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雅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文雅正-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下风俗将日入醇正王化之本也臣谓帝王之道莫

尚于此愿陛下特留宸意为万世行之
董江都贤良三?重教化一学术可谓美矣程子此
篇规模广大法度详明下语切至尤可以坐而言起
而行也胡敬斋谓此篇规模比朱子贡举私议更广
大可行谅哉○北宋文质厚南宋文软畅此篇气味
不惟直逼西京且追周官之遗经术学术之闗于文
章也大哉○先博访名儒萃于京师讲明教授然后
择其贤者以主太学及藩府列郡之学又就郡学中

择其贤者以主列县之学而升之州郡之京师试而
官之条理井然
荅横渠论定性书明道程子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
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
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茍以外物为外
牵已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
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絶外诱而不

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
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
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
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徃来朋从尔思茍规规于
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亦不足顾
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之心各有所蔽故不能适
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
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

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
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
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
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
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
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
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夫人之情易发

而难制者惟怒为甚苐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
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心之
精?口不能宣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
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
非惟聪明裁之
张子苦心力索之功多涵泳完养之功少明道示以
定性之学包内外兼体用此厯圣传心之要也篇中
却未说出工夫工夫何在曰戒惧慎独以致中和而

巳吾性定而天地万物位育矣自私用智凿性之病
根在此正与中和反看七情中独指出怒一端言之
葢以怒最易壊性也朱子解云忘怒则公观理则顺
又程子平日尝曰克已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当
与叅看
论经筵札子伊川程子
古之人君守成业而致盛治者莫如周成王其所以成
德则由乎周公周公之辅成王也幼而习之所见必正

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性长化与心
成今陛下春秋方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也所谓辅养
之道非谓告诏以言过而后谏也尤在涵养恕罩
已矣今夫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宦官
之时少则气质自化德器自成臣欲谨选贤德之士以
侍劝讲讲读既罢常留以备访问从容燕语不独渐磨
德义至于人情物态稼穑艰难日积既久自然通达比
之深处宫闱为益多矣夫傅德义者在乎防闻见之非

节嗜欲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谨之心
故左右近侍宜选老成重厚小心之人服饰器用皆须
朴质之物俾华巧靡丽不至于前浅俗之言不入于耳
凡动作言语必使劝讲者知之庶几随事箴规应时谏
正调?圣躬莫过于此矣人君居崇螅怀滞V
柄百官畏惧而莫敢仰视万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茍非
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成则中常之君无不骄肆英明
之主自然满假此古今同患治乱所由也

秦汉以下诸儒告君文字有能说得如此平实该赡
纯粹无罅者否伊训说命差堪比拟○伊川先生上
仁宗书时年方十八劝仁宗以王道为心生民为念
志则大矣然下手工夫尚未着实至代太中上英宗
皇帝书分为立志用贤责任深切恳到与经筵等疏
字字可见之施行诚内圣外王本领学以年进又贵
深造不已信哉○案先生集中有乞再上殿论经筵
事札子又进札子三道此括三道之意为一篇乃粹

言本也贴黄云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
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可谓深切着明
颜子所好何学论伊川程子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七
十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
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
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
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

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
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
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
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学之道正其
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
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
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故
洪范曰思曰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

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黙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
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
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
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
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
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葢
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

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孟子
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
知之谓神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辉矣所未至者
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
化矣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葢伤其不得至于圣人也
所谓化之者入于神而自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
也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或曰圣人生
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尧

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
学而知之者也又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
也后人不逹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
失不求诸已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
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篇中论颜子所好之学大约谓光明之心知所养而
力行以求至于诚耳
击壤集自序邵子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惟自乐又能乐时与万
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声成其文而谓之
音是知懐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
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
谓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则人之志情可知之矣且
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谓身也时也谓身则一身休戚也
谓时则一时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戚则不过贫富贵贱

而巳一时之否泰则在夫兴废治乱者焉是以仲尼删
诗十去其九诸侯千有余国风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
雅取其六葢垂训之道善恶明著者存焉耳近世诗人
穷戚则职于怨憝荣逹则专于滛泆身之休戚发于喜
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
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古者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覆载在水也不在人也载则为
利覆则为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载能使

人有利害耶利害能使水有覆载耶二者之间必有处
焉就如人能踏水非水能踏人也然而有称善踏者未
始不为水之所害人若外利而踏水之情亦由人之情
也若利内而踏水利而壊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
人焉水焉其伤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
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
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
物伤则身亦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

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
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
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
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
乐何尝有万之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
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生死荣辱转战于前曽未入
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
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葢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未

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曰未忘其实亦若忘之矣何
者谓其所作异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声律不沿美恶
不立固必不希名誉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
道之余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
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
滛虽曰吟咏性情曽何累于情哉钟鼓乐也玉帛礼也
与其嗜锺鼓玉帛则斯言也不能无陋矣必欲废钟鼓
玉帛则其如礼乐何人谓风雅之道行于古而不行于

今殆非通论牵于一身而为言者也吁独不念天下为
善者少害善者多造危者众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畆
则以畎畆言故其诗名之曰伊川击壤集
朱子曰诸先生说这道理却不似邵子说得最着实
邵子忽自于击壤序内说出几句云性者道之形体
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区宇也物者身之舟
车也此说极好较之横渠心统性情尤宻又云不易
之论此等语秦汉以下人道不到又云康节这数句

极好葢道即理也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是也然非
性何以见理之所在故曰道之形体仁义礼智性也
理也而具此理者心也故曰心者性之郛郭又云以
道观性者道是自然底道理性则有刚柔善恶参差
不齐处是道不能以该尽此性也性有仁义礼智之
善心却千思万虑出入无时是性不能以该尽此心
也心欲如此而身却不能如此是心有不能捡其身
处以一身而观物亦有不能尽其情状变态此则未

离乎害之意也且以一事言之者好人之所好恶人
之所恶是以观物者也又或问以道观道等语是物
各付物之意否曰然葢自家都不犯手之意
进资治通鉴表初进通志八卷英宗悦之命/公续其书十五年而成上之司马光
先奉勅编集歴代君臣事迹又奉圣?赐名资治通鉴
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疎凡百事为皆
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至老嗜之不厌每患
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徧况于人主

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尝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其大
要取闗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
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歴览古
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
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
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
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

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遗弃羣臣陛下绍膺
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钖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
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
塞茍智力所及岂敢有遗?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
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
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
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
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徧阅旧史旁采小说简

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隠校计毫厘上起战国下终
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畧
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録三十卷又参考羣
书详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
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
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
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左右顾
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尘

少俾海岳臣今筋骸癯瘁目视昬近齿牙无几神识衰
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
寛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省览
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
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羣生咸蒙其
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谨奉表陈进以闻
自叙编校苦心要归总欲神宗留意监古读至末段
忠君爱国之心情见乎词与著书立说夸耀后世者

不可同年而语矣其文气恳切古茂直逼两京宋人
少有也○温公作通鉴其功不在左氏下朱子因之
为纲目其功不在春秋下千百世治乱兴衰得失具
见于此切巳读之所以长益经济启发忠义者不少
名为读书人而二书有不及见者可不谓大哀乎
答程子书司马光
承问及张子厚谥仓卒奉对以汉魏以来此例甚多无
不可者退有所未尽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

人复三代之礼者也汉魏以下葢不足法郊特牲曰古
者生无爵死无谥爵谓大夫以上者檀弓记礼所由失
以为士之有诔自县贲父始子厚官比诸侯之大夫则
巳贵宜有谥矣然曽子问贱不诔贵?不诔长礼也唯
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称非礼也况弟子而诔其师
乎孔子之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子路欲
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厚??颜渊孔子叹不
得视犹子也君子爱人以礼今闗中诸君欲谥子厚而

不合于古礼非子厚之志与其以陈文范陶靖节王文
中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子为比乎
简而茂朴而有华东京以返无此风标○温公奏疏
史论甚多忠謇明畅有闗治要独选此最古淡一篇
此等文笔在宋朝推为絶调且足见程张司马邵吕
文富诸君子之相聚不偶然也鸣呼令人神徃矣
论听政宣仁太后崩祖禹虑小/人伡浜φ松鲜璺蹲嬗
臣等伏以天下不幸大行太皇太后登遐陛下号慕哀

毁孝性天至在廷闻者无不摧陨今总览庶政延见羣
臣四方之民倾耳而听拭目而视此乃宋室隆替之本
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乱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
人消长进退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呜呼可
不慎哉可不慎哉臣等久备讲读职在论思首当献言
以助万一陛下宜先诚意正心推广圣孝发为德音行
为仁政以??荅天下生民之望昔周公以成王?弱故
位冡宰治天下七年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周公殁成王

追念其勋劳赐鲁天子礼乐使世世祀周公天下莫不
归心汉大将军霍光尊立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