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我跟你没完!”听到两个爱将一死一伤,杨坤如暴跳如雷:“卫士排集合,跟我去北门。”
他还没走出指挥部,一个士兵匆忙跑进来:“北门被打开,学生军正向城内进攻。”
指挥部内的军官们顿时面无人色,他们完全没想到,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三百年来从没破城的惠州,仅仅只有两天就宣告失守。
杨坤如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结果:“卫士排集合,跟我去把他们打出去。”
参谋长连忙抱住他急促的说:“总指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趁东门还在我们手里,向那边撤吧,到海丰去,洪司令那里还有人马,我们还能东山再起。”
这话换平时恐怕谁都不信,可现在也只能自欺了。失去城防天险,单纯的兵力对比,陈军就差距悬殊,如果再加上作战意志,差距就更大了。
杨坤如长叹一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参谋长见杨坤如没有开口,于是赶紧命令卫士排架起杨坤如就朝东门跑,临近东门时上他们又碰上莫雄。原来莫雄收到留在指挥部的亲信的通知,他一听说北门是防守,就知道大势已去,立刻丢下部队向东门逃跑。
第十九节 变计
克惠州在广州引起轰动,整个广州彩旗飘扬,各机关人员、学生、工人、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挥舞旗帜游行庆贺,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更是组织多辆汽车携带大批鞭炮,环游全市公路,沿途燃放鞭炮。 /
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更是兴奋,汪精卫连电嘉奖蒋介石,称其受命东征,督率将士,立破坚城,该总指挥忠勇激发,成此伟功,至深嘉尚。蒋介石的威望进一步高涨。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只有变了。”云雾居茶楼二楼的一间雅间中,伍朝枢看着楼下马路上兴高采烈的游行队伍,放下窗帘转身笑眯眯的对吴铁城说。伍朝枢在廖案之后一度离开广州避居香港,后来见风声过去,汪精卫也派人请他回来,他也就回到广州,不过这一回来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原来的孙科、胡汉民均已经离开广州,剩下的也都是一些距离中枢很远的小角色,这些都对目前广州的局面感到绝望,有些已经打算离开广州去上海,但伍朝枢却认为事情还有可为,没有到最绝望的时刻。
“嗯,”吴铁城没有问怎么变,他是孙科一派的人,孙科走后,党内对他的议论渐多,特别是廖案后,抓捕凶手不力,大多数疑凶在逃,受到很多指责,他感到自己在公安局长的位置上可能待不久了。今天伍朝枢突然邀请他喝茶,他一来却发现除了伍朝枢外还有原民国日报的编辑卢山鸣、广州群报副主编济远和一个不认识地中年人,这个人很少说话。一支雪茄在手上晃来晃去。
“看来云老心中已定计,何不说出来让我等安心。”卢山鸣缓缓的说,他已经辞去了民国日报的编辑,准备去上海民国日报就职。
“嵩皓,你就不该走,走干什么,把广州留给他们?”济远说道。
“留下来还能什么?倒不如北上与邹先生他们汇合,另创一番局面。”卢山鸣反问道。济远一时语塞,转首向伍朝枢求助道:
“云公。你说说以后我们怎么办?”
“云公我劝你也走,我们都走,这个地方我们不要了,让他们共产去。”卢山鸣赌气的说。
“走?去那里?”伍朝枢笑嘻嘻的说:“打败陈炯明。消灭邓本殷,广东越发兴旺了,我才舍不得走呢。”
“还是云公厉害,广东蓬勃向上。正是我等大展宏图的时刻,怎能轻言离开。”中年人把雪茄从嘴里拿下来,轻轻赞叹道。
策动刘杨叛乱后,李彦国本想到广州来看看。没想到刘杨只几天功夫就彻底失败了,虽然他也判定刘杨必败,可还是没料到败得这样快。这样彻底。灰心丧气之下他就回了上海。他在上海观望了一段时间。感到段瑞此次重起,再无当年系老大的雄风。而奉系内部矛盾重重,江南反奉呼声日渐高涨,五事件中北洋政府的无所作为与国民政府的趁时而起相比,让他断定今后地天下在南方,于是他刻意结交在上海的国民党人,经叶楚伧介绍加入国民党后,就跑广东来找伍朝枢了。伍朝枢与他几番交谈,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就推荐到中央党部作宣传工作。今天他也是第一次认识吴铁城。
“每胜利一次苏俄的影响力就增加一分,我都不知道该庆贺还是该沮丧。”吴铁城苦笑着说,他了解这些人的底细,因此也就没刻意隐瞒自己地主张。
“晤,应该祝贺,打垮陈炯明我是坚决支持的。”伍朝枢连忙咽下嘴里的茶水,然后笑着说道。
“消灭陈炯明是好,可这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唉…。”济远虽然不肯离开广州,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济远兄太悲观了,忘记了一句话,强敌去则嫌疑生。”李彦国悠悠的说。
“哦,此话怎讲?”卢山鸣这下有些精神了。吴铁城也不解地看看他,伍朝枢点点头:“强敌去则嫌疑生,彦国说得好,不愧是日本帝国大学的高才生。”
“哪里,哪里,其实云公心里早有定计,我等还是听云公调遣。”李彦国面上谦让,口气却有一丝得意。
伍朝枢淡淡的撇他一眼,嘴角带笑的说:“彦国聪明过人何用我来定计,不过你毕竟来广州还短,对广州情况地了解还是不如我等。”
“云公说得极是,还请云公指点。”李彦国知道伍朝枢已经看破自己那点得意,正在提醒自己,要想做大事,必须谦虚。
伍朝枢不再卖关子,整整精神说:“廖案之后,我等同志声势大衰,苏俄与共党声势大盛,其实福祸无常,焉知不是祸呢?蒋介石、汪精卫毕竟是我党同志,一时受共党蒙蔽;消灭陈炯明后,共党必然肆无忌惮,破坏我党的纲领主义,彼时党内醒悟之同志必将越来越多,汪蒋二同志也将醒悟。故我等现在要做的是继续揭露共党,为我党保存一丝元气,以待将来。”
“那具体怎么作呢?”卢山鸣毕竟是文人,对这种政治手段反应较慢。
“你到上海后,告诉海滨和哲生,他们负责外面地活动,我们在内部找机会。你别看蒋介石人前一副刚强坚决地模样,其人内里刚愎多疑,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做文章。”此刻伍朝枢脸上毫无笑意,眼中透露出一股狡诈和凶狠。
虽然各方电贺不断,但攻城部队地伤亡却也让蒋介石心痛不已,特别是在明明可以避免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让蒋介石难以释怀,他对罗加觉夫产生一丝怨恨,怀疑地种子在他心中埋下。
第二天蒋介石率领总部进驻惠州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追阵亡将士,由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主任宣读祭词。然后蒋介石发表演讲,虽然心中厌恶罗加觉夫,但蒋介石还是对苏俄进行了高度赞扬,号召中国革命要学习苏俄,走苏俄革命地道路,在结束演说时依然高呼“苏俄革命万岁”“三大政策万岁”“打到帝国主义”。
总指挥部随后发表两道布告:第一,禁止收藏遗械。杨坤如部败退后,惠州城内遗留大量枪支弹药,所有拾到者必须在两日内上缴东征军。第二拆毁惠州城墙。惠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地理环境却又很险要,不管被谁占领,东可威胁潮梅。西可为进攻广州的基地,因此必须置于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拆掉城墙就消灭了任何想以惠州威胁广州的可能。
但在晚上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坚决要求修改原作战计划。按照原计划,攻克惠州后。程潜将率领左路军经石公神向河源展开进攻,李济深率领右路军向海陆丰发起进攻,中路军策应左右两路,出平山墟向三多祝进攻。现在蒋介石要作出修改。他调右路军李济深部北上,中路军南下,左路军程潜部走中间。不过为了弥补程潜所部兵力不足。又把警卫军欧阳驹所部划归程潜指挥。
更主要的是,调整之后右路军的攻击路线改变,改为走河源-龙川-五华、兴宁直下潮,实现左翼迂回。中路军出紫金,与左路军合攻五华,而后一起绕道南下。
对蒋介石的这个左翼迂回罗加觉夫倒没有多大意见,一方面他认为打下惠州东征就胜利一多半了,剩下地敌人胆气已经衰,不敢再正面交锋;另一方面也感到惠州之战蒋介石对他有意见,这次得给蒋介石面子。
可是李济深反对,按照这个计划李济深所部要从右翼调到左翼,又要绕道走五华兴宁,五华兴宁是林虎老巢,工事坚固虽不如惠州,却也弱不了多少,如果打下来后归他驻守倒也罢了,可显然今后东江是一军防地,自己四军损兵折将却给他人作嫁衣裳,心中有所不甘。
“敌前作这样大规模的调动,易引起部队的混乱,予敌可乘之机,我意还是照原定方案进攻为妥。”待蒋介石介绍完新计划后,李济深心中已经打定主意。
“无妨,惠州两日即下,敌人心神皆惊,待他们反应过来,我们部署已定。”参军长何成浚反驳道。何成浚是蒋介石最近从上海挖来的人才,他原是孙科太子派地人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他回上海了,名曰修养身体,实则对改组不满。
“雪竹兄,太冒险了吧。”李济深冷冷地看了眼何成浚,他对何成浚这么快就巴结上蒋介石很是反感,因此口气就有些不客气。
听出李济深口气中不客气,何成浚一双小眼睛一瞪不客气的说:“冒险?哼,打仗本来就是冒险,不想冒险,回家抱孩子,那样稳妥。”
何成浚1904年就加入同盟会,资历幕僚,从没有单独统军,与谭延恺、朱培德、孙科都有不错的交情,因此根本不怵李济深。
“你!”李济深大怒拍案而起,指着何成浚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敢这样对我说话。”
何成浚也不示弱唰地一下站起来,这时周主任见事不妙,立刻站起来打圆场:“李军长,何参议长,我们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用不着这样剑拔弩张,传出去影响不好。”
蒋介石心里很不高兴,但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也开口:“雪竹兄,任潮兄,都坐下,这成何体统,你们都是高级将领,你们要打起来,下面的师长旅长怎么办?”
李济深冷冷哼一声坐下了,蒋介石既然说话了,他也不得不给面子,何成浚当然更快地坐下了。
“敬之,你对这个作战计划怎么看?”蒋介石问一旁没做声的何应钦。
“校长的目的是彻底歼灭敌人,我认为这是个很漂亮地计划。”何应钦说得是实话,不过他的身份是蒋介石的部下,所以说服力就没那么强。
“颂云兄,你有什么意见?”蒋介石又问程潜。
“我只提一点,迂回地距离是不是太远了。”程潜认真想想后问,他对这个计划还真没什么意见,与原计划相比他指挥地部队还多了一个师,而且他地利益也没受损失,因此单纯的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蒋介石点点头,让陈解释一下。
陈站起来,拿起指挥棒,指着地图说:“惠州战后,集中在惠州附近地敌军必然后撤,他们认为下一阶段我军的作战方向必然如一次东征时一样,沿南线经海陆丰,进攻潮,而且他们认为我军的主力是一军,也就是他们说的学生军,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军必然走这条路。”他说着,用指挥棒在地图上沿海陆丰到潮画了一条线。
“敌人必然在这条线上聚集主力或者如棉湖战役那样,从侧后攻击我军,而我们就将计就计,以一军为诱饵,吸引敌人,以四军为主力迂回兴宁五华,程指挥率领的部队则出紫金,合击五华,而后分两路南下,四军走五华揭阳,程指挥走梅县取潮州。两重迂回,彻底歼灭陈军余逆于潮地区。”
第二十节 广西(一)
同时一军第一师和第三师兵分两路,第一师出平山走师经三多祝,在西枝江右岸为第一师提供侧翼掩护,总指挥部率领第二师第一旅和一支队随后跟进。///当敌人发现我四军和程指挥部队的企图后,敌人有三个选择,其一主力北上,救援五华兴宁;其二集中主力围攻一军;其三后撤,退至闽粤边界,在那里与我们决战。但是不管他们采取那种策略,都会遭到我军打击。第二种应对正是我们希望的;第一种方略,南路的第一军就变成迂回部队,北路的四军和程指挥的部队就变成了诱敌部队,因此我们估计最后的决战会发生在这里。”指挥棒在地图上停留一会,然后指着揭西、安流一带说。
陈说完之后,会场上陷入暂时的沉默,好一会程潜才说:“好,计划周密,情况都考虑到了。”
李济深心中不快,他再次感到自从胡汉民、许崇智出走后,粤籍将领缺少中枢支持的弱势。赶走许崇智他没什么意见,他与许崇智本就有矛盾,可是胡汉民就不一样了,胡汉民名义上还是他的老师,要不是胡汉民确实卷入廖案,他是肯定要打抱不平的。灯光下他的脸色阴晴不定。蒋介石等了会见没人开口,便宣布作战计划照此执行,各部将领务必督率本部迅速行动,不得迁延贻误。
东征军迅速调整部署,李济深率领四军北上。一军向平山集结。而惠州两日即下,杨坤如溃退海丰,陈军将领深感大难领头,在头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亦爆发激烈争端,带病出席的李易标提出以主力固守揭阳、惠来、潮阳、普宁;若不能胜则退入福建以保存实力;但黄强、刘志陆反对,主张反攻惠州;洪兆麟主张鱼死网破,请陈炯明回来主持大计;最后大家吵作一团,原林虎部将不愿受洪兆麟指挥。洪兆麟自持兵多,更不愿受三黄指挥,最后面前达成,洪兆麟在南线作战。若不利则退入福建,原林虎部将在北线作战,若不利则退入江西,若需配合。双方再行商议。
陈炯明在香港听说惠州易手,心急如焚,他知道东江陈军实力虚弱,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于原来地部下邓本殷,他在信中哀求:“…,广州赤色政府一统广东实乃既定策略。先东江后八属。兄若坐视东江覆灭。则下一步彼必兵加八属,兄以何拒之。弟之今日及兄之明日,”随后进一步开价:“若能击败赤军,兄之力也,粤军自当听兄之号令,广州亦应由兄主政…。”
邓本殷接到信后召集幕僚商议,众人认为虽然让邓主政广州有点玄,不过东江覆灭后,国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