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的道教-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易参同契》在魏晋时期流传不广,但后来影响很大。唐宋以后历代道士中有不少人为这本书作注解,推崇它是“万古丹经王”,即所有讲炼丹的书籍中最最重要的书。

第五节 道教的出世与中国古代文化

东汉晚期的道教从整体上看,有几个特点:一是它没有一部统一的经典和统一的教义;二是几支道教势力几乎同时兴起,彼此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不是同一位领袖创立;三是上层道教思想家总想靠拢统治阶级,为他们服务,治国致太平,而下层道教势力则最后走向武装叛乱,要推翻汉朝。

东汉晚期,刘姓王朝的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官吏贪污腐败,对老百姓搜刮无度,皇帝无能,太监们和皇帝的亲戚各自结党营私,争斗个没完;再加上连年不断的地震天灾,瘟疫流行,人民困苦不堪,实在难以活下去。深重的现实苦难为道教的出世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条件,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道教运动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从思想文化内容上看,草创时期的道教已经混杂吸收了各种古代信仰和秦汉时期流行的思想。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内容:

(一)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

中国古代盛行各种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古人相信,像山川河谷丘陵等等,都能够兴云布雷、刮风播雨,有种种奇异灵怪,都可以叫作神。到了秦汉时期,朝廷每年祭祀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神祇数不胜数。五斗米道信仰所谓三官神。天、地和水这些自然界事物被奉为神,就源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万物有灵”观念,属于原始自然崇拜;同时也是对当时流行的鬼神崇拜思想的继承吸收。古人敬畏和崇拜鬼怪神灵,总希望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希望神灵赐福消灾。于是有些人就声称能同神灵“对话”,能知道它们的想法,并且有办法叫它们来为人效力,例如赶走那些危害人的恶鬼等等。古代称这些人为“巫”。所谓巫术就是他们搞的请神驱鬼这一套东西。五斗米道和太平道让病人向神悔过,叩头自责,并用符水和念咒语为病人召神驱鬼,反映了他们的鬼神信仰,带有原始巫教的色彩,方法本身具有巫术性质。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既是道教滋生的温床,后来也一直是道教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民众阶层,接受最多的是道教这方面的东西。

(二)道家学说

道家本来是学术流派之一,他们解释宇宙起源,万物的生成,社会运行的治乱兴衰,以及人性的善恶等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学说。《太平经》在涉及这些问题时,很多说法都是直接从道家那里“借”来的。汉代对黄帝和老子十分崇拜。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比老子不知早多少年。先秦时期二者就慢慢被人弄到了一起,到后来“黄老”并称。西汉开国之初,用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指导建国。到了东汉,“黄老之道”即挂着黄帝、老子招牌的所谓道家学说渐渐被神秘化,发展成了具有信仰崇拜性质的黄老道。太平道的领袖张角信奉它,五斗米道则将《老子》作为教内经典。

《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它这里所说的“道家”,就是指跟佛教并列的道教。它采用道教自身的说法,把道教说成是老子所创立的,还说老子先天地而生,是神仙世界的宗主和领袖等等。魏晋以后,很多人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或“庄老”,称他们为道家。而像《魏书·释老志》一样,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不予区别的,历史上也一直大有人在。

(三)儒家学说和两汉谶纬神学

孔子学派喜欢讨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宣扬人们应遵守的一套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各安本分,皇帝要像个皇帝,臣子要像个臣子,妻子要像个妻子,丈夫要像个丈夫等等。《太平经》讲救世治国,在讨论很多政治、经济以及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时,也向儒家“借”了不少观点。它也讲君、臣、民各尽其责,合力同心,使天下太平。儒家学说在汉代逐渐宗教神秘化,变成谶纬神学这套玩意儿。谶,本来是一种神秘的预言。纬,在这里指假托神意解释儒家经典著作写成的书,即纬书,因儒家著作称为经书而来。汉代的皇帝借谶纬神学来神化自己,以巩固封建统治。一些政治野心家为夺取最高统治权力,也常常利用当时群众的迷信落后思想,来制造舆论。具体内容如天人相互感应,天上的星象预示吉凶祸福等等。《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中有不少这类思想。太平道起义戴黄巾,还有起义口号,都来自谶纬神学思想。

(四)古代医学,养生学说

《太平经》把当时社会比作患了重病的人体,它的很多具体治理主张,不少是按医生给病人治病的思路提出来的。另外,书中除了巫术治病的内容外,也有很多具体的医学养生知识。像《草木方诀》、《生物方诀》、《灸刺诀》等医方医诀,书中都有。

(五)神仙方术信仰

《太平经》中还不大讲怎样使人成仙不死,也不讲炼丹这类神仙方术。但《老子想尔注》已经比较关心修道成仙的问题。到了魏晋时期,专搞修炼成仙这一套的神仙方士进入道教,得道成仙的信仰便逐渐成为道教的主要信仰。

神仙信仰在战国时期最流行,而道教则出现于东汉时期,中间隔了好几百年。但因为得道成仙后来成了道教的中心信仰,所以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道教是从神仙方术(或者叫神仙道什么的)这根藤上结出的瓜一样。

由以上可见,道教从它开始形成时,就同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走向成熟化、定型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道教领袖人物。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以及宗教实践活动各方面对初期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得以完成从追求救世致太平到追求不死成仙的重大历史转折,使它能够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第一节 魏晋时代风气与道教的发展

汉末直到魏晋,战乱不断,没有几天安宁的日子。皇帝和拥有兵权的军阀杀起人来不眨眼。知识分子,即使是已经挤进统治阶层的,也感受到时世危难,活得战战兢兢。早晨起来,摸摸脖子,脑袋还长在上面,谁知晚上会不会掉下来?他们再也不想去当一个好官,帮助皇帝治理百姓了。还把这个作为人生理想和抱负,那才真叫傻瓜!活一天,乐一天,算一天吧!所以,士大夫阶层中的很多人都苟且偷生、及时行乐,甚至奢侈放纵、醉生梦死。还有人到老子和庄子那里去找精神寄托,读老庄,谈老庄,清静无为呀,顺应自然呀,超脱世外呀,成了当时时髦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不能不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活得难受,就只好用老庄的玄奥哲理安慰自己。

越是这样,越觉得生命可贵。庄子的学问很好,就是把生和死当成一回事,这个不能信。好像有一天早晨,大家醒过来,突然都记起来生命的可贵,于是写诗吟赋,抒发感慨。什么“朝露”呀,“金石”呀,都是流行一时的用语。 早晨的露珠,太阳一晒就无影无踪,比喻生命短暂。金属、矿石之类的东西倒耐得住时光流逝的消磨,可惜呀,“人寿不如金石固”! 想点法子多活几天吧!很多人就专意留心各种养生之道。有的人想象,要是把金石的性质转移到人体,身体大概会变得跟金石一样不容易朽坏。于是很多人就去找各种矿物来吃,最有名的叫“五石散”,是用赤石脂、紫石英等矿物石药作原料的方子。

在这种时代风气下,道教的发展自然受到影响。当然,道教迎合时尚的结果,也更加推进了时代风气。

张鲁投降曹操,受到优待,当了大官。官僚阶级中很多人跟着学道,五斗米道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像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属于世代为官的豪门大族,祖辈几代人都信仰五斗米道,大概也是从汉魏之际就开始了。五斗米道的名称很粗俗,后来不叫了,改为天师道。

在社会下层,几万户五斗米道民跟着张鲁北迁。太平道又因为遭受严酷镇压奄奄一息,五斗米道就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很多原来的普通信徒,进入内地后发展了一批人,就自封为祭酒。还有人势力大了,就自封为天师。在民间传播的道教很多都参与了当时的农民起义。

曹操自己也有一些神仙思想。但对张鲁五斗米道这一套并不真信。他收降张鲁,容忍五斗米道生存,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际上,他对道教采取的是既利用又限制的两手政策。曹操也曾经将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一些神仙方士召聚到身边,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他们,怕他们鼓动老百姓造反。据曹植《辩道论》记载,像左慈、甘始、郗〔xi希〕俭这些人,都被曹操“聚而禁之”。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左慈用幻术戏弄曹操,最后使他受惊成病,就是根据一些史实加工编撰的。

在官僚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传播的天师道,与神仙方士有了更多的接触。导致二者进一步合流。葛洪这样的道教思想家也就应运而生。

第二节 葛洪与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建立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在今江苏省)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死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活了80岁,也有说只活了60多岁的。

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从小立志学道,但并不能完全抛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所以又读了很多儒家的书。葛洪从十五六岁时开始写作,主要是一些诗歌杂文之类的东西。后来想写一部像样的书,以留名后世,于是就着手写作《抱朴子》。这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有20卷,专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长寿,辟邪消灾这些道教内容。《外篇》讲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他的师傅是郑隐,郑隐的师傅是葛玄(葛洪的堂祖父),葛玄则是跟左慈学的道。左慈曾经在天柱山勤修苦练,弄到几部讲炼丹的“仙经”,包括《太清丹经》、《九鼎丹经》和《金液丹经》。因为汉末天下大乱,来不及照着炼,就来到江东,后来将这几种丹经传授给葛玄,最后到了葛洪手中。这个左慈,就是同曹操打过交道的神仙方士。

看到当时不少人利用民间宗教组织农民起义,葛洪深恶痛绝。他将这些民间道教组织一概称作“妖道”,说它们“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然,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抱朴子内篇·道意》),主张对它们严厉镇压。他不喜欢早期道教带有的浓厚政治色彩,更反对造反。他着力宣扬的是一种不违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伦理道德,不妨害皇帝封建统治的神仙道教理论。

《抱朴子内篇》着重谈了这样几个问题: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仙?

普通人能不能通过修炼成为神仙?

学仙修道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汉魏以来,希望通过吃药、气功锻炼等养生健身方法,达到长寿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只相信人的寿命能够延长,不相信人能不死成仙。还有人则根本否定世界上有神仙。有一个名叫向秀的人就说,神仙不存在,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还有人搬出孔老夫子,说夫子从来不谈神仙鬼怪这种事,儒家经典也不记载,可见神仙的确是没有的。

要是都这样想,那谁还会相信道教的说法,去学仙修道呢?葛洪觉得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所以花了很大力气论证世界上确有神仙,普通人只要勤修苦练就能成仙。

他说,没人见过神仙,并不等于没有神仙。人一生吃的盐有限,过的桥有数,看见的、听说的东西能有几多?天下大着呢!能说没见过、没听说过的就不存在吗?至于孔夫子这些圣人为什么不谈论神仙这个话题,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谈,他们关心的是其他事。怎么能够凭这一点就说神仙一定不存在!

那么,神仙存在的证据又是什么呢?葛洪说,他的师傅郑隐这些人,都十分诚实,完全可以信任,他们都说有,一定不会错。另外,也有不少书都记载有神仙,像汉朝的刘向,写过一本《列仙传》,上面记载了70多位神仙,都有名有姓,还有怎样成仙的事迹。要说没有,难道他会瞎编?

看来,葛洪证明神仙存在的这些话,把论据建立在假设上,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也不能说服人。郑隐这些老实人,并不能保证认识上都正确,相信的东西并不都是真实的。

很多人认为,即使有神仙,那也是天生的,学不来。嵇康就说,神仙都是“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梁·萧统编《文选》卷五十三嵇康《养生论》)。葛洪坚决不同意。他说,松树和柏树冬天仍然不会凋落,龟和鹤寿命也比一般动物长。它们确实有一个树木品种和动物种类的问题。但像彭祖(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和老子这些仙人,原来都是人,与一般人没有两样。他们得道成仙,都是修炼的结果,并不是天生的。一个人只要恒心修道,就能“知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抱朴子内篇·至理》)。

那么,普通人即凡人,怎样才能成仙不死呢?葛洪说,仙人主要靠药物和种种办法养身延命,使身体内部不生疾病,使来自外部的祸患不能侵犯,从而达到肉体不朽,长生不死。修道的人只要掌握了这些仙道法术,就一定能成神仙。

“内修形神,使延命愈疾”的仙道方术中,最重要的是“还丹、金液”之术。葛洪说,他研读过的道书那么多,没有不这样说的。所以,还丹和金液“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抱朴子内篇·金丹》)。丹最早指的就是丹砂,它是由硫和汞组成的暗红色矿物。火炼丹砂,可以得到白色的水银(即汞,化学分子式Hg),继续烧炼,水银又变成了氧化汞。这种物质的外观跟丹砂相近,也是红色的。炼丹的人觉得这种变化不可思议:从红的到白的,最后又变成红的,回到了“丹”。所以,炼丹术士们叫它“还丹”。金液,是设法溶解黄金而成的液体。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