾看的是孝景皇帝本纪。”

    朱楧这才知道她这是想以历史为契机,进而对自己进行劝谏,当下也没有说话,只用眼睛看了她一眼,示意她说下去。

    迪丽娜扎会意后,将书本合上,然后又一头扎进朱楧的怀里,搂着他健壮的身躯说道:“西汉的七国之乱说到底还是因为削藩所致,那些藩王有何错?只不过是生活腐败一点,偶尔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罢了,又没有想着造反当皇帝?而庙堂之上的那些皇帝和所谓的有先见之明的大臣非要抓住他们的一点小毛病不放手,大力削藩。陛下请想一下,如今的各个藩王谁没有干过一两件出格的事?就连陛下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有人说你重用宫人的不是?若是将来继位者和他的晁错也抓住这一点不放,用违反祖制当借口,问罪于陛下,敢问陛下该如何自处?”

    “虽说西汉的削藩使得皇帝手里掌握的资源变多了,可以集中国力来对抗匈奴。可是那些藩王不就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了吗?他们辛辛苦苦将自己的藩国建设的强大富庶,最后皇帝一句话就要回去了,凭什么?这难保是那些皇帝贪图他们的财富而做出的强盗行径。”

    不得不说,迪丽娜扎这个人真的很有见解,话虽然不多,举的例子也是最常见的,但却是字字珠玑,是啊,削藩不管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根源无非是两点,第一是贪婪,就像迪丽娜扎所说的那样,贪图藩王的财富,找个借口养肥了杀。

    第二是恐惧,害怕藩王取自己而代之。恰恰不幸的是,朱允炆和朱棣都是力主削藩的君主,他们的心理怕是第二种居多。朱允炆是有被迫害妄想症,防自家叔叔跟防贼一样,朱棣根本就是造反起家的,因此对其他藩王的防范也是深入骨子里的。跟他们两个讲道理,将自由平等无异于与虎谋皮。

    朱楧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抚摸着迪丽娜扎的娇躯,略显一丝无奈的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不过寡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藩王,手里的掌握的资源有限,无法跟朝廷相抗,将来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迪丽娜扎来了精神,趴在朱楧身上一脸正色的说道:“陛下不可妄自菲薄,陛下现在是藩王不假,但不是一个普通的藩王,纵观九大塞王,以及其他各地的藩王,谁做出了陛下这番事业,为大明朝开疆拓土两千里?虽然父皇不会传位于陛下,但是真正的好男儿应该凭着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片天地,为什么非要求着别人去传给你?只要陛下这几年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打败了回鹘和瓦剌,那不管将来谁当大明的皇帝,都不敢轻易动你了。”

    这妮子果然见识不凡,不错男儿应该顶天立地,开创出自己的基业,像个要饭的小和尚一样,眼巴巴地等着别人传位于你算是怎么回事?祖有功、宗有德,让人传位干得再好也只能称宗,而自己打下的天下就可以称祖,比如说朱棣同志。

    他可以做到,寡人为什么就做不到?朱楧的心头又是一阵激荡,看来自己没有白白费力去救这个小妮子,见识就是不一般,有她在,自己又多了一个可以商量军国大事的人,而且是绝对的心腹。

    这一夜,朱楧除了和迪丽娜扎翻云覆雨一番以外,也暗暗下定了决心,在老朱还活着的这几年之内他要完成以下目标:人口数量达到五百万口,粮食产粮翻两番,常备军达到三十万人,战马至少十五万匹,军队的披甲率要达到百分之百,火器有长足的进步,最好将不久之后就要问世的火绳枪弄出来,建立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抢朱老四的风头。军事上要彻底击败北边的瓦剌和西面的回鹘,控制北部草原和新疆全部,打破困在自己头上的牢笼。

    现在距离朱元璋去世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系列的目标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容易干成的事,容易干不成大业绩。当年自己刚来甘肃的时候,这里可谓是一穷二白,除了一些军汉和一片片荒地以外什么都没有,还不是自己带着他们大干特干,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副兴旺的景象。寡人已经创造了一次奇迹了,为什么不能创造第二次。

    第二天,烤鸭店的猜谜大赛如期举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最终又有四人赢得了冠军,每人获得了三匹锦缎和一副肃王的墨宝,引得其余人等一阵阵惊呼,可谓是羡煞旁人。

    紧接着,负责主持比赛的大嗓门伙计高声宣布道:“诸位乡邻,今日又有四名冠军获得了王上发放的巨额奖励,想必大家心里都痒痒了吧。不要担心,明天还有机会,最后一次机会。明天的比赛胜出者获取的奖励还是三匹锦缎,当然这是不够的,除了三匹锦缎以外,他们每人还会获得一份神秘大礼。”

    “神秘大礼?什么大礼?你倒是说清楚啊。”一些性子急的解放开始急不可耐地嚷嚷道。

    大嗓门的伙计又用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又气定神闲地说道:“诸位莫急,既然说是神秘大礼,那肯定是不能说的,请大家稍安勿躁,回去好好练习,等到了明天晚上,一切就会揭晓了。”

    “就会卖关子!”人群中又升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嚷声,虽然对这位伙计挖坑不填的态度很是愤怒,但每个人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大礼能比王上的墨宝还值钱?难道是皇帝的墨宝?

    八月十五这一天,敦煌城内的所有居民都在讨论着晚上的谜语大赛的事,就连吃团圆饭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这个话题,尤其是对大嗓门的伙计说的那个什么神秘的大礼讨论的最多。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朱楧的宣传目的彻底达到了。

    到了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纷纷从家里涌出来,到那四个地点去参加猜谜语大赛,经过一轮轮残酷的淘汰赛,终于决出了最终的胜者。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所有底下的观众都瞪着大眼看着台上,都想知道那份神秘的大礼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负责烤鸭店经营的公公出来了,他先是将大家之前知道的三匹锦缎颁发给了此次比赛的冠军,然后又冲着人群,用十分尖细地声音高喊道:“诸位乡邻,经过一轮轮残酷的对决,为期三天的全民猜谜语大赛终于落下了帷幕。今天,就是揭晓那份神秘大礼的时刻,请大家拭目以待。”

    “好,好,好。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比王上的墨宝还要值钱?”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的高喊声,所有人都急不可耐了,这段时间可算是把他们的胃口吊坏了,今天一定要一探究竟。

    “抬上来!”掌柜公公将手一挥,用尖细的声音命令道。

    随即就有几个伙计将一只切好的烤鸭,和必须的实用餐具及调料端了上来。

    “这是什么?不就几块肉吗?怎么能比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