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小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养小首辅-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我和你娘分的这六亩,我们没死就在我们手里,我们死了拿出来四家平分。家里的牛算是公用的,那两头猪还小,等年底杀了分肉。鸡也这么分,想放在一起养就一起养,不想放在一起,就各养各的。口粮的话,都给够吃到今年收成。”
说是都想分家,可真当薛老爷子跟算账似的说起这些,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
“不过先说一点,既然你们闹着要分家,各房以后的婚嫁之事,我和你娘就不管了。”
孙氏陪笑着:“自然不能让爹娘再管了。”
“至于翠娥,她出嫁的时候,你们当哥哥嫂子的,有心就给添点,没心就算了。我和你娘有这六亩地也不用你们给什么奉养,等老了干不动了再说。”
这时,里屋的门帘子突然被掀开,从里面冲出来一个人。
正是隐忍已久的赵氏。
“凭啥不要奉养?养了这么大的儿子是白养的?个个都是吸血的水蛭,是白眼狼!现在倒跟老娘算起账来了,老娘生你们一场的账算不算?把你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算不算?现在长大成人了,要跟家里分家,分了家里的东西不奉养爹娘,老娘能饶得了你们,祖宗也饶不了!”
赵氏这番话实在太尖锐了,说得薛青柏兄弟两个都是羞愧地低下头,也不敢说话,心里翻腾着各种情绪,简直是五味杂全。
薛青柏历来是几个儿子中最孝顺,也是最听父母话的。听到这些话,心里颇不是滋味,十分后悔怎么就开了这个口。
“娘,要不咱们……”
周氏的声音徒然响起,打断了他:“娘,咋不给,爹就算说不给,咱们也要给的!村里的惯例咋给,我们就咋给,别看我们分了家,但是还在一块儿住,以后还是一样孝顺您和爹。咱们之所以要分家,可不是不想孝顺爹和您,不过是家里不富裕,紧着谁不紧着谁着都是问题,您说是不是?”
这些话成功让薛青柏住了声。是啊,奉养爹娘是理所应当的,可没有弟弟奉养大哥一家子。
“说白了,你们几个就是嫌老大家的花钱多了!”赵氏冷笑。
下面几个人都不吱声,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还用明说。
赵氏笑得更冷:“行,你们有本事,你们想自己过。你们嫌老大家的花家里钱了,那老大家以后若是有了本事,你们可千万别上来死皮赖脸的再贴上来。!”
赵氏的话,让所有人都尴尬。
杨氏在一旁假惺惺地道:“我们俊才可没有本事,当叔叔的和当婶儿的都瞧不上咱,以后又怎么可能会来沾我们的光……”
话都说成这样了,再不吭声可就成死乞白赖想沾别人光了。
招儿冷笑道:“大伯母你尽管放心,以后就算我跟狗儿穷得要讨饭,也不会上你家来讨。”
周氏也道:“大嫂你放心,咱们清楚自己是什么命,一辈子就是土里抛食的泥腿子,改不了的!不想发达,也没那个命发达。”
见此,孙氏自然不能再沉默了。说白了,现在三房就是一条绳上蚂蚱的,她就算再怎么势利,也没脸在此时装死。
她正想说什么,一声轰天巨响徒然响起。
却是薛老爷子将炕桌给掀了。


第25章 
炕桌从炕上滚了下来,砸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
幸好这炕桌是薛青松当年做的,自己亲自进山找的木头,料都是实打实的,才没被砸烂。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
“你们都在说什么!都在说什么!都给我闭嘴!”
薛老爷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嘴唇都抖了起来。哪怕方才说要分家时,他都没这么激动,足以证明此时的他是多么恼怒。
他目光沉痛地看着下面一众人,突然一屁股坐回了炕上,无力地挥挥手:“都回屋去吧,其他的事明天再说。”
“爹,那地契?”孙氏犹豫道。
不待薛老爷子说话,薛青槐一把拉着她,将她往外面扯:“行了,你够没够,有什么事明天再说,还能少了你的?!”
一屋子人都散了去。
谁也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所有人心里都有几分说不上来的感觉,明明想了很久的事终于成了,却没人开心。
薛庭儴很沉默,招儿见他这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两人回了屋后就歇下了,一夜无话。

晨光熹微,天方破晓。
薛家的人都起了,可院子里却寂静得有些怪异。
没有人说话。
明明各种做事的动静不断,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还是如同以往一般,该做饭的该做饭,该牲畜的喂牲畜。吃罢早饭,薛老爷子将一家子叫齐了,让赵氏把装地契的箱子捧了出来。
薛家的地当年都是一亩两亩这样买下来的,地契分了好些张。也幸好是这样,不然还要上县衙门去分割,去县衙割地自然要经过里正,如今一来这事就瞒不住了。
薛老爷子将地契分了分,每家都是六亩地,就二房多了两亩。
各房分别上前拿了地契。
轮到薛庭儴的时候,薛老爷子突然道:“按理说你去学馆,家里要给你出银子的,可昨儿你即说各安天命,以后可千万莫怨家里。”
说是不怨,可薛老爷子话音里多少是有些迁怒的。终归究底,此事因薛庭儴所起,若不是他闹得这一出出,家里何至于变成这样。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事怨不得二孙子,可突然好好的一大家子变成这样,完全颠覆了他一家人和和美美同甘共苦的想望,极端痛苦之下,会迁怒也是正常。
“孙儿不会怨的。”
看着这个瘦弱的孙子,薛老爷子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他嘴唇翕张了好几下,又伸手从箱子里摸出了一个破旧的荷包。
“别说我这个做爷的厚此薄彼,既然当初当着里正和族长面都答应了,自然要说到做到。这点儿银子是早就攒下的,也是家里仅剩的银子,如今都给你,也够先上一段时间。至于以后——”他顿了顿,叹了一口气:“就各安天命吧。”
薛庭儴接过那荷包。
一屋子的人,眼睛都看着这个荷包。
尤其是大房两口子,看似镇定,实则眼睛仿若带了针似的,恨不得钻进荷包看那里面到底放了多少银子。
薛庭儴微微一哂,仿若浑然不觉将荷包打开,从里面拿了一块儿碎银子,看模样大约有二两的样子。
他将这块儿银子拿在手里,荷包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你这是?”薛老爷子眼中藏着震惊,也藏着不解。
不光是他,其他人都是这样。
除了招儿,招儿懂小男人为何会这么做。一直以来,她都以为小男人是怨这些人的,她心中担忧却又无能无力,如今看来是她想多了。
当然,招儿也不是不怨,只是她一向觉得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去怨别人上面,太不值当,也太对不起自己。
所以她明明有很多办法,去对付大房,去让他们不好过,甚至破罐子破摔的让所有人都不好过,她却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选择靠双手去挣自己想要的。
她希望小男人也能这样。
她虽不懂什么大道理,却十分明白好男儿当顶天立地,而不是像薛青山那样变成一条吸血的水蛭,永远想得是从旁人身上吸血供养自己。
“孙儿幸得一位长辈相助,已经找了一家学馆入学。那家学馆束脩很便宜,这些银子足够了。”
他的话让屋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薛老爷子忍不住问道:“是什么学馆?好的学馆怎么可能价廉。”
这些人都被薛青山的经历蒙蔽,皆认为好的学馆必然是昂贵的。其实也确实是这样,清河学馆是湖阳乡最好的学馆,甚至在夏县都薄有名头,不过这个所谓的‘好’就见仁见智了。
梦里的他在那学馆求学三载,太清楚其中的门道。
舍得花银子,能讨好里头的先生,或者学问出众者,极容易出头。只要走对了路子,大小也是个童生。走不对路子,但有‘大毅力’者,也能侥幸拼一下运气。
例如像薛青山这种真正的农家子弟,足足往里头送了五年的银子。清河学馆还想多收几个农家子弟进馆,所以薛青山也出头了。
但也仅限是这样而已,到了院试却是要凭着真本事。
薛庭儴按下心中复杂的心绪,说出清远学馆的名字。
旁边的薛青山忍不住嗤了一声。
薛老爷子问他:“老大,可是这学馆不好?”他也隐隐听见这声嗤笑了。
薛青山忙敛住面上的表情,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好,怎么不好,这学馆可是湖阳乡最好的学馆之一。”不过是曾经的。
“那为何束脩会如此低廉?”
这话就有些不好答了,薛青山想了想才道:“这清远学馆太小,名头不显,县太爷及县学教谕即使下来巡视,也到不了这处。但那清河学馆不同,在咱这县里也算大有名气,县太爷和教谕经常会来馆中教诲馆中学子。爹,你忘了我跟您说的馆主和县太爷的关系,能不价昂?”
薛老爷子点点头,又看向薛庭儴:“既然不如,还是去那清河学馆,毕竟你大伯曾在那里学过,里面多少是有好处的。”
薛庭儴心情有些复杂。
认真来说,他阿爷还是挺关心他这个孙子。
当然,这是没和大房父子比。
其实薛老爷子对薛家人都不错,平时处事有章有法,偶尔赵氏犯浑,就靠他从中管着,唯独就在一碗水端不平上容易犯糊涂。
可认真说来,这算不得犯糊涂,一个大家庭的家长想问题要从大局上考虑。于薛老爷子来说,大房是长子长孙,又是家里最出息的人,自然是偏向的。
寒门小户就是这样,若想出头,只能拼尽全家力气去供。一旦出头,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道理是这样讲没假,可人是人,不是冷冰冰的道理,谁愿意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裳?谁愿意永远受人摆布?
尤其就这么一年一年的熬下来,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人心都浮动了。
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没错,错的不过是人心各异。
这些道理还是薛庭儴经历了那场梦才心有体会,实际上梦里的他,也是直到多年后才终于看明白这一切。
“孙儿……”
薛庭儴正想说话,被薛青山出言打断了。
“爹,这事您就甭操心了。狗儿他本就学问不精,即使去了清河学馆也瞎糟蹋钱,还不如随便找个学馆先学着再说。”
“可……”
薛庭儴微微一抿嘴,眉眼不动:“爷,我去那学馆看过了,挺不错的,我决定就在那里学。”
“瞧瞧,连他自己都这么说了。”
薛庭儴点点头,建议道:“大伯,其实我觉得大哥也可以去这家学馆。家里不宽裕,实在用不着上那么贵的学馆。”
“你懂什么!”薛青山满脸鄙夷,他还想说什么,却在薛老爷子警告的眼神下噤了声。
其实薛庭儴之前没打算说这话,也是心知大房人会是什么反应,可薛老爷子这番劝阻的话却让他改变了这个想法。果然说出来,他们是这种反应。这样也好,索性他问心无愧。
“既然你已决定,阿爷就不多说了。望你日后能有大出息,别辜负了你爹的一片期望。”
薛庭儴点点头:“孙儿一定会勤勉用功。”
之后,薛老爷子又就分家的事做了一些交代,一屋子人才各自散去。
等所有人都走了,薛老爷子一个人坐在炕上,神色落寞地抽着他的旱烟。缭绕的青烟在空气中盘旋着,掩在其后是他沟壑纵横的的老脸,和一双略显萧瑟的眼。

薛家的地并不愁卖,放出风声,村里便有几户人家上门来问。
薛老爷子选了出价最高的一家,卖了两亩地,共计得银二十四两。
现如今地价也就这样,若是想往高处卖也不是不能,可顶多也就一亩能多卖一二两,薛家等着用银子,自然等不了那时候。
拿到银子,薛青山就匆匆带着薛俊才往镇上去了。
不同清远学馆,清河学馆每年都有大量学子来此求学,去晚了就怕人家不收,所以越早去越好。
到了傍晚,薛青山带着儿子回来了,脸上带着笑。
薛俊才面上也难掩喜色,他身上多了一个陌生的书袋,其上绣着清河学馆的字样。里面鼓鼓囊囊的,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父子二人进了屋,过了会儿又出来,薛俊才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
原来竟是清河学馆发了学子衫,不同于普通的学子衫,这身衣裳别具一格。苍青色的底儿,宽袍大袖的式样,衣襟和袖口还多了条皂色的宽滚边,腰间是同色的腰带。有些像似生员衫,却又不是。
但不得不说这衣裳很能提升人的气质,薛俊才穿上格外多了一种儒雅风流之感。他本就生得俊,如此一来更是让人看得移不开眼。
“真好看!”杨氏笑眯了眼睛说。
赵氏也连连点头,说这衣裳好。薛青山站在一旁脸上格外有光,笑呵呵地问其他人怎么样。连坐在门前的薛老爷子,脸上也不禁多了几分笑容。
这种情形,院中的其他人自然也要说几句好听的,毕竟也算是好事。
大伙儿轮着夸了一番,薛俊才昂首挺胸,但还要强做几分谦虚之态。
他看了薛庭儴一眼,问:“庭儴,那清远学馆可是发了衫子?”
薛庭儴微微摇头:“先恭喜大哥了。学馆还未开馆,不过束脩如此低廉,应该是不会发的。”
“这倒也是。你是不知,这学馆可不光发了衫子,还发了书和笔。那毫笔比我平时用的都不差,铺子里一支要卖几百文。”
这是明晃晃的显摆。
招儿心里怄得不得了。与其计较吧,感觉就像和小孩儿计较,不计较吧,怎么就这么膈应呢!
她从来不是任人酸了不还击的性格,当即笑得假假的道:“那么贵的束脩,也就俊才你觉得是占了人便宜。”
薛俊才眼神一动,看向她:“招儿,你也觉得好是不是?若不你让狗儿也来清河学馆,我这做大哥的怎么也要照顾他一二。”
谁稀罕你照应!
只是这话肯定不能当面说,招儿暗瞪了他一眼:“不用了,咱可舍不得卖地!”
这话把薛俊才堵得当即面红耳赤了起来,想说什么欲言又止,只能去拿眼睛瞪薛庭儴。
薛庭儴被瞪得有些莫名其妙,正在想对方为何会如此,就听招儿道:“咱们回屋列单子,再过两日你便要去学馆了,要买的东西多,可别漏下了。”


第26章 
两人回了屋,在炕上坐下来。
为了显示确实有单子要列,招儿还特意拿来了笔墨,她说让薛庭儴写。
她报一样,薛庭儴在纸上写一样。
怕漏下了,还来回跟他确定。最后两人费了这么大的功夫,也不过只写了七八样东西,其中有六样便是拜师要用的拜师六礼。
就这点东西哪用兴师动众的拿纸笔来记,招儿当即有些尴尬了起来。
不过她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