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晚间下了很大的雪,踩下一脚都没过膝盖了,别说做活儿,就是空手走路都极费力气。这正合了董蓉的意,她下山同张管事谈了几句就传下话儿,给流民和杂工们放了大假,大灶儿也挪去了村里的一间荒废好久的破院子。
众人齐齐动手,很快就把破房子修得暖暖和和,平日里住几个人看守粮食用物也方便。这样,大伙儿一日三餐就不必赶到果园领取或者要人踩雪送回村了。无论饭食好坏,寒冷的天气里,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就是最幸福的了。
流民们撤出了果园之后,张管事也回了城,除了每日十人的巡逻队伍在四周游走,果园里就再无外人了。董蓉难得清静,常常披了大袄在山顶散步,美其名曰赏景。可她那双大眼怎么也控制不住一直往远处的官道张望,盼着某一刻那里会出现一个小黑点儿,慢慢变成马车,把她的柱子带回来。
曹二姐儿把一切看在眼里,生怕嫂子闷坏了,于是就嚷着要回家去走走。董蓉还以为她想念爹娘,自然不好拦着,于是拾掇了一些吃食用物,姑嫂两个就穿了新缝的连帽斗篷出发了。
董蓉的斗篷是藕荷缎子绣了玉色百合hua,领口袖头都镶嵌了雪白的兔毛。她头上简单挽了个单螺髻,横插一只芙蓉簪,虽然没有描眉点胭脂,但整个人看上去却分外端庄又爽利。
曹二姐儿的斗篷也是同样款式,只不过她年纪小,用了桃红缎子绣了鹅黄色的hua蝶,加者系在衣襟上的两只兔毛球,头上插着的米粒朱钗,双耳悬着的葫芦坠子,衬得整个人越发显得娇俏可爱。
赵青山正待了几个流民清理果园到村里的山路,见姑嫂两人过来赶紧上前行礼。董蓉本想问询几句,但瞧着几个流民虽然低着头,眼睛却偷偷望向她,于是赶紧点点头就拉着二姐儿走过去了。
赵青山也有所察觉,待得她们走远就狠狠瞪了几个流民一眼,呵斥道“瞎看什么,那是东家和二小姐,不是你们能肖想的!若是谁胆敢失了礼数就全家都撵出去,看你们哪里活命去!”
这几个流民平日都与他混得相熟了,很是清楚他嘴硬心软的脾气,赶紧笑嘻嘻保证几句算是把事情圆了过去。
董蓉带着曹二姐儿进了村就找块干净地方抖去羊皮靴子上的雪沫,否则时候久了雪沫融化,靴子就会变得湿冷。两人刚刚拐到后街就见刘嫂子带着梅hua和柳嫂子几个抱了针线筐子迎面走来。
妇人天生就喜欢华美的衣饰,众人又都相熟,董蓉和曹二姐儿几乎是眨眼间就被包围了。这个嚷着“东家这斗篷式样真好,什么时候给我画个样子吧?”那个也赞“这绣工是二姐儿的手艺吧,谁家娶了你这巧手闺女可有福了。”
董蓉被吵得头疼,赶紧挥手止了众人说笑,无奈道“嫂子们别羡慕,果园里召集的人手多,这些时日让大伙儿跟着受累了。我也没什么好谢礼,年前就每人分块料子做新袄,如何?”
柳嫂子等人都是大喜,欢声笑道“早知道东家这般大方,咱们多闹几次,是不是家里如今就堆得金山银山了?”
董蓉笑骂道“想得美,把我卖了也换不回半座银山啊。”
众人都是哈哈笑起来,心满意足的纷纷散去了。董蓉拉着刘嫂子多问两句才知道,原来旧衣铺子买回的棉衣棉鞋很多不合孩子身量,她们今日这是聚起来帮忙做针线呢。董蓉心下满意,又嘱咐几句不可克扣流民们的吃食,这才同曹二姐儿回了曹家。
曹家院子外面的空地上也堆了许多石块和木头,显见是为了翻新院子准备的。曹老头儿正背着手在石堆旁转悠,听得曹二姐儿喊叫就扭头看过来,正好接了小鸟一般飞到跟前的闺女。老爷子仔细打量着变得越发圆润美丽的小女儿,待得再望向儿媳的眼里就满是感激之色。
但农家老汉不会轻易说什么软话儿,只憨笑着招呼一句“蓉姐儿回来了。”这就算是极难得显露的亲厚了。
曹二姐儿问了几句爹爹身体如何,然后就拎着硕大的包裹跑进去看望自家老娘。董蓉陪着公爹说了几句果园里的琐事,然后见得四处无人就犹疑着问起柱子痴傻的原因。
曹老头儿原本抽出烟袋打算续上一锅儿媳孝敬的好烟丝,听得这话手下一抖差点儿把烟丝袋子掉地上。他暗自稳了半晌心神,才低声问道“蓉姐儿,怎么想起问这事儿,可是听人说了闲话儿?”
董蓉摇头,笑道“没有,爹不必担心。我就是…突然想问问这事儿,想着以后兴许还能找个好大夫给柱子调理一下呢。”
曹老头儿心下偷偷舒了口气,小心应对道“柱子不是生下来就这样,小时候有一次溺水吓到了,救上来就是这般模样了。”
董蓉眼里闪过一抹喜色,后天惊吓致傻是最好的,绝对不会遗传给孩子。如今只要等傻柱回来,偷偷找个机会确认他生理发育没有问题就可以圆方生孩子了。
这般想着,她忍不住就红了脸,匆匆同公爹行了个礼就进院去了。留下曹老头儿满心疑惑,实在想不明白儿子溺水,儿媳害羞什么…
正房堂屋里,曹婆子正笑嘻嘻拉着小女儿说话儿,一会儿摸摸她的斗篷,一会儿摘下簪子瞧瞧,笑得眼睛都要眯成一条缝儿了。陈婆子揽着曹大姐儿家的一个小子坐在一旁满口夸赞,惹得曹婆子更得意了。
董蓉推门进来,见此就笑着给曹婆子行礼。女儿和儿媳虽然只隔了一层肚皮,但在妇人心里却是天差地别。一个是手心里捧着的宝儿,一个是地上随意踩的草儿。
曹婆子见女儿穿戴一新自然欢喜,但儿媳也这般打扮出挑,她心里就不舒服了。于是冷着脸呵斥道“柱子也不在家,你打扮的hua枝招展做什么?”
曹二姐儿一听这话立时就后悔回来了,她上前一步就要替嫂子说话。董蓉却是早有应对,眨眼示意小姑不必开口,然后打开包裹拿了一件松hua缎子绣福字的大袄,还有一条棕红裙子,双双放到老太太手里,笑道“娘,我和二姐儿这几日无事,给您做了套衣衫。你快试试合不合身?”
曹婆子一见新袄裙眼睛立时就亮了,脸色也和软了。她身上只穿了件家常半旧夹衣,直接扯了大袄就套上了,抬抬手伸伸胳膊,肥瘦居然正正合适。
董蓉就赞道“娘穿了这身儿袄走出去,别人怕是以为村里来了探亲的小媳妇儿呢。”
“就是啊,我和娘走一起,人家都要说是姐妹俩。”曹二姐儿也帮忙凑趣,哄得曹婆子心hua怒放,害羞得一个劲儿的伸手去捋鬓角的碎发,好似当真回到了初嫁那个时候。
董蓉极力忍着笑意,又从怀里拿出一只喜鹊登梅簪插在了老太太头上“娘戴着这簪子真合适,显得脸色更红润了。”
曹婆子麻利的抽了簪子举到眼前,半是欢喜半是埋怨道“你不是早就说要买根簪子孝敬我,结果拖到这时候,若不是你爹拦着,我早撵到山上去了。”
“娘误会了,咱们这县城没有好样式,这是我特意托人在京都最好的银楼买回来的。”
“真的?怪不得这簪子怎么瞧怎么精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道理在曹婆子这里一样适用。听得簪子来子京都,老太太美得握着簪子就不撒手了。
陈婆子在一旁眼见曹婆子得了新衣不算还有京都买回的新簪子,羡慕得眼睛都要冒火了。心下恨不能立刻跑去儿子家,催着媳妇儿赶紧把孙子过继才好呢。
(终于又码出一章,我家胖儿子兴许知道妈妈再赚奶粉钱,今天很乖啊,赞一个,哈哈。求收藏,求红票,去订阅,谢谢支持!继续加油!)
正文 第九十五 风雪离人归
她这般心里发狠,手下用得力气就大了,小孙子被勒得吃痛,忍不住叫嚷起来。董蓉扫了她们祖孙一眼就开盒子拿了两块点心哄孩子,曹婆子心疼的赶紧把剩下的点心连同包裹都卷了起来。
曹二姐儿眼见老爹进门就说道,“娘,我也给爹做了一套袄裤…”
曹婆子生怕自家好东西落在陈婆子眼里就拔不出来了,赶紧应付道,“你急什么,晚上我再让你爹换上。这都大中午了,你嫂子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得赶紧张罗两个好菜去。”
曹老头儿正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突然听得老婆子这话还很是惊奇,不明白她为何突然转性待儿媳这般好了。于是疑惑问道,“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董蓉低下头,极力忍着笑。曹二姐儿却是毫不客气的哈哈笑出声来,曹婆子尴尬的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怒道,“我儿媳孝顺又勤快,我待她好点儿怎么了?哼,你不愿意吃就去外面喝西北风!”
说完,她就气哼哼开门进了内室,留下曹老头儿带着儿媳和闺女笑的不行。陈婆子越发觉得屁股底下的凳子像针毡一般扎得慌,她起身领了小孙子往外走。
曹老头儿见了就客套道,“亲家母也别到处溜达了,一会儿就开饭了。今日菜色好,我和陈老弟喝几杯。”
陈婆子勉强挤了个笑脸儿,拒绝道,“啊,不了,亲家。老二先前喊我和他爹中午去那边吃。”
“哦,那好。”曹老头儿听了这话也没再拦着,今日家里难得热闹,他也不愿意对着陈老头儿那张冷脸。明明被大儿撵了回来,还非要使劲吹嘘在外面日子过得多好,他听着都觉得累啊。
曹婆子是个麻利的,也不用儿媳闺女帮忙,很快就炖了个肉末豆腐,炒了个土豆片端了上来。虽然那豆腐里只有零星几粒肉末,土豆片里更是不见半点儿油花儿,但董蓉还是吃得赞不绝口,对于吝啬一辈子的人来说,这般已是厚待,哪还能够要求更多?
一家人团团围坐吃了午饭,曹婆子眼见外面又飘了雪就催着儿媳和闺女赶紧回去。曹老头儿穿了大袄想要送她们到村口,却被董蓉拦住了。
待得出门之后,董蓉抬头望望灰蒙蒙的天空,想着以后雪大了要回村一次也是不易,不如趁着这次机会到处看看。于是,她就带着曹二姐儿去了村里那所破院子。
院子里靠着两面墙根儿搭了十口大灶,烧得红红火火。梅花正带着几个妇人忙碌着熬粥贴饼子,一进院子就能嗅到扑面而来的苞谷香气。董蓉摘了风帽,笑着招呼道,“梅花儿,忙着呢!”
梅花手上沾满了苞谷面儿,听见动静回身一看,立刻惊喜的小跑上前嚷道,“东家,你怎么来了?可吃了午饭了?”
董蓉点头,想要再说话的功夫,却发现一个大灶里的柴火着了出来,于是就提醒那低头站在一旁的妇人,“快添一把,火着出来了。”
妇人们闻言各自扭头去瞧自己负责的大锅,那差点儿闯了祸的妇人许是有些慌乱,急着把烧得半红的木棍子添进去,结果越急越乱,反倒被烫了手。后来还是旁边的妇人跑过来帮忙,这才算是挽救了一场小小的火宅。
梅花儿许是平日同她们相处的好,生怕董蓉见怪,赶紧笑道,“沈嫂子就是个胆子小的,平日谁拉着她说两句闲话都要吓得眼泪汪汪。”
董蓉眼见那妇人缩着脖子,手下死死揪着自己的衣角,心里也觉好笑。这胆子真是比兔子还要小,不知她是怎么在这场大旱灾里奔走千里,还没被人欺负死的?
“刘嫂子那里好像有些獾子油,你记得去取一些给这位嫂子抹一抹。大冬日的,手上烫伤好得慢。”董蓉一边四处走动一边嘱咐梅花,偶尔伸手拿起锅铲搅动苞谷粥,见得还算粘稠,这才点点头。
旁边一个肤色微黑的妇人平日也许是个爱说笑的,见东家这般很是感激,主动开口说道,“刘管家和梅花嫂子都待大伙儿很好,从不克扣饭食,大伙儿每日都吃得饱睡得好。就是不能继续上山做活,觉得对不住东家。”
董蓉扭头瞧的这妇人身上穿了件青灰色的旧棉袄,抬头的时候露出冻得微红的脖颈,于是笑着应道,“这位嫂子,你告诉大伙儿安心。待得开春活计多着呢,大伙儿养好身体才会更有力气干活啊。”
那妇人赶紧低头应是,董蓉就指了她裸露的脖颈对梅花说道,“告诉张管事再买些棉布回来,给这些没有里衣的嫂子们都分一块。这么冷的天,还穿着空心棉袄,那比不穿也暖和不到哪里去啊。”
梅花儿听东家语气有些不好,赶紧说道,“这王嫂子原本有单衣,改改也能当里衣穿,但她要照顾两个同村孩子,都给孩子…”
“那就多买一些吧,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没有里衣的都添一件儿。孩子那边也不能少人看管,嗯,不如看看大伙儿里有谁读过书,请出来教孩子们识字吧。”
梅花有些犹豫,问道,“那笔墨纸砚又要花费一大笔银子…”
董蓉摆手,“不必那般麻烦,找些木盘、河沙、树枝就能代替。当然先生是要先给买一套文房四宝的,到时候每月考一次,考第一的孩子也奖励一套。”
“谢东家,东家就是活菩萨啊…”董蓉正同梅花说着话,不想那些妇人们却突然齐齐跪了下来,梆梆磕头,大有把脑袋磕破的架势。
董蓉和梅花慌得赶紧掺扶,待得仔细问询才知道,她们是欢喜自家孩子能读书识字了。董蓉本意是怕孩子们没了活计到处乱跑淘气,哪里想到南方之人如此看重读书识字。供他们吃喝穿戴都没得几个跪拜,如今只不过随口吩咐的小事儿就让他们这般感恩戴德。
妇人们说着说着还要跪下磕头,董蓉慌忙嘱咐几句就带着小姑子走掉了。她怕再呆一会儿,那些妇人们会磕头磕傻了。
曹二姐儿跟在嫂子身后走在风雪里,偶尔抬头看看前面的嫂子,心里满满都是敬佩。嫂子这样的奇女子,当真是万般难得。而自家哥哥居然把她娶了回来,不知积攒了多少世的善事才有这样的福报。
董蓉不知小姑子把她当偶像崇拜了,她正极力张开披风替小姑娘挡着寒风,好不容易回到山上已是冻得牙齿打颤了。
姑嫂两人忙着烧炕,桶炉子,忙了好一阵子才终于上炕歇着。曹二姐儿就笑道,“嫂子,等哥哥回来就去买个勤快丫鬟吧,否则出门回来都没有个热屋子。”
董蓉这几日也有这想法,虽然她不是不能吃苦的人,但如今手里也不缺银子,为何不让自己过的舒服点儿呢。
“好,等你哥哥回来,我们商量看看。”
曹二姐儿听嫂子这般说就不再多嘴,扯了一旁的针线筐子又开始绣花,董蓉则搬了炕几,取了账册开始核算。
姑嫂两人就这般互相作伴住在山上,偶尔张管事有事不方便过来就会派刘嫂子或者梅花儿来回禀,两人再捎些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