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第4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日军的兵力变化,南线日军有可能又三到四个师团北上,以李品仙为南线总指挥,负责指挥南线的所有部队,其中有二十一集团军,十一集团军,五十七军,韩德勤八十九军,另外还有樊松浦四十六军,李仙洲九十二军,总兵力接近十万。”

听着李宗仁报出的串串番号,庄继华心中忍不住苦笑下,这些部队番号虽大,但大都残缺不全五十七军,四十六军和九十二军参加过淞沪抗战,部队损失惨重,早早撤下来,至今没恢复元气,十一集团军有个集团军地番号,实际兵力只有一个三十一军。李宗仁的最后一句,总兵力接近十万,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按照编制,一个军地兵力就是三万多人,现在七个军还不到十万人。

“这不行,南线作战区域很大,日军的攻击线路没探明,苏北淮南都要防守,这点兵力不够,必须增兵。”庄继华说道。

“胶东预定放弃,于学忠五十一军调到苏北淮安,韩德勤的八十九军驻守盐城,五十七军负责泰州,兴化一线。如遇日军攻击,可逐步后撤到盐城,与韩德勤八十九军会合,共同防御。”

“淮南地区,调刘汝明六十八军到县,负责前沿一线守御,二十一集团军负责蚌埠防御,十一集团军负责池河北岸到定远防御,李仙洲九十二军负责巢湖地区防御。六十八军和九十二军与敌接触后可逐步向池河北岸地区后撤,在池河北岸与十一集团军会合,整个南线以淮河为最后抵抗线。”

“从二十二集团军抽调四十五军陈鼎勋部驻守宿县,为南线总预备队,未得战区司令部命令,该部不得调动。”

庄继华基本赞同李宗仁对南线的部署,这个部署前轻后重,逐步诱敌深入,最终以蚌埠为核心最后抵抗线。

可最关键的是北线防御,李宗仁沉凝片刻最终开口:“津浦路北线防御,分三层,第一线是黄河南岸,重点是济南极其附近,由第三集团军韩总司令负责具体实施,第五军团庞炳勋部负责临,六十九君石友三部负责水至:县一线的防御。二十二集团军负责临区地防御。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负责驻防曲阜兖州一线,这是战区的第二道防线;徐州附近是我战区最后防线,石友三部六十九军驻守巨野郓城防住日军从北翼地攻击,四十九集团军负责枣庄临城县,这是徐州的外围防线,二十四集团军负责徐州极其附近防线。”

李宗仁见庄继华地情绪好像不够高,便有些纳闷地问:“怎么?文革感到不妥?”

“有些疑惑,北翼石友三地力量太弱,如果日军现这个弱点,可以从北翼攻击,此外,这个部署的反击和预备队恐怕就是二十四集团军吧?”

李宗仁点点头,庄继华又说:“我的意见是把北翼当作反击起地,将攻击力最强的四十九集团军放在这里,石友三六十九军放在兖州,孙连仲放在徐州外围。日军攻击,石友三部向嘉祥撤退,与四十九集团军会合,而不是撤向徐州。”

拿不定主意,把目光转向徐祖贻和蒋百里,蒋百里团军副军长,实际也就是高参,但他的名望太高,白崇禧到徐州时对他也执弟子礼,珍重甚高。

“李司令,这个部署有些温和,四平八稳,没什么大错,是双方面对面较量实力,文革的部署有些风险,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蒋百里直截了当地说,丝毫不顾及李宗仁的面子:“另外,预备队,仅靠一个二十四集团军还不够,最好再调部分部队来。我感到北线日军恐怕不止四五个师团。”

李宗仁心中有些郁闷,这次防御战,战略思想是庄继华的,具体部署还是庄继华的,自己就成了他地前台表演了,他在背后导演。

徐祖贻这时也说道:“德公,四十九集团军有三个整军和两个独立师,总兵力十二万左右,若日军在进攻徐州时,他们从日军的侧翼杀出来,对日军地杀伤力更强;另外五十九军张自忠正在路上,委员长正在考虑是否把汤恩伯的二十军团划归我战区,您再催催,这两支部队可以充当预备队。”

“好,就这样。”李宗仁下决心了。

当天李宗仁下令,于学忠放弃青岛调防淮安,青岛防务移交青岛市长兼第三舰队司令沈鸿烈,同时令其炸毁所有青岛的日本工厂,不过后来庄继华得知沈鸿烈将青岛的所有日本工厂机器给卖了,所得钱财招了五千余士兵,组建了个胶东保安旅。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五十九军,五十九军是二十九军一部改编而来,三月就得到命令调往五战区,可五十九军将士却坚决不动,要求他们的军长张自忠回来。

二十九军从平津撤退时,张自忠在天津奉命与日军谈判,成功掩护二十九军撤出天津,但全国舆论却大骂张自忠卖国,要杀之以谢天下。张自忠从天津逃出后,被关押进监狱,但二十九军上下大呼其鸣冤,宋哲元也连电蒋介石,说明张治中与日本谈判是奉自己地命令,是奉命而行,蒋介石也清楚张自忠冤枉,可对舆论也不得不有所交代,因此一直将张自忠关押着,也不处理。

五十九军拒绝奉命,李宗仁趁蒋介石到徐州期间,当面向蒋介石求情,蒋介石也顺水推舟放张自忠回去,继续担任五十九军军长。国难张自忠一到部队,五十九军立刻开拔,正在来徐州的路上。

至于汤恩伯二十军团,他们在南口血战之后辗转撤到河南休整,军团下辖两个军关麟征五十二军王仲廉八十五军,这两支部队都是中央军精锐,关麟征部还是全德械军。

二十军团是一战区主力,如果把这支部队抽走,一战区就剩下二十九军地冯治安部,商震部,原十七路军的赵寿山部,剩下地就数几个新编师了,如果日军在此时起进攻,一战区很难挡住。所以蒋介石犹豫再三还是不敢下这个决心。

上海,五月的天空轻轻地飘着细雨,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梦飞咖啡厅内飘着轻柔的音乐,王小山与一个穿浅黄色西装中年人坐在一块,俩人慢慢搅动杯中咖啡望着窗外细细的雨丝。

“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了,”王小山轻轻的说,对面的黄西装点点头:“记住,先生的意思是不要与其他任何势力牵连,不要采取任何行动,这里不能有电台,密码和电台必须分开。”

“放心吧,小山,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了,当年你可不这样。”黄西装笑着说。

王小山笑了笑,黄西装是他的旧识,当年的十八罗汉之一,他们一同在武汉救出庄继华杜聿明,可几个月后,黄西装却不辞而别,从此离开军界情报界政界,转而经商,虽然没成巨富,但小日子也过得不错,几年前王小山偶然在上海遇上他,这才又联系上了。

王小山清楚庄继华不会把他一直留在上海,所以他在上海设立联络点之时就开始物色接替他的人选,最想起了老朋友,黄西装也没辜负他的希望,他一提就答应下来了。

“他来了。”一个侍推门进来悄声说。

“请他过来。”王小山平静的说,侍转身出去,一会儿,大泽真五郎进来了,王小山站起来向他伸出手,大泽真五郎惑的看着旁边坐着的陌生人。

“其实你们见过,”王小山笑着说:“还在一起待过几个月,只不过当时你们都蒙着脸。”

大泽一下笑了,他心里清楚,既然王小山把这个人带来,那么说明,这个人将来与他的工作有重要联系,很可能将主持这个联络点,他向黄西装伸出手:“降虎罗汉金志镐,现在叫大泽真五郎。”

“沉思罗汉罗文定。”黄西装握住大泽的手。

松开罗文定的手,大泽急切的说:“我带来一份重要情报,华中方面军决定在五月下旬向津浦线南路起进攻,总兵力四个师团,请立刻通报先生。”

求月票支持

新的一月了,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五节 友人(一)

盛的春天魔术般的将大地变得色彩缤纷,田野里勤劳忙碌,三个多月短暂的和平似乎让人们忘记了大地上正在生一场激烈的战争。 徐州城内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早先逃走的居民又有些回来了,原来有些惶恐的神色被一遍安宁代替。

但军人却知道这只是假象,日军越长时间没动,那么一旦动起来,就会是一场大战,其中必定惨烈异常。这些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军人更加敏感,他们从部队调动中就感到大战即将开始。

“情报不够详细,但大致情况清楚,”庄继华对李宗仁说:“第三师团,九师团,六师团一零六师团,大致分两路一路走苏北,兵力大约一个师团,主攻方向为淮南,兵力为三个师团。”

大泽传来的情报并非直接情报,就是说并非日军的作战部署,而是日军的后勤,兵力集结地,情报探查方向。一零六师团集结在镇江,第三师团集结在芜湖,第九和第六师团集结在南京浦口地区。南京集结的日军很有迷惑性,这两个师团既可以向左走,也可以向右走,但日军集结的后勤以及情报探查方向却暴露了他们的企图。

李宗仁点点头表示同意庄继华的见解,但他的神情却有些忧虑,南线兵力部署是按照日军来两到三个师团布置的,现在日军兵力比预测的增加了一个师团,南线兵力就显得比较薄弱。

“文革,看来南线要增兵,二十二集团军全军调往南线。”李宗仁提出了他的办法,庄继华想想后点点头,南线若挡不住日军,北线的一切部署都是空话。

可二十二集团军调走后,临方向就暴露出一个空当:“等五十九军到后,增强到临方向。”

除非放弃北翼反击,将四十九集团军增强过去,否则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无论庄继华还是李宗仁都不愿放弃北翼反击,北线日军地情况还不清楚,不过南线日军兵力比预想的要多,那么北线日军也完全可能比预想的要多。

“最好让庞炳勋,抽调有力一部,最少两个团,驻防临。”徐祖贻补充道。

在场地几个高级将领神色都充满忧虑。北线日军地情报还不明显。滞留江南地日军第五师团没有出现在南线日军攻击名单上。这支部队会出现在那呢?

漫长地海岸线。到处都是日军登陆点;李宗仁看着地图。默默地算计。感到兵力还是不足。南线地兵力配置左重右轻。右翼地三个军。只有于学忠地五十一军战斗力稍强。

“命令五十一军移防海州。十一集团军移防淮安。”

李宗仁从左翼调走一个集团军。不过左翼地防御却没有削弱。二十二集团军地战斗力要超过十一集团军。而且。二十二集团军是整整三个军。十一集团军只有一个三十一军。

“把敌情通报李品仙司令官。告诉他。要做好迎战三个日军师团地准备。必要时可以放弃蚌埠。但不准将日军放过淮河。”李宗仁神色严厉。

情况开始迅速明了。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中队地迅速调动。特别是十一集团军大张旗鼓地向右翼移动让日军认为中队更看重右翼防线。

北线的情况也陆续传来,三个日军师团和两个旅团在沧州德县集结,十四师团在磁县一线集结,这里集结的日军肯定是对一战区地牵制性部队,用不着五战区担心,真正让李宗仁和庄继华操心的是沧州集结地三个师团两个旅团。

战争的空气越来越浓,连市民都已经感到那股沉重地气氛,徐州的空气中开始有了火药味,这个火药味在驱逐市民离开地同时,又吸引了不少喜爱战争的人到来。,

大批中外记赶到徐州,梅悠兰也再次来到徐州,这次她是与一伙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一同到来。

梅悠兰是在武汉遇上的史迪威率领的观察小组,当时她正准备与欧美记一同到徐州,而史迪威的观察小组也要到徐州,华盛顿观察家报的韦伯与史迪威相熟,双方便结伴而行。

梅悠兰则抓紧时间采访史迪威:“史迪威先生,您对此次津浦线作战的前景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您应该去问李宗仁将军。”史迪威的回答很圆滑。

“那么如果你指挥这场战争,您认为结果如何?”梅悠兰没有放弃,而是换了个方式问道。

“no,no,”史迪威微笑着一挥手:“作为军人,在战斗结束前是不能评价另一位军人的指挥,军人也不能靠想象打仗。”

梅悠兰心中暗骂老狐狸,滴水不漏,她作了个可爱的笑容:“将军,我听说您去了重庆,您在重庆有哪些现呢?”

说起重庆,史迪威有些兴奋:“我认为,重庆是中国最有组织的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古老相比,重庆完全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是中国除上海之外最有接近现代的城市,他的组织很有创造性。另外他的工业能力是中国最强的,可以这样说,没到过重庆,不能评判中国的工。”

“可很多人认为,重庆的管理过严,违背了民主精神。”这一刻梅悠兰完全是个记,重庆管理过严是很多国民政府官员和记的感觉,在重庆,有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有严格的迁移管理办法,没有临时户口,根本找不到工作,可一旦办了临时户口,要迁移就变得比较困难,先要取消临时户口,然后开具迁移证,然后才能办新户口。

让新闻记最大的抱怨是,重庆的新闻管理,要比南京还严格,整个重庆,甚至四川都没有私人报社,所有报社都属于国家,每一篇新闻都要接受检查,内容不合格的一律封杀,严重地吊销从业资格证,从此不能在重庆和四川从事新闻工作;还有外地报纸不能进入重庆,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在记们惊讶重庆的工业和生活之后,立刻感到他的严厉。

“这,我不好评论,您应该去问问这项制度的创造,庄继华将军。”史迪威又玩了句外交辞令。

“呵呵,”梅悠兰嘻嘻一笑然后调侃说:“将军,您与传说中地情况不一样啊。”

“哦,传说,什么传说?”史迪威纳闷地问。

“传说中,您是一位非常直率的将军,可我现,您的性格更像一位外交官。”

“哈哈。”史迪威哈哈大笑,站起来说:“那是在部队中,现在面对一位漂亮的女士,我不能太直率。”

梅悠兰有些苦恼,这个史迪威,真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这时泰:士报的记罗根过来了。

“哈罗,史迪威将军,感觉怎样?梅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